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成都 610041)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病科(成都 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介绍1例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血压房颤患者的循证治疗体会。
方法  按PICO原则,针对患者的临床问题,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4期)、SUMsearch(1980.1~2006.12)、PubMed(1980.1~2006.12)中有关抗凝剂预防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纤颤,缺血性卒中降压治疗的循证临床指南、RCT、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并评价其质量,判断研究结论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用性,获取最佳证据用于临床治疗。
结果  共检索到4篇指南,3篇系统评价和6篇RCT。分析结果表明:低剂量抗凝治疗对患者安全有效,卒中急性期血压不宜快速降低,根据检索到的证据及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意愿,该患者抗凝治疗使用小剂量的华法林口服,INR调整为2.0左右,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再口服福辛普利加吲达帕胺控制血压。经2周低剂量抗凝及辅助康复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经过一个月的治疗随访,证实所选方案适合患者。
结论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仍是一线选择,且华法林疗效优于其他药物,针对老年患者应个体化调整INR比值,必要时维持较小值亦可获得最大效益同时减少出血风险,在不能耐受抗凝治疗时可选用阿司匹林治疗。卒中急性期的血压控制不宜太过积极,恢复期可选用ACE抑制剂加小剂量利尿剂控制血压。

引用本文: 刘音,吴红梅. 1例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血压房颤患者的循证治疗.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08(1): 51-54. doi: 10.7507/1672-2531.20080012 复制

  • 上一篇

    从书目数据库中检索卫生保健干预措施不良反应的方法
  • 下一篇

    核因子-κ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内的表达及泼尼松对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