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胡云飞, 蔡雨, 赵胜. 超声介导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的系统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9, 19(3): 338-347. doi: 10.7507/1672-2531.201807035 复制
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经高频超声检出率高达 20%~50%[1],即使其中大多数为良性,但患者仍经常遭受不同困扰,例如吞咽困难、局部疼痛及由结节造成颈部肿块引起的美容问题。特别是冷结节会增加恶性肿瘤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其也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目前,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仍为甲状腺切除术和放射性碘治疗。但由于对两种治疗方案存在疑虑和治疗的潜在风险,许多患者拒绝接受这两种治疗。外科治疗可能导致甲状旁腺损害从而引起体内钙水平改变;也可能导致喉返神经损伤引起声音嘶哑或急性出血从而引起呼吸问题;全身麻醉也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即使是通常耐受良好的放射性碘治疗也存在一些风险,其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终身治疗;特别是很多患者担心摄入放射性物质并需要进行隔离。怀孕或计划怀孕的女性对于此疗法特别谨慎。因此,大量甲状腺结节患者要求在没有全身麻醉或放射性物质的情况下进行替代治疗[2, 3]。
近年来,从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到激光消融、射频消融,以及最近的微波消融,非手术微创技术已经逐渐发展起来[2, 3]。微波消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的治疗技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其既不会留下明显手术疤痕,更重要的是保留了甲状腺功能,手术后不需要长期服药。因此,许多甲状腺结节患者对这种治疗方式表现出强烈的愿望。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超声介导的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比在甲状腺良性结节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1.1.2 研究对象
术前经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患者。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采用超声介导的微波消融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
1.1.4 结局指标
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患者住院天数、术后一天炎症因子血清 IL-6 水平、CRP 水平和 TNF-α 水平。
1.1.5 排除标准
① 重复发表的文献;② 无法提取所需数据且联系作者无果;③ 胸骨后甲状腺肿;④ 严重凝血机制障碍、严重心肺疾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或有颈部手术史者。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 和 VIP 数据库,搜集超声介导微波消融术对比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 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检索该领域重要期刊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疾病、微波消融术、手术等;英文检索词包括:thyroid neoplasms、thyroid nodules、thyroid adenomas、thyroid cancer、thyroid diseases、microwave ablation、MWA、microwave thermal ablation。以 PubMed 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 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与第三方协商解决。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摘要和全文以确定是否纳入。如有需要,通过邮件、电话联系原始研究作者获取未确定但对本研究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料提取内容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研究题目、第一作者、发表杂志等;② 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和干预措施;③ 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④ 所关注的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 2 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交叉核对结果。采用 Cochrane 手册 5.1.0 推荐的 RCT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4, 5]评价纳入 RCT 的偏倚风险。
1.5 统计分析
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为效应分析统计量,二分类变量采用风险比(risk ratio,RR)为效应分析统计量,各效应量均提供其 95%CI。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 χ2 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 α=0.1),同时结合 I2 定量判断异质性大小。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Meta 分析的水准设为 α=0.05。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或只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献 427 篇,经逐层筛选,最终纳入 38 个 RCT[6-19]。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所检索的数据库及检出文献数具体如下:PubMed(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见表 1。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见表 2。

2.4 Meta 分析结果
2.4.1 治疗有效率
共纳入 9 个 RCT[6, 8, 12, 15, 17, 20-23],包括 908 例患者。5 个研究[8, 12, 15, 17, 20]未明确定义治疗有效率标准,4 个研究[6, 21-23]定义的治疗有效率含义相近。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比较,其治疗有效率的 95%CI 下限非常接近 1[RR=1.09,95%CI(1.00,1.19),P=0.04](图 2)。

2.4.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共纳入 31 个 RCT[7-32, 34, 35, 40-42],包括 3 441 例患者。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传统开放手术[RR=0.26,95%CI(0.21,0.31),P<0.000 01](图 3)。

2.4.3 术中出血量
共纳入 18 个 RCT[7, 9-11, 13, 16, 19, 22, 27, 29-34],包括 1 818 例患者。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消融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开放手术[MD=–22.02,95%CI(–23.87,–20.17),P<0.000 01](图 4)。

2.4.4 手术时间
共纳入 22 个 RCT[7, 9-14, 16, 18, 19, 27, 32, 33, 35],包括 2 275 例患者。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消融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传统开放手术[MD=–48.79,95%CI(–54.16,–43.41),P<0.000 01](图 5)。

2.4.5 术后住院天数
共纳入 20 个 RCT[6, 7, 9-13, 16, 19, 27, 32],包括 2 038 例患者。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消融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传统开放手术[MD=–3.60,95%CI(–4.04,–3.15),P<0.000 01](图 6)。

