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黄依杰, 金荣疆, 钟冬灵, 李涓, 李雨谿, 石丽红.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跌倒及平衡功能影响的 Meta 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0, 20(3): 281-288. doi: 10.7507/1672-2531.201908090 复制
跌倒指人失去正常姿势平衡,意外跌落在地面/较低平面上的过程[1]。中老年人受骨质疏松、退行性疾病的影响,出现平衡能力减退,更易跌倒[2, 3]。跌倒常导致外伤、骨折,严重者如髋部骨折可造成功能障碍甚至死亡[4],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已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居住在社区[5]及医院、疗养院[6]的老年人群每年的跌倒率均为 25% 以上。可预测的是随着人口及老龄化速度的快速增长,因跌倒造成的全球死伤人数将大幅增加,不仅造成患者的身心痛苦,还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7]。我国人口基数大且正处于逐步进入严重人口老龄化的特殊阶段[8, 9],虚弱老年人的数量也将猛增,基于此,积极寻求中老年人跌倒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功法之一[10, 11]。现有大量研究表明,太极拳不仅具有提高健康中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预防跌倒的作用[12, 13];在脑卒中、帕金森病等多种慢性病康复中也被广泛应用,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及帕金森患者的肢体功能和平衡能力[14, 15]。因此,评价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跌倒及平衡功能的影响,对跌倒的一级预防有重要意义。
有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Meta 分析[16, 17]证实太极拳具有预防跌倒、提高平衡能力的作用。但我们采用 AMSTAR 2.0 及 PRISMA 对其进行评价发现,其方法学质量较低,报告质量也存在不同程度缺陷。因此,本研究参考 AMSTAR 2.0 条目要求[18]进行系统评价/Meta 分析,并按照 PRISMA 要求进行报告,分析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跌倒及平衡的影响,为太极拳对老年人跌倒及平衡影响提供更高方法学质量、更严谨报告质量的证据。本系统评价方案已在 PROSPERO(http://www.crd.york.ac.uk/PROSPERO)上注册,注册号:CRD42019127810。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无论是否采用分配隐藏或盲法。
1.1.2 研究对象
① 中老年人(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年龄>45 岁);② 研究中明确报告受试者为健康、虚弱或者处于虚弱过渡期、存在一定跌倒风险。由于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虚弱标准,多采用虚弱指数(即个体某时点潜在的不健康测量指标占所有健康测量指标的比例)为评定依据[19],本研究以纳入的原始研究对受试者的分类为准;③ 研究对象的性别、种族或国籍不限;④ 研究对象居住环境不限。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使用太极拳改善平衡功能或减少跌倒,太极拳的干预持续时间、频率或流派不限;对照组:包括低强度运动、认知教育训练、其他锻炼形式等。其他干预措施要求在试验组及对照组之间一致。
1.1.4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跌倒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① 单腿站立时间(single-leg standing test,SLS);② Berg 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③ 起立步行测试(timed up and go,TUG);④ 椅子站立测试。
1.1.5 排除标准
① 非中、英文文献;② 无法获取全文;③ 重复发表文献;④ 原始研究数据缺失或数据不能提取的研究。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 和 WanFang Data 数据库,搜集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平衡功能及跌倒影响的 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2019 年 8 月。同时检索临床试验注册网站(http://www.Clinical Trial.gov 和 http://www.chictr.org.cn)及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检索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进行。中文检索词包括:太极拳、平衡、跌倒、随机对照试验等;英文检索词包括:Tai Chi、balance、postural balance、musculoskeletal equilibrium、fall、accidental falls、RCT 等。以 PubMed 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由 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与第三方协商解决。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摘要和全文以确定是否纳入。如有需要,通过邮件、电话联系原始研究作者获取未确定但对本研究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料提取内容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研究题目、第一作者、发表杂志等;② 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和干预措施;③ 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④ 所关注的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 2 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交叉核对结果。偏倚风险评价采用 Cochrane 手册 5.1.0 推荐的 RCT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
