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张立双, 金鑫瑶, 张俊华, 杨丰文, 张明妍, 赵宏杰, 李越, 季昭臣. 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疗效和安全性的 Meta 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8, 18(1): 59-66. doi: 10.7507/1672-2531.201710035 复制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增长,全世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2013 年全球新发癌症人数达 1 490 万,其中死亡人数接近 820 万,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病因。其死亡原因前三位,男性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女性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2]。根据 WHO 公布的数据,2012 年全球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人数为 276 万,发病率为 35.2/10 万,因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人数达 182 万,病死率为 22.3/10 万。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人数每年已超过 200 万,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为 160 万,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首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
化疗是目前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因其药物毒性,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往往会引起骨髓抑制、免疫功能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多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治疗作为多靶点、多功效、副作用小的一种治疗手段,对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有独特优势[3]。养正消积胶囊主要由女贞子、灵芝、人参、炒白术、黄芪、莪术、绞股蓝、白花蛇舌草、茯苓、半枝莲、土鳖虫、鸡内金、蛇莓、白英、茵陈蒿、徐长卿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补肾、散结通络、解毒抗癌之功效。近年来,其被广泛地运用到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直肠癌、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已有文献评价了养正消积胶囊配合介入或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4, 5],但尚无文献评价其对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全面检索国内外相关临床试验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和决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无论是否使用盲法。
1.1.2 研究对象
临床上确诊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年龄、病程不限。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养正消积胶囊+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同一研究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化疗用药方案必须一致。
1.1.4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包括:① 疾病控制率:按照 WHO 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判定: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CR+PR+SD 为疾病控制;② 生存质量(KPS 评分)提高率,按照 Kamofsky 标准进行评估:疗后分值较疗前提高 10 分或以上为提高,疗后分值较疗前减少 10 分或以上为降低,疗后分值较疗前增加或减少<10 分为稳定。次要结局指标包括:①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改善率: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标准判定,疗后分值较疗前分值下降>70% 为显著改善,疗后分值较疗前分值下降 30%~70% 为部分改善,疗后分值无改变或较疗前下降<30% 为无改善;② 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NK 细胞);③ 不良反应发生率。
1.1.5 排除标准
① 非中、英文文献;② 重复发表的文献;③ 包含其他中药干预措施的试验;④ 原始资料无法提取且联系作者后仍无法获取的文献。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 SinoMed、CNKI、WangFang Data、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搜集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 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2017 年 11 月 20 日。此外,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养正消积胶囊、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小肠恶性肿瘤、结肠癌、直肠癌等;英文检索词包括:Yangzhengxiaoji capsule、gastrointestinal neoplasms、stomach cancer、esophageal cancer、colorectal cancer 等。以 PubMed 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 2 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若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或咨询第三方协助判断。采用预先制定的资料提取表提取资料,提取内容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包括第一作者、标题、发表年份等;② 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例数、年龄等;③ 干预措施,包括使用药物、剂量、疗程、随访时间等;④ 结局指标及结果测量数据;⑤ 偏倚风险评价所需信息。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使用 Cochr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 5.3 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 RCT 的偏倚风险。
1.5 统计分析
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为效应指标,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为效应指标,各效应量均给出其点估计值和 95% 可信区间(CI)。纳入研究间异质性分析采用 χ2 检验进行分析,同时结合 I2 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Meta 分析的水准设为 α=0.05。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或只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 65 篇文献,经逐层筛选,最终纳入 15 个 RCT[6-20],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所检索的数据库及检出文献数具体如下:SinoMed(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 1。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见表 2。

2.4 Meta 分析结果
2.4.1 疾病控制率
共纳入 10 个 RCT[6, 7, 9, 10, 15-20]。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的疾病控制率优于单纯化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6,95%CI(1.07,1.49),P<0.000 01](图 2)。依据肿瘤部位的不同分为胃癌、大肠癌和食管癌 3 个亚组进行 Meta 分析,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胃癌[RR=1.20,95%CI(1.06,1.36),P=0.005]和大肠癌[RR=1.41,95%CI(1.15,1.72),P=0.001]的疾病控制率均优于单纯化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管癌组仅 1 个研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 3)。


2.4.2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有效率
共纳入 4 个 RCT[10, 11, 18, 20]。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有效率优于单纯化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1,95%CI(1.50,1.96),P<0.000 01](图 4)。

2.4.3 生活质量(KPS 评分)提高率
共纳入 7 个 RCT[8, 10, 12, 14, 16-18]。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率优于单纯化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4,95%CI(1.13,1.82),P=0.003](图 5)。

