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陈晓凡, 朱卫丰, 陈和利, 刘红宁, 赵海平, 查青林, 肖笑飞. 参灵草口服液治疗无症状HIV感染者疗效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4, 14(11): 1299-1303. doi: 10.7507/1672-2531.20140211 复制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以免疫缺陷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严重慢性传染病。早期无特异性表现,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质量减轻、乏力等全身症状,进而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等而导致死亡。按1995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0-1995)[1]及卫生部颁布的《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 [2],艾滋病的全病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临床表现、CD4+ T细胞计数和血浆HIV-RNA提出“艾滋病临床分期及抗病毒治疗指征”,建议感染HIV后的无症状期因药物副反应、费用及耐药等原因,不使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3]。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有效治疗措施[4],但有研究者开始探索根据HIV感染者的体质、生理机能及心理状态、较轻的症状表现、CD4+细胞计数及血浆HIV-RNA含量进行中医辨证治疗[5]。
参灵草口服液是由冬虫夏草、西洋参、灵芝、玫瑰花配伍而成,虫草填精,西洋参补气,灵芝安神,配伍玫瑰花则可精、气、神同补,有五脏并调的功效,能缓解体力疲劳和增强免疫力等。
本研究采用参灵草口服液对无症状HIV感染者进行干预,比较自身干预前后效果,客观评价其能否降低HIV-RNA载量,提高免疫力,改善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2~4月在江西省胸科医院及南昌市第九医院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HIV无症状感染者。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 [2],确诊为HIV无症状感染者,且CD4+细胞≥200个/mm3,性别、年龄不限;志愿受试且填写知情同意书。服用参灵草口服液期间,不再服用其他药物。
1.2.2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有严重心、肝(AST、ALT正常值的2倍以上)、肾(BUN、CR异常)疾病患者、结核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③其他原因不能按时服药者;④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⑤有酗酒史(每日饮酒250 mL以上)。
1.3 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 [2])制定。
1.3.1 HIV无症状感染者诊断标准
有流行病学史且HIV阳性,或仅HIV阳性。
1.3.2 HIV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有效与否主要通过病毒学和免疫学指标进行评估。
1.3.2.1 病毒学指标
①有效:病毒载量降低至 > 1 log/mL或检测不出;②稳定:病毒载量上升或下降 < 1 log/mL;③无效:病毒载量上升 > 1 log/mL。
1.3.2.2 免疫学指标
①有效:CD4+细胞升高≥30%或100个/mm3;②稳定:CD4+细胞升高或下降 < 30%或100个/mm3;③无效:CD4+细胞下降≥30%或100个/mm3。
1.4 干预方法
受试者每日口服参灵草口服液(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G20080675)1次,每次1支(200 mL/支),连续服用6个月,以HIV-RNA载量和CD4+细胞计数为观察指标,分别在入组时、入组后2个月、4个月和6个月时检测HIV-RNA载量和CD4+细胞计数值的变化。
分析受试者口服参灵草前后不同时间点各观察指标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按照《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 [2]评价标准,根据HIV-RNA载量和CD4+细胞计数2项艾滋病免疫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其判别参灵草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功效。
1.5 材料与方法
1.5.1 HIV-RNA载量测定方法
1.5.1.1 标本来源
无症状HIV感染者入组时、入组后2个月、4个月和6个月的血浆样本。
1.5.1.2 仪器与试剂
Trizol试剂购自Invitrogen公司;AMV反转录酶、T7RNA聚合酶、RNA酶抑制剂、核糖核酸酶H均购自NEB公司;链亲和素板、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购自Amresc公司;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购自罗氏公司;NASBA扩增基础试剂盒购自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
