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莉, 李萃萃, 李幼平, 师成虎, 杨宗霞, 王应强, 沈建通, 李筱. 成都市新津县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绩效评估系列之五:新津县2009~2010年基层医疗服务绩效评估.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4, 14(3): 249-254. doi: 10.7507/1672-2531.20140043 复制
基本医疗服务现状调查能真实反映公益性医疗服务能否持续发展。本研究为成都市新津县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改革绩效评估报告之五,通过对2009~2010年新津县4个县级医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1个乡镇卫生院(含3个中心乡院和8个一般乡院)进行调查,了解该县基本医疗服务情况,以期为成都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改革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线数据及政策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同本系列研究之一[1]。
1.2 调查目的与内容
1.2.1 调查目的
成都市新津县17家医疗卫生机构2009~2010年基本医疗服务现状。
1.2.2 调查内容
①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情况(门/急诊人次、出/入院人次);②服务绩效(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次均门诊费用、出院患者费用构成);③利润情况(总收支、医疗收支、药品收支)
1.3 数据采集、核实与处理
方法同本系列研究之二[2]。
2 结果
2.1 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情况
2.1.1 各级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
2009~2010年,新津县门/急诊人次按县级医院(县级)、一般乡院、中心乡院、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中心)的顺序依次减少。其中急诊人次较门诊增长显著;门/急诊人次除社区中心2010年较2009年递减31.0%和25.3%外,县级和乡院门/急诊人次均2010年较2009年递增,且中心乡院增长显著(图 1A、1B)。其原因可能为县级和乡院的总体卫生条件和技术水平较一般乡院高。这提示新津县应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点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让更多群众在县域内看好病。

2.1.2 出/入院人次
全县出/入院人次按县级、一般乡院、中心乡院、社区中心的顺序依次减少,与门/急人次顺序相同。入院与出院人次差异不大;各级医疗机构2010年住院人次数均较2009年递增,不同社区和乡院数据差别较大,社区的五津增长97.2%,武阳减少9.5%;乡院的兴义增长44.5%最高,文井增长13.5%(图 1C、1D)。社区/乡院间的差异可能与其人口基数、技术水平和管理程度有关。因此,应先调查清其经济水平、居民人数、居民需求、卫生资源和疾病负担后,根据年均住院人次及其变化趋势指导确定病床数等卫生资源[1]。
2.2 基本医疗服务绩效
2.2.1 病床使用率
县级医院病床使用率2009年较全国水平低8%(76.8% vs.84.8%),2010年较全国水平高33.5%(120.8% vs.87.3%);乡院仅2009年较全省水平低0.3%(69.7% vs.70.0%),2010年均高于全国、全省水平;社区2009年和2010年分别较全国低57.2%(1.8% vs.59%)和53.1%(3% vs.56.1%),较全省低68.9%(1.8% vs.70.7%)和67.1%(3% vs.70.1%)(图 2A)。病床数配置严重不足可能因该县社区业务水平、人员资质等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当地居民住院需求所致。全县病床使用率2010年较2009年按社区、县级到乡院顺序递增,并以乡院为最显著。这提示可能与就医人数及成都市出台医疗资源下沉乡院的政策[1]有关。

2.2.2 平均住院日
