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刘畅, 马利军. 血清可溶 CD146 在判定肺腺癌 EGFR-TKI 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8, 17(2): 155-160. doi: 10.7507/1671-6205.201709021 复制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 85% 以上,而肺腺癌已超越鳞癌居肺癌首位[1-2]。大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然而晚期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有 5 个月左右,患者预后较差[3]。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敏感突变的患者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的有效率达 50%~80%[4-5]。可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降低了患者的预后。因此,能够及时发现耐药并给予二代药物对患者的预后影响重大。而目前临床上判断耐药的方法仍然是定期的 CT 监测,缺乏血清学监测指标,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大量的辐射,还具有滞后性。本研究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患者在不同服药时间段血清可溶性 CD146(soluble CD146,sCD146) 的变化,探讨其判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患者使用 TKI 的药效和耐药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分组
纳入 2016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肺腺癌 EGFR 敏感突变患者 144 例,男 41 例,女 103 例;年龄(60±11)岁。根据服用 TKI 时间段的不同将其分为未服药组(31 例),服药治疗 1~3 个月组(25 例),服药治疗 4~6 个月组(19 例),服药治疗 7~12 个月组(25 例),服药治疗耐药组(24 例),服药治疗超过 1 年未耐药组(20 例)。根据国际肺癌研究学会在 2009 年公布的第 7 版 TNM 分期法,T1 期 37 例,T2 期 32 例,T3 期 16 例,T4 期 59 例。耐药定义为 EGFR 敏感突变患者服药后取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或是稳定在 6 个月以上出现进展。本研究获得受检对象的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除肺癌的其他恶性肿瘤、结核及消耗性疾病;(2)入选前 1 个月发生急性感染或创伤;(3)急慢性肾脏疾病;(4)结缔组织疾病、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5)入选前 1 个月发生过心血管事件或脑卒中;(6)糖尿病。
1.2 方法
1.2.1 一般检查
入选病例均详细询问病史、既往史及用药史等。
1.2.2 标本的采集
所有患者血液标本的采集均隔夜空腹 10 h 以上,无菌操作下静脉取血 4~5 ml,在室温放置 2 h 后于 2 200 g 离心 20 min 分离血清,用 EP 管分装保存放置于–80 ℃ 冰箱至同一批次检测。
1.2.3 试剂
Human CD146/MCAM ELISA 检测试剂盒来源于北京义翘神州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货号 KIT10115-1;湖州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多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盒;酶标仪使用的是北京普朗酶标仪 9602。
1.2.4 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检测及方法
使用湖州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多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盒,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CEA、NSE 水平。
1.2.5 血清 sCD146 标本的检测及方法
用 1×洗涤缓冲液(300 μl/孔)洗板 3 次,拍干酶标板;加入标准品和待测样本,100 μl/孔,15 min 内完成点样,室温孵育 2 h;弃去孔中液体,加入 1×洗涤缓冲液(300 μl/孔)洗板 3 次,拍干酶标板;将预先配制至工作浓度的检测抗体加入酶标板中,100 μl/孔,混匀,室温孵育 1 h;弃去孔中液体,加入 1×洗涤缓冲液(300 μl/孔)洗板 3 次,拍干酶标板;将预先配制的底物液加入酶标板中,200 μl/孔,混匀,室温避光孵育 20 min;加入 50 μl/孔终止液至酶标板中,轻轻震动酶标板至显色均匀。颜色的深浅跟 sCD146 的浓度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 450 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计算样品浓度。
参考近 10 年的文献,正常人血清 sCD146 的参考范围在 0~350 ng/ml。144 例服用 TKI 药物的肺腺癌患者血清 sCD146 均超出正常范围。为判断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有无远处转移、肿瘤直径、病灶数量之间血清 sCD146 有无差异,以sCD146 均值为界判断其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 SPSS 21.0 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不同组别之间计量资料的差异用 Tamhane 法进行均数的两两比较,分类资料用 χ2 检验;组间年龄的差异用方差分析,性别差异用 χ2 检验;血清 sCD146 与 CEA、NSE 的关系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sCD146 与肿瘤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六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 1。
2.2 血清 sCD146 均值的比较
由表 1 和图 1 结果可见,未服药组血清 sCD146 水平最低,与其他所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治疗 1~3 个月组血清 sCD146 水平最高(即服药初期水平最高),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且在未耐药前血清 sCD146 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血清 sCD146 水平较所有服药未耐药组水平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但仍显著高于未服药组(P<0.05);服药治疗超过 1 年未耐药组血清 sCD146 水平与所有服药治疗在 1 年内未耐药组水平相当(P>0.05)。
