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张立 1,2 , 吴振超 2 , 王雯婷 2 , 吴楠 2 , 杨萍 1,2 , 梁翠霞 4 , 陈德彦 4 , 许家璇 5 , 郑劲平 5 , 王晓华 3 , 贺蓓 1,2 , 沈宁 1,2
  • 1.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91);
  • 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191);
  • 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191);
  • 4.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167);
  • 5.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12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吸呼双相肺部CT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评估其在无法配合肺功能检查的潜在患者中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67例男性受试者,年龄43~74(57.0±5.9)岁。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包括慢阻肺组26例,对照组41例。进行吸呼双相肺部CT检查,测量全肺及各肺叶的肺气肿病变占全肺/肺叶体积百分比(emph%)、功能小气道病变占全肺/肺叶体积百分比(fsad%)以及正常肺组织占全肺/肺叶体积百分比(norm%)。结果  基于全肺和各肺叶的emph%、fsad%及norm%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影像特征函数1和影像特征函数2,从而进行两个影像特征函数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像特征函数1是慢阻肺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8.749,P<0.001),并且明确影像特征函数1可以用于辅助诊断慢阻肺,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3(P<0.001)。 结论  影像特征函数1是慢阻肺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用于慢阻肺的辅助诊断。

引用本文: 吴张立, 吴振超, 王雯婷, 吴楠, 杨萍, 梁翠霞, 陈德彦, 许家璇, 郑劲平, 王晓华, 贺蓓, 沈宁. 吸呼双相肺部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2, 21(2): 77-83. doi: 10.7507/1671-6205.202111022 复制

  • 上一篇

    表观遗传学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下一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和白细胞介素-8及白细胞介素-3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