引用本文: 苏奕亮, 周瑛, 李秋红, 张芬, 沈瓅, 胡洋, 张苑, 李惠萍. 成人支气管异物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6, 15(5): 484-489. doi: 10.7507/1671-6205.2016112 复制
气管、支气管异物好发于儿童,1岁以内意外死亡病例中40%是由于呼吸道异物所致[1-2],而正常成人报道不多。本文介绍我院近期诊断的3例成人支气管异物,并复习整理国内外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认识水平及诊治水平。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男性,48岁,务农,因“间断咯血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伴有咳痰,量少,多为白痰。间断有咯血,色鲜红,每日十余口,无发热、乏力、盗汗、胸闷、胸痛、气喘、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至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后外基底段支气管狭窄,部分肺实变。予以口服抗感染及止血治疗1周,效果欠佳。当地医院行电子气管镜检查,见右下叶支气管管腔内新生物,表面可见脓痰及坏死物附着,怀疑肿瘤,活检未找到肿瘤细胞、抗酸杆菌(-)。入我院前5 d咯血增多,每次咯血量约20 mL。吸烟20年,1包/d。否认酗酒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入院时查体:神清,精神可,步入病房,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右下肺可闻及少许吸气相哮鸣音,心、腹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未见水肿,未见杵状指(趾)。入院初步诊断:咯血原因待查:右肺肿瘤?
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均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凝全套正常,动脉血气正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结核抗体阴性。HIV抗体、梅毒、乙肝阴性。痰荧光染色抗酸杆菌3次均为阴性,风湿抗体检测阴性,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提示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真菌(1-3)-β葡聚糖检测(G试验)阴性,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阴性,T-SPOT:A抗原2,B抗原10 (正常参考值均<6)。血清肿瘤标记物均阴性,多种过敏原检测阴性,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阴性,痰找癌细胞阴性,痰细菌、真菌培养阴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空腹彩超、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肺功能正常。
入院后予以抗感染、止血、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仍有间断咯血。肺动脉CT血管成像提示右肺下叶外后基底段支气管狭窄、伴多发斑块影,边界光整,疑似“粘液栓”,肺动脉及分支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图 1)。建议患者再次行气管镜检查,但患者因外院已行气管镜,故拒绝再次行气管镜。根据患者胸部CT表现,高度怀疑患者右肺下叶外后基底段支气管管腔内存在阻塞,并有粘液栓形成,经反复动员,患者最终同意再次行气管镜检查。局麻下行气管镜探至右下叶后外基底段支气管管口时,可见大量脓痰及坏死物覆盖,疑似新生物,吸除脓痰及坏死物并予以生理盐水15 mL灌洗后,发现右下叶后外基底段支气管管口被完全阻塞,似有异物(图 2)。使用活检钳夹出异物,异物为辣椒头,呈伞盖样完全阻塞支气管管口(图 3)。钳夹出异物后管腔内涌出大量脓痰,予以吸除(图 4)。1周后复查胸部增强CT提示右肺下叶后外基底段支气管管腔通畅,斑块影较前明显吸收好转(图 5),患者咳嗽、咳痰明显好转,已无痰血。再次追问患者病史,患者回忆发病前半个月左右,曾在进食辣子鸡丁时出现剧烈呛咳,后服用镇咳药物即好转。



病例2 患者女性,53岁,文员,因“间断咳嗽、咳痰9个月余,气喘5个月”入院。患者9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咳嗽呈间歇性,痰量较少,多为黄脓痰,伴有咽痛,当时有发热,38.5 ℃左右,无寒战、胸闷、胸痛、气促、乏力、盗汗等症状,当时查胸部正位片提示右肺下叶少许炎症,予青霉素静滴治疗后热退。5个月前咳嗽后出现气喘,伴有喉部喘鸣音,当地医院查肺功能通气功能正常,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炎症。当地医院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炎症较前略有吸收。近期因咳嗽、咳痰、气喘加重收治我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口服缬沙坦、倍他乐克控制可。糖尿病史6年,口服二甲双胍控制可。否认吸烟、酗酒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入院时查体:神清,精神可,步入病房,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腹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未见水肿,未见杵状指(趾)。入院初步诊断:右肺异影:炎症可能。