平均住院日可能与当地疾病负担和经济水平有关[1]。2010年平均住院日县级医院较2009年递减,均低于全国水平(9.4天),人民医院(7 vs.7)和精神病医院(6 vs.6)无变化,中医院和妇幼保健医院分别减少1天(9 vs.8)和2天(7 vs.5)。疾病负担以慢病为主。社区总体均低于全国水平,除2010年外,武阳较全国长0.6天(11 vs.10.4);武阳增长4天(7 vs.11),五津(5 vs.5)无变化。2009年,7家乡院(金华、花源、普兴、花桥、兴义、永商、新平)高于全省(4.3天)、全国(4.8天)乡院平均水平;2010年,4家乡院(金华、花源、花桥和永商)高于全省、全国乡院平均水平,7家低于全省、全国水平,提示乡院平均住院日总体以减少为主。2009~2010年,4家乡院(邓双、普兴、兴义、新平)均减少1天;其余7家增长,永商最高,为4天。社区和乡院疾病负担以急性感染性疾病为主(图 2B)。
2.2.3 次均门诊费用
次均门诊费用2010年县级医院总体较2009年降低且低于全国县级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水平;2009年,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较全国水平高29.8元、44.7元(139.6 vs.109.8,154.5 vs.109.8);2010年,人民医院略有下降,但仍较全国水平高3.5元(124.9 vs.121.4)。次均门诊费社区2010年较2009年降低且低于全国水平。2009年,武阳较全国社区次均门诊费高43.7元(127.7 vs.84.0),2010年低1.9元(80.9 vs.82.8);五津较全国低13.9元、27.4元(70.1 vs.84.0、55.4 vs.82.8)。2009年,3家乡院(安西、花源和花桥)较全国乡院次均门诊费水平高94.4元、9.5元和28.7元(140.6 vs.46.2、55.7 vs.46.2和74.9 vs.46.2);2010年,仅花源较全国水平高0.7元(48.2 vs.47.5),其余乡院低于全国水平。乡院除4家(邓双、金华、文井和永商)2010年较2009年略增外,其余均为2010年较2009年降低。邓双、普兴、兴义均低于30元(图 2C)。这提示全县次均门诊费用总体较全国水平低,但门急诊、出入院人次、病床使用率逐年升高,导致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增大,而医疗收入减低,不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可能会降低服务质量和效率[1]。
2.2.4 出院患者费用构成情况
县级医院的8项出院患者费用中居前3位的费用均超过1 000万元,且3种费用构成比超过86%;2009、2010年,药品费构成比为38.7%、38.1%,治疗费构成比为24.3%、24.1%和检查费构成比为22.8%、23.7%;药品费年增长44.6%,治疗费年增长45.5%、检查费年增长52.3%。社区/乡院药品费构成比,2009年超过500万元(59.7%),2010年超过1 000万元(63.1%)。2009~2010年药品费增长111.0%,治疗费增长95.1%、检查费增长255.9%(图 2D)。这提示以药养医的现象仍很严重,费用增长过快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2.3 利润情况
2.3.1 总收支盈利,但逐年递减
2009~2010年,全县各级医疗机构总收支全部盈利,按县级、社区、一般乡院、中心乡院盈利依次递减;县级和社区2010年较2009年递增138.8%和158.5%,一般和中心乡院2010年较2009年递减30.3%和16.9%。县级医院除中医院亏损44.6%,人民医院、妇保院及精神病院利润分别增长70.2%、75.3%和40.0%。社区的武阳和五津利润逐年增长93.1%和26.0%。2009年除3个乡院(方兴、花源和花桥)亏损,余8家年总收支盈利,新平盈利最多,花桥亏损最多;2010年3家乡院(邓双、花源和普兴)亏损,余8家盈利,兴义盈利最多,邓双亏损最多;2009~2010年方兴和花桥由亏损转为盈利,邓双和普兴由盈利转为亏损,花源2年均亏损(图 3A)。

2.3.2 医疗收支全部亏损且逐年递增
2009~2010年,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医疗收支全部亏损,按县级、一般乡院、中心乡院、社区亏损依次递减;社区和一般乡院亏损逐年增长,超过85%。县级医院除精神病院盈利,其余3家医院均亏损,2010年比2009年,人民医院、妇保院亏损相对减低48.2%和10.1%,中医院亏损增长67.6%。社区武阳和五津均亏损,2010年较2009年亏损增长34.3%和72.1%。乡院医疗收-支全部亏损,2009年普兴亏损99.3万元最严重,2010年6家乡院亏损超过100万元,最高普兴亏损160.7万元;相比2009年,2010年兴义亏损相对减低20.9%,余10家亏损继续增长(图 3B)。
2.3.3 药品收支盈利,呈逐年递减趋势
2009~2010年,药品收支除2010年社区亏损2.7万元,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全部盈利,按县级、一般乡院、中心乡院、社区盈利依次递减;县级2010年较2009年递增83.1%,一般、中心乡院和社区2010年较2009年分别递减31.2%、50.6%和113.4%;药品收支盈利为主,但是递减趋势2009年县级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盈利,妇保院和精神病院亏损,2010年除妇保院亏损,余3家均盈利;人民医院、中医院和精神病院利润2010年较2009年分别增长39.5% 、75.3%和227.6%,妇保院亏损增长11.2%。2009年社区全部盈利,2010年武阳利润增长27.3%,五津亏损增长152.5%。2009年乡院全部盈利,兴义盈利最多,2010年花源和新平亏损,余9家盈利;8家乡院药品收支利润2010年较2009年减少,新平减少109.2%,3家乡院药品收支利润2010年较2009年增长,文井增长135.4%(图 3C)。