2.4.4 免疫功能
4 个 RCT[10, 11, 18, 20]报告了 CD3+、CD4+、CD8+ 及 NK 细胞的水平,3 个 RCT[10, 18, 20]报告了 CD4+/CD8+ 的水平。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更能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 3。对 CD8+ 水平进行敏感性分析,排除 1 个胃癌治疗的 RCT[20]后,异质性明显减少,对其他 3 个大肠癌治疗的 RCT 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

2.4.5 不良反应
共纳入 12 个 RCT[6-11, 14-18, 20],其中 3 个 RCT[8, 10, 20]未报告具体例数,不能进行合并分析。对其余 9 个 RCT[6, 7, 9, 11, 14-18]进行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便秘、食欲减退、黏膜炎、心律失常及脱发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 4。

2.5 发表偏倚
对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疾病控制率这一结局指标绘制漏斗图(图 6),结果显示各研究在漏斗图两侧分布不对称,说明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3 讨论
恶性肿瘤属于中医“癥瘕”、“症积”、“癌瘤”的范畴,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多为正气内虚,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等相互蕴结,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圣济总录》亦云:“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21],故治疗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主。养正消积胶囊主要由女贞子、灵芝、人参等中药组成,全方在健脾益肾的基础上,具有散结通络、解毒抗癌之功效,突出了“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治疗原则。有实验表明,养正消积胶囊可显著干预磷酸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 B(P13K/AKT)信号通路,而该通路在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阻断该通路,也就意味着抑制了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从而有效控制肿瘤的病变发展[22]。符文明等[23]建立食管鳞癌模型小鼠,给予养正消积胶囊治疗,发现未出现骨髓抑制情况,相反还能维持一定数量的白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于减少和消除癌细胞、延长生存期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可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① 纳入研究质量不高,纳入的 15 个 RCT 均未对分配隐藏及盲法进行报告,仅 4 个报告了具体的随机方法,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的可能性;② 所纳研究较少,样本量小,可能影响结果的可信度;③ 各研究的用药疗程、剂量、中医证型及化疗方法不同,临床异质性较大;④ 仅 2 个 RCT 报告了对生存期的影响,且仅报告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无具体数据。现有证据无法评价养正消积胶囊的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现有证据表明,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在疾病控制、中医证候疗效、生存质量及改善免疫功能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增长,全世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2013 年全球新发癌症人数达 1 490 万,其中死亡人数接近 820 万,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病因。其死亡原因前三位,男性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女性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2]。根据 WHO 公布的数据,2012 年全球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人数为 276 万,发病率为 35.2/10 万,因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人数达 182 万,病死率为 22.3/10 万。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人数每年已超过 200 万,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为 160 万,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首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
化疗是目前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因其药物毒性,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往往会引起骨髓抑制、免疫功能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多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治疗作为多靶点、多功效、副作用小的一种治疗手段,对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有独特优势[3]。养正消积胶囊主要由女贞子、灵芝、人参、炒白术、黄芪、莪术、绞股蓝、白花蛇舌草、茯苓、半枝莲、土鳖虫、鸡内金、蛇莓、白英、茵陈蒿、徐长卿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补肾、散结通络、解毒抗癌之功效。近年来,其被广泛地运用到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直肠癌、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已有文献评价了养正消积胶囊配合介入或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4, 5],但尚无文献评价其对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全面检索国内外相关临床试验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和决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无论是否使用盲法。
1.1.2 研究对象
临床上确诊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年龄、病程不限。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养正消积胶囊+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同一研究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化疗用药方案必须一致。
1.1.4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包括:① 疾病控制率:按照 WHO 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判定: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CR+PR+SD 为疾病控制;② 生存质量(KPS 评分)提高率,按照 Kamofsky 标准进行评估:疗后分值较疗前提高 10 分或以上为提高,疗后分值较疗前减少 10 分或以上为降低,疗后分值较疗前增加或减少<10 分为稳定。次要结局指标包括:①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改善率: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标准判定,疗后分值较疗前分值下降>70% 为显著改善,疗后分值较疗前分值下降 30%~70% 为部分改善,疗后分值无改变或较疗前下降<30% 为无改善;② 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NK 细胞);③ 不良反应发生率。
1.1.5 排除标准
① 非中、英文文献;② 重复发表的文献;③ 包含其他中药干预措施的试验;④ 原始资料无法提取且联系作者后仍无法获取的文献。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 SinoMed、CNKI、WangFang Data、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搜集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 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2017 年 11 月 20 日。此外,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养正消积胶囊、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小肠恶性肿瘤、结肠癌、直肠癌等;英文检索词包括:Yangzhengxiaoji capsule、gastrointestinal neoplasms、stomach cancer、esophageal cancer、colorectal cancer 等。以 PubMed 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 2 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若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或咨询第三方协助判断。采用预先制定的资料提取表提取资料,提取内容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包括第一作者、标题、发表年份等;② 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例数、年龄等;③ 干预措施,包括使用药物、剂量、疗程、随访时间等;④ 结局指标及结果测量数据;⑤ 偏倚风险评价所需信息。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使用 Cochr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 5.3 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 RCT 的偏倚风险。
1.5 统计分析
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为效应指标,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为效应指标,各效应量均给出其点估计值和 95% 可信区间(CI)。纳入研究间异质性分析采用 χ2 检验进行分析,同时结合 I2 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Meta 分析的水准设为 α=0.05。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或只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 65 篇文献,经逐层筛选,最终纳入 15 个 RCT[6-20],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所检索的数据库及检出文献数具体如下:SinoMed(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 1。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见表 2。

