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杨海珍, 胡克. 牙周疾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的影响.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3, 22(8): 605-608. doi: 10.7507/1671-6205.202205007 复制
众所周知,吸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目前也已证实吸烟并不能完全解释慢阻肺的病理生理过程,慢阻肺的非吸烟危险因素及其所致的疾病负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牙周疾病与慢阻肺之间的相关性也已引起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不仅因为两种疾病都是慢性进行性疾病,而且两者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例如年龄和吸烟。不良口腔卫生可以加重慢阻肺病情,而牙周治疗可以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1],提示改善牙周健康与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本综述旨在介绍牙周疾病对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频率、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慢阻肺与牙周疾病
慢阻肺是由有害刺激引起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不可逆或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吸入一手或二手烟草烟雾是其主要病因,其他因素包括环境暴露,如室内外空气污染、灰尘和其他有害烟雾等。虽然慢阻肺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其所带来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并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全球40岁及以上成年人慢阻肺患病率为9%~10%,患病人数1.745亿,年死亡人数估计为300万[2]。预计患病数及死亡人数将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慢阻肺总患病率为8.6%[3]。因此,慢阻肺在未来若干年仍将是一个全球性主要公共卫生问题[2]。慢阻肺急性加重是由呼吸道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以及由环境因素引发的复杂事件,需要更换治疗方案甚至住院治疗,通常对疾病进展和预后有重要影响,患者的肺功能急剧恶化、生活质量下降;频繁急性加重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因此,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是其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探讨引起其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并采取各种措施以预防或减少慢阻肺加重频率;在治疗目标方面,不仅需要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状态,而且要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牙周疾病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口腔慢性炎症性疾病,与菌斑生物膜失调相关,其特征是牙周支持组织的逐渐破坏。吸烟、肥胖和营养不良以及缺乏体育活动等均增加发生牙周疾病的风险,总体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牙周疾病不仅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同时也影响美观和咀嚼功能,降低生活质量;此外尚增加口腔保健费用。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愈严重,牙周疾病带来的负担将继续增加,对公共卫生系统产生明显影响。有研究表明,牙周疾病不仅影响口腔卫生[4],而且与多种全身性疾病相互作用,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中风、骨质疏松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等[5-6]。
2 牙周疾病对慢阻肺的影响
由于与全身性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慢阻肺已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不仅是局限于肺部的局部炎症,经常有着“肺外”表现。与普通人群相比,一些合并疾病包括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肺癌、骨质疏松、焦虑和抑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以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在慢阻肺患者更为常见[7]。鉴于这些发现,需要进一步确定与慢阻肺具有相同致病因素的合并疾病或合并症,深入研究这些合并疾病/合并症对慢阻肺临床结局可能产生的影响。Scannapieco等[8]首次提出不良的口腔卫生可能与慢阻肺之间存在相关性,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诸多研究结果支持牙周疾病与慢阻肺之间存在关联[6,9]。重要的是,鉴于加强口腔护理可能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因此应考虑将口腔护理作为慢性肺管理的一部分[10]。
2.1 对慢阻肺发病率的影响
一项以社区老年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牙周疾病与慢阻肺的发生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11]。研究者将牙周疾病患者分为3类,即无或轻度、中度和重度,并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与无或轻度牙周疾病患者相比,重度患者在5年内发生慢阻肺的风险增加了3.5倍,但在无或轻度牙周疾病组与中度牙周疾病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调整吸烟强度等潜在混杂因素后,严重牙周疾病与慢阻肺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仍然显著。因此,该研究表明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慢阻肺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即牙周疾病越严重的患者发生慢阻肺的风险性越高。另一项以日本男性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研究发现[12],患牙周疾病的男性吸烟者慢阻肺患病率为12.7%,非牙周疾病者的患病率为7.8%,表明牙周疾病患者发生慢阻肺的风险更高。
2.2 对慢阻肺急性加重和预后的影响
众所周知,由细菌和病毒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而急性加重频率对慢阻肺病程进展和预后有重要影响,并增加慢阻肺患者死亡风险。Baldomero等[13]对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退伍军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了慢阻肺急性加重者和非加重者的口腔健康状况,以确定慢阻肺急性加重是否与口腔健康恶化有关;将慢阻肺急性加重定义为过去12个月经历至少1次急性加重,而非加重者为过去24个月未发生急性加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口腔健康和慢阻肺急性加重之间的关系,发现与口腔健康状况较好的慢阻肺患者相比,口腔健康状况较差的患者需要住院和/或急诊就诊的几率更高。
