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文巧, 林江涛, 刘春涛, 周新, 王长征, 黄茂, 蔡绍曦, 陈萍, 林其昌, 周建英, 顾玉海, 袁雅冬, 孙德俊, 杨晓红, 杨岚, 霍建民, 陈卓昌, 蒋萍, 张捷, 叶贤伟, 刘辉国, 唐华平, 刘荣玉, 张伟, 胡成平, 陈一强, 刘晓菊, 戴路明, 周玮, 黄奕江, 许建英. 我国城区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的调查分析.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9, 18(1): 51-56. doi: 10.7507/1671-6205.201807058 复制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导致了持续增长的社会经济负担[1]。尽管研究提示我国近年来哮喘控制水平较前均有明显提高[2],但仍与世界发达国家报道的哮喘控制率有一定差距[3-4]。哮喘合并症可能是影响哮喘控制的因素之一[5]。本研究旨在调查 2015 年至 2016 年我国城区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合并症及疾病严重程度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 2015 年 10 月至 2016 年 5 月我国内地(除西藏外)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30 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门诊哮喘患者,同时符合以下三项入选标准的门诊哮喘患者入组本研究:(1)年龄≥14 岁;(2)在研究城市居住≥2 年;(3)按照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定义的诊断标准[6],诊断哮喘≥3 个月。排除有阅读障碍或因其他原因不能理解本调查问卷者。
本研究通过中日友好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编号:2015-98)。所有被调查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未成年人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该项调查为全国哮喘研究协作组(China Asthma Research Network)组织进行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CARN-2015-01),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吸烟状况;(3)疾病严重程度;(4)合并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统计软件。采用频数(构成比或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应用列联表 χ2 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哮喘控制水平
本次调查共纳入 3 875 例门诊哮喘患者。其中男 1 528 例(39.4%),女 2 347 例(60.6%);年龄 14~99 岁,平均年龄(50.7±16.7)岁。根据 GINA 2015 定义的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本次调查我国城区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总体哮喘控制率为 28.5%(1 099/3 854),部分控制率为 50.4%(1 944/3 854),未控制率为 21.0%(811/3 854)。
2.2 BMI
正常体重(18.5 kg/m2≤BMI<24 kg/m2)者占 52.0%(2 015/3 875),BMI<18.5 kg/m2者占 4.8%(185/3 875),超重者(24 kg/m2≤BMI<28 kg/m2)占 32.9%(1 274/3 875),肥胖者(BMI≥28 kg/m2)占 10.3%(401/3 875)。BMI 与哮喘控制水平具有相关性(χ2=43.399,P<0.001),随 BMI 升高,哮喘控制率降低。结果见表 1。

2.3 吸烟状态
我国城区门诊哮喘患者吸烟率为 20.1%(777/3 875),其中既往吸烟者占 12.4%(479/3 875),现行吸烟者占 7.7%(298/3 875)。非吸烟者占 79.9%(3 098/3 875)。吸烟状态与控制水平具有相关性(χ2=25.815, P<0.001),吸烟者中尤其是现行吸烟者与低哮喘控制率相关。结果见表 1。
2.4 疾病严重程度
哮喘疾病严重程度分级中,间歇状态占 52.5%(2 033/3 875),轻度持续占 24.5%(951/3 875),中度持续占 16.9%(656/3 875),重度持续占 6.1%(235/3 875)。
2.5 合并症
75.9%(2 941/3 875)的哮喘患者报告有合并症,依次为:过敏性鼻炎 43.4%(1 682/3 875),高血压病 16.4%(634/3 875),鼻窦炎 8.7%(338/3 87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3%(283/3 875),支气管扩张症 3.0%(118/3 875),鼻息肉 2.9%(114/3 875)。结果见表 2。

3 讨论
2017 版 GINA 提出,在哮喘患者评估过程中,不仅需进行哮喘控制和治疗相关问题的评估,同时也应当对合并症进行评估。鼻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肥胖、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抑郁和焦虑对症状和不佳生活质量有影响,有时还与哮喘控制不佳有关[1, 7]。我国 CARE 研究提示,女性、年龄、吸烟、一级亲属患哮喘或花粉症、合并过敏性鼻炎、湿疹或胃食管反流均为哮喘易患因素[8]。
肥胖是儿童和成人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哮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误学天数、住院时间、急诊就诊次数和活动受限增加[5]。肥胖与哮喘严重程度和急性加重相关[9]。本研究提示 BMI 与哮喘控制水平具有相关性,随 BMI 升高,哮喘控制率降低结果,与既往报道一致,提示肥胖与哮喘控制不佳相关。
吸烟影响哮喘患病率和控制水平,吸烟者哮喘患病率高于非吸烟者,哮喘控制水平低于非吸烟哮喘患者。2010 年至 2012 年我国 14 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 23.8%,哮喘人群吸烟率为 34.5%,吸烟者哮喘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吸烟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低于非吸烟哮喘患者[10]。本研究结果同样提示,吸烟与哮喘控制不佳相关,应重视哮喘患者的戒烟工作,采取更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其戒烟。