1.5 统计分析
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为效应分析统计量,二分类变量采用风险比(risk ratio,RR)为效应分析统计量,各效应量均提供其 95%CI。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 χ2 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 α=0.1),同时结合 I2 定量判断异质性大小。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Meta 分析的水准设为 α=0.05。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或只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章 823 篇,经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 20 个 RCT[20-39],包括 3 842 例中老年人。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所检索数据库及检出文献数具体如下:PubMed(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3 Meta 分析结果
2.3.1 跌倒率
共纳入 12 个 RCT[22, 26-28, 30-33, 35-37, 39],包括 2 790 例中老年人。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太极组跌倒率低于对照组[RR=0.82,95%CI(0.75,0.90),P<0.000 1](图 2)。

2.3.2 SLS
共纳入 8 个 RCT[20-23, 29, 32, 34, 35],包括 858 例中老年人。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太极组 SLS 时间更持久[MD=5.76,95%CI(0.62,10.90),P=0.03](表 3)。

2.3.3 BBS
共纳入 4 个 RCT[30-32, 35],包括 627 例中老年人。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太极组 Berg 得分较高[MD=1.04,95%CI(0.23,1.85),P=0.01](表 3)。
2.3.4 TUG
共纳入 5 个 RCT[22, 23, 27, 29, 35, 38],包括 643 例中老年人。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表明,受试者平衡功能有较好改善[MD=−0.71,95%CI(−0.88,−0.54),P<0.000 01](表 3)。
2.3.5 椅子站立测试
共纳入 4 个 RCT[23, 31, 37, 38],包括 393 例中老年人。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提示,太极组在干预结束时椅子站立测试结果优于对照组[MD=0.87,95%CI(0.05,1.70),P=0.04](表 3)。
2.3.6 亚组分析
对报告了跌倒率的 12 个 RCT[22, 26-28, 30-33, 35-37, 39]按受试者类型及太极拳干预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① 健康中老年人[RR=0.73,95%CI(0.59,0.91),P=0.005]、虚弱或处于虚弱过渡期中老年人[RR=0.82,95%CI(0.74,0.92),P=0.000 3]中,太极拳组的跌倒率均较低(图 3);② 太极拳组无论干预时间小于 6 个月[RR=0.88,95%CI(0.78,1.00),P=0.04]和大于 6 个月[RR=0.74,95%CI(0.65,0.85),P<0.000 1],其跌倒率均更低(图 4)。


2.4 发表偏倚结果检验
对跌倒率这一结局指标绘制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点左右分布基本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图 5)。

3 讨论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预计到 2022 年老年人口数量将从 1.31 亿增至 2.68 亿,人口老龄化水平从 10.3% 升至 18.5%[40]。史无前例的老龄化规模将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负担。除积极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之外,充分发挥传统医学在应对老龄化中的特殊作用,也是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结合中医治未病手段形成一种“医养结合、全程健康照护”的新模式,可能成为我国老年医学新的研究方向[41]。属于有氧运动的太极拳作为传统功法之一,对锻炼者自身体能要求不高,在锻炼过程中既可“外炼筋骨,内炼五脏”,又能够改善锻炼者的平衡及协调功能,对于易跌倒、平衡协调能力存在一定问题的中老年人来说,是较为理想的运动方式之一。积极普及太极拳这一传统功法,符合中医“医养结合”理念,对于预防中老年人群跌倒及其进一步损伤有重要意义。
