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松 1,2 , 邓勇 3
  • 1.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 362000);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建泉州 362000);3. 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西萍乡 337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相关耐药机制。
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CBM、VIP、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12月,查找来自中国的有关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合计723株耐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检出率在淮河以北地区分别为88.0%、13.3%、31.4%和16.7%;在淮河以南地区分别为64.6%、50.0%、35.4%和11.5%。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aac(6’)-Ib-cr淮河以北地区检出率为0(0/66),淮河以南地区检出率则为39%(25/64),主动泵出系统表达率为68.1%。
结论  在我国,铜绿假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机制以gyrA基因突变为主,其主动泵出系统是重要的耐药机制,而DNA拓扑异构酶Ⅳ的异常及质粒介导的耐药是次要机制。

引用本文: 明德松,邓勇. 国内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Meta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3, 13(10): 1215-1218. doi: 10.7507/1672-2531.20130208 复制

  • 上一篇

    表皮细胞因子6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 下一篇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