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成都 610041);
  •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成都 610041);
  • 3.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41);
  • 4. 成都市军区总医院肾内科(成都 610083);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评价地震后用于评价人群一般心理健康与行为问题的评估工具(包括清单、问卷和量表)的有效性、安全性、适用性及经济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WanFang Data、CNKI、VIP、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iNii及心理、地震和灾害管理的相关网站,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7月,搜集震后1月内对人群一般心理健康与行为问题进行评估的研究。描述性分析各研究所用评估工具对震后人群心理健康与行为问题的阳性检出率、知情同意执行情况、有效问卷回收率及开展心理评估的费用等。 结果 共纳入67篇文献,涉及4种一般心理健康与行为问题量表,依次为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中国身心健康量表(CPSHS-134)、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其中SCL-90使用频率最高。45篇文献报道了对震后人群心理健康与行为问题的阳性检出率,SCL-90、GHQ-12和SRQ-20的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77.8%、65.6%~89.9%和65.6%~89.9%。27篇文献报告了开展心理调查前经过被评估者知情同意;20篇文献报告了量表的有效回收率,最高为99.56%(采用CPSHS-134量表)。没有研究报告开展心理评估的费用。 结论 震后1月内用于评估人群一般健康与行为问题的量表主要为SCL-90、SRQ-20、CPSHS-134和GHQ-12,但各研究对量表使用有效性、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相关指标的报告不充分,报告形式和内容不规范。亟需制定针对地震灾后人群心理健康与行为问题评估的专用量表,以方便对地震后受灾人群的评估和筛检。

引用本文: 喻佳洁, 李向莲, 李幼平, 周旭, 杨彦春, 杜丙立, 鄢婷婷, 刘宇, 陈仕东, 王丽亚, 梁泽军, 容逍, 吴倩. 震后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工具的卫生技术评估之二:评估工具的有效性、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6, 16(1): 102-110. doi: 10.7507/1672-2531.20160019 复制

  • 上一篇

    新春寄语
  • 下一篇

    2011年ATS成人呼吸与危重症患者真菌感染治疗指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