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程序, 郑琳莉, 徐毅, 吴佳慧, 张文胜. 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7, 17(5): 522-528. doi: 10.7507/1672-2531.201702061 复制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有相当部分患者存在术后中到重度疼痛[1]。股神经阻滞(FNB)、硬膜外镇痛、局部浸润镇痛、关节周围镇痛药物注射、收肌管阻滞、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都是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常用方法,各种镇痛方式有各自优势和缺点,术后镇痛尚无金标准或绝对理想的策略[2,3]。但各种镇痛方式均可能存在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头晕、瘙痒、低血压、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4]。有大量系统评价研究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安全性,但当前仍无相关研究对这些系统评价进行汇总分析。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再评价的方法对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国内外发表的关于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系统评价。
1.1.2 研究对象 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患者。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采用 FNB 镇痛,对照组为其他干预措施镇痛。
1.1.4 结局指标 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头晕、瘙痒、低血压、跌倒、静脉血栓和深部感染的发生率。
1.1.5 排除标准 ① 重复发表的系统评价;② 无法提取数据的文献;③ 非中、英文文献;④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包含 FNB 干预的系统评价。
1.2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 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 和 VIP 数据库,查找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截至 2016 年 7 月。英文检索词包括:knee arthroplasty、knee replacement、femoral nerve block、systematic review 和 meta-analysis。中文检索词包括全膝关节置换术、股神经阻滞、系统评价和 Meta 分析。以 PubMed 为例,其检索策略见框 1。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由 2 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提取内容包括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评价纳入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的相关指标等。若无法提取相关数据,则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原文献作者。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过程中若有分歧,则讨论解决,或交由第三名研究者裁决。
1.4 纳入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
采用 AMSTAR 对纳入的系统评价进行质量评价[5,6]。
1.5 再评价指标
采用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头晕、瘙痒、低血压、跌倒、静脉血栓、深部感染发生率为安全性指标对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安全性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献 82 篇,经逐层筛选,最终纳入 12 个系统评价[7-18]。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2.2 纳入系统评价的基本特征
纳入系统评价的基本特征见表 1。

2.3 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质量评价较差的条目是:条目 1“前期设计方案”、条目 4“将发表论文的情况考虑在纳入标准中”和条目 5“排除文献的清单”、条目 11“潜在的利益冲突”。质量评价较好的条目是:条目 8“纳入研究的科学性应用于结论的推导”、条目 9“合成结果的方法学”、条目 6“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条目 3“广泛全面文献检索”和条目 7“纳入研究的科学性”。

2.4 安全性再评价结果
2.4.1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12 个系统评价[7-18]均比较了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汇总结果见表 3。① 股神经阻滞vs. 局部浸润镇痛镇痛:共纳入 2 个系统评价[9,11],其结果均显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② 股神经阻滞vs. 关节周围镇痛药物注射:共纳入 1 个系统评价[14],其结果显示二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③ 股神经阻滞vs. 收肌管阻滞:共纳入 3 个系统评价[10,12,13],Kuang 等[10]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收肌管阻滞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股神经阻滞;而 Dong 等[12]和 Li 等[13]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④ 股神经阻滞vs. 硬膜外镇痛:共纳入 5 个系统评价[7-9,15,17]。袁志明等[17]和黄天丰等[15]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镇痛;而 Paul 等[7]、Fowler 等[8]和 Chan 等[9]的系统评价结果则显示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镇痛相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⑤ 股神经阻滞vs. 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共纳入 5 个系统评价[7,9,15,16,18]。Chan等[9]、黄天丰等[15]、余光书等[16]和张启栋等[18]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而 Paul 等[7]的系统评价结果则显示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2.4.2 嗜睡发生率 4 个系统评价[7,9,16,18]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术后嗜睡发生率,汇总结果见表 4。Chan 等[9]、余光书等[16]和张启栋等[18]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术后嗜睡发生率低于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Paul 等[7]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术后嗜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2.4.3 尿潴留发生率 共纳入 3 个系统评价[9,15,17],汇总结果见表 5。黄天丰等[15]和袁志明等[17]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镇痛,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镇痛。Chan等[9],黄天丰等[15]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黄天丰等[15]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Chan 等[9]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2.4.4 头晕发生率 共纳入 2 个系统评价[15,17],汇总结果见表 6。黄天丰[15]和袁志明[17]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术后头晕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镇痛。黄天丰[15]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术后头晕发生率低于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