Qian等[14]对75岁及以上老年上海常住居民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以调查牙周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牙周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慢阻肺患者死亡的风险也显著增加,提示牙周疾病是慢阻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3 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标准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是一份针对特定疾病的问卷,旨在衡量阻塞性气道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根据三个层面计算SGRQ得分:症状(由呼吸系统症状引起的痛苦)、活动(由于行动能力或身体活动障碍而造成的影响)和影响(疾病对个人的社会心理影响)以及总分。Zhou等[15]以医院人群为基础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探讨慢阻肺患者牙周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指标的相关性。该研究采用SGRQ对306例慢阻肺患者的牙周状况和呼吸功能进行临床评估,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较差的牙周健康状况与较低的生活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表现为此类慢阻肺患者有着较高的SGRQ评分,可能是因为来自牙周炎症的刺激引起更严重的慢阻肺症状,进而导致SGRQ评分更高,提示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Javaheri等[16]在一项以男性为对象的病例对照性研究中,分析了慢阻肺患者的牙周疾病与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人员以35例慢阻肺患者和36例健康男性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对受试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记录评分。结果显示,牙周疾病与慢阻肺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该研究还将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即呼吸困难指数评分mMRC作为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方法,同样发现牙周疾病与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以上研究结果均表明,不良口腔卫生可以降低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呼吸困难严重程度。
2.4 治疗牙周疾病对慢阻肺的影响
有四项研究评估了牙周治疗对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发现牙周治疗能够降低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频率。Zhou等[17]在一项随机对照性研究中,比较了牙周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对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分别比较治疗后6个月、1年和2年时的急性加重情况。结果发现,与未治疗组相比,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的急性加重频率均有所降低。Shen等[18]以我国台湾省健康保险数据库资料为基础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以评价牙周疾病治疗与慢阻肺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随访5年发现,牙周治疗组不良呼吸事件(包括慢阻肺急性加重、肺炎和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基于此,研究者认为适当的牙周保健对伴有牙周疾病的慢阻肺患者非常重要。Sundh等[19]对因牙病就诊牙科诊所的101例慢阻肺患者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性研究,以确定有效的口腔清洁治疗是否可以减少慢阻肺加重频率。结果发现,与未接受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接受口腔清洁治疗的慢阻肺患者年恶化频率显著降低,表明有效的口腔清洁治疗可以减少慢阻肺加重频率。Kucukcoskun等[20]进行了一项前瞻、病例对照性研究,以评估初始牙周治疗对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随访12个月后发现,治疗组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而未治疗组加重频次更高。以上研究均提示临床医生应当重视慢阻肺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积极治疗牙周疾病有益于慢阻肺患者的预后。
有两项研究分析了牙周治疗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Madalli等[21]对伴有牙周疾病的慢阻肺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比较牙周治疗前后患者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比值(FEV1/FVC)的变化,尽管该研究的结果显示牙周治疗后慢阻肺患者的FEV1/FVC平均值更高,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FEV1/FVC无明显改善。Zhou等[17]将中重度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牙周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结果发现与基线FEV1相比,2年后未治疗组的FEV1显著下降,治疗组FEV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该研究表明,对牙周疾病进行治疗有益于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
另有两项研究评价了牙周治疗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as等[22]将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牙周治疗(治疗组),另一组未接受牙周治疗(对照组),采用SGRQ评价牙周治疗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组SGRQ“活动”得分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明牙周治疗有利于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Agado等[23]的研究结果与此相反,他们同样将存在牙周疾病的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牙周治疗组与未接受治疗组,采用修改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A)评估牙周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随访4~6周,发现治疗组的评分与未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研究人员认为对慢阻肺合并的慢性牙周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该项研究进行的随访时间很短,可能影响对患者结局的评估。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3 牙周疾病对慢阻肺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
