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麻醉科(沈阳 110004);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系统评价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时应用的效果及其预后。
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EMBASE、Springer、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和CBMdisc、CNKI,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08年3月,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无创正压通气(NPPV)用于COPD急性发作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验(RCT),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对缺少重要数据的文献向作者索取相关参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4.2.10软件处理。
结果  共纳入19个RCT(1 236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1)无创通气vs 常规治疗:① 插管率和失败率:无创组均比常规组发生率低,分别为[RR=0.36,95%CI(0.27,0.49)]和[RR=0.62,95%CI(0.43,0.90)];② 病死率:无创组总体病死率低于常规组[RR=0.49,95%CI(0.34,0.69)],③ 治疗时间:无创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WMD= – 3.83,95%CI(– 5.78,– 1.89)],但两者ICU 时间无差异;④ 短时间血气变化:无创组无论在PaO2、PaCO2、还是pH 上,变化均比常规组明显;⑤ 呼吸频率的变化:无创组比常规组的变化更加明显[WMD= – 3.75,95%CI(– 5.48,– 2.03)];⑥ 病人出院和随访时的状态:从FEV1,pH,PaCO2,PaO2,肺活量上比较,两者均无差异。(2)无创通气vs 有创通气:① 病死率:ICU 和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无差异;② 并发症:无创组明显比有创组低[ RR=0.38,95%CI(0.20,0.73)];③ 治疗时间:在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撤机时间上,无创组均比有创组短;④ 无创组无论在病人出院时的状态还是出院后随访时的状态,与有创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现有资料证明:在改善插管率、病死率、短时间内的血气值以及呼吸频率方面,NPPV优于常规通气;在治疗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上,NPPV 优于有创通气;在治疗效果方面,无创通气与其它两组相似。

引用本文: 孙捷豪,韩宁,吴秀英.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 应用的系统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08(12): 1112-1121. doi: 10.7507/1672-2531.20080241 复制

  • 上一篇

    医患沟通系统评价证据的循证分析
  • 下一篇

    结核性脑膜炎/心包炎患者能使用激素吗?—— 1例14岁患者的循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