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刘红梅, 余海. 机械功率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和手术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3, 22(1): 61-65. doi: 10.7507/1671-6205.202110006 复制
机械通气是呼吸机与患者肺之间的动态交互过程。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和需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简称为手术室患者)而言,机械通气是重要的治疗和支持手段之一。它弥补患者的呼吸功能不全,帮助维持通气功能、改善氧合,为重症患者的病因治疗和手术创造条件。但机械通气的参数设置不当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VILI)[1],加重ARDS患者已经存在的肺泡炎症和水肿[2]。对手术室患者而言,术中的VILI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发生,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导致死亡[3]。
因此,目前在ARDS患者和手术室中普遍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包括小潮气量(tidal volume,VT)、适当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手法(recruitment maneuver,RM)[4]]以减少肺损伤,降低病死率。随着人们对VILI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在萎陷伤、气压伤、容积伤等前期研究的基础上[5-6],Gattinoni等[7]提出机械功率(mechanical power,MP)这一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既往研究多分别探索VILI的病因(如VT,PEEP等),而MP从整体考虑,综合了呼吸过程中容积、压力和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等诸多因素,或许能更好地分析造成VILI的原因[8],以期通过改善呼吸机通气参数设置,减少VILI,改善患者预后。现就近年MP在ARDS患者和手术室患者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MP对机械通气的指导价值。
1 MP
呼吸机传递给患者的机械能(the delivered energy per breath,Ebreath)定义为在压力–体积曲线中每次呼吸所形成的曲线下面积[7, 9]。MP则是在单位时间内多次呼吸循环累积的机械能[10],是一个综合变量,包括机械通气过程中的VT、吸入气流、RR和PEEP等。在临床实践中,由呼吸机界面上的压力–体积曲线计算MP较为困难,应用较少。2016年,Gattinoni等[7]提出的MP计算方法基于呼吸过程中的动力公式。每次呼吸时,Ebreath等于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压力乘以其对应的体积。计算过程如下:首先计算压力P:
![]() |
在任何时间,呼吸机产生的总压力是以上三个压力的总和,即对抗呼吸系统弹性阻力(respiratory system elastance,ELRS)的压力(P1=ELRS×VT),克服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使得气体可进入气道的压力(P2=Raw×F,F为吸气气流流量),以及对抗肺泡的基础牵拉状态,即PEEP(图1)。

深灰色小三角形为呼吸开始时,呼吸机初始设置PEEP或改变PEEP时所需能量,该能量仅存在于一次,即在初始时,打开肺泡所需能量。浅灰色矩形为呼吸过程中,呼吸机克服肺泡的基础牵拉状态,然后产生VT所需的能量。深灰色大三角形为呼吸过程中,呼吸机克服呼吸系统阻力所需要的能量。浅灰色平行四边形为呼吸过程中,呼吸机克服气道阻力将气体送入气道所需能量。
这些压力乘以其产生的体积(VT)即为Ebreath:
![]() |
单位时间内的Ebreath即为MP,计算式为MP=Ebreath×RR,单位为cm H2O×L/min,即
![]() |
因为F不能从呼吸机上获得,将F转化为RR及吸呼比(I∶E),并将能量单位由cm H2O×L/min转化为J/min,
![]() |
公式(4)中,Tinsp为一次呼吸时吸气所用时间;Texp为一次呼吸时呼气所用时间;Ttotal为一次呼吸所用总时间,0.098为单位cm H2O×L/min与J/min的转化系数。
同时,根据图1也可得出一个MP的简化计算公式
![]() |
公式(5)中,Ppeak为气道峰值压力,Pplat为气道平台压力。
上述公式(3)~(5)皆为当呼吸机设置PEEP时呼吸机每分钟内向呼吸系统传递的能量。由图1可以看出,当PEEP为0时,即在呼气末时无需克服肺泡的基础牵拉状态,此时的Ebreath仍为压力与体积的乘积,Ebreath1=1/2×ELRS×VT×VT+Raw×F×VT或Ebreath1=0.098×VT×(Ppeak–1/2×Pplat)。