牙周疾病对慢阻肺产生不良影响可能与多种病理生理机制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机制是中性粒细胞炎症和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这一假说[11]。近年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因口腔细菌感染和牙周组织的局部炎症反应可导致全身性炎症,并增加发生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的风险[5-6]。口腔是细菌和病毒进入机体的入口,也是进入下呼吸道(包括支气管和肺部)的通路,因此,口腔微生物种类及微生物数量增加可能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诸多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均表明口腔微生态系统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有重要关联,不仅口腔固有微生物被吸入到下呼吸道后可促进或直接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和炎症,而且口腔微生态系统内部环境也是机会性呼吸道病原体的聚集场所。
口腔微生态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位于口腔内,由口腔微生物群、口腔解剖结构(牙齿、牙周组织、舌头、口腔黏膜等)和唾液组成,其中还包括口腔微生物群之间以及口腔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24]。口腔和肺部之间的解剖连续性使口腔成为呼吸道病原体的潜在宿主。当存在误吸和气管插管等情况下,口腔微生态系统中的唾液会进入下呼吸道,另一方面,咳嗽等某些行为可使下呼吸道粘液等物质咳出至口腔,从而实现口腔与下呼吸道之间的相互交换。有研究表明在牙菌斑、牙周袋和唾液中均可发现下呼吸道病原体[25],提示口腔微生物群、特别是牙菌斑是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许多研究发现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存在口腔固有细菌[26]。
慢阻肺频繁急性加重可以恶化患者的预后,而识别和管理影响慢阻肺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急性加重频率和提高治疗效果。已有的证据表明,全身健康状况与口腔卫生密切相关,不良的口腔卫生是慢阻肺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合并慢性牙周疾病的慢阻肺患者进行有效的牙周治疗可以降低急性加重频率,但能否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尚需要进一步研究。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加重,同时患有慢性牙周疾病和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也将不断增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慢性牙周疾病患者的口腔卫生保健,建议定期对所有慢阻肺患者进行牙科检查和随访。应加强公共卫生知识宣教,以达到通过治疗牙周疾病来减少慢阻肺不良预后的发生与发展。由于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行大样本深入的研究。
利益冲突:本文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
众所周知,吸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目前也已证实吸烟并不能完全解释慢阻肺的病理生理过程,慢阻肺的非吸烟危险因素及其所致的疾病负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牙周疾病与慢阻肺之间的相关性也已引起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不仅因为两种疾病都是慢性进行性疾病,而且两者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例如年龄和吸烟。不良口腔卫生可以加重慢阻肺病情,而牙周治疗可以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1],提示改善牙周健康与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本综述旨在介绍牙周疾病对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频率、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慢阻肺与牙周疾病
慢阻肺是由有害刺激引起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不可逆或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吸入一手或二手烟草烟雾是其主要病因,其他因素包括环境暴露,如室内外空气污染、灰尘和其他有害烟雾等。虽然慢阻肺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其所带来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并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全球40岁及以上成年人慢阻肺患病率为9%~10%,患病人数1.745亿,年死亡人数估计为300万[2]。预计患病数及死亡人数将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慢阻肺总患病率为8.6%[3]。因此,慢阻肺在未来若干年仍将是一个全球性主要公共卫生问题[2]。慢阻肺急性加重是由呼吸道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以及由环境因素引发的复杂事件,需要更换治疗方案甚至住院治疗,通常对疾病进展和预后有重要影响,患者的肺功能急剧恶化、生活质量下降;频繁急性加重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因此,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是其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探讨引起其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并采取各种措施以预防或减少慢阻肺加重频率;在治疗目标方面,不仅需要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状态,而且要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牙周疾病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口腔慢性炎症性疾病,与菌斑生物膜失调相关,其特征是牙周支持组织的逐渐破坏。吸烟、肥胖和营养不良以及缺乏体育活动等均增加发生牙周疾病的风险,总体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牙周疾病不仅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同时也影响美观和咀嚼功能,降低生活质量;此外尚增加口腔保健费用。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愈严重,牙周疾病带来的负担将继续增加,对公共卫生系统产生明显影响。有研究表明,牙周疾病不仅影响口腔卫生[4],而且与多种全身性疾病相互作用,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中风、骨质疏松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等[5-6]。