实验室检查:多种过敏原检测提示户尘螨6.00 IU/ mL、狗毛皮屑1.73 IU/ mL、蟑螂8.10 IU/ mL、牛奶1.00 IU/ mL、总IgE 1190 IU/ mL。心电图提示ST段水平型压低0.5 mm(Ⅱ、Ⅲ、avF)。其他血液、尿、大便、痰、空腹彩超、心脏彩超及肺功能均正常。入院后予以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仍有间断咳嗽、气喘。胸部CT平扫提示右肺下叶斑片、条索影,伴钙化,感染性病变可能(图 6)。患者右下叶支气管内钙化明显,呈类圆形,既往无结核病史,血结核抗体阴性,T-SPOT阴性,因此高度怀疑支气管内异物可能。局部麻醉下行气管镜,探至右下叶基底段开口处见黏膜充血肿胀,可见白色异物(图 7)。使用活检钳夹出异物,异物为骨片(图 8),钳夹出异物后可见该处支气管管壁凹凸不平,肉芽增生,行活检病理提示黏膜慢性炎症(图 9)。1个月后复查胸部CT平扫提示右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管腔通畅,右肺下叶斑片、条索影较前明显吸收(图 10)。患者咳嗽、咳痰、气喘明显好转,再次追问患者病史,患者回忆发病前曾在进食排骨汤时出现剧烈呛咳,后自行缓解,故未予重视。



病例3 患者男性,64岁,司机,因“干咳、气促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干咳为主,咳嗽剧烈时伴有气促,无发热、乏力、盗汗、咯血、胸闷、胸痛等症状。肺动脉CT血管成像提示右肺中下叶支气管不规则,右肺下叶支气管管腔内致密灶,两肺气肿,肺血管未见明显异常(图 11)。否认吸烟、酗酒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入院时查体:神清,精神可,步入病房,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腹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未见水肿,未见杵状指(趾)。入院初步诊断:右侧支气管内异物可能。

实验室检查:T-SPOT:A抗原10,B抗原12(正常参考值均<6)。多种过敏原检测提示总IgE 300 IU/ mL。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空腹彩超提示肝多发囊肿,其他血液、尿、大便、痰、心脏彩超及肺功能均正常。
入院后予以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仍有间断咳嗽、气喘。患者肺动脉CT血管成像提示右肺中下叶支气管不规则,右肺下叶支气管管腔内致密灶。局麻下行气管镜探至右中间支气管开口处见黏膜充血肿胀,可见白色异物(图 12)。使用活检钳夹出异物,异物为骨片(图 13),钳夹出异物后可见该处支气管管壁凹凸不平,肉芽增生,行活检病理提示黏膜慢性炎症伴鳞化增生(图 14)。术后患者咳嗽、气喘明显好转,再次追问病史,患者回忆起1年前进食鸡肉时曾有呛咳史,后自行缓解,故未予重视。

文献复习
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以“adult”、“bronchi”和“foreign bodies”为关键词,检索到英文文献共848篇。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以“成人”和“支气管异物”为关键词,检索到中文文献共130篇。上述文献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1)病例报道;(2)临床分析;(3)误诊原因分析;(4)影像学表现;(5)支气管镜的诊治;(6)外科手术治疗;(7)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整理分析978篇国内外文献,报道成人支气管异物病例数2 920例,其中国外1 470例(50.3%),国内1 450例(49.7%)。2 190例患者(75.00%)未主动提供异物吸入史,多在异物取出后才回忆出曾经有过呛咳史。80.13%(2 340/2 920)患者在行气管镜检查前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包括肺炎731例(31.23%)、肺癌590例(25.21%)、肺结核136例(5.81%)、支气管扩张154例(6.58%)、支气管哮喘292例(12.47%)等呼吸系统疾病,误诊为其他疾病的437例(18.68%),有些甚至误诊长达30余年。气道吸入的异物种类多样,主要包括植物性异物、矿物性异物、金属性异物、动物性异物和化学制品。支气管异物发生部位以右侧居多,约占50%。