1.5.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HIV病毒各亚型基因组5′端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及探针。序列如下,正向:5′-TGA TGC AAG GTC GAT ATG AGC TCA ATA AAG CTT GCC TTG A-3′,下划线部分与检测探针互补;反向:5′-AAT TCT AAT ACG ACT CAC TAT AGG GGG GCG CCA CTG CTA GAG-AAT TCT A-3′,下划线部分为T7启动子序列。捕获探针:5′-生物素-TCT GGT AAC TAG AGA TCC CTC-3′,为基因特异探针;检测探针:5′-DIG-TGA TGC AAG GTC GAT ATG AG-3′。正、反向引物预计扩增片段长度为120 bp,引物及探针均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1.5.1.4 方法
NASBA扩增反应程序Trizol法提取样品总RNA:取0.5 μL RNA和10 μL反应混合液[含40 mmol/L、pH 8.5的Tris-HCI,120 mmol/L的KCL,10 mmol/L的MgCl2,5 mmol/L的二硫苏糖醇(DTT),1mmol/L的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10 mmol/L的核苷三磷酸(NTP),100 g/L的二甲基亚砜(DMSO),上、下游引物各0.2 umol/L]加入到600 μL离心管中,65管加热2 min,以去除RNA二级结构。41结冷却2 min后迅速加入酶混合液5 μL(含40 U SupeScript Ⅱ反转录酶、80 U T7RNA聚合酶、0.2 U核糖核酸酶H),反应总体积为20 μL,轻弹混匀后40混反应90 min,然后于-20后终止反应。
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焦碳酸二乙酯(DEPC)水配制2%琼脂糖凝胶及1×TAB,凝胶及电泳仪在H2O2中浸泡15 min,用DEPC水冲洗,取恒温核酸扩增物于5 V/cm电压电泳15 min,凝胶成像系统观察。
扩增产物的ELISA检测:①链霉抗生物素蛋白包被的酶标板的制备:将链霉亲和素用pH 8.6、0.05 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稀释为0.012 5 mg/mL,包被酶标板,每孔100 μL,室温过夜;采用含1%牛血清白蛋白(BSA),pH 9.6、0.05 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封闭酶标板,每孔100 μL,370孵育2 h,PBST洗板3~5次,避光保存备用。②杂交:每孔加入43 μL杂交缓冲液、2 μL探针混合液和5 μL NASBA扩增产物,振荡混匀,41产孵育30 min,TBST洗板3~5次。③结合酶标抗体:每孔加入100 μL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1:5 000稀释),室温孵育30 min,TBST洗板3~5次。④显色:每孔加入100 μL pNPP,室温避光显色10 min,每孔加入100 μL碳酸钠终止显色。⑤读值:用酶标仪测定405 nm波长的光密度(OD)值。
1.5.2 CD4+细胞测定方法
1.5.2.1 标本来源
无症状HIV感染者入组时、入组后2个月、4个月和6个月的血浆样本。
1.5.2.2 仪器与试剂
CD4+单克隆抗体(Immuno Tech公司)、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海试剂二厂)和IAC Scallibour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
1.5.2.3 方法
采血100 μL加1:50肝素30 μL分成2试管,分别加入20 μLCD4+单克隆抗体混匀,25隆避光孵育30 min后,加入2 mL质量浓度为8.3 g/L的NH4Cl溶红细胞液静置10 min后1 500 r/min离心5 min,100 r/min离心3 min 2次后上机。采用IAC Scalibour流式细胞仪,波长488 nm。采用Callquest功能软件进行参数获取和分析。
1.5.3 血常规28项测定方法
1.5.3.1 标本来源
无症状HIV感染者入组时、入组后2个月、4个月和6个月的血浆样本。
1.5.3.2 仪器与试剂
血常规采用法国ABX120全血细胞计数仪,血生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TOLAB),试剂和质控品均为原装配套。标本测定前均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并且质控品通过测定。
1.5.3.3 观察指标
血常规观察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白细胞计数(WBC)、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或GRAN)、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或GRAN)、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或EOS)、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或EOS)、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或BASO)、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或BASO)、单核细胞百分比(M或MONO)、单核细胞绝对值(M或MONO)、淋巴细胞百分数(L或LYM)、淋巴细胞绝对值(L或LYM)中间值细胞百分数(MID)。
血生化观察指标:测定白蛋白(ALB)质量浓度和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尿素氮(BUN)、肌酐(CRE)浓度等血液生化指标。
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纳入25例患者(江西省胸科医院6例,南昌市第九医院19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参考WHO对年龄分段的标准,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及中年(15~59岁)(表 1)。治疗4个月时脱落/失访3例,剩余22例完成6个月的治疗(图 1)。