报道显示哮喘患者共患胃食管反流的比例(34%~89%)明显高于健康人群(5%~10%),尤其是重症哮喘患者。胃食管反流使哮喘加重[11-12]。本研究结果未提示此次研究人群中胃食管反流比例高于人群患病率。
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在哮喘患者尤其是重症哮喘中十分常见,在重症哮喘患者中,75%~80% 合并鼻炎-鼻窦炎/鼻息肉[13-14]。54% 的重症哮喘患者患有鼻窦炎,尤其是迟发性哮喘[15]。鼻窦炎[16]、确定的食物过敏[17]均为哮喘控制不佳结局中哮喘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曾有多项研究均提示合并有过敏性鼻炎与更差的哮喘结局相关[18-20]。相比于共患鼻炎-鼻窦炎无鼻息肉的哮喘患者,共患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的哮喘患者更难以控制[21]。我国一项哮喘控制与鼻部疾病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56.4% 的合并有过敏性鼻炎或鼻息肉的哮喘患者哮喘未控制[22]。我国“十五”期间开展了成人过敏性鼻炎流行状况的多中心研究,2004 年至 2005 年进行的随机抽样电话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1 个城市过敏性鼻炎自报患病率平均为 11.1%[23]。另一关于中国过敏性鼻炎流行状况的文献综述在分析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数据后得出,过敏性鼻炎在我国大陆地区人口中的患病率为 4%~38%[24]。哮喘患者中过敏性鼻炎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文献报道的欧洲和美国的研究中哮喘人群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为 24%~94% 不等[25]。本研究显示,我国城区门诊哮喘患者中自我报告的过敏性鼻炎患病率高达 43.4%,远高于 11.1% 的平均水平。慢性鼻-鼻窦炎全球患病率为 5%~12%[26],我国的患病率为 2%~8%[27-28]。本研究显示我国城区门诊哮喘患者中鼻窦炎患病率 8.7%,与普通人群患病率基本持平。
我国 7 个地区的 20 245 名成年人中调查发现,40 岁以上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达 8.2%[29]。支气管扩张发病率在 3.9/10 万到 52/10 万,不发达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30-31]。本研究结果提示哮喘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患率与人群平均水平相当,支气管扩张患病率高于人群平均水平。
根据 2002 年调查数据,我国 18 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18.8%[32]。2013 年我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显示,18 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 10.4%[33]。根据中国心血管报告 2016,我国目前冠心病现患人数 1 100 万[34]。本研究提示哮喘患者中高血压共患率与人群患病率水平持平,冠心病共患率高于人群患病率,糖尿病共患率低于人群患病率。
本研究为首次覆盖我国内地(除西藏外)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门诊哮喘患者中关于合并症与哮喘控制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研究,结果提示哮喘患者中共患过敏性鼻炎、支气管扩张的比例显著高于人群平均水平。肥胖、吸烟均与哮喘控制不佳相关。临床工作中应当重视哮喘合并症的情况。
致谢 本研究协作组其他成员(排名不分先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红雯、李琳、王圆方、李笑艳、张梦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吴松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张旻);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马千里、万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吉宁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赵海金);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马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陈公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孙益兰);青海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张娜);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李雪);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包利清);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陈丽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孔英君);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丁娟娟);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呼吸科(陈佳宁);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董春玲);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姚红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任洁);青岛市市立医院呼吸科(陈建攸);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王炯);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白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秦岭);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邓静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包海荣);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张力燕);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娟);海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蔡兴俊);山西大医院呼吸科(崔艳芝)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导致了持续增长的社会经济负担[1]。