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032);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系统评价湿化与非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临床应用的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3期)、 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 EMbase、 PubMed、 Web of Science、 CBM、 CNKI、 VIP和WanFang Data中关于成年住院患者应用湿化与非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和交叉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3月。由3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9个RCT及3个CCT,共3 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湿化组与非湿化组在改善患者的鼻咽部干燥感[ RR=1.08,95%CI(0.91,1.29),P=0.37]、鼻黏膜出血症状[ RR=1.17,95%CI(0.66,2.08),P=0.59]及吸氧不适感[ RR=0.80,95%CI(0.56,1.14),P=0.2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非湿化吸氧组可以减少吸氧装置细菌污染(P < 0.05),与每日更换湿化水相比可减少护士操作时间(P < 0.05)。 结论 中低流量非湿化鼻导管吸氧和湿化吸氧在缓解患者鼻部干燥感、鼻黏膜出血及不适感方面无差异,但非湿化吸氧能减少吸氧装置的细菌污染,简化护理操作流程,减少护士工作时间。

引用本文: 孙欣悦, 张秀英, 程子卉. 湿化与非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临床效果的系统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6, 16(9): 1097-1103. doi: 10.7507/1672-2531.20160167 复制

  • 上一篇

    辅酶Q10治疗特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 下一篇

    我国单病种支付方式改革十年发展的系统回顾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