2.2 分析结果
2.2.1 HIV-RNA载量
总体上,随着口服参灵草时间的延长,不同时间点研究对象的HIV-RNA平均载量并未出现规律性变化(表 2和表 3)。


口服2个月时,HIV-RNA载量下降52.0%,不变12.0%;口服4个月时,HIV-RNA载量下降36.4%,不变9.1%;口服6个月时,HIV-RNA载量下降54.4%,不变9.1%。不同时间点HIV-RNA和HIV-RNA Log10载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具体见表 2和表 3。
2.2.2 CD4+细胞计数
口服2个月时,CD4+细胞计数下降56.0%,不变4.0%;口服4个月时,CD4+细胞计数下降36.4%;口服6个月时,CD4+细胞计数下降31.8%。不同时间点CD4+细胞平均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 4)。

口服2个月、4个月及6个月时,CD4+细胞(个/μL)与口服前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CD4+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5),但随着口服参灵草时间的延长,不同时间点CD4+细胞计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2.2.3 对HIV-RNA载量和CD4+细胞数变化的综合功效
采用HIV-RNA载量和CD4+细胞计数对参灵草口服液治疗HIV患者疗效进行综合评价。口服参灵草2个月后与口服前比较,总有效率达92.0%;随着参灵草口服液服用时间的延长,其有效率处于稳定状态,其稳定例数有增加的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 6)。

2.2.4 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检测总结果
入组时、口服2个月、4个月及6个月各检验血常规指标和血生化指标1次。结果显示:共检验血常规指标28项,其中不同时间点14项指标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其波动均在人体正常值范围内;共检验血生化指标47项,其中27项在不同时间点其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意义,20项指标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其波动也都在人体正常值范围内。
3 讨论
艾滋病是20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主要是因HIV感染人体后,CD4+细胞进行性减少,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因此,动态性监测CD4+细胞计数是机体免疫状态的最好体现,具有了解病程进展、确定疾病分期和治疗时机、判断治疗效果和HIV感染者临床合并症的重要临床意义[8, 9]。随着HIV病毒在人体内高速复制,CD4+细胞被破坏,当CD4+细胞计数 < 200个/μL时,很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 200个/μL时,多数艾滋病定义性疾病会非常少见[10]。
中医认为艾滋病属中医疫病范畴,《素问·刺法论》所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艾滋病的外因是感染温邪淫毒HIV,损伤机体;内因是正气受损,气血亏虚。其基本病机是温邪淫毒循经、乘虚而入,伏于血络,内舍营分,热陷营血,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病属本虚标实[6]。徐志明等[7]提出了治疗艾滋病两大原则:扶正培本、祛邪解毒。参灵草口服液以冬虫夏草、西洋参、灵芝配伍,旨在全面调养精、气、神,整体提高机体免疫力,阻断病情从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向AIDS患者发展。
本研究纳入25例HIV感染者,每日口服参灵草口服液1支,口服2个月、4个月及6个月,动态监测CD4+细胞计数均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入组时有1例CD4+细胞 < 200个/μL,但经过6个月的治疗,所有患者CD4+细胞计数均 > 200个/μL。但同时检测未见HIV-RNA载量出现规律性变化,原因可能在于采用中药调节患者免疫、改善患者体内环境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其重点在于调节患者的免疫力,促进重建免疫平衡。
此外,本研究在随访4个月时失访3例,若把这3例认定为均向更差的方向发展,即HIV-RNA载量升高、CD4+细胞计数降低,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与现有结果无差别,即失访对结果并无影响。
同时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常规指标28项及血生化指标47项,结果所有指标均在人体正常值范围内波动,提示参灵草口服液服用安全。2005年6月~2008年6月云南省8所中医医疗机构回顾性调查1 914例中医药或中西药合用治疗HIV/AIDS的患者,结果显示中医药能有效改善HIV/AIDS患者症状体征和生存质量,提高CD4+细胞计数,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11]。本研究结果显示参灵草口服液的作用与该回顾性分析结果一致。