3 讨论
3.1 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总体满足需求,但各级医疗机构持续发展存有潜在风险
成都市新津县级医院病床数等卫生资源供给状况处于全国前列,拥有3家特色专科医院(新津县中医院、妇保院及精神病院)、1家综合医院(新津县人民医院)。根据当地疾病负担以慢病为主的特点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发挥特色专科医院作用,满足当地居民的就医需求。但就医人次增加与次均门诊费用递减靠医务人员的高工作负荷和低劳动收入实现[3, 4],很难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该县社区卫生资源远低于四川省和全国标准,相对县级医院和乡院资源利用情况较差。社区中心发展不平衡,尚难做到服务均等化。由于基础不同,各社区财力及工作重点存在差异,如武阳社区原为新津县血防站,可能因社区工作重点偏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业务水平低,不能提供适合当地居民的医疗服务,社区就医人数减少,没有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建议:实行社区经费区级统筹,克服上述社区政府负担不均衡、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及社区中心公益性得不到充分落实的问题;结合新津县实际情况,开展卫生系统人、财、物基础摸底工作,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5-8]。
该县乡院总体卫生资源供给状况处于全国前列,但中心乡院带动一般乡院发展的优势未突显出来,个别乡院差异较大,资源配置不均,使用效率极低。兴义镇利用情况较好,安西镇较差,病床数配置不足且低于全国水平,可能因安西镇卫生院规模小,医疗条件简陋,医务人员数量少,业务水平低所致。建议:优化区域规划,方便群众就近就医;整合医疗资源,有增有补,有合有分,资源配置和利用情况较好的县级医院或乡院帮扶条件较差的乡院,按照三统一管理(人员、财产、医疗业务)、三不变(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职能和任务、财政投入供给机制)原则,在帮扶中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实行一体化管理[9-14]。
3.2 医药收支总体实现收支平衡,基药制度实施不明显
新津县2009~2010年全年收支保持平衡并略有结余,其中收入逐年增长39.3%,支出逐年增长37.7%,两者间缺口主要由政府投入弥补。新津县药品费用控制较差,药费构成比占出院患者费用比例最大(40%~65%)。药品收支盈利虽呈逐年递减趋势,但各医疗机构主要靠药品费用维持运转,基药制度刚刚实施故效果不明显。相关研究指出: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主要靠药品收入维持的机构会将药品加成收入分摊到药事服务费、医疗服务价格和财政补助上,结果必然是医疗机构“两头靠”:一头靠多提供医疗服务,多提供检查,诱导需求;另一头靠财务核算,虚列成本,增加开支,隐瞒收入,套取财政补助[2, 14-18]。新津县医疗收支亏损,靠药品收支盈利,提示医疗机构持续稳定发展存在较大风险,偏离公益性目标。公益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体现基本医疗服务普遍的复杂性和可及性,让人人都能公平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或通过费用全额或部分补偿,按比例补偿。公立医院公益性运行要求在一定补偿机制下实现收支平衡即可,决不能去赚钱和分红。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取消以药补医后,一方面要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按照社会平均服务成本,根据医疗服务的劳务价值来确定医疗服务价格;另一方面要解决药事服务的成本问题。取消药品加成后,药事服务成本要有一个补偿渠道,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即财政要落实现有补助政策,把对资本金支出的预算安排落实到位[4, 20]。对服务人口较少的医疗机构,若单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按业务量补偿的方式可能造成补偿不足,机制失灵,影响机构正常运转和带来医务人员流失的情况。建议:首先可暂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按业务量补偿的投入方式,而采取政府直接补偿的投入方式;其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大力推行从人头拨付经费向按业务量、按工作质量和绩效核定经费转变,医保报销政策向基层倾斜[7, 21],真正发挥医保控费的积极作用,促使在公立医院中形成控制成本、探寻高性价比医疗服务的激励机制。所以要实现公益性改革,就要抓住破除“以药养医”这个关键环节。