讨论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科、呼吸科、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治疗不及时可发生窒息及心肺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发生于儿童和老人[3-5],与他们生理功能发育不全或者退化等相关。而青壮年成人的异物吸入多在进食时说笑、突然打喷嚏、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意识不清而发生误吸,误吸后症状轻微甚至无主观不适,因
此常被忽视而未及时就诊。国内外文献报道约75%的患者未主动提供异物吸入史。本文3例患者均是在事后回忆起曾出现进食时呛咳,而后很快自行缓解,故未予重视。此外,部分医生警惕性不高,常常忽视对患者误吸呛咳史的询问。另外,成人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也是容易误诊的原因,有些患者因异物阻塞气道而引起阻塞性肺部炎症时方到医院就诊,易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中央型肺癌;有些患者反复咯血或痰中带血,反复同一部位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部分患者咳嗽、咳痰、气喘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发现气管镜检查前误诊率高达80.13%。
气管支气管异物以右侧居多[1-2, 5],占50%左右,主要与右主支气管与气管长轴相交角度小、右主支气管短而粗有关,本文3例均发生于右侧支气管。金属异物或者鱼骨等含钙质异物在胸部X线片及CT上可直接诊断,但可透X线的低密度异物则很难直接诊断,如发生了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等则间接提示相应气道可能有异物阻塞,应提高警觉性并及时进行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有些患者需多次气管镜检查,因为支气管异物阻塞的部位常有脓痰、坏死物或肉芽组织覆盖,需反复吸除覆盖物后才能发现异物。本文第1例患者在外院曾行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下叶支气管“新生物”,但活检并未明确诊断。到我院再次行气管镜检查,探到右下叶后外基底段管口时同样见到可疑“新生物”,后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表面的脓痰坏死物被彻底吸除后才露出了阻塞支气管的异物。
气管支气管异物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取出异物[6]。多数异物可经硬质支气管镜取出[7],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取出小支气管异物,少数小异物可自行咳出。气管镜钳夹异物需谨慎,尤其是肉芽组织增生明显的病灶触碰极易出血,需选择合适的工具精细操作慢慢取出,同时对可能引起的大出血和异物的再次脱落做好应急预案。术前应常规行增强CT检查以明确异物是否伤及大血管,否则贸然取出时可能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对于伤及大血管或者引起严重肺实质破坏的异物,需外科手术治疗,部分需要行肺叶切除[8]。有些异物一次操作不易取出时不能勉强,可择期再行安排。
综上所述,成人支气管异物较易误诊,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尤其需仔细询问患者误吸史;气管镜检查是气道异物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措施[9]。
气管、支气管异物好发于儿童,1岁以内意外死亡病例中40%是由于呼吸道异物所致[1-2],而正常成人报道不多。本文介绍我院近期诊断的3例成人支气管异物,并复习整理国内外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认识水平及诊治水平。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男性,48岁,务农,因“间断咯血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伴有咳痰,量少,多为白痰。间断有咯血,色鲜红,每日十余口,无发热、乏力、盗汗、胸闷、胸痛、气喘、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至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后外基底段支气管狭窄,部分肺实变。予以口服抗感染及止血治疗1周,效果欠佳。当地医院行电子气管镜检查,见右下叶支气管管腔内新生物,表面可见脓痰及坏死物附着,怀疑肿瘤,活检未找到肿瘤细胞、抗酸杆菌(-)。入我院前5 d咯血增多,每次咯血量约20 mL。吸烟20年,1包/d。否认酗酒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入院时查体:神清,精神可,步入病房,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右下肺可闻及少许吸气相哮鸣音,心、腹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未见水肿,未见杵状指(趾)。入院初步诊断:咯血原因待查:右肺肿瘤?
