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成都 610041);
  •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成都 610041);
  • 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成都 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评价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60~2.20及以每周为单位华法林剂量调整的合理性。 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随访的机械瓣置换手术后≥6个月的患者资料,患者目标INR控制在1.60~2.20内,当INR值超出目标范围或可接受范围时,进行以每周为单位的华法林剂量调整。采用血栓形成、栓塞及出血、应用治疗范围时间(TTR)及治疗范围时间分数(FTTR)来评价抗凝治疗的效果。 结果 共纳入患者1 442例,共检测INR 6461份。患者年龄14~80岁(48.2±10.6岁),其中女性1 043例(72.3%),男性399例(27.7%),术后随访6~180月(39.2±37.4月)。INR检测值为0.90~8.39(1.85±0.49),每周达可接受的INR(1.50~2.30)所需华法林剂量为2.50~61.25 mg(20.89±6.93 mg)。目标INR及可接受INR范围的TTR分别为51.1%(156 640.5天/306 415.0天)和64.9%(198 856.0天/306 415.0天);目标INR及可接受INR范围的FTTR分别为49.4%(3 193次/6 461次)和62.6%(4 047次/6 461次)。本研究1 443例患者在20个月随访期内出现的抗凝相关并发症包括左房血栓形成2例,脑梗塞2例(1例完全恢复,1例肢体活动障碍);严重出血8例,其中脑溢血3例(1例死亡,2例完全恢复),消化道出血3例,肺癌咳血1例,子宫出血1例(手术切除子宫);非严重出血7例(皮下淤斑或青紫)。 结论 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以INR 1.60~2.20为目标并采用以每周为单位的华法林剂量调整是合理的。

引用本文: 肖锡俊, 刘关键, 梁茂植, 任荣, 朱喜亮, 向瑾, 何帆. 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目标INR 1.60~2.20及以每周为单位华法林剂量调整合理性的初步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4, 14(1): 16-20. doi: 10.7507/1672-2531.20140004 复制

  • 上一篇

    临床前医学生课外临床科研能力的启蒙与拓展——科研志愿者模式的探索
  • 下一篇

    成都市新津县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绩效评估系列之一:新津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总体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