3.3 改进建议
深化卫生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卫生系统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无统一标准,不但导致各系统向不能互联互通,还造成资金浪费[9]。建议卫生部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资源共享,有效服务,节约成本;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设考核指标、成本核算等模块,推广应用自动识别、升级和监控技术,加强网络安全。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作为全市最早建设的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平台,新津县信息平台记录的基本医疗相关数据不完整且有误(如2009年金华、方兴病床使用率为0.00等)。反馈到相关部门核实数据后,由计财科提供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信息平台与直报系统偏差很大,故采用后者准确数据分析,提示信息平台数据需及时准确核对并录入。直报系统提供的数据指标有限,缺乏国家卫生统计年鉴居民两周就诊率、居民两周未就诊率、居民住院率等指标,还需补全指标,提高数据质量的完整性及标准化程度。
3.5 结论
① 2009~2010年新津县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次均门诊费用等指标均优于全国同类数据,总体卫生资源较好,但配置不均,尤其社区中心卫生资源利用情况较差。信息平台数据的完整性及指标完整性还有改进空间。②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高,实施政府定价基本医疗服务,购买和补偿机制,“以药养医”的现象尚无明显改变。需综合考虑各因素,建立综合的补偿投入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基层医院正常运转提供坚实保障。
基本医疗服务现状调查能真实反映公益性医疗服务能否持续发展。本研究为成都市新津县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改革绩效评估报告之五,通过对2009~2010年新津县4个县级医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1个乡镇卫生院(含3个中心乡院和8个一般乡院)进行调查,了解该县基本医疗服务情况,以期为成都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改革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线数据及政策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同本系列研究之一[1]。
1.2 调查目的与内容
1.2.1 调查目的
成都市新津县17家医疗卫生机构2009~2010年基本医疗服务现状。
1.2.2 调查内容
①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情况(门/急诊人次、出/入院人次);②服务绩效(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次均门诊费用、出院患者费用构成);③利润情况(总收支、医疗收支、药品收支)
1.3 数据采集、核实与处理
方法同本系列研究之二[2]。
2 结果
2.1 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情况
2.1.1 各级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
2009~2010年,新津县门/急诊人次按县级医院(县级)、一般乡院、中心乡院、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中心)的顺序依次减少。其中急诊人次较门诊增长显著;门/急诊人次除社区中心2010年较2009年递减31.0%和25.3%外,县级和乡院门/急诊人次均2010年较2009年递增,且中心乡院增长显著(图 1A、1B)。其原因可能为县级和乡院的总体卫生条件和技术水平较一般乡院高。这提示新津县应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点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让更多群众在县域内看好病。