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均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凝全套正常,动脉血气正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结核抗体阴性。HIV抗体、梅毒、乙肝阴性。痰荧光染色抗酸杆菌3次均为阴性,风湿抗体检测阴性,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提示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真菌(1-3)-β葡聚糖检测(G试验)阴性,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阴性,T-SPOT:A抗原2,B抗原10 (正常参考值均<6)。血清肿瘤标记物均阴性,多种过敏原检测阴性,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阴性,痰找癌细胞阴性,痰细菌、真菌培养阴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空腹彩超、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肺功能正常。
入院后予以抗感染、止血、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仍有间断咯血。肺动脉CT血管成像提示右肺下叶外后基底段支气管狭窄、伴多发斑块影,边界光整,疑似“粘液栓”,肺动脉及分支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图 1)。建议患者再次行气管镜检查,但患者因外院已行气管镜,故拒绝再次行气管镜。根据患者胸部CT表现,高度怀疑患者右肺下叶外后基底段支气管管腔内存在阻塞,并有粘液栓形成,经反复动员,患者最终同意再次行气管镜检查。局麻下行气管镜探至右下叶后外基底段支气管管口时,可见大量脓痰及坏死物覆盖,疑似新生物,吸除脓痰及坏死物并予以生理盐水15 mL灌洗后,发现右下叶后外基底段支气管管口被完全阻塞,似有异物(图 2)。使用活检钳夹出异物,异物为辣椒头,呈伞盖样完全阻塞支气管管口(图 3)。钳夹出异物后管腔内涌出大量脓痰,予以吸除(图 4)。1周后复查胸部增强CT提示右肺下叶后外基底段支气管管腔通畅,斑块影较前明显吸收好转(图 5),患者咳嗽、咳痰明显好转,已无痰血。再次追问患者病史,患者回忆发病前半个月左右,曾在进食辣子鸡丁时出现剧烈呛咳,后服用镇咳药物即好转。



病例2 患者女性,53岁,文员,因“间断咳嗽、咳痰9个月余,气喘5个月”入院。患者9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咳嗽呈间歇性,痰量较少,多为黄脓痰,伴有咽痛,当时有发热,38.5 ℃左右,无寒战、胸闷、胸痛、气促、乏力、盗汗等症状,当时查胸部正位片提示右肺下叶少许炎症,予青霉素静滴治疗后热退。5个月前咳嗽后出现气喘,伴有喉部喘鸣音,当地医院查肺功能通气功能正常,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炎症。当地医院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炎症较前略有吸收。近期因咳嗽、咳痰、气喘加重收治我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口服缬沙坦、倍他乐克控制可。糖尿病史6年,口服二甲双胍控制可。否认吸烟、酗酒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入院时查体:神清,精神可,步入病房,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腹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未见水肿,未见杵状指(趾)。入院初步诊断:右肺异影:炎症可能。
实验室检查:多种过敏原检测提示户尘螨6.00 IU/ mL、狗毛皮屑1.73 IU/ mL、蟑螂8.10 IU/ mL、牛奶1.00 IU/ mL、总IgE 1190 IU/ mL。心电图提示ST段水平型压低0.5 mm(Ⅱ、Ⅲ、avF)。其他血液、尿、大便、痰、空腹彩超、心脏彩超及肺功能均正常。入院后予以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仍有间断咳嗽、气喘。胸部CT平扫提示右肺下叶斑片、条索影,伴钙化,感染性病变可能(图 6)。患者右下叶支气管内钙化明显,呈类圆形,既往无结核病史,血结核抗体阴性,T-SPOT阴性,因此高度怀疑支气管内异物可能。局部麻醉下行气管镜,探至右下叶基底段开口处见黏膜充血肿胀,可见白色异物(图 7)。使用活检钳夹出异物,异物为骨片(图 8),钳夹出异物后可见该处支气管管壁凹凸不平,肉芽增生,行活检病理提示黏膜慢性炎症(图 9)。1个月后复查胸部CT平扫提示右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管腔通畅,右肺下叶斑片、条索影较前明显吸收(图 10)。患者咳嗽、咳痰、气喘明显好转,再次追问患者病史,患者回忆发病前曾在进食排骨汤时出现剧烈呛咳,后自行缓解,故未予重视。



病例3 患者男性,64岁,司机,因“干咳、气促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干咳为主,咳嗽剧烈时伴有气促,无发热、乏力、盗汗、咯血、胸闷、胸痛等症状。肺动脉CT血管成像提示右肺中下叶支气管不规则,右肺下叶支气管管腔内致密灶,两肺气肿,肺血管未见明显异常(图 11)。否认吸烟、酗酒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入院时查体:神清,精神可,步入病房,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腹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未见水肿,未见杵状指(趾)。入院初步诊断:右侧支气管内异物可能。

实验室检查:T-SPOT:A抗原10,B抗原12(正常参考值均<6)。多种过敏原检测提示总IgE 300 IU/ mL。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空腹彩超提示肝多发囊肿,其他血液、尿、大便、痰、心脏彩超及肺功能均正常。