2 牙周疾病对慢阻肺的影响
由于与全身性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慢阻肺已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不仅是局限于肺部的局部炎症,经常有着“肺外”表现。与普通人群相比,一些合并疾病包括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肺癌、骨质疏松、焦虑和抑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以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在慢阻肺患者更为常见[7]。鉴于这些发现,需要进一步确定与慢阻肺具有相同致病因素的合并疾病或合并症,深入研究这些合并疾病/合并症对慢阻肺临床结局可能产生的影响。Scannapieco等[8]首次提出不良的口腔卫生可能与慢阻肺之间存在相关性,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诸多研究结果支持牙周疾病与慢阻肺之间存在关联[6,9]。重要的是,鉴于加强口腔护理可能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因此应考虑将口腔护理作为慢性肺管理的一部分[10]。
2.1 对慢阻肺发病率的影响
一项以社区老年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牙周疾病与慢阻肺的发生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11]。研究者将牙周疾病患者分为3类,即无或轻度、中度和重度,并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与无或轻度牙周疾病患者相比,重度患者在5年内发生慢阻肺的风险增加了3.5倍,但在无或轻度牙周疾病组与中度牙周疾病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调整吸烟强度等潜在混杂因素后,严重牙周疾病与慢阻肺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仍然显著。因此,该研究表明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慢阻肺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即牙周疾病越严重的患者发生慢阻肺的风险性越高。另一项以日本男性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研究发现[12],患牙周疾病的男性吸烟者慢阻肺患病率为12.7%,非牙周疾病者的患病率为7.8%,表明牙周疾病患者发生慢阻肺的风险更高。
2.2 对慢阻肺急性加重和预后的影响
众所周知,由细菌和病毒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而急性加重频率对慢阻肺病程进展和预后有重要影响,并增加慢阻肺患者死亡风险。Baldomero等[13]对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退伍军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了慢阻肺急性加重者和非加重者的口腔健康状况,以确定慢阻肺急性加重是否与口腔健康恶化有关;将慢阻肺急性加重定义为过去12个月经历至少1次急性加重,而非加重者为过去24个月未发生急性加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口腔健康和慢阻肺急性加重之间的关系,发现与口腔健康状况较好的慢阻肺患者相比,口腔健康状况较差的患者需要住院和/或急诊就诊的几率更高。
Qian等[14]对75岁及以上老年上海常住居民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以调查牙周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牙周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慢阻肺患者死亡的风险也显著增加,提示牙周疾病是慢阻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3 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标准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是一份针对特定疾病的问卷,旨在衡量阻塞性气道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根据三个层面计算SGRQ得分:症状(由呼吸系统症状引起的痛苦)、活动(由于行动能力或身体活动障碍而造成的影响)和影响(疾病对个人的社会心理影响)以及总分。Zhou等[15]以医院人群为基础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探讨慢阻肺患者牙周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指标的相关性。该研究采用SGRQ对306例慢阻肺患者的牙周状况和呼吸功能进行临床评估,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较差的牙周健康状况与较低的生活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表现为此类慢阻肺患者有着较高的SGRQ评分,可能是因为来自牙周炎症的刺激引起更严重的慢阻肺症状,进而导致SGRQ评分更高,提示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Javaheri等[16]在一项以男性为对象的病例对照性研究中,分析了慢阻肺患者的牙周疾病与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人员以35例慢阻肺患者和36例健康男性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对受试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记录评分。结果显示,牙周疾病与慢阻肺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该研究还将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即呼吸困难指数评分mMRC作为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方法,同样发现牙周疾病与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以上研究结果均表明,不良口腔卫生可以降低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呼吸困难严重程度。
2.4 治疗牙周疾病对慢阻肺的影响