2.1.2 出/入院人次
全县出/入院人次按县级、一般乡院、中心乡院、社区中心的顺序依次减少,与门/急人次顺序相同。入院与出院人次差异不大;各级医疗机构2010年住院人次数均较2009年递增,不同社区和乡院数据差别较大,社区的五津增长97.2%,武阳减少9.5%;乡院的兴义增长44.5%最高,文井增长13.5%(图 1C、1D)。社区/乡院间的差异可能与其人口基数、技术水平和管理程度有关。因此,应先调查清其经济水平、居民人数、居民需求、卫生资源和疾病负担后,根据年均住院人次及其变化趋势指导确定病床数等卫生资源[1]。
2.2 基本医疗服务绩效
2.2.1 病床使用率
县级医院病床使用率2009年较全国水平低8%(76.8% vs.84.8%),2010年较全国水平高33.5%(120.8% vs.87.3%);乡院仅2009年较全省水平低0.3%(69.7% vs.70.0%),2010年均高于全国、全省水平;社区2009年和2010年分别较全国低57.2%(1.8% vs.59%)和53.1%(3% vs.56.1%),较全省低68.9%(1.8% vs.70.7%)和67.1%(3% vs.70.1%)(图 2A)。病床数配置严重不足可能因该县社区业务水平、人员资质等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当地居民住院需求所致。全县病床使用率2010年较2009年按社区、县级到乡院顺序递增,并以乡院为最显著。这提示可能与就医人数及成都市出台医疗资源下沉乡院的政策[1]有关。

2.2.2 平均住院日
平均住院日可能与当地疾病负担和经济水平有关[1]。2010年平均住院日县级医院较2009年递减,均低于全国水平(9.4天),人民医院(7 vs.7)和精神病医院(6 vs.6)无变化,中医院和妇幼保健医院分别减少1天(9 vs.8)和2天(7 vs.5)。疾病负担以慢病为主。社区总体均低于全国水平,除2010年外,武阳较全国长0.6天(11 vs.10.4);武阳增长4天(7 vs.11),五津(5 vs.5)无变化。2009年,7家乡院(金华、花源、普兴、花桥、兴义、永商、新平)高于全省(4.3天)、全国(4.8天)乡院平均水平;2010年,4家乡院(金华、花源、花桥和永商)高于全省、全国乡院平均水平,7家低于全省、全国水平,提示乡院平均住院日总体以减少为主。2009~2010年,4家乡院(邓双、普兴、兴义、新平)均减少1天;其余7家增长,永商最高,为4天。社区和乡院疾病负担以急性感染性疾病为主(图 2B)。
2.2.3 次均门诊费用
次均门诊费用2010年县级医院总体较2009年降低且低于全国县级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水平;2009年,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较全国水平高29.8元、44.7元(139.6 vs.109.8,154.5 vs.109.8);2010年,人民医院略有下降,但仍较全国水平高3.5元(124.9 vs.121.4)。次均门诊费社区2010年较2009年降低且低于全国水平。2009年,武阳较全国社区次均门诊费高43.7元(127.7 vs.84.0),2010年低1.9元(80.9 vs.82.8);五津较全国低13.9元、27.4元(70.1 vs.84.0、55.4 vs.82.8)。2009年,3家乡院(安西、花源和花桥)较全国乡院次均门诊费水平高94.4元、9.5元和28.7元(140.6 vs.46.2、55.7 vs.46.2和74.9 vs.46.2);2010年,仅花源较全国水平高0.7元(48.2 vs.47.5),其余乡院低于全国水平。乡院除4家(邓双、金华、文井和永商)2010年较2009年略增外,其余均为2010年较2009年降低。邓双、普兴、兴义均低于30元(图 2C)。这提示全县次均门诊费用总体较全国水平低,但门急诊、出入院人次、病床使用率逐年升高,导致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增大,而医疗收入减低,不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可能会降低服务质量和效率[1]。
2.2.4 出院患者费用构成情况
县级医院的8项出院患者费用中居前3位的费用均超过1 000万元,且3种费用构成比超过86%;2009、2010年,药品费构成比为38.7%、38.1%,治疗费构成比为24.3%、24.1%和检查费构成比为22.8%、23.7%;药品费年增长44.6%,治疗费年增长45.5%、检查费年增长52.3%。社区/乡院药品费构成比,2009年超过500万元(59.7%),2010年超过1 000万元(63.1%)。2009~2010年药品费增长111.0%,治疗费增长95.1%、检查费增长255.9%(图 2D)。这提示以药养医的现象仍很严重,费用增长过快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2.3 利润情况