2.4.5 瘙痒发生率 共纳入 2 个系统评价[7,17],汇总结果见表 7。Paul[7]和袁志明[17]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镇痛术后瘙痒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aul[7]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术后瘙痒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2.4.6 低血压发生率 共纳入 2 个系统评价[8,16],汇总结果见表 8。Fowler[8]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术后低血压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镇痛。余光书[16]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术后低血压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2.4.7 跌倒发生率 共纳入 2 个系统评价[11,13],汇总结果见表 9。Yun[11]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镇痛术后跌倒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Li[13]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阻滞,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阻滞术后跌倒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2.4.8 静脉血栓发生率 共 1 个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镇痛镇痛[11],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镇痛镇痛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0.30,95% CI(0.05,1.61)]。
2.4.9 深部感染发生率 共 纳入1 个系统评价[11]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镇痛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镇痛镇痛术后深部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0.99,95% CI(0.16,5.95)]。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再评价的方法对股神经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术后镇痛的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进行评价,以期为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应用中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的评价过程中,其中11 个系统评价未提供前期研究方案,提示这些系统评价制定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9 个系统评价未提供排除文献清单,使用者难以判断是否排除了有用文献。在评估发表偏倚的条目得分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时,且未进行发表偏倚检测,系统评价若存在发表偏倚,可能高估所研究措施的效果而误导读者。本研究所纳入的系统评价均未报告纳入的原始研究的利益冲突,因此在此项未得分。
对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股神经阻滞低于硬膜外镇痛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这可能是由于硬膜外镇痛对交感神经更加广泛的阻滞引起低血压,导致延髓灌注不足,从而诱发恶心呕吐;另外,单纯使用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这种方式所需的阿片类药物用量较大,这可能也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的原因[19,20]。本研究结果发现,股神经阻滞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镇痛,其主要原因也可能是由于硬膜外镇痛更加广泛的阻滞交感神经。
对于术后嗜睡的发生率,股神经阻滞低于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这可能与股神经阻滞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低于单纯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相关。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瘙痒、呼吸抑制,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用量正相关[21-25]。
对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股神经阻滞低于硬膜外镇痛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9,15,17]。阿片类药物可导致尿潴留,可能是阿片类药物对支配膀胱神经的作用增加了膀胱括约肌的张力,阿片类药物与延髓阿片受体结合导致整个膀胱松弛以及阿片类药物降低逼尿肌收缩力和膀胱感觉等因素共同促成[24,26,27]。有研究表面硬膜外镇痛术后有较高的尿潴留发生率[28],这可能与支配逼尿肌的神经受到阻滞相关[23]。
对于术后头晕发生率,股神经阻滞低于硬膜外镇痛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15,17],这同样可能与硬膜外镇痛导致的低血压以及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关。
有研究表明,股神经阻滞使股四头肌内收肌肌力降低,不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可能导致术后跌倒发生率升高[29,30]。无论在健康志愿者还是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收肌管阻滞后股四头肌肌力强于股神经阻滞[31,32]。本研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与局部浸润镇痛镇痛和收肌管阻滞相比术后跌到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1],这可能是由于术后跌倒的发生率本身较低,故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比较两者是否有差异。
本研究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仅仅检索了发表的系统评价,可能漏掉未发表的系统评价;其次,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系统评价的结局指标时间点众多,但并非每一结局指标的所有时间点均有系统评价的研究结果,因此,难以完全展现这待评价的安全性问题。