Gattinoni等[7]将由公式(4)计算的MP和由动态压力–体积曲线测量得到的MP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在ARDS患者和非ARDS患者得到的MP计算值相似。这种新的计算公式简单易行,可在ARDS患者和手术室患者使用,有助于MP的床旁应用和直观化评估。
2 MP与VILI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MP值越高,它所造成的肺损伤就越重[11-12]。当MP超过一定阈值时,它对细胞外基质和微结构造成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当损伤速度超过修复速度时,形成肺泡水肿[8]。单位时间内作用于局部肺实质的机械能越大,对组织损伤越大。此外,随着通气时间延长,肺机械性损伤不断累积,肺内炎性细胞聚集和炎性介质释放(生物伤),从而导致VILI[13-14]。
VILI实质上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对患者肺部造成的损伤,它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呼吸机在通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通过呼吸机参数设置体现,如VT、PEEP、RR等;二是患者肺部的健康状态,如有无肺水肿、肺不张等病理状态[7]。近年来,探究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最优化呼吸机参数设置的试验越来越多。小VT通气可改善ARDS患者及手术患者临床结局[15-17],但PEEP、RM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如探究高PEEP(伴或不伴RM)比低PEEP(伴或不伴RM),滴定PEEP比固定PEE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等[18-19]。
然而单考虑某个力学参数并不能有效地评估VILI,单调节某一个呼吸参数也只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一部分[20]。且在临床工作中,常将小VT通气、适当PEEP(5~6 cm H2O)、RM联合使用,此时单一指标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不易明确。而MP的概念包括VT、RR和气道压力,相对于单个因素,可能有更好的预测价值[21]和临床应用价值。
3 MP与ARDS患者
目前已有研究报道ARDS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时的MP与死亡的关系,其中大多数为针对ARDS患者的数据库或随机对照试验的二次分析[22-28](表1)。

研究结果显示,MP值的升高与ARDS患者病死率有关[22-26]。Serpa Neto等[23]研究显示,在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ARDS患者中,每增加5 J/min的MP,住院死亡率比值比为1.10(P=0.010),且MP与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关。在一项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中,研究者根据MP=17 J/min将患者分为高MP组和低MP组,结果显示低MP组生存率显著高于高MP组(80.95%比53.12%,P<0.05)[29]。
由于ARD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水肿、“婴儿肺”、肺组织异质性大等病理状态,其呼吸系统的顺应性和可通气的肺组织都存在差异[30]。当ARDS患者病情加重时,对机械通气的依赖增加,MP也相应增加,同时病死率增加。因此,MP绝对值对ARDS患者病死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评估。而依据个体指标,如理想公斤体重(predicted body weight,PBW)、呼吸系统的顺应性(compliance of respiratory system,CRS)等[26-28, 31]对MP进行标准化(norMP)成为一种新的比较方式。
Chiumello等[31]使用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MP/FRC,单位为J·min–1·L–1)、通气良好的肺组织(MP/通气良好的肺组织量,单位为J·min–1·g–1)、CRS(MP/CRS,单位为J·min–1·L–1·cm H2O)对MP进行标准化,研究发现三个标准化指标与ARDS患者病死率没有明显关联。Zhang等[26]通过氧合指数对ARDS患者分型,使用PBW(MP/PBW,单位为J·min–1·kg–1)和CRS对MP进行标准化,结果发现,MP/PBW和MP/CRS与中重度ARDS患者的病死率有关。Coppola等[27]通过多变量回归模型发现MP/通气良好的肺组织量和MP/CRS与ICU死亡率相关。