2.3.1 总收支盈利,但逐年递减
2009~2010年,全县各级医疗机构总收支全部盈利,按县级、社区、一般乡院、中心乡院盈利依次递减;县级和社区2010年较2009年递增138.8%和158.5%,一般和中心乡院2010年较2009年递减30.3%和16.9%。县级医院除中医院亏损44.6%,人民医院、妇保院及精神病院利润分别增长70.2%、75.3%和40.0%。社区的武阳和五津利润逐年增长93.1%和26.0%。2009年除3个乡院(方兴、花源和花桥)亏损,余8家年总收支盈利,新平盈利最多,花桥亏损最多;2010年3家乡院(邓双、花源和普兴)亏损,余8家盈利,兴义盈利最多,邓双亏损最多;2009~2010年方兴和花桥由亏损转为盈利,邓双和普兴由盈利转为亏损,花源2年均亏损(图 3A)。

2.3.2 医疗收支全部亏损且逐年递增
2009~2010年,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医疗收支全部亏损,按县级、一般乡院、中心乡院、社区亏损依次递减;社区和一般乡院亏损逐年增长,超过85%。县级医院除精神病院盈利,其余3家医院均亏损,2010年比2009年,人民医院、妇保院亏损相对减低48.2%和10.1%,中医院亏损增长67.6%。社区武阳和五津均亏损,2010年较2009年亏损增长34.3%和72.1%。乡院医疗收-支全部亏损,2009年普兴亏损99.3万元最严重,2010年6家乡院亏损超过100万元,最高普兴亏损160.7万元;相比2009年,2010年兴义亏损相对减低20.9%,余10家亏损继续增长(图 3B)。
2.3.3 药品收支盈利,呈逐年递减趋势
2009~2010年,药品收支除2010年社区亏损2.7万元,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全部盈利,按县级、一般乡院、中心乡院、社区盈利依次递减;县级2010年较2009年递增83.1%,一般、中心乡院和社区2010年较2009年分别递减31.2%、50.6%和113.4%;药品收支盈利为主,但是递减趋势2009年县级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盈利,妇保院和精神病院亏损,2010年除妇保院亏损,余3家均盈利;人民医院、中医院和精神病院利润2010年较2009年分别增长39.5% 、75.3%和227.6%,妇保院亏损增长11.2%。2009年社区全部盈利,2010年武阳利润增长27.3%,五津亏损增长152.5%。2009年乡院全部盈利,兴义盈利最多,2010年花源和新平亏损,余9家盈利;8家乡院药品收支利润2010年较2009年减少,新平减少109.2%,3家乡院药品收支利润2010年较2009年增长,文井增长135.4%(图 3C)。
3 讨论
3.1 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总体满足需求,但各级医疗机构持续发展存有潜在风险
成都市新津县级医院病床数等卫生资源供给状况处于全国前列,拥有3家特色专科医院(新津县中医院、妇保院及精神病院)、1家综合医院(新津县人民医院)。根据当地疾病负担以慢病为主的特点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发挥特色专科医院作用,满足当地居民的就医需求。但就医人次增加与次均门诊费用递减靠医务人员的高工作负荷和低劳动收入实现[3, 4],很难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该县社区卫生资源远低于四川省和全国标准,相对县级医院和乡院资源利用情况较差。社区中心发展不平衡,尚难做到服务均等化。由于基础不同,各社区财力及工作重点存在差异,如武阳社区原为新津县血防站,可能因社区工作重点偏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业务水平低,不能提供适合当地居民的医疗服务,社区就医人数减少,没有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建议:实行社区经费区级统筹,克服上述社区政府负担不均衡、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及社区中心公益性得不到充分落实的问题;结合新津县实际情况,开展卫生系统人、财、物基础摸底工作,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5-8]。
该县乡院总体卫生资源供给状况处于全国前列,但中心乡院带动一般乡院发展的优势未突显出来,个别乡院差异较大,资源配置不均,使用效率极低。兴义镇利用情况较好,安西镇较差,病床数配置不足且低于全国水平,可能因安西镇卫生院规模小,医疗条件简陋,医务人员数量少,业务水平低所致。建议:优化区域规划,方便群众就近就医;整合医疗资源,有增有补,有合有分,资源配置和利用情况较好的县级医院或乡院帮扶条件较差的乡院,按照三统一管理(人员、财产、医疗业务)、三不变(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职能和任务、财政投入供给机制)原则,在帮扶中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实行一体化管理[9-14]。
