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竺.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24.
|
2. |
Parkin DM, Bray F, Ferlay J,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02. CA Cancer J Clin, 2005, 55(2): 74-108.
|
3. |
Boyle P, Levin B. World cancer report 2008. Lyon; IARC, 2008: 1-524.
|
4. |
张伟东, 苗树军. 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4): 246-248.
|
5. |
张思维, 陈万青, 雷正龙, 等. 中国肿瘤登记处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分析. 中国肿瘤, 2008, 17(11): 909-912.
|
6. |
张宁梅, 李德云, 高亚礼, 等. 全国第三次死因流调四川省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7, 23(5): 522-524.
|
7. |
陈万青, 张思维, 孔灵芝, 等. 中国部分市县2003年恶性肿瘤发病年度报告. 中国肿瘤, 2007, 16(8): 586-597.
|
8. |
陈万青, 张思维, 孔灵芝, 等. 中国肿瘤登记处2004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分析. 中国肿瘤, 2008, 17(11): 913-916.
|
9. |
董志伟, 乔友林, 李连第, 等. 中国癌症控制策略研究报告. 中国肿瘤, 2002, 11(5): 252.
|
10. |
中国癌症基金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6年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 北京: 中国癌症基金会, 2006: 1-5.
|
11. |
黄薇, 周婷, 刘茜. 我国恶性肿瘤防治的难点及公共政策选择.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9, 20(1): 50-52.
|
12. |
谢莹珊. 国内外恶性肿瘤分布和预防的现状研究. 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9): 1290-1293.
|
13. |
颖智. 美国十年间癌症死亡率持续下降控烟、癌症筛查及增加癌症研究投入是主要原因.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 (02): 63.
|
14. |
Charlton A, Coyne AM, Horsley S. Reducing cancer mortality: Does health promotion works? A discussion paper. Health Education Journal, 2002(61): 329-346.
|
15. |
方如康. 环境与癌症. 抗癌, 2007, 3: 39-41.
|
16. |
李瑞娜, 郝元涛. 肺癌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 2009, 11: 1904-1905.
|
17. |
陈万青, 赵平, 饶克勤, 等. 健全我国肿瘤登记系统.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0, 44(5): 374-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