2.3 血清 CEA、NSE 均值的比较以及与血清 sCD146 的关系
六组间的血清 CE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NSE 水平在服药治疗 4~6 个月组与服药治疗 7~12 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测量值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1。血清 sCD146 与血清 CEA、NSE 无相关性(P>0.05),结果见表 2。
2.4 血清 sCD146 与肿瘤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
144 例服用 TKI 药物的肺腺癌患者血清 sCD146 与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直径、病灶数量无相关性(P>0.05),与有无远处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果见表 3。54 例无远处转移肺腺癌患者高于 sCD146 均值的比例为 61.1%,90 例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高于 sCD146 均值的比例为 41.1%,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高于平均血清 sCD146 浓度比例要低于不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





3 讨论
EGFR 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受体,属于 ErbB 受体家族,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当与配体-EGF 结合,可使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激活 EGFR,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EGFR 表达于正常上皮细胞表面,在肿瘤细胞中常过表达,EGFR 的过表达和肿瘤细胞的转移、浸润、预后差有关。采用 EGFR-TKI治疗 EGFR 敏感突变患者疗效显著,但是无论近期效果如何,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绝大多数在 1 年内。EGFR-TKI 获得性耐药的机制主要包括 T790M 突变[6-7]、MET 扩增[8-9]、KRAS 突变[10]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等[11]。其中 EMT 是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它表现为具有极性结构的上皮细胞丧失了紧密连接的结构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上皮细胞转变成间质细胞形态特征,获得了间质细胞的分子标志物,且具有了更强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同时伴随着多条信号通路的激活[12]。研究表明,CD146 作为细胞的黏连分子,是 EMT 的间质分子标志物之一,参与 EMT 的过程[13]。Ye 等[14]发现,CD146 作为 Wnt5a 的受体,通过激活非经典 Wnt 通路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国内外的多项研究证实,EGFR 敏感细胞株经 TKI 药物诱导耐药后,肿瘤细胞 CD146 表达上调[13, 15-16]。我们的前期研究也证实,肺腺癌敏感突变患者耐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 CD146 表达上调[17]。由此可见 CD146 参与 EGFR-TKI 耐药过程,但通过何种分子机制参与仍不明确。
CD146 是一种单链膜贯通性糖蛋白,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与许多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有同源性[18],参与细胞与细胞以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作用,促进肿瘤生长、血行转移,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侵袭与转移的相关标志物[19-22]。细胞膜上表达的 CD146 是内皮细胞先在胞内合成 CD146 的前体(相对分子质量约 100 000),随后在细胞膜上表达成熟的 CD146(相对分子质量约 120 000),有研究者在细胞的上清液中发现了sCD146(相对分子质量约 110 000)。它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其他可溶性分子一样,可能对调节和控制功能很重要。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中 sCD146 异常增高,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肺腺癌患者血清 sCD146 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
大多数服用 TKI 类药物的患者会在 1 年左右耐药,而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监测 TKI 耐药的血清分子标志物,因此本研究观察肺腺癌 EGFR 敏感突变患者血清 sCD146 在不同服药时间段的血清浓度,判断其诊断 TKI 耐药的价值。结果显示未服药组的血清 sCD146 水平最低(P<0.05),服药初期水平最高(P<0.05),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血清 sCD146 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耐药后血清 sCD146 水平有明显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未服药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血清 sCD146 可能参与 TKI 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并有可能成为判断肺腺癌 EGFR-TKI 耐药的血清分子标志物,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本研究还发现长期服用 TKI 药物超过 1 年仍未耐药的患者血清 sCD146 的水平与短期服用有效的患者水平相当,可见虽然血清 sCD146 水平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有下降趋势,但治疗有效的患者仍能够维持较高的血清 sCD146 水平,显示血清 sCD146 也可作为监测 TKI 类药物药效的血清标志物。