2.4.6 术后一天炎症因子水平
共纳入 8 个 RCT[13, 26, 27, 31, 32, 36-38],包括 728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消融术后一天的 IL-6 水平[MD=–10.34,95%CI(–10.70,–9.97),P<0.000 01]、CRP 水平[MD=–9.70,95%CI(–10.95,–8.44),P<0.000 01]及 TNF-α 水平[MD=–7.94,95%CI(–9.00,–6.88),P<0.000 01]均明显低于传统开放手术(表 3)。

2.5 发表偏倚
针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一结局指标绘制漏斗图发现,各研究分布虽不对称,但呈不对称结果的均为小样本量研究,而大样本量研究结果基本对称,发表偏倚存在的可能性较小(图 7)。

3 讨论
甲状腺良性结节无论是开放性手术、颈部无瘢痕腔镜甲状腺手术,还是小切口手术都不能避免手术造成较大创伤、术后留有瘢痕等问题[31]。放射性碘治疗也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需要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终身治疗[2]。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寻求一种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的替代治疗方案。近两年来,微波消融治疗逐渐兴盛,其原理是在超声引导下将消融电极植入靶组织内,在短时间内通过微波电磁波产热产生高温,结节的组织细胞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变性凝固坏死,最终逐渐被机体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2, 31, 40]。
超声介导微波消融术作为微创手术保留了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及功能,手术后不需要长期服药,并完美解决了术后瘢痕的问题。同时,其临床效果与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单纯开放手术相当[6, 40, 44]。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介导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有效率可能更高,但 RR 的 95%CI 下限很接近 1,说明两组疗效差异可能无临床意义。我们发现纳入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性,异质性可能来源于各研究对治疗有效率的定义不同,例如:李柯伶等[6]将术后 6、12 个月复查 B 超显示结节全部消失定义为“消退”;杨进华等[22]将术后 6 个月复查 B 超残留结节长径<0.2 cm 作为治疗满意标准;时瑞敏等[21]统计了显效和有效的病例,“显效”为甲状腺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肿胀及疼痛感完全消失,“有效”为甲状腺功能指标检查结果明显改善,与正常检查结果较为接近,肿胀及疼痛感明显好转;其余 6 个研究[8, 12, 15, 17, 20, 23]以“结节清除”作为治疗满意标准,但未明确定义满意标准。同时,各研究评价治疗效果的具体随访时间也不一致。由于定义各不相同且不甚明确,无法进行亚组分析,逐一剔除纳入研究也未能明显降低异质性。
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时间长、剥离面大、术后食管、气管、神经的压迫以及正常腺体、甲状旁腺、神经、血管的损伤均有关系。甲状腺功能低下是传统开放手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术后长期服用药物治疗也是其一大弊端。本研究提示微波消融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原因可能是其手术损伤较小,有助于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善,促进患者早期恢复[9]。
本系统评价结果发现微波消融术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开放手术组,其原因是微波消融术对病变区域选择性靶向治疗,处理范围小、时间短。其尽可能防止损伤正常组织,手术伤口极小,避免对肿瘤周边组织及血管造成危害。而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是微波消融治疗创伤小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创伤小又使患者所需康复时间缩短[10]。
手术创伤可刺激机体细胞产生一系列细胞内信息转导和相关基因的激活,表达相应的急性期反应蛋白、细胞因子(如 CRP、IL-6 等)[45]。本系统评价发现,进行微波消融术患者术后 12 h 炎症因子 IL-6、CRP、TNF-α 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开放手术患者。说明微波热传导消融虽对机体有一定的热损伤,但损伤程度明显小于传统手术。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治疗目的、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影响是现代外科的努力方向[45]。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都适合选择微波消融术。当结节病理检查确定为恶性时,不宜选择微波消融术,而应选择传统开放手术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以防止病变的复发扩散。另外,当良性结节体积较大时,微波消融治疗后体积消退缓慢且需要多次消融治疗,此时传统手术是更优的选择。此外,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后也存在复发风险,具体复发率仍需要更多大样本人群研究结果确定。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① 部分纳入研究缺乏对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的描述,存在选择、实施、测量等偏倚的可能性较大;② 如前所述,纳入研究对有效率的标准不一,存在较大临床异质性;③ 尽管检索了英文数据库,但有关超声介导微波消融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国外研究多以功能性核素显像研究为方向,或以射频与热消融的对比研究为方向,故未能纳入国外文献,因此本研究结果仅能反应国内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研究现状。
综上所述,现有证据显示,超声介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可能临床有效率更高,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患者住院天数及控制术后炎症反应,但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超声介导微波消融术的疗效。
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经高频超声检出率高达 20%~50%[1],即使其中大多数为良性,但患者仍经常遭受不同困扰,例如吞咽困难、局部疼痛及由结节造成颈部肿块引起的美容问题。特别是冷结节会增加恶性肿瘤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其也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目前,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仍为甲状腺切除术和放射性碘治疗。但由于对两种治疗方案存在疑虑和治疗的潜在风险,许多患者拒绝接受这两种治疗。外科治疗可能导致甲状旁腺损害从而引起体内钙水平改变;也可能导致喉返神经损伤引起声音嘶哑或急性出血从而引起呼吸问题;全身麻醉也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即使是通常耐受良好的放射性碘治疗也存在一些风险,其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终身治疗;特别是很多患者担心摄入放射性物质并需要进行隔离。怀孕或计划怀孕的女性对于此疗法特别谨慎。因此,大量甲状腺结节患者要求在没有全身麻醉或放射性物质的情况下进行替代治疗[2, 3]。
近年来,从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到激光消融、射频消融,以及最近的微波消融,非手术微创技术已经逐渐发展起来[2, 3]。微波消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的治疗技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其既不会留下明显手术疤痕,更重要的是保留了甲状腺功能,手术后不需要长期服药。因此,许多甲状腺结节患者对这种治疗方式表现出强烈的愿望。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超声介导的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比在甲状腺良性结节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1.1.2 研究对象
术前经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患者。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采用超声介导的微波消融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
1.1.4 结局指标
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患者住院天数、术后一天炎症因子血清 IL-6 水平、CRP 水平和 TNF-α 水平。
1.1.5 排除标准
① 重复发表的文献;② 无法提取所需数据且联系作者无果;③ 胸骨后甲状腺肿;④ 严重凝血机制障碍、严重心肺疾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或有颈部手术史者。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 和 VIP 数据库,搜集超声介导微波消融术对比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 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检索该领域重要期刊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疾病、微波消融术、手术等;英文检索词包括:thyroid neoplasms、thyroid nodules、thyroid adenomas、thyroid cancer、thyroid diseases、microwave ablation、MWA、microwave thermal ablation。以 PubMed 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 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与第三方协商解决。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摘要和全文以确定是否纳入。如有需要,通过邮件、电话联系原始研究作者获取未确定但对本研究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料提取内容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研究题目、第一作者、发表杂志等;② 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和干预措施;③ 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④ 所关注的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 2 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交叉核对结果。采用 Cochrane 手册 5.1.0 推荐的 RCT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4, 5]评价纳入 RCT 的偏倚风险。
1.5 统计分析
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为效应分析统计量,二分类变量采用风险比(risk ratio,RR)为效应分析统计量,各效应量均提供其 95%CI。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 χ2 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 α=0.1),同时结合 I2 定量判断异质性大小。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Meta 分析的水准设为 α=0.05。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或只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献 427 篇,经逐层筛选,最终纳入 38 个 RCT[6-19]。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所检索的数据库及检出文献数具体如下:PubMed(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见表 1。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见表 2。