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安全性优于阿片类药物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硬膜外镇痛。但其与收肌管阻滞对比效果仍不确切。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要更多研究予以验证。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有相当部分患者存在术后中到重度疼痛[1]。股神经阻滞(FNB)、硬膜外镇痛、局部浸润镇痛、关节周围镇痛药物注射、收肌管阻滞、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都是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常用方法,各种镇痛方式有各自优势和缺点,术后镇痛尚无金标准或绝对理想的策略[2,3]。但各种镇痛方式均可能存在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头晕、瘙痒、低血压、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4]。有大量系统评价研究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安全性,但当前仍无相关研究对这些系统评价进行汇总分析。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再评价的方法对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国内外发表的关于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系统评价。
1.1.2 研究对象 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患者。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采用 FNB 镇痛,对照组为其他干预措施镇痛。
1.1.4 结局指标 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头晕、瘙痒、低血压、跌倒、静脉血栓和深部感染的发生率。
1.1.5 排除标准 ① 重复发表的系统评价;② 无法提取数据的文献;③ 非中、英文文献;④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包含 FNB 干预的系统评价。
1.2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 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 和 VIP 数据库,查找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截至 2016 年 7 月。英文检索词包括:knee arthroplasty、knee replacement、femoral nerve block、systematic review 和 meta-analysis。中文检索词包括全膝关节置换术、股神经阻滞、系统评价和 Meta 分析。以 PubMed 为例,其检索策略见框 1。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由 2 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提取内容包括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评价纳入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的相关指标等。若无法提取相关数据,则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原文献作者。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过程中若有分歧,则讨论解决,或交由第三名研究者裁决。
1.4 纳入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
采用 AMSTAR 对纳入的系统评价进行质量评价[5,6]。
1.5 再评价指标
采用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头晕、瘙痒、低血压、跌倒、静脉血栓、深部感染发生率为安全性指标对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安全性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献 82 篇,经逐层筛选,最终纳入 12 个系统评价[7-18]。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2.2 纳入系统评价的基本特征
纳入系统评价的基本特征见表 1。

2.3 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质量评价较差的条目是:条目 1“前期设计方案”、条目 4“将发表论文的情况考虑在纳入标准中”和条目 5“排除文献的清单”、条目 11“潜在的利益冲突”。质量评价较好的条目是:条目 8“纳入研究的科学性应用于结论的推导”、条目 9“合成结果的方法学”、条目 6“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条目 3“广泛全面文献检索”和条目 7“纳入研究的科学性”。

2.4 安全性再评价结果
2.4.1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12 个系统评价[7-18]均比较了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汇总结果见表 3。① 股神经阻滞vs. 局部浸润镇痛镇痛:共纳入 2 个系统评价[9,11],其结果均显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② 股神经阻滞vs. 关节周围镇痛药物注射:共纳入 1 个系统评价[14],其结果显示二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③ 股神经阻滞vs. 收肌管阻滞:共纳入 3 个系统评价[10,12,13],Kuang 等[10]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收肌管阻滞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股神经阻滞;而 Dong 等[12]和 Li 等[13]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④ 股神经阻滞vs. 硬膜外镇痛:共纳入 5 个系统评价[7-9,15,17]。袁志明等[17]和黄天丰等[15]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镇痛;而 Paul 等[7]、Fowler 等[8]和 Chan 等[9]的系统评价结果则显示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镇痛相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⑤ 股神经阻滞vs. 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共纳入 5 个系统评价[7,9,15,16,18]。Chan等[9]、黄天丰等[15]、余光书等[16]和张启栋等[18]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而 Paul 等[7]的系统评价结果则显示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2.4.2 嗜睡发生率 4 个系统评价[7,9,16,18]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术后嗜睡发生率,汇总结果见表 4。Chan 等[9]、余光书等[16]和张启栋等[18]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术后嗜睡发生率低于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Paul 等[7]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术后嗜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2.4.3 尿潴留发生率 共纳入 3 个系统评价[9,15,17],汇总结果见表 5。黄天丰等[15]和袁志明等[17]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镇痛,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镇痛。Chan等[9],黄天丰等[15]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黄天丰等[15]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Chan 等[9]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2.4.4 头晕发生率 共纳入 2 个系统评价[15,17],汇总结果见表 6。黄天丰[15]和袁志明[17]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术后头晕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镇痛。黄天丰[15]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术后头晕发生率低于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

