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成都 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系统评价经尿道电切后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EMbase、VIP、CNKI和CBM等数据库,查找经尿道电切后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病例-对照研究(CCS),检索时限均从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11篇文献(5个RCT和6个病例对照研究),共1 03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试验组为经尿道电切术后加用化疗药物灌注,共535例,按灌注药物不同分为吡柔比星(7个研究,347例)和丝裂霉素(4个研究,188例)两个亚组。对照组为单纯经尿道电切,共497例。① 经尿道电切后采用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可以提高短期和长期治愈率,减少短期和长期复发率,但在短期和长期好转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吡柔比星的尿路刺激征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但血尿发生率更高。② 经尿道电切后采用丝裂霉素灌注治疗可以提高长期治愈率,减少长期复发率,但在短期治愈率、好转率、复发率及长期好转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丝裂霉素的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血尿发生率均与对照组相当。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对部分结局指标,不同类型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结论  现有有限证据显示,经尿道电切术后采用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灌注治疗能提高腺性膀胱炎的长期治愈率,减少长期复发率,但使用吡柔比星更容易出现血尿。由于不同类型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导致Meta分析结果不稳定,存在与未来研究结果不符的高度可能性,因此目前尚不能肯定经尿道电切后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是否比单纯电切的疗效更好,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引用本文: 侯琳,屈锐,任尚青,邓实,沈朋飞,董强. 经尿道电切后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2, 12(10): 1251-1260. doi: 10.7507/1672-2531.20120195 复制

  • 上一篇

    中国儿童白血病发病危险因素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的Meta分析
  • 下一篇

    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