3.2 医药收支总体实现收支平衡,基药制度实施不明显
新津县2009~2010年全年收支保持平衡并略有结余,其中收入逐年增长39.3%,支出逐年增长37.7%,两者间缺口主要由政府投入弥补。新津县药品费用控制较差,药费构成比占出院患者费用比例最大(40%~65%)。药品收支盈利虽呈逐年递减趋势,但各医疗机构主要靠药品费用维持运转,基药制度刚刚实施故效果不明显。相关研究指出: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主要靠药品收入维持的机构会将药品加成收入分摊到药事服务费、医疗服务价格和财政补助上,结果必然是医疗机构“两头靠”:一头靠多提供医疗服务,多提供检查,诱导需求;另一头靠财务核算,虚列成本,增加开支,隐瞒收入,套取财政补助[2, 14-18]。新津县医疗收支亏损,靠药品收支盈利,提示医疗机构持续稳定发展存在较大风险,偏离公益性目标。公益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体现基本医疗服务普遍的复杂性和可及性,让人人都能公平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或通过费用全额或部分补偿,按比例补偿。公立医院公益性运行要求在一定补偿机制下实现收支平衡即可,决不能去赚钱和分红。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取消以药补医后,一方面要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按照社会平均服务成本,根据医疗服务的劳务价值来确定医疗服务价格;另一方面要解决药事服务的成本问题。取消药品加成后,药事服务成本要有一个补偿渠道,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即财政要落实现有补助政策,把对资本金支出的预算安排落实到位[4, 20]。对服务人口较少的医疗机构,若单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按业务量补偿的方式可能造成补偿不足,机制失灵,影响机构正常运转和带来医务人员流失的情况。建议:首先可暂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按业务量补偿的投入方式,而采取政府直接补偿的投入方式;其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大力推行从人头拨付经费向按业务量、按工作质量和绩效核定经费转变,医保报销政策向基层倾斜[7, 21],真正发挥医保控费的积极作用,促使在公立医院中形成控制成本、探寻高性价比医疗服务的激励机制。所以要实现公益性改革,就要抓住破除“以药养医”这个关键环节。
3.3 改进建议
深化卫生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卫生系统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无统一标准,不但导致各系统向不能互联互通,还造成资金浪费[9]。建议卫生部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资源共享,有效服务,节约成本;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设考核指标、成本核算等模块,推广应用自动识别、升级和监控技术,加强网络安全。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作为全市最早建设的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平台,新津县信息平台记录的基本医疗相关数据不完整且有误(如2009年金华、方兴病床使用率为0.00等)。反馈到相关部门核实数据后,由计财科提供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信息平台与直报系统偏差很大,故采用后者准确数据分析,提示信息平台数据需及时准确核对并录入。直报系统提供的数据指标有限,缺乏国家卫生统计年鉴居民两周就诊率、居民两周未就诊率、居民住院率等指标,还需补全指标,提高数据质量的完整性及标准化程度。
3.5 结论
① 2009~2010年新津县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次均门诊费用等指标均优于全国同类数据,总体卫生资源较好,但配置不均,尤其社区中心卫生资源利用情况较差。信息平台数据的完整性及指标完整性还有改进空间。②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高,实施政府定价基本医疗服务,购买和补偿机制,“以药养医”的现象尚无明显改变。需综合考虑各因素,建立综合的补偿投入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基层医院正常运转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