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辽宁省肿瘤医院麻醉科(辽宁沈阳 110042);
  • 2. 沈阳市骨科医院麻醉科(辽宁沈阳 110044);
  • 3.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辽宁沈阳 110004);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M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 M)亚型M3对内毒素诱导的肺动脉环张力的调节作用及在内毒素作用下M3受体的变化,以探讨感染性休克肺动脉血管反应性改变的机制。 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6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2组:盐水加达非那新正常组(N组,n=45),内毒素加达非那新组(L组,n=48)。通过离体血管环技术观察正常及M3受体亚型阻断剂达非那新不同剂量(100、10、1、0.1和0.01 μmol/L)分别预孵育后血管对苯肾上腺素(PE 1 μmol/L)及乙酰胆碱(ACH 1、10和100 μmol/L)的张力变化。 结果 (1)正常组肺动脉对ACH累计曲线的舒张百分比分别为(0.095±0.034)%,(0.150±0.036)%,(0.445±0.090)%,用内毒素(4 μg/mL,4 h)处理后分别为(0.044±0.016)%,(0.093±0.029)%,(0.311±0.028)%。(2)达非那新对不同浓度ACH(1、10和100 μmol/L)反应得出的EC50值分别为正常组1.483、2.757和2.958,内毒素组6.015、6.242和6.411。(3)达非那新对不同浓度的ACH(1、10和100 μmol/L)反应得出的内在活性a值分别为正常组0.014 6、0.032 3和0.082 5,内毒素组0.012 4、0.024 5和0.055 6。 结论 内毒素孵育降低了肺动脉对ACH的舒张反应,M3受体亚型介导了此舒张反应;内毒素减低了M3受体亚型的内在活性。内毒素使M3受体亚型内在活性降低是内毒素作用下肺动脉对ACH舒张反应降低的作用机制之一,也可能是感染性休克时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作用机制之一。

引用本文: 索良源, 于泓波, 张锦. M3受体亚型介导内毒素诱导兔离体肺动脉舒张反应的研究.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6, 15(5): 506-510. doi: 10.7507/1671-6205.2016116 复制

  • 上一篇

    脉氧仪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下一篇

    重症监护室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123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