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碧翠 1,2 L , 李奎 2 L , 丁飞 2 , 胡莉丽 2 , 罗永霄 1 , 刘春涛 1
  •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四川成都 610041);
  • 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重庆璧山 420706);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对成人支气管扩张(简称支扩)患者气道细菌微生物组学特点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将2017年10月—2018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确诊为支扩的患者归为支扩组,对照组为体检发现肺部结节(直径小于 10 mm)需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两组受试者4周内均未用过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无其他呼吸道疾病。支扩组收集其病变部位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对照组收集肺结节对侧支气管下叶基底段的BALF,均进行细菌培养及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  共纳入17例支扩患者和6例对照组患者。其中8例支扩患者处于为稳定期,9例支扩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支扩患者分为细菌培养菌阳组和菌阴组,菌阳组Shannon指数较菌阴组和对照组显著降低,当BALF行16S rRNA基因测序Shannon指数≤4.5时对菌阳的预测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0.9%。支扩患者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比较,结果显示急性加重期细菌的平均丰度更高、平均样本细菌分布均匀性较低,Shannon指数与患者发生急性加重呈负相关,当Shannon指数<5.0时预测支扩患者发生急性加重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100.0%。结论  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中的Shannon 指数对支扩急性加重有一定的预测价值。16S rRNA基因测序结合细菌培养结果,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引用本文: 刘碧翠, 李奎, 丁飞, 胡莉丽, 罗永霄, 刘春涛. 支气管扩张气道细菌微生物组学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3, 22(5): 311-318. doi: 10.7507/1671-6205.202209060 复制

  • 上一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急性加重与合并呼吸衰竭对呼吸道微生态的影响
  • 下一篇

    四种不同肺病组织中二肽基肽酶4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