有四项研究评估了牙周治疗对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发现牙周治疗能够降低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频率。Zhou等[17]在一项随机对照性研究中,比较了牙周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对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分别比较治疗后6个月、1年和2年时的急性加重情况。结果发现,与未治疗组相比,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的急性加重频率均有所降低。Shen等[18]以我国台湾省健康保险数据库资料为基础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以评价牙周疾病治疗与慢阻肺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随访5年发现,牙周治疗组不良呼吸事件(包括慢阻肺急性加重、肺炎和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基于此,研究者认为适当的牙周保健对伴有牙周疾病的慢阻肺患者非常重要。Sundh等[19]对因牙病就诊牙科诊所的101例慢阻肺患者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性研究,以确定有效的口腔清洁治疗是否可以减少慢阻肺加重频率。结果发现,与未接受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接受口腔清洁治疗的慢阻肺患者年恶化频率显著降低,表明有效的口腔清洁治疗可以减少慢阻肺加重频率。Kucukcoskun等[20]进行了一项前瞻、病例对照性研究,以评估初始牙周治疗对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随访12个月后发现,治疗组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而未治疗组加重频次更高。以上研究均提示临床医生应当重视慢阻肺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积极治疗牙周疾病有益于慢阻肺患者的预后。
有两项研究分析了牙周治疗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Madalli等[21]对伴有牙周疾病的慢阻肺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比较牙周治疗前后患者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比值(FEV1/FVC)的变化,尽管该研究的结果显示牙周治疗后慢阻肺患者的FEV1/FVC平均值更高,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FEV1/FVC无明显改善。Zhou等[17]将中重度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牙周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结果发现与基线FEV1相比,2年后未治疗组的FEV1显著下降,治疗组FEV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该研究表明,对牙周疾病进行治疗有益于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
另有两项研究评价了牙周治疗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as等[22]将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牙周治疗(治疗组),另一组未接受牙周治疗(对照组),采用SGRQ评价牙周治疗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组SGRQ“活动”得分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明牙周治疗有利于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Agado等[23]的研究结果与此相反,他们同样将存在牙周疾病的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牙周治疗组与未接受治疗组,采用修改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A)评估牙周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随访4~6周,发现治疗组的评分与未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研究人员认为对慢阻肺合并的慢性牙周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该项研究进行的随访时间很短,可能影响对患者结局的评估。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3 牙周疾病对慢阻肺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
牙周疾病对慢阻肺产生不良影响可能与多种病理生理机制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机制是中性粒细胞炎症和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这一假说[11]。近年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因口腔细菌感染和牙周组织的局部炎症反应可导致全身性炎症,并增加发生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的风险[5-6]。口腔是细菌和病毒进入机体的入口,也是进入下呼吸道(包括支气管和肺部)的通路,因此,口腔微生物种类及微生物数量增加可能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诸多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均表明口腔微生态系统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有重要关联,不仅口腔固有微生物被吸入到下呼吸道后可促进或直接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和炎症,而且口腔微生态系统内部环境也是机会性呼吸道病原体的聚集场所。
口腔微生态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位于口腔内,由口腔微生物群、口腔解剖结构(牙齿、牙周组织、舌头、口腔黏膜等)和唾液组成,其中还包括口腔微生物群之间以及口腔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24]。口腔和肺部之间的解剖连续性使口腔成为呼吸道病原体的潜在宿主。当存在误吸和气管插管等情况下,口腔微生态系统中的唾液会进入下呼吸道,另一方面,咳嗽等某些行为可使下呼吸道粘液等物质咳出至口腔,从而实现口腔与下呼吸道之间的相互交换。有研究表明在牙菌斑、牙周袋和唾液中均可发现下呼吸道病原体[25],提示口腔微生物群、特别是牙菌斑是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许多研究发现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存在口腔固有细菌[26]。
慢阻肺频繁急性加重可以恶化患者的预后,而识别和管理影响慢阻肺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急性加重频率和提高治疗效果。已有的证据表明,全身健康状况与口腔卫生密切相关,不良的口腔卫生是慢阻肺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合并慢性牙周疾病的慢阻肺患者进行有效的牙周治疗可以降低急性加重频率,但能否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尚需要进一步研究。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加重,同时患有慢性牙周疾病和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也将不断增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慢性牙周疾病患者的口腔卫生保健,建议定期对所有慢阻肺患者进行牙科检查和随访。应加强公共卫生知识宣教,以达到通过治疗牙周疾病来减少慢阻肺不良预后的发生与发展。由于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行大样本深入的研究。
利益冲突:本文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