此外,Maiolo等[32]将是否接受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的ARDS患者分为两组,发现接受ECMO患者标准化后的MP(MP/总肺容量)显著高于未接受ECMO患者[(23±35)J·min–1·L–1比(13±9)J·min–1·L–1]。研究提示ARDS患者接受ECMO后MP显著降低[33-34],而且对于接受ECMO患者而言,MP是唯一与90天住院死亡率独立相关的通气指标[35]。同时,norMP或许还能指导脱机困难患者的治疗[36]。
上述研究表明MP作为集合指标,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肺损伤的评价可能优于以往单个指标。同时,norMP减少个体差异,使得患者间可比性增强。因此在ARDS治疗中可合理应用MP指导通气,以减小VILI[37]。此外MP(norMP)对ECMO治疗甚至脱机治疗可能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MP与手术室患者
目前探究MP在手术室患者的应用较少,仅有4项研究。一项研究通过收集既往临床研究(共1705例)的资料,计算得到呼吸系统的MP,发现术后发展为ARDS患者的MP高于术后无ARDS患者[(17.5±6.1)J/min比(15.7±6.0)J/min],提示高MP可能是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38]。另一项研究记录了30例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呼吸参数,计算不同体位、单肺和(或)双肺通气时呼吸系统的MP,发现侧卧位单肺通气时,MP增加,同时亚组分析显示,与无PPC患者相比,发生PPC的患者单肺通气时MP更高[39]。一项心脏手术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200例)发现PPC发生与术中MP无关[40]。但Karalapillai等[41]对RCT(研究非心胸非头部手术中,低VT和传统VT对患者PPC发生的影响)的二次分析(共1156例)显示术中高MP与PPC风险增高独立相关。上述研究提示高MP可能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但因目前研究数量限制,MP与手术患者术后结局的具体关联尚不清晰。
5 存在的问题与未来方向
第一,MP计算公式主要针对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的计算公式还存在争议[42-44]。第二,由于患者肺部情况不同,相对于MP绝对值,使用个体化参数(如PBW、体重指数、通气良好的肺组织、CRS等)对MP进行标准化[45],可能会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但仍需要进一步证明。第三,MP的安全界值尚不明确,即MP超过这一界值后易导致VILI。健康动物试验的安全界值为12 J/min[9],Serpa Neto等[23]的研究中ARDS患者的安全界值为17 J/min。但ARDS患者不同阶段及手术室机械通气患者的MP安全界值还需进一步探究和验证。第四,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将加重肺机械性损伤和原本已经存在的肺损伤[21]。因此,在探究MP对患者预后影响时,应该考虑到MP的作用时间。第五,VT、RR和气道压力皆为MP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三个因素中,引起VILI的最重要因素仍不明确[14]。第六,进行机械通气的大多数ARDS患者和手术室患者接受镇静剂、肌肉松弛药或全身麻醉药物,自主呼吸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因此由呼吸参数计算得来的MP可认为是呼吸机所做的功。但是当患者存在自主呼吸时,此时计算得出的MP应为呼吸机做功和患者自主呼吸做功之和。因此,当患者存在自主呼吸时,由呼吸曲线得来的MP和呼吸机所做的功尚存在区别[20]。第七,ARDS患者病情危重时,通气需要增加(MP增高),同时病死率大幅增加。此时,需考虑MP造成的损伤,同时更要关注患者肺部疾病情况及其他肺外合并症;而当患者随着病情好转,呼吸情况稳定时,患者对呼吸机依赖降低,MP也相应下降。此时MP或norMP能否用于指导脱机治疗、如何指导以及指导脱机的阈值需要进一步探究[36]。最后,对于机械通气患者,MP对呼吸机参数调控的指导意义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6 结语
MP的概念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它综合了呼吸过程中的静态和动态力学参数[46],可能成为指导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新指标[47-48]和调节手术室患者机械通气参数的新指标[8]。但VILI的发生仍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取决于呼吸机与肺的交互作用。因此,临床应用MP时需要适当调节呼吸机参数设置,也需要考虑到患者呼吸系统的状态、可通气肺容积大小、异质性程度等因素[20]。然而,目前研究主要关注ARDS患者,且多为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及针对手术室患者的研究较少。因此,还需要大量临床证据来进一步评估MP对ARDS患者及手术室患者预后的独立作用。