2.4 Meta 分析结果
2.4.1 治疗有效率
共纳入 9 个 RCT[6, 8, 12, 15, 17, 20-23],包括 908 例患者。5 个研究[8, 12, 15, 17, 20]未明确定义治疗有效率标准,4 个研究[6, 21-23]定义的治疗有效率含义相近。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比较,其治疗有效率的 95%CI 下限非常接近 1[RR=1.09,95%CI(1.00,1.19),P=0.04](图 2)。

2.4.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共纳入 31 个 RCT[7-32, 34, 35, 40-42],包括 3 441 例患者。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传统开放手术[RR=0.26,95%CI(0.21,0.31),P<0.000 01](图 3)。

2.4.3 术中出血量
共纳入 18 个 RCT[7, 9-11, 13, 16, 19, 22, 27, 29-34],包括 1 818 例患者。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消融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开放手术[MD=–22.02,95%CI(–23.87,–20.17),P<0.000 01](图 4)。

2.4.4 手术时间
共纳入 22 个 RCT[7, 9-14, 16, 18, 19, 27, 32, 33, 35],包括 2 275 例患者。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消融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传统开放手术[MD=–48.79,95%CI(–54.16,–43.41),P<0.000 01](图 5)。

2.4.5 术后住院天数
共纳入 20 个 RCT[6, 7, 9-13, 16, 19, 27, 32],包括 2 038 例患者。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消融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传统开放手术[MD=–3.60,95%CI(–4.04,–3.15),P<0.000 01](图 6)。