2.4 Meta 分析结果
2.4.1 疾病控制率
共纳入 10 个 RCT[6, 7, 9, 10, 15-20]。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的疾病控制率优于单纯化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6,95%CI(1.07,1.49),P<0.000 01](图 2)。依据肿瘤部位的不同分为胃癌、大肠癌和食管癌 3 个亚组进行 Meta 分析,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胃癌[RR=1.20,95%CI(1.06,1.36),P=0.005]和大肠癌[RR=1.41,95%CI(1.15,1.72),P=0.001]的疾病控制率均优于单纯化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管癌组仅 1 个研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 3)。


2.4.2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有效率
共纳入 4 个 RCT[10, 11, 18, 20]。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有效率优于单纯化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1,95%CI(1.50,1.96),P<0.000 01](图 4)。

2.4.3 生活质量(KPS 评分)提高率
共纳入 7 个 RCT[8, 10, 12, 14, 16-18]。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率优于单纯化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4,95%CI(1.13,1.82),P=0.003](图 5)。

2.4.4 免疫功能
4 个 RCT[10, 11, 18, 20]报告了 CD3+、CD4+、CD8+ 及 NK 细胞的水平,3 个 RCT[10, 18, 20]报告了 CD4+/CD8+ 的水平。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更能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 3。对 CD8+ 水平进行敏感性分析,排除 1 个胃癌治疗的 RCT[20]后,异质性明显减少,对其他 3 个大肠癌治疗的 RCT 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

2.4.5 不良反应
共纳入 12 个 RCT[6-11, 14-18, 20],其中 3 个 RCT[8, 10, 20]未报告具体例数,不能进行合并分析。对其余 9 个 RCT[6, 7, 9, 11, 14-18]进行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便秘、食欲减退、黏膜炎、心律失常及脱发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 4。

2.5 发表偏倚
对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疾病控制率这一结局指标绘制漏斗图(图 6),结果显示各研究在漏斗图两侧分布不对称,说明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3 讨论
恶性肿瘤属于中医“癥瘕”、“症积”、“癌瘤”的范畴,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多为正气内虚,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等相互蕴结,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圣济总录》亦云:“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21],故治疗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主。养正消积胶囊主要由女贞子、灵芝、人参等中药组成,全方在健脾益肾的基础上,具有散结通络、解毒抗癌之功效,突出了“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治疗原则。有实验表明,养正消积胶囊可显著干预磷酸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 B(P13K/AKT)信号通路,而该通路在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阻断该通路,也就意味着抑制了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从而有效控制肿瘤的病变发展[22]。符文明等[23]建立食管鳞癌模型小鼠,给予养正消积胶囊治疗,发现未出现骨髓抑制情况,相反还能维持一定数量的白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于减少和消除癌细胞、延长生存期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可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① 纳入研究质量不高,纳入的 15 个 RCT 均未对分配隐藏及盲法进行报告,仅 4 个报告了具体的随机方法,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的可能性;② 所纳研究较少,样本量小,可能影响结果的可信度;③ 各研究的用药疗程、剂量、中医证型及化疗方法不同,临床异质性较大;④ 仅 2 个 RCT 报告了对生存期的影响,且仅报告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无具体数据。现有证据无法评价养正消积胶囊的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现有证据表明,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在疾病控制、中医证候疗效、生存质量及改善免疫功能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