本研究的局限性:研究实施过程中,口服液均由患者带回家中自行服用,难以监管,导致1例脱落,2例失访;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其论证强度较差。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口服参灵草2个月后与口服前比较,总有效率达92.0%。随着服用参灵草时间的延长其有效率稳定,有效例数有增加的趋势。25例受试者口服参灵草前、后不同时间点HIV-RNA载量和CD4+细胞计数虽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口服参灵草时间的延长,其CD4+细胞计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以免疫缺陷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严重慢性传染病。早期无特异性表现,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质量减轻、乏力等全身症状,进而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等而导致死亡。按1995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0-1995)[1]及卫生部颁布的《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 [2],艾滋病的全病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临床表现、CD4+ T细胞计数和血浆HIV-RNA提出“艾滋病临床分期及抗病毒治疗指征”,建议感染HIV后的无症状期因药物副反应、费用及耐药等原因,不使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3]。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有效治疗措施[4],但有研究者开始探索根据HIV感染者的体质、生理机能及心理状态、较轻的症状表现、CD4+细胞计数及血浆HIV-RNA含量进行中医辨证治疗[5]。
参灵草口服液是由冬虫夏草、西洋参、灵芝、玫瑰花配伍而成,虫草填精,西洋参补气,灵芝安神,配伍玫瑰花则可精、气、神同补,有五脏并调的功效,能缓解体力疲劳和增强免疫力等。
本研究采用参灵草口服液对无症状HIV感染者进行干预,比较自身干预前后效果,客观评价其能否降低HIV-RNA载量,提高免疫力,改善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2~4月在江西省胸科医院及南昌市第九医院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HIV无症状感染者。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 [2],确诊为HIV无症状感染者,且CD4+细胞≥200个/mm3,性别、年龄不限;志愿受试且填写知情同意书。服用参灵草口服液期间,不再服用其他药物。
1.2.2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有严重心、肝(AST、ALT正常值的2倍以上)、肾(BUN、CR异常)疾病患者、结核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③其他原因不能按时服药者;④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⑤有酗酒史(每日饮酒250 mL以上)。
1.3 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 [2])制定。
1.3.1 HIV无症状感染者诊断标准
有流行病学史且HIV阳性,或仅HIV阳性。
1.3.2 HIV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有效与否主要通过病毒学和免疫学指标进行评估。
1.3.2.1 病毒学指标
①有效:病毒载量降低至 > 1 log/mL或检测不出;②稳定:病毒载量上升或下降 < 1 log/mL;③无效:病毒载量上升 > 1 log/mL。
1.3.2.2 免疫学指标
①有效:CD4+细胞升高≥30%或100个/mm3;②稳定:CD4+细胞升高或下降 < 30%或100个/mm3;③无效:CD4+细胞下降≥30%或100个/mm3。
1.4 干预方法
受试者每日口服参灵草口服液(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G20080675)1次,每次1支(200 mL/支),连续服用6个月,以HIV-RNA载量和CD4+细胞计数为观察指标,分别在入组时、入组后2个月、4个月和6个月时检测HIV-RNA载量和CD4+细胞计数值的变化。
分析受试者口服参灵草前后不同时间点各观察指标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按照《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 [2]评价标准,根据HIV-RNA载量和CD4+细胞计数2项艾滋病免疫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其判别参灵草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功效。
1.5 材料与方法
1.5.1 HIV-RNA载量测定方法
1.5.1.1 标本来源
无症状HIV感染者入组时、入组后2个月、4个月和6个月的血浆样本。
1.5.1.2 仪器与试剂
Trizol试剂购自Invitrogen公司;AMV反转录酶、T7RNA聚合酶、RNA酶抑制剂、核糖核酸酶H均购自NEB公司;链亲和素板、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购自Amresc公司;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购自罗氏公司;NASBA扩增基础试剂盒购自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
1.5.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HIV病毒各亚型基因组5′端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及探针。序列如下,正向:5′-TGA TGC AAG GTC GAT ATG AGC TCA ATA AAG CTT GCC TTG A-3′,下划线部分与检测探针互补;反向:5′-AAT TCT AAT ACG ACT CAC TAT AGG GGG GCG CCA CTG CTA GAG-AAT TCT A-3′,下划线部分为T7启动子序列。捕获探针:5′-生物素-TCT GGT AAC TAG AGA TCC CTC-3′,为基因特异探针;检测探针:5′-DIG-TGA TGC AAG GTC GAT ATG AG-3′。正、反向引物预计扩增片段长度为120 bp,引物及探针均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1.5.1.4 方法