利益冲突:本文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
机械通气是呼吸机与患者肺之间的动态交互过程。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和需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简称为手术室患者)而言,机械通气是重要的治疗和支持手段之一。它弥补患者的呼吸功能不全,帮助维持通气功能、改善氧合,为重症患者的病因治疗和手术创造条件。但机械通气的参数设置不当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VILI)[1],加重ARDS患者已经存在的肺泡炎症和水肿[2]。对手术室患者而言,术中的VILI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发生,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导致死亡[3]。
因此,目前在ARDS患者和手术室中普遍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包括小潮气量(tidal volume,VT)、适当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手法(recruitment maneuver,RM)[4]]以减少肺损伤,降低病死率。随着人们对VILI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在萎陷伤、气压伤、容积伤等前期研究的基础上[5-6],Gattinoni等[7]提出机械功率(mechanical power,MP)这一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既往研究多分别探索VILI的病因(如VT,PEEP等),而MP从整体考虑,综合了呼吸过程中容积、压力和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等诸多因素,或许能更好地分析造成VILI的原因[8],以期通过改善呼吸机通气参数设置,减少VILI,改善患者预后。现就近年MP在ARDS患者和手术室患者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MP对机械通气的指导价值。
1 MP
呼吸机传递给患者的机械能(the delivered energy per breath,Ebreath)定义为在压力–体积曲线中每次呼吸所形成的曲线下面积[7, 9]。MP则是在单位时间内多次呼吸循环累积的机械能[10],是一个综合变量,包括机械通气过程中的VT、吸入气流、RR和PEEP等。在临床实践中,由呼吸机界面上的压力–体积曲线计算MP较为困难,应用较少。2016年,Gattinoni等[7]提出的MP计算方法基于呼吸过程中的动力公式。每次呼吸时,Ebreath等于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压力乘以其对应的体积。计算过程如下:首先计算压力P:
![]() |
在任何时间,呼吸机产生的总压力是以上三个压力的总和,即对抗呼吸系统弹性阻力(respiratory system elastance,ELRS)的压力(P1=ELRS×VT),克服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使得气体可进入气道的压力(P2=Raw×F,F为吸气气流流量),以及对抗肺泡的基础牵拉状态,即PEEP(图1)。

深灰色小三角形为呼吸开始时,呼吸机初始设置PEEP或改变PEEP时所需能量,该能量仅存在于一次,即在初始时,打开肺泡所需能量。浅灰色矩形为呼吸过程中,呼吸机克服肺泡的基础牵拉状态,然后产生VT所需的能量。深灰色大三角形为呼吸过程中,呼吸机克服呼吸系统阻力所需要的能量。浅灰色平行四边形为呼吸过程中,呼吸机克服气道阻力将气体送入气道所需能量。
这些压力乘以其产生的体积(VT)即为Ebreath:
![]() |
单位时间内的Ebreath即为MP,计算式为MP=Ebreath×RR,单位为cm H2O×L/min,即
![]() |
因为F不能从呼吸机上获得,将F转化为RR及吸呼比(I∶E),并将能量单位由cm H2O×L/min转化为J/min,
![]() |
公式(4)中,Tinsp为一次呼吸时吸气所用时间;Texp为一次呼吸时呼气所用时间;Ttotal为一次呼吸所用总时间,0.098为单位cm H2O×L/min与J/min的转化系数。
同时,根据图1也可得出一个MP的简化计算公式
![]() |
公式(5)中,Ppeak为气道峰值压力,Pplat为气道平台压力。
上述公式(3)~(5)皆为当呼吸机设置PEEP时呼吸机每分钟内向呼吸系统传递的能量。由图1可以看出,当PEEP为0时,即在呼气末时无需克服肺泡的基础牵拉状态,此时的Ebreath仍为压力与体积的乘积,Ebreath1=1/2×ELRS×VT×VT+Raw×F×VT或Ebreath1=0.098×VT×(Ppeak–1/2×Pplat)。
Gattinoni等[7]将由公式(4)计算的MP和由动态压力–体积曲线测量得到的MP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在ARDS患者和非ARDS患者得到的MP计算值相似。这种新的计算公式简单易行,可在ARDS患者和手术室患者使用,有助于MP的床旁应用和直观化评估。