CEA 是相对分子质量为 22 000 的多糖蛋白复合物,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不高,但在肺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且水平呈动态变化,可反映患者的病情进展、病灶转移、疗效检测及预后判定。研究表明其动态变化水平可能与 NSCLC 患者病情发展呈正相关,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23]。NSE 是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异性标志物,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血清 NSE 明显增高,研究认为 NSE 是 SCLC 临床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强的肿瘤标志物,而接受靶向治疗的肺腺癌患者有部分患者病理类型转化为 SCLC[24-26],但转化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我们在检测血清 sCD146 同时也检测了血清 CEA、NSE 水平,同时分析 sCD146 与 CEA、NSE 的相关关系,判断 CEA、NSE 能否成为判断 TKI 类药物耐药的血清学指标。结果显示,血清 NSE 水平绝大多数在参考范围内,服药治疗 4~6 个月组与 7~12 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值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其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主要由血清 NSE 在肺腺癌患者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不高引起;绝大部分患者血清 CEA 水平高于正常值,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入选的患者大多数处于肺癌晚期有关。以上结果说明对于晚期服用 TKI 类药物的患者,CEA、NSE 并不能成为判断 TKI 类药物耐药的血清学指标。血清 sCD146 与有无远处转移相关,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 sCD146 有下降趋势,这与耐药后血清 sCD146 的下降趋势一致;血清 sCD146 与其他肿瘤临床相关指标(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直径、病灶数量)无相关性(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该结果与大多数入选患者处于肿瘤晚期有关。若 TKI 类药物能广泛用于早期患者或者扩大样本量增加早期患者入选数,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耐药后的细胞组织学水平上 CD146 表达上调,而血清 sCD146 表达下降,猜测耐药后的上皮细胞内使细胞膜上表达的成熟 CD146 脱落为 sCD146 的某种酶表达下降,从而导致耐药后组织学和血清学的变化,但具体机制尚不明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次,因本研究既往无相关研究报道,采用的是类似横断面的研究方法,是在同一时间段检测处于不同服药时间的患者血清,如若采用随访的方法观察同一批患者在不同服药时间的血清差异,将更有说服力,也有待以后研究的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虽然显示血清 sCD146 水平有可能成为监测 TKI 药效和判断 TKI 耐药的血清学指标,但距真正有临床实用价值尚有一定距离。该结论还有待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验证。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 85% 以上,而肺腺癌已超越鳞癌居肺癌首位[1-2]。大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然而晚期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有 5 个月左右,患者预后较差[3]。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敏感突变的患者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的有效率达 50%~80%[4-5]。可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降低了患者的预后。因此,能够及时发现耐药并给予二代药物对患者的预后影响重大。而目前临床上判断耐药的方法仍然是定期的 CT 监测,缺乏血清学监测指标,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大量的辐射,还具有滞后性。本研究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患者在不同服药时间段血清可溶性 CD146(soluble CD146,sCD146) 的变化,探讨其判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患者使用 TKI 的药效和耐药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分组
纳入 2016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肺腺癌 EGFR 敏感突变患者 144 例,男 41 例,女 103 例;年龄(60±11)岁。根据服用 TKI 时间段的不同将其分为未服药组(31 例),服药治疗 1~3 个月组(25 例),服药治疗 4~6 个月组(19 例),服药治疗 7~12 个月组(25 例),服药治疗耐药组(24 例),服药治疗超过 1 年未耐药组(20 例)。根据国际肺癌研究学会在 2009 年公布的第 7 版 TNM 分期法,T1 期 37 例,T2 期 32 例,T3 期 16 例,T4 期 59 例。耐药定义为 EGFR 敏感突变患者服药后取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或是稳定在 6 个月以上出现进展。本研究获得受检对象的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除肺癌的其他恶性肿瘤、结核及消耗性疾病;(2)入选前 1 个月发生急性感染或创伤;(3)急慢性肾脏疾病;(4)结缔组织疾病、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5)入选前 1 个月发生过心血管事件或脑卒中;(6)糖尿病。
1.2 方法
1.2.1 一般检查
入选病例均详细询问病史、既往史及用药史等。
1.2.2 标本的采集
所有患者血液标本的采集均隔夜空腹 10 h 以上,无菌操作下静脉取血 4~5 ml,在室温放置 2 h 后于 2 200 g 离心 20 min 分离血清,用 EP 管分装保存放置于–80 ℃ 冰箱至同一批次检测。
1.2.3 试剂
Human CD146/MCAM ELISA 检测试剂盒来源于北京义翘神州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货号 KIT10115-1;湖州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多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盒;酶标仪使用的是北京普朗酶标仪 9602。