NASBA扩增反应程序Trizol法提取样品总RNA:取0.5 μL RNA和10 μL反应混合液[含40 mmol/L、pH 8.5的Tris-HCI,120 mmol/L的KCL,10 mmol/L的MgCl2,5 mmol/L的二硫苏糖醇(DTT),1mmol/L的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10 mmol/L的核苷三磷酸(NTP),100 g/L的二甲基亚砜(DMSO),上、下游引物各0.2 umol/L]加入到600 μL离心管中,65管加热2 min,以去除RNA二级结构。41结冷却2 min后迅速加入酶混合液5 μL(含40 U SupeScript Ⅱ反转录酶、80 U T7RNA聚合酶、0.2 U核糖核酸酶H),反应总体积为20 μL,轻弹混匀后40混反应90 min,然后于-20后终止反应。
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焦碳酸二乙酯(DEPC)水配制2%琼脂糖凝胶及1×TAB,凝胶及电泳仪在H2O2中浸泡15 min,用DEPC水冲洗,取恒温核酸扩增物于5 V/cm电压电泳15 min,凝胶成像系统观察。
扩增产物的ELISA检测:①链霉抗生物素蛋白包被的酶标板的制备:将链霉亲和素用pH 8.6、0.05 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稀释为0.012 5 mg/mL,包被酶标板,每孔100 μL,室温过夜;采用含1%牛血清白蛋白(BSA),pH 9.6、0.05 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封闭酶标板,每孔100 μL,370孵育2 h,PBST洗板3~5次,避光保存备用。②杂交:每孔加入43 μL杂交缓冲液、2 μL探针混合液和5 μL NASBA扩增产物,振荡混匀,41产孵育30 min,TBST洗板3~5次。③结合酶标抗体:每孔加入100 μL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1:5 000稀释),室温孵育30 min,TBST洗板3~5次。④显色:每孔加入100 μL pNPP,室温避光显色10 min,每孔加入100 μL碳酸钠终止显色。⑤读值:用酶标仪测定405 nm波长的光密度(OD)值。
1.5.2 CD4+细胞测定方法
1.5.2.1 标本来源
无症状HIV感染者入组时、入组后2个月、4个月和6个月的血浆样本。
1.5.2.2 仪器与试剂
CD4+单克隆抗体(Immuno Tech公司)、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海试剂二厂)和IAC Scallibour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
1.5.2.3 方法
采血100 μL加1:50肝素30 μL分成2试管,分别加入20 μLCD4+单克隆抗体混匀,25隆避光孵育30 min后,加入2 mL质量浓度为8.3 g/L的NH4Cl溶红细胞液静置10 min后1 500 r/min离心5 min,100 r/min离心3 min 2次后上机。采用IAC Scalibour流式细胞仪,波长488 nm。采用Callquest功能软件进行参数获取和分析。
1.5.3 血常规28项测定方法
1.5.3.1 标本来源
无症状HIV感染者入组时、入组后2个月、4个月和6个月的血浆样本。
1.5.3.2 仪器与试剂
血常规采用法国ABX120全血细胞计数仪,血生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TOLAB),试剂和质控品均为原装配套。标本测定前均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并且质控品通过测定。
1.5.3.3 观察指标
血常规观察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白细胞计数(WBC)、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或GRAN)、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或GRAN)、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或EOS)、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或EOS)、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或BASO)、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或BASO)、单核细胞百分比(M或MONO)、单核细胞绝对值(M或MONO)、淋巴细胞百分数(L或LYM)、淋巴细胞绝对值(L或LYM)中间值细胞百分数(MID)。
血生化观察指标:测定白蛋白(ALB)质量浓度和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尿素氮(BUN)、肌酐(CRE)浓度等血液生化指标。
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纳入25例患者(江西省胸科医院6例,南昌市第九医院19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参考WHO对年龄分段的标准,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及中年(15~59岁)(表 1)。治疗4个月时脱落/失访3例,剩余22例完成6个月的治疗(图 1)。


2.2 分析结果
2.2.1 HIV-RNA载量
总体上,随着口服参灵草时间的延长,不同时间点研究对象的HIV-RNA平均载量并未出现规律性变化(表 2和表 3)。


