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 362000);
  • 2. 江西萍乡市第二医院感染科(江西萍乡 337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了解我国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分布状况。 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收集报道我国铜绿假单胞菌耐氨基糖苷类基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12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个省市1144株耐氨基糖苷类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2”)-Ⅰ、ant(3”)-Ⅰ和aph(3’)-Ⅵ在淮河以北地区的检出率分别为13.3%、40.1%、21.6%、40.3%、38.1%、23.7%和2.9%,而淮河以南地区的检出率分别为3.2%、20.2%、15.9%、37.6%、28.3%、28.5%和9.1%。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和armA检出率分别为20.4%、19.4%和0.7%,而其余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均未检出。 结论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是我国铜绿假单胞菌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主要机制,而16S rRNA甲基化酶是其次要机制。

引用本文: 明德松, 邓勇. 我国铜绿假单胞菌耐氨基糖苷类基因分布的文献研究.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4, 14(7): 874-877. doi: 10.7507/1672-2531.20140144 复制

  • 上一篇

    糖皮质激素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Meta分析
  • 下一篇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信度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