2 MP与VILI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MP值越高,它所造成的肺损伤就越重[11-12]。当MP超过一定阈值时,它对细胞外基质和微结构造成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当损伤速度超过修复速度时,形成肺泡水肿[8]。单位时间内作用于局部肺实质的机械能越大,对组织损伤越大。此外,随着通气时间延长,肺机械性损伤不断累积,肺内炎性细胞聚集和炎性介质释放(生物伤),从而导致VILI[13-14]。
VILI实质上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对患者肺部造成的损伤,它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呼吸机在通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通过呼吸机参数设置体现,如VT、PEEP、RR等;二是患者肺部的健康状态,如有无肺水肿、肺不张等病理状态[7]。近年来,探究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最优化呼吸机参数设置的试验越来越多。小VT通气可改善ARDS患者及手术患者临床结局[15-17],但PEEP、RM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如探究高PEEP(伴或不伴RM)比低PEEP(伴或不伴RM),滴定PEEP比固定PEE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等[18-19]。
然而单考虑某个力学参数并不能有效地评估VILI,单调节某一个呼吸参数也只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一部分[20]。且在临床工作中,常将小VT通气、适当PEEP(5~6 cm H2O)、RM联合使用,此时单一指标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不易明确。而MP的概念包括VT、RR和气道压力,相对于单个因素,可能有更好的预测价值[21]和临床应用价值。
3 MP与ARDS患者
目前已有研究报道ARDS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时的MP与死亡的关系,其中大多数为针对ARDS患者的数据库或随机对照试验的二次分析[22-28](表1)。

研究结果显示,MP值的升高与ARDS患者病死率有关[22-26]。Serpa Neto等[23]研究显示,在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ARDS患者中,每增加5 J/min的MP,住院死亡率比值比为1.10(P=0.010),且MP与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关。在一项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中,研究者根据MP=17 J/min将患者分为高MP组和低MP组,结果显示低MP组生存率显著高于高MP组(80.95%比53.12%,P<0.05)[29]。
由于ARD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水肿、“婴儿肺”、肺组织异质性大等病理状态,其呼吸系统的顺应性和可通气的肺组织都存在差异[30]。当ARDS患者病情加重时,对机械通气的依赖增加,MP也相应增加,同时病死率增加。因此,MP绝对值对ARDS患者病死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评估。而依据个体指标,如理想公斤体重(predicted body weight,PBW)、呼吸系统的顺应性(compliance of respiratory system,CRS)等[26-28, 31]对MP进行标准化(norMP)成为一种新的比较方式。
Chiumello等[31]使用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MP/FRC,单位为J·min–1·L–1)、通气良好的肺组织(MP/通气良好的肺组织量,单位为J·min–1·g–1)、CRS(MP/CRS,单位为J·min–1·L–1·cm H2O)对MP进行标准化,研究发现三个标准化指标与ARDS患者病死率没有明显关联。Zhang等[26]通过氧合指数对ARDS患者分型,使用PBW(MP/PBW,单位为J·min–1·kg–1)和CRS对MP进行标准化,结果发现,MP/PBW和MP/CRS与中重度ARDS患者的病死率有关。Coppola等[27]通过多变量回归模型发现MP/通气良好的肺组织量和MP/CRS与ICU死亡率相关。
此外,Maiolo等[32]将是否接受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的ARDS患者分为两组,发现接受ECMO患者标准化后的MP(MP/总肺容量)显著高于未接受ECMO患者[(23±35)J·min–1·L–1比(13±9)J·min–1·L–1]。研究提示ARDS患者接受ECMO后MP显著降低[33-34],而且对于接受ECMO患者而言,MP是唯一与90天住院死亡率独立相关的通气指标[35]。同时,norMP或许还能指导脱机困难患者的治疗[36]。
