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循证评价近十年前列腺脓肿诊治文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依据循证医学原理,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全面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2011年4月前列腺脓肿诊治研究,纳入合格文献并评估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以OpenOffice.org 3.8 Calc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系统评价前列腺脓肿诊治文献。
结果 ① 初检共获得文献205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1篇,合计388例(4.79例/篇)患者。患者年龄分布为10天~83岁,除2篇文献涉及诊断试验外,其余79篇文献均为外科干预性研究。② 81篇文献中无一篇为临床对照试验,病例数≥ 5例的16个研究(共311例)均为回顾性病例分析,其余65个研究为个案报道。③ 美国共发表13篇文献居首位(占16.5%),欧美国家共发表36篇(占44.44%),我国大陆研究明显薄弱,仅发表2篇英文研究。④ 前列腺脓肿发病低龄化。病原体包括真菌、细菌两大类,后者以G+球菌(葡萄球菌属)为主,次为G–杆菌(克雷伯菌属),少见病原体亦有发病,病因复杂且不同地区差异明显。易感因素概括为局部与全身因素两类,以糖尿病、肝硬化与下尿路操作、尿路感染最常见。⑤ 诊断涉及症状评估、体格检查、病原体鉴定、影像学检查(TRUS、下腹或骨盆CT、MRI)等。治疗包括一般处理、抗生素疗法与外科引流;手术径路分为经皮经会阴、经直肠与经尿道;经会阴/经直肠行TRUS、EUS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留置导管引流或切开引流,经尿道行TUR、TURP或TUIP引流,部分穿刺抽吸失败转为经尿道或经会阴切开引流,部分病例行尿流改道。⑥ 由于缺乏对比资料,未能获得不同术式孰优孰劣的结果。⑦ 除死于相关并发症外,结局良好。
结论 ① 前列腺脓肿文献丰富,但质量不高,均为回顾性研究或个案报道,且以欧美国家报道为主。② 发病低龄化但任何年龄皆可发生,以G+球菌(葡萄球菌属)为主,次为G–杆菌(克雷伯菌属),地区差异明显。③ 易感因素以糖尿病、肝硬化与下尿路操作、尿路感染最常见。④ 在临床评估的基础上,以TRUS/盆腔CT/MRI与实验室检查确诊本病。⑤ 抗菌素使用宜有病原学依据,注意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问题。视具体情况可个体化采用保守治疗、TRUS/EUS或CT引导下穿刺抽吸、留置导管引流或经尿道微创引流;若脓肿穿破前列腺包膜或穿透肛提肌则宜经会阴切开引流;术后应密切随访。
引用本文: 熊国兵,龚百生,邱明星,王坤杰. 2000~2011年前列腺脓肿诊治文献的循证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2, 12(1): 98-103. doi: 10.7507/1672-2531.20120017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