2.4.5 瘙痒发生率 共纳入 2 个系统评价[7,17],汇总结果见表 7。Paul[7]和袁志明[17]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镇痛术后瘙痒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aul[7]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术后瘙痒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2.4.6 低血压发生率 共纳入 2 个系统评价[8,16],汇总结果见表 8。Fowler[8]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术后低血压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镇痛。余光书[16]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术后低血压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2.4.7 跌倒发生率 共纳入 2 个系统评价[11,13],汇总结果见表 9。Yun[11]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镇痛术后跌倒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Li[13]的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阻滞,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阻滞术后跌倒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2.4.8 静脉血栓发生率 共 1 个系统评价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镇痛镇痛[11],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镇痛镇痛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0.30,95% CI(0.05,1.61)]。
2.4.9 深部感染发生率 共 纳入1 个系统评价[11]比较了股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镇痛镇痛,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镇痛镇痛术后深部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OR=0.99,95% CI(0.16,5.95)]。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再评价的方法对股神经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术后镇痛的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进行评价,以期为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应用中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的评价过程中,其中11 个系统评价未提供前期研究方案,提示这些系统评价制定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9 个系统评价未提供排除文献清单,使用者难以判断是否排除了有用文献。在评估发表偏倚的条目得分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时,且未进行发表偏倚检测,系统评价若存在发表偏倚,可能高估所研究措施的效果而误导读者。本研究所纳入的系统评价均未报告纳入的原始研究的利益冲突,因此在此项未得分。
对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股神经阻滞低于硬膜外镇痛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这可能是由于硬膜外镇痛对交感神经更加广泛的阻滞引起低血压,导致延髓灌注不足,从而诱发恶心呕吐;另外,单纯使用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这种方式所需的阿片类药物用量较大,这可能也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的原因[19,20]。本研究结果发现,股神经阻滞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镇痛,其主要原因也可能是由于硬膜外镇痛更加广泛的阻滞交感神经。
对于术后嗜睡的发生率,股神经阻滞低于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这可能与股神经阻滞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低于单纯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相关。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瘙痒、呼吸抑制,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用量正相关[21-25]。
对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股神经阻滞低于硬膜外镇痛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9,15,17]。阿片类药物可导致尿潴留,可能是阿片类药物对支配膀胱神经的作用增加了膀胱括约肌的张力,阿片类药物与延髓阿片受体结合导致整个膀胱松弛以及阿片类药物降低逼尿肌收缩力和膀胱感觉等因素共同促成[24,26,27]。有研究表面硬膜外镇痛术后有较高的尿潴留发生率[28],这可能与支配逼尿肌的神经受到阻滞相关[23]。
对于术后头晕发生率,股神经阻滞低于硬膜外镇痛和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15,17],这同样可能与硬膜外镇痛导致的低血压以及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关。
有研究表明,股神经阻滞使股四头肌内收肌肌力降低,不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可能导致术后跌倒发生率升高[29,30]。无论在健康志愿者还是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收肌管阻滞后股四头肌肌力强于股神经阻滞[31,32]。本研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与局部浸润镇痛镇痛和收肌管阻滞相比术后跌到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1],这可能是由于术后跌倒的发生率本身较低,故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比较两者是否有差异。
本研究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仅仅检索了发表的系统评价,可能漏掉未发表的系统评价;其次,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系统评价的结局指标时间点众多,但并非每一结局指标的所有时间点均有系统评价的研究结果,因此,难以完全展现这待评价的安全性问题。
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安全性优于阿片类药物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硬膜外镇痛。但其与收肌管阻滞对比效果仍不确切。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要更多研究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