1.2.4 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检测及方法
使用湖州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多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盒,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CEA、NSE 水平。
1.2.5 血清 sCD146 标本的检测及方法
用 1×洗涤缓冲液(300 μl/孔)洗板 3 次,拍干酶标板;加入标准品和待测样本,100 μl/孔,15 min 内完成点样,室温孵育 2 h;弃去孔中液体,加入 1×洗涤缓冲液(300 μl/孔)洗板 3 次,拍干酶标板;将预先配制至工作浓度的检测抗体加入酶标板中,100 μl/孔,混匀,室温孵育 1 h;弃去孔中液体,加入 1×洗涤缓冲液(300 μl/孔)洗板 3 次,拍干酶标板;将预先配制的底物液加入酶标板中,200 μl/孔,混匀,室温避光孵育 20 min;加入 50 μl/孔终止液至酶标板中,轻轻震动酶标板至显色均匀。颜色的深浅跟 sCD146 的浓度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 450 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计算样品浓度。
参考近 10 年的文献,正常人血清 sCD146 的参考范围在 0~350 ng/ml。144 例服用 TKI 药物的肺腺癌患者血清 sCD146 均超出正常范围。为判断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有无远处转移、肿瘤直径、病灶数量之间血清 sCD146 有无差异,以sCD146 均值为界判断其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 SPSS 21.0 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不同组别之间计量资料的差异用 Tamhane 法进行均数的两两比较,分类资料用 χ2 检验;组间年龄的差异用方差分析,性别差异用 χ2 检验;血清 sCD146 与 CEA、NSE 的关系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sCD146 与肿瘤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六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 1。
2.2 血清 sCD146 均值的比较
由表 1 和图 1 结果可见,未服药组血清 sCD146 水平最低,与其他所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治疗 1~3 个月组血清 sCD146 水平最高(即服药初期水平最高),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且在未耐药前血清 sCD146 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血清 sCD146 水平较所有服药未耐药组水平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但仍显著高于未服药组(P<0.05);服药治疗超过 1 年未耐药组血清 sCD146 水平与所有服药治疗在 1 年内未耐药组水平相当(P>0.05)。
2.3 血清 CEA、NSE 均值的比较以及与血清 sCD146 的关系
六组间的血清 CE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NSE 水平在服药治疗 4~6 个月组与服药治疗 7~12 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测量值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1。血清 sCD146 与血清 CEA、NSE 无相关性(P>0.05),结果见表 2。
2.4 血清 sCD146 与肿瘤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
144 例服用 TKI 药物的肺腺癌患者血清 sCD146 与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直径、病灶数量无相关性(P>0.05),与有无远处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果见表 3。54 例无远处转移肺腺癌患者高于 sCD146 均值的比例为 61.1%,90 例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高于 sCD146 均值的比例为 41.1%,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高于平均血清 sCD146 浓度比例要低于不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





3 讨论
EGFR 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受体,属于 ErbB 受体家族,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当与配体-EGF 结合,可使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激活 EGFR,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EGFR 表达于正常上皮细胞表面,在肿瘤细胞中常过表达,EGFR 的过表达和肿瘤细胞的转移、浸润、预后差有关。采用 EGFR-TKI治疗 EGFR 敏感突变患者疗效显著,但是无论近期效果如何,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绝大多数在 1 年内。EGFR-TKI 获得性耐药的机制主要包括 T790M 突变[6-7]、MET 扩增[8-9]、KRAS 突变[10]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等[11]。其中 EMT 是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它表现为具有极性结构的上皮细胞丧失了紧密连接的结构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上皮细胞转变成间质细胞形态特征,获得了间质细胞的分子标志物,且具有了更强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同时伴随着多条信号通路的激活[12]。研究表明,CD146 作为细胞的黏连分子,是 EMT 的间质分子标志物之一,参与 EMT 的过程[13]。Ye 等[14]发现,CD146 作为 Wnt5a 的受体,通过激活非经典 Wnt 通路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国内外的多项研究证实,EGFR 敏感细胞株经 TKI 药物诱导耐药后,肿瘤细胞 CD146 表达上调[13, 15-16]。我们的前期研究也证实,肺腺癌敏感突变患者耐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 CD146 表达上调[17]。由此可见 CD146 参与 EGFR-TKI 耐药过程,但通过何种分子机制参与仍不明确。