尽管研究提示我国近年来哮喘控制水平较前均有明显提高[2],但仍与世界发达国家报道的哮喘控制率有一定差距[3-4]。哮喘合并症可能是影响哮喘控制的因素之一[5]。本研究旨在调查 2015 年至 2016 年我国城区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合并症及疾病严重程度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 2015 年 10 月至 2016 年 5 月我国内地(除西藏外)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30 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门诊哮喘患者,同时符合以下三项入选标准的门诊哮喘患者入组本研究:(1)年龄≥14 岁;(2)在研究城市居住≥2 年;(3)按照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定义的诊断标准[6],诊断哮喘≥3 个月。排除有阅读障碍或因其他原因不能理解本调查问卷者。
本研究通过中日友好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编号:2015-98)。所有被调查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未成年人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该项调查为全国哮喘研究协作组(China Asthma Research Network)组织进行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CARN-2015-01),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吸烟状况;(3)疾病严重程度;(4)合并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统计软件。采用频数(构成比或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应用列联表 χ2 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哮喘控制水平
本次调查共纳入 3 875 例门诊哮喘患者。其中男 1 528 例(39.4%),女 2 347 例(60.6%);年龄 14~99 岁,平均年龄(50.7±16.7)岁。根据 GINA 2015 定义的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本次调查我国城区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总体哮喘控制率为 28.5%(1 099/3 854),部分控制率为 50.4%(1 944/3 854),未控制率为 21.0%(811/3 854)。
2.2 BMI
正常体重(18.5 kg/m2≤BMI<24 kg/m2)者占 52.0%(2 015/3 875),BMI<18.5 kg/m2者占 4.8%(185/3 875),超重者(24 kg/m2≤BMI<28 kg/m2)占 32.9%(1 274/3 875),肥胖者(BMI≥28 kg/m2)占 10.3%(401/3 875)。BMI 与哮喘控制水平具有相关性(χ2=43.399,P<0.001),随 BMI 升高,哮喘控制率降低。结果见表 1。

2.3 吸烟状态
我国城区门诊哮喘患者吸烟率为 20.1%(777/3 875),其中既往吸烟者占 12.4%(479/3 875),现行吸烟者占 7.7%(298/3 875)。非吸烟者占 79.9%(3 098/3 875)。吸烟状态与控制水平具有相关性(χ2=25.815, P<0.001),吸烟者中尤其是现行吸烟者与低哮喘控制率相关。结果见表 1。
2.4 疾病严重程度
哮喘疾病严重程度分级中,间歇状态占 52.5%(2 033/3 875),轻度持续占 24.5%(951/3 875),中度持续占 16.9%(656/3 875),重度持续占 6.1%(235/3 875)。
2.5 合并症
75.9%(2 941/3 875)的哮喘患者报告有合并症,依次为:过敏性鼻炎 43.4%(1 682/3 875),高血压病 16.4%(634/3 875),鼻窦炎 8.7%(338/3 87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3%(283/3 875),支气管扩张症 3.0%(118/3 875),鼻息肉 2.9%(114/3 875)。结果见表 2。

3 讨论
2017 版 GINA 提出,在哮喘患者评估过程中,不仅需进行哮喘控制和治疗相关问题的评估,同时也应当对合并症进行评估。鼻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肥胖、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抑郁和焦虑对症状和不佳生活质量有影响,有时还与哮喘控制不佳有关[1, 7]。我国 CARE 研究提示,女性、年龄、吸烟、一级亲属患哮喘或花粉症、合并过敏性鼻炎、湿疹或胃食管反流均为哮喘易患因素[8]。
肥胖是儿童和成人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哮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误学天数、住院时间、急诊就诊次数和活动受限增加[5]。肥胖与哮喘严重程度和急性加重相关[9]。本研究提示 BMI 与哮喘控制水平具有相关性,随 BMI 升高,哮喘控制率降低结果,与既往报道一致,提示肥胖与哮喘控制不佳相关。
吸烟影响哮喘患病率和控制水平,吸烟者哮喘患病率高于非吸烟者,哮喘控制水平低于非吸烟哮喘患者。2010 年至 2012 年我国 14 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 23.8%,哮喘人群吸烟率为 34.5%,吸烟者哮喘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吸烟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低于非吸烟哮喘患者[10]。本研究结果同样提示,吸烟与哮喘控制不佳相关,应重视哮喘患者的戒烟工作,采取更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其戒烟。
报道显示哮喘患者共患胃食管反流的比例(34%~89%)明显高于健康人群(5%~10%),尤其是重症哮喘患者。胃食管反流使哮喘加重[11-12]。本研究结果未提示此次研究人群中胃食管反流比例高于人群患病率。