2.4.6 术后一天炎症因子水平
共纳入 8 个 RCT[13, 26, 27, 31, 32, 36-38],包括 728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消融术后一天的 IL-6 水平[MD=–10.34,95%CI(–10.70,–9.97),P<0.000 01]、CRP 水平[MD=–9.70,95%CI(–10.95,–8.44),P<0.000 01]及 TNF-α 水平[MD=–7.94,95%CI(–9.00,–6.88),P<0.000 01]均明显低于传统开放手术(表 3)。

2.5 发表偏倚
针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一结局指标绘制漏斗图发现,各研究分布虽不对称,但呈不对称结果的均为小样本量研究,而大样本量研究结果基本对称,发表偏倚存在的可能性较小(图 7)。

3 讨论
甲状腺良性结节无论是开放性手术、颈部无瘢痕腔镜甲状腺手术,还是小切口手术都不能避免手术造成较大创伤、术后留有瘢痕等问题[31]。放射性碘治疗也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需要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终身治疗[2]。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寻求一种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的替代治疗方案。近两年来,微波消融治疗逐渐兴盛,其原理是在超声引导下将消融电极植入靶组织内,在短时间内通过微波电磁波产热产生高温,结节的组织细胞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变性凝固坏死,最终逐渐被机体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2, 31, 40]。
超声介导微波消融术作为微创手术保留了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及功能,手术后不需要长期服药,并完美解决了术后瘢痕的问题。同时,其临床效果与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单纯开放手术相当[6, 40, 44]。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介导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有效率可能更高,但 RR 的 95%CI 下限很接近 1,说明两组疗效差异可能无临床意义。我们发现纳入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性,异质性可能来源于各研究对治疗有效率的定义不同,例如:李柯伶等[6]将术后 6、12 个月复查 B 超显示结节全部消失定义为“消退”;杨进华等[22]将术后 6 个月复查 B 超残留结节长径<0.2 cm 作为治疗满意标准;时瑞敏等[21]统计了显效和有效的病例,“显效”为甲状腺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肿胀及疼痛感完全消失,“有效”为甲状腺功能指标检查结果明显改善,与正常检查结果较为接近,肿胀及疼痛感明显好转;其余 6 个研究[8, 12, 15, 17, 20, 23]以“结节清除”作为治疗满意标准,但未明确定义满意标准。同时,各研究评价治疗效果的具体随访时间也不一致。由于定义各不相同且不甚明确,无法进行亚组分析,逐一剔除纳入研究也未能明显降低异质性。
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时间长、剥离面大、术后食管、气管、神经的压迫以及正常腺体、甲状旁腺、神经、血管的损伤均有关系。甲状腺功能低下是传统开放手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术后长期服用药物治疗也是其一大弊端。本研究提示微波消融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原因可能是其手术损伤较小,有助于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善,促进患者早期恢复[9]。
本系统评价结果发现微波消融术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开放手术组,其原因是微波消融术对病变区域选择性靶向治疗,处理范围小、时间短。其尽可能防止损伤正常组织,手术伤口极小,避免对肿瘤周边组织及血管造成危害。而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是微波消融治疗创伤小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创伤小又使患者所需康复时间缩短[10]。
手术创伤可刺激机体细胞产生一系列细胞内信息转导和相关基因的激活,表达相应的急性期反应蛋白、细胞因子(如 CRP、IL-6 等)[45]。本系统评价发现,进行微波消融术患者术后 12 h 炎症因子 IL-6、CRP、TNF-α 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开放手术患者。说明微波热传导消融虽对机体有一定的热损伤,但损伤程度明显小于传统手术。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治疗目的、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影响是现代外科的努力方向[45]。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都适合选择微波消融术。当结节病理检查确定为恶性时,不宜选择微波消融术,而应选择传统开放手术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以防止病变的复发扩散。另外,当良性结节体积较大时,微波消融治疗后体积消退缓慢且需要多次消融治疗,此时传统手术是更优的选择。此外,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后也存在复发风险,具体复发率仍需要更多大样本人群研究结果确定。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① 部分纳入研究缺乏对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的描述,存在选择、实施、测量等偏倚的可能性较大;② 如前所述,纳入研究对有效率的标准不一,存在较大临床异质性;③ 尽管检索了英文数据库,但有关超声介导微波消融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国外研究多以功能性核素显像研究为方向,或以射频与热消融的对比研究为方向,故未能纳入国外文献,因此本研究结果仅能反应国内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研究现状。
综上所述,现有证据显示,超声介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可能临床有效率更高,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患者住院天数及控制术后炎症反应,但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超声介导微波消融术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