入院后予以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仍有间断咳嗽、气喘。患者肺动脉CT血管成像提示右肺中下叶支气管不规则,右肺下叶支气管管腔内致密灶。局麻下行气管镜探至右中间支气管开口处见黏膜充血肿胀,可见白色异物(图 12)。使用活检钳夹出异物,异物为骨片(图 13),钳夹出异物后可见该处支气管管壁凹凸不平,肉芽增生,行活检病理提示黏膜慢性炎症伴鳞化增生(图 14)。术后患者咳嗽、气喘明显好转,再次追问病史,患者回忆起1年前进食鸡肉时曾有呛咳史,后自行缓解,故未予重视。

文献复习
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以“adult”、“bronchi”和“foreign bodies”为关键词,检索到英文文献共848篇。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以“成人”和“支气管异物”为关键词,检索到中文文献共130篇。上述文献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1)病例报道;(2)临床分析;(3)误诊原因分析;(4)影像学表现;(5)支气管镜的诊治;(6)外科手术治疗;(7)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整理分析978篇国内外文献,报道成人支气管异物病例数2 920例,其中国外1 470例(50.3%),国内1 450例(49.7%)。2 190例患者(75.00%)未主动提供异物吸入史,多在异物取出后才回忆出曾经有过呛咳史。80.13%(2 340/2 920)患者在行气管镜检查前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包括肺炎731例(31.23%)、肺癌590例(25.21%)、肺结核136例(5.81%)、支气管扩张154例(6.58%)、支气管哮喘292例(12.47%)等呼吸系统疾病,误诊为其他疾病的437例(18.68%),有些甚至误诊长达30余年。气道吸入的异物种类多样,主要包括植物性异物、矿物性异物、金属性异物、动物性异物和化学制品。支气管异物发生部位以右侧居多,约占50%。
讨论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科、呼吸科、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治疗不及时可发生窒息及心肺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发生于儿童和老人[3-5],与他们生理功能发育不全或者退化等相关。而青壮年成人的异物吸入多在进食时说笑、突然打喷嚏、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意识不清而发生误吸,误吸后症状轻微甚至无主观不适,因
此常被忽视而未及时就诊。国内外文献报道约75%的患者未主动提供异物吸入史。本文3例患者均是在事后回忆起曾出现进食时呛咳,而后很快自行缓解,故未予重视。此外,部分医生警惕性不高,常常忽视对患者误吸呛咳史的询问。另外,成人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也是容易误诊的原因,有些患者因异物阻塞气道而引起阻塞性肺部炎症时方到医院就诊,易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中央型肺癌;有些患者反复咯血或痰中带血,反复同一部位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部分患者咳嗽、咳痰、气喘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发现气管镜检查前误诊率高达80.13%。
气管支气管异物以右侧居多[1-2, 5],占50%左右,主要与右主支气管与气管长轴相交角度小、右主支气管短而粗有关,本文3例均发生于右侧支气管。金属异物或者鱼骨等含钙质异物在胸部X线片及CT上可直接诊断,但可透X线的低密度异物则很难直接诊断,如发生了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等则间接提示相应气道可能有异物阻塞,应提高警觉性并及时进行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有些患者需多次气管镜检查,因为支气管异物阻塞的部位常有脓痰、坏死物或肉芽组织覆盖,需反复吸除覆盖物后才能发现异物。本文第1例患者在外院曾行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下叶支气管“新生物”,但活检并未明确诊断。到我院再次行气管镜检查,探到右下叶后外基底段管口时同样见到可疑“新生物”,后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表面的脓痰坏死物被彻底吸除后才露出了阻塞支气管的异物。
气管支气管异物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取出异物[6]。多数异物可经硬质支气管镜取出[7],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取出小支气管异物,少数小异物可自行咳出。气管镜钳夹异物需谨慎,尤其是肉芽组织增生明显的病灶触碰极易出血,需选择合适的工具精细操作慢慢取出,同时对可能引起的大出血和异物的再次脱落做好应急预案。术前应常规行增强CT检查以明确异物是否伤及大血管,否则贸然取出时可能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对于伤及大血管或者引起严重肺实质破坏的异物,需外科手术治疗,部分需要行肺叶切除[8]。有些异物一次操作不易取出时不能勉强,可择期再行安排。
综上所述,成人支气管异物较易误诊,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尤其需仔细询问患者误吸史;气管镜检查是气道异物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措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