上述研究表明MP作为集合指标,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肺损伤的评价可能优于以往单个指标。同时,norMP减少个体差异,使得患者间可比性增强。因此在ARDS治疗中可合理应用MP指导通气,以减小VILI[37]。此外MP(norMP)对ECMO治疗甚至脱机治疗可能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MP与手术室患者
目前探究MP在手术室患者的应用较少,仅有4项研究。一项研究通过收集既往临床研究(共1705例)的资料,计算得到呼吸系统的MP,发现术后发展为ARDS患者的MP高于术后无ARDS患者[(17.5±6.1)J/min比(15.7±6.0)J/min],提示高MP可能是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38]。另一项研究记录了30例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呼吸参数,计算不同体位、单肺和(或)双肺通气时呼吸系统的MP,发现侧卧位单肺通气时,MP增加,同时亚组分析显示,与无PPC患者相比,发生PPC的患者单肺通气时MP更高[39]。一项心脏手术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200例)发现PPC发生与术中MP无关[40]。但Karalapillai等[41]对RCT(研究非心胸非头部手术中,低VT和传统VT对患者PPC发生的影响)的二次分析(共1156例)显示术中高MP与PPC风险增高独立相关。上述研究提示高MP可能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但因目前研究数量限制,MP与手术患者术后结局的具体关联尚不清晰。
5 存在的问题与未来方向
第一,MP计算公式主要针对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的计算公式还存在争议[42-44]。第二,由于患者肺部情况不同,相对于MP绝对值,使用个体化参数(如PBW、体重指数、通气良好的肺组织、CRS等)对MP进行标准化[45],可能会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但仍需要进一步证明。第三,MP的安全界值尚不明确,即MP超过这一界值后易导致VILI。健康动物试验的安全界值为12 J/min[9],Serpa Neto等[23]的研究中ARDS患者的安全界值为17 J/min。但ARDS患者不同阶段及手术室机械通气患者的MP安全界值还需进一步探究和验证。第四,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将加重肺机械性损伤和原本已经存在的肺损伤[21]。因此,在探究MP对患者预后影响时,应该考虑到MP的作用时间。第五,VT、RR和气道压力皆为MP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三个因素中,引起VILI的最重要因素仍不明确[14]。第六,进行机械通气的大多数ARDS患者和手术室患者接受镇静剂、肌肉松弛药或全身麻醉药物,自主呼吸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因此由呼吸参数计算得来的MP可认为是呼吸机所做的功。但是当患者存在自主呼吸时,此时计算得出的MP应为呼吸机做功和患者自主呼吸做功之和。因此,当患者存在自主呼吸时,由呼吸曲线得来的MP和呼吸机所做的功尚存在区别[20]。第七,ARDS患者病情危重时,通气需要增加(MP增高),同时病死率大幅增加。此时,需考虑MP造成的损伤,同时更要关注患者肺部疾病情况及其他肺外合并症;而当患者随着病情好转,呼吸情况稳定时,患者对呼吸机依赖降低,MP也相应下降。此时MP或norMP能否用于指导脱机治疗、如何指导以及指导脱机的阈值需要进一步探究[36]。最后,对于机械通气患者,MP对呼吸机参数调控的指导意义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6 结语
MP的概念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它综合了呼吸过程中的静态和动态力学参数[46],可能成为指导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新指标[47-48]和调节手术室患者机械通气参数的新指标[8]。但VILI的发生仍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取决于呼吸机与肺的交互作用。因此,临床应用MP时需要适当调节呼吸机参数设置,也需要考虑到患者呼吸系统的状态、可通气肺容积大小、异质性程度等因素[20]。然而,目前研究主要关注ARDS患者,且多为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及针对手术室患者的研究较少。因此,还需要大量临床证据来进一步评估MP对ARDS患者及手术室患者预后的独立作用。
利益冲突:本文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