CD146 是一种单链膜贯通性糖蛋白,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与许多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有同源性[18],参与细胞与细胞以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作用,促进肿瘤生长、血行转移,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侵袭与转移的相关标志物[19-22]。细胞膜上表达的 CD146 是内皮细胞先在胞内合成 CD146 的前体(相对分子质量约 100 000),随后在细胞膜上表达成熟的 CD146(相对分子质量约 120 000),有研究者在细胞的上清液中发现了sCD146(相对分子质量约 110 000)。它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其他可溶性分子一样,可能对调节和控制功能很重要。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中 sCD146 异常增高,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肺腺癌患者血清 sCD146 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
大多数服用 TKI 类药物的患者会在 1 年左右耐药,而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监测 TKI 耐药的血清分子标志物,因此本研究观察肺腺癌 EGFR 敏感突变患者血清 sCD146 在不同服药时间段的血清浓度,判断其诊断 TKI 耐药的价值。结果显示未服药组的血清 sCD146 水平最低(P<0.05),服药初期水平最高(P<0.05),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血清 sCD146 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耐药后血清 sCD146 水平有明显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未服药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血清 sCD146 可能参与 TKI 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并有可能成为判断肺腺癌 EGFR-TKI 耐药的血清分子标志物,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本研究还发现长期服用 TKI 药物超过 1 年仍未耐药的患者血清 sCD146 的水平与短期服用有效的患者水平相当,可见虽然血清 sCD146 水平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有下降趋势,但治疗有效的患者仍能够维持较高的血清 sCD146 水平,显示血清 sCD146 也可作为监测 TKI 类药物药效的血清标志物。
CEA 是相对分子质量为 22 000 的多糖蛋白复合物,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不高,但在肺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且水平呈动态变化,可反映患者的病情进展、病灶转移、疗效检测及预后判定。研究表明其动态变化水平可能与 NSCLC 患者病情发展呈正相关,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23]。NSE 是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异性标志物,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血清 NSE 明显增高,研究认为 NSE 是 SCLC 临床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强的肿瘤标志物,而接受靶向治疗的肺腺癌患者有部分患者病理类型转化为 SCLC[24-26],但转化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我们在检测血清 sCD146 同时也检测了血清 CEA、NSE 水平,同时分析 sCD146 与 CEA、NSE 的相关关系,判断 CEA、NSE 能否成为判断 TKI 类药物耐药的血清学指标。结果显示,血清 NSE 水平绝大多数在参考范围内,服药治疗 4~6 个月组与 7~12 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值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其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主要由血清 NSE 在肺腺癌患者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不高引起;绝大部分患者血清 CEA 水平高于正常值,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入选的患者大多数处于肺癌晚期有关。以上结果说明对于晚期服用 TKI 类药物的患者,CEA、NSE 并不能成为判断 TKI 类药物耐药的血清学指标。血清 sCD146 与有无远处转移相关,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 sCD146 有下降趋势,这与耐药后血清 sCD146 的下降趋势一致;血清 sCD146 与其他肿瘤临床相关指标(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直径、病灶数量)无相关性(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该结果与大多数入选患者处于肿瘤晚期有关。若 TKI 类药物能广泛用于早期患者或者扩大样本量增加早期患者入选数,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耐药后的细胞组织学水平上 CD146 表达上调,而血清 sCD146 表达下降,猜测耐药后的上皮细胞内使细胞膜上表达的成熟 CD146 脱落为 sCD146 的某种酶表达下降,从而导致耐药后组织学和血清学的变化,但具体机制尚不明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次,因本研究既往无相关研究报道,采用的是类似横断面的研究方法,是在同一时间段检测处于不同服药时间的患者血清,如若采用随访的方法观察同一批患者在不同服药时间的血清差异,将更有说服力,也有待以后研究的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虽然显示血清 sCD146 水平有可能成为监测 TKI 药效和判断 TKI 耐药的血清学指标,但距真正有临床实用价值尚有一定距离。该结论还有待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