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成都  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了解引起婴幼儿普通外科术后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为疾病治疗和院感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12 年 1 月到 2017 年 3 月我院婴幼儿普通外科术后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采用 SPSS 18.0 软件对菌种、耐药性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患儿 109 例,共分离到 117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53 株(45.3%)、革兰阳性菌 41 株(35.0%)和真菌 23 株(19.7%);前五位菌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6/117,13.7%)、屎肠球菌(13/117,11.1%)、近平滑念珠菌(12/117,10.3%)、肺炎克雷伯菌(9/117,7.7%)和粪肠球菌(8/117,6.8%)。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ESBL)菌株占 87.5%(14/16),肺炎克雷伯菌中 ESBL 菌株占 44.4%(4/9);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近平滑念珠菌对抗真菌药均敏感。 结论  引起婴幼儿普通外科术后血流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应注意防控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

引用本文: 何超, 王远芳, 徐欢, 李梦娇, 谢轶. 婴幼儿普通外科术后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7, 17(8): 903-906. doi: 10.7507/1672-2531.201707054 复制

  • 上一篇

    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 2014 年心绞痛住院患者的用药和费用分析
  • 下一篇

    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脓肿患者血培养分离肺炎克雷伯杆菌铁系统基因携带情况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