口服2个月时,HIV-RNA载量下降52.0%,不变12.0%;口服4个月时,HIV-RNA载量下降36.4%,不变9.1%;口服6个月时,HIV-RNA载量下降54.4%,不变9.1%。不同时间点HIV-RNA和HIV-RNA Log10载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具体见表 2和表 3。
2.2.2 CD4+细胞计数
口服2个月时,CD4+细胞计数下降56.0%,不变4.0%;口服4个月时,CD4+细胞计数下降36.4%;口服6个月时,CD4+细胞计数下降31.8%。不同时间点CD4+细胞平均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 4)。

口服2个月、4个月及6个月时,CD4+细胞(个/μL)与口服前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CD4+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5),但随着口服参灵草时间的延长,不同时间点CD4+细胞计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2.2.3 对HIV-RNA载量和CD4+细胞数变化的综合功效
采用HIV-RNA载量和CD4+细胞计数对参灵草口服液治疗HIV患者疗效进行综合评价。口服参灵草2个月后与口服前比较,总有效率达92.0%;随着参灵草口服液服用时间的延长,其有效率处于稳定状态,其稳定例数有增加的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 6)。

2.2.4 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检测总结果
入组时、口服2个月、4个月及6个月各检验血常规指标和血生化指标1次。结果显示:共检验血常规指标28项,其中不同时间点14项指标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其波动均在人体正常值范围内;共检验血生化指标47项,其中27项在不同时间点其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意义,20项指标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其波动也都在人体正常值范围内。
3 讨论
艾滋病是20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主要是因HIV感染人体后,CD4+细胞进行性减少,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因此,动态性监测CD4+细胞计数是机体免疫状态的最好体现,具有了解病程进展、确定疾病分期和治疗时机、判断治疗效果和HIV感染者临床合并症的重要临床意义[8, 9]。随着HIV病毒在人体内高速复制,CD4+细胞被破坏,当CD4+细胞计数 < 200个/μL时,很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 200个/μL时,多数艾滋病定义性疾病会非常少见[10]。
中医认为艾滋病属中医疫病范畴,《素问·刺法论》所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艾滋病的外因是感染温邪淫毒HIV,损伤机体;内因是正气受损,气血亏虚。其基本病机是温邪淫毒循经、乘虚而入,伏于血络,内舍营分,热陷营血,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病属本虚标实[6]。徐志明等[7]提出了治疗艾滋病两大原则:扶正培本、祛邪解毒。参灵草口服液以冬虫夏草、西洋参、灵芝配伍,旨在全面调养精、气、神,整体提高机体免疫力,阻断病情从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向AIDS患者发展。
本研究纳入25例HIV感染者,每日口服参灵草口服液1支,口服2个月、4个月及6个月,动态监测CD4+细胞计数均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入组时有1例CD4+细胞 < 200个/μL,但经过6个月的治疗,所有患者CD4+细胞计数均 > 200个/μL。但同时检测未见HIV-RNA载量出现规律性变化,原因可能在于采用中药调节患者免疫、改善患者体内环境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其重点在于调节患者的免疫力,促进重建免疫平衡。
此外,本研究在随访4个月时失访3例,若把这3例认定为均向更差的方向发展,即HIV-RNA载量升高、CD4+细胞计数降低,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与现有结果无差别,即失访对结果并无影响。
同时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常规指标28项及血生化指标47项,结果所有指标均在人体正常值范围内波动,提示参灵草口服液服用安全。2005年6月~2008年6月云南省8所中医医疗机构回顾性调查1 914例中医药或中西药合用治疗HIV/AIDS的患者,结果显示中医药能有效改善HIV/AIDS患者症状体征和生存质量,提高CD4+细胞计数,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11]。本研究结果显示参灵草口服液的作用与该回顾性分析结果一致。
本研究的局限性:研究实施过程中,口服液均由患者带回家中自行服用,难以监管,导致1例脱落,2例失访;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其论证强度较差。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口服参灵草2个月后与口服前比较,总有效率达92.0%。随着服用参灵草时间的延长其有效率稳定,有效例数有增加的趋势。25例受试者口服参灵草前、后不同时间点HIV-RNA载量和CD4+细胞计数虽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口服参灵草时间的延长,其CD4+细胞计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