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在哮喘患者尤其是重症哮喘中十分常见,在重症哮喘患者中,75%~80% 合并鼻炎-鼻窦炎/鼻息肉[13-14]。54% 的重症哮喘患者患有鼻窦炎,尤其是迟发性哮喘[15]。鼻窦炎[16]、确定的食物过敏[17]均为哮喘控制不佳结局中哮喘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曾有多项研究均提示合并有过敏性鼻炎与更差的哮喘结局相关[18-20]。相比于共患鼻炎-鼻窦炎无鼻息肉的哮喘患者,共患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的哮喘患者更难以控制[21]。我国一项哮喘控制与鼻部疾病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56.4% 的合并有过敏性鼻炎或鼻息肉的哮喘患者哮喘未控制[22]。我国“十五”期间开展了成人过敏性鼻炎流行状况的多中心研究,2004 年至 2005 年进行的随机抽样电话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1 个城市过敏性鼻炎自报患病率平均为 11.1%[23]。另一关于中国过敏性鼻炎流行状况的文献综述在分析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数据后得出,过敏性鼻炎在我国大陆地区人口中的患病率为 4%~38%[24]。哮喘患者中过敏性鼻炎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文献报道的欧洲和美国的研究中哮喘人群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为 24%~94% 不等[25]。本研究显示,我国城区门诊哮喘患者中自我报告的过敏性鼻炎患病率高达 43.4%,远高于 11.1% 的平均水平。慢性鼻-鼻窦炎全球患病率为 5%~12%[26],我国的患病率为 2%~8%[27-28]。本研究显示我国城区门诊哮喘患者中鼻窦炎患病率 8.7%,与普通人群患病率基本持平。
我国 7 个地区的 20 245 名成年人中调查发现,40 岁以上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达 8.2%[29]。支气管扩张发病率在 3.9/10 万到 52/10 万,不发达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30-31]。本研究结果提示哮喘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患率与人群平均水平相当,支气管扩张患病率高于人群平均水平。
根据 2002 年调查数据,我国 18 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18.8%[32]。2013 年我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显示,18 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 10.4%[33]。根据中国心血管报告 2016,我国目前冠心病现患人数 1 100 万[34]。本研究提示哮喘患者中高血压共患率与人群患病率水平持平,冠心病共患率高于人群患病率,糖尿病共患率低于人群患病率。
本研究为首次覆盖我国内地(除西藏外)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门诊哮喘患者中关于合并症与哮喘控制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研究,结果提示哮喘患者中共患过敏性鼻炎、支气管扩张的比例显著高于人群平均水平。肥胖、吸烟均与哮喘控制不佳相关。临床工作中应当重视哮喘合并症的情况。
致谢 本研究协作组其他成员(排名不分先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红雯、李琳、王圆方、李笑艳、张梦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吴松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张旻);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马千里、万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吉宁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赵海金);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马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陈公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孙益兰);青海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张娜);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李雪);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包利清);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陈丽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孔英君);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丁娟娟);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呼吸科(陈佳宁);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董春玲);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姚红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任洁);青岛市市立医院呼吸科(陈建攸);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王炯);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白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秦岭);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邓静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包海荣);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张力燕);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娟);海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蔡兴俊);山西大医院呼吸科(崔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