2013 年赵媛等[42]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传统功法太极拳在改善受试者平衡功能、预防跌倒方面效果较好,但未包括 45~60 岁的中年人,且之后近 6 年发表的 RCT 未被纳入。此后国外发表的系统评价[16, 17]未检索中文数据库且方法学质量不高,影响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研究严格按照 AMSTAR 2.0 条目进行系统评价,并按照 PRISMA 要求进行报告,为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跌倒及平衡影响提供了更高方法学质量、更严谨报告质量的证据。
跌倒发生是评估太极拳对平衡及跌倒影响的终点指标,故本研究以其为主要结局指标,跌倒率越低表明受试者平衡性越好,越不易跌倒。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太极组跌倒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亚组分析结果一致。结合 SLS、BBS、TUG 和椅子站立测试等次要结局指标结果,提示太极拳能有效改善患者平衡能力,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
本研究局限性:① 纳入研究评估平衡功能及跌倒的指标不尽相同,无法分析更多的共有指标;② 未对其他语言文献进行检索,可能存在一定的语言偏倚;③ 未限制中老年人的居住地、基础疾病等,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④ 跌倒及平衡能力受年龄增龄影响很大,但由于研究数量不足以及纳入研究受试者年龄范围大等因素,未能以年龄进行亚组分析,可能导致太极拳在偏低年龄人群的效用被夸大。
综上所述,当前证据表明,太极拳可改善中老年人平衡功能,降低跌倒率,对跌倒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声明:本研究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
跌倒指人失去正常姿势平衡,意外跌落在地面/较低平面上的过程[1]。中老年人受骨质疏松、退行性疾病的影响,出现平衡能力减退,更易跌倒[2, 3]。跌倒常导致外伤、骨折,严重者如髋部骨折可造成功能障碍甚至死亡[4],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已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居住在社区[5]及医院、疗养院[6]的老年人群每年的跌倒率均为 25% 以上。可预测的是随着人口及老龄化速度的快速增长,因跌倒造成的全球死伤人数将大幅增加,不仅造成患者的身心痛苦,还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7]。我国人口基数大且正处于逐步进入严重人口老龄化的特殊阶段[8, 9],虚弱老年人的数量也将猛增,基于此,积极寻求中老年人跌倒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功法之一[10, 11]。现有大量研究表明,太极拳不仅具有提高健康中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预防跌倒的作用[12, 13];在脑卒中、帕金森病等多种慢性病康复中也被广泛应用,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及帕金森患者的肢体功能和平衡能力[14, 15]。因此,评价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跌倒及平衡功能的影响,对跌倒的一级预防有重要意义。
有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Meta 分析[16, 17]证实太极拳具有预防跌倒、提高平衡能力的作用。但我们采用 AMSTAR 2.0 及 PRISMA 对其进行评价发现,其方法学质量较低,报告质量也存在不同程度缺陷。因此,本研究参考 AMSTAR 2.0 条目要求[18]进行系统评价/Meta 分析,并按照 PRISMA 要求进行报告,分析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跌倒及平衡的影响,为太极拳对老年人跌倒及平衡影响提供更高方法学质量、更严谨报告质量的证据。本系统评价方案已在 PROSPERO(http://www.crd.york.ac.uk/PROSPERO)上注册,注册号:CRD42019127810。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无论是否采用分配隐藏或盲法。
1.1.2 研究对象
① 中老年人(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年龄>45 岁);② 研究中明确报告受试者为健康、虚弱或者处于虚弱过渡期、存在一定跌倒风险。由于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虚弱标准,多采用虚弱指数(即个体某时点潜在的不健康测量指标占所有健康测量指标的比例)为评定依据[19],本研究以纳入的原始研究对受试者的分类为准;③ 研究对象的性别、种族或国籍不限;④ 研究对象居住环境不限。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使用太极拳改善平衡功能或减少跌倒,太极拳的干预持续时间、频率或流派不限;对照组:包括低强度运动、认知教育训练、其他锻炼形式等。其他干预措施要求在试验组及对照组之间一致。
1.1.4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跌倒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① 单腿站立时间(single-leg standing test,SLS);② Berg 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③ 起立步行测试(timed up and go,TUG);④ 椅子站立测试。
1.1.5 排除标准
① 非中、英文文献;② 无法获取全文;③ 重复发表文献;④ 原始研究数据缺失或数据不能提取的研究。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 和 WanFang Data 数据库,搜集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平衡功能及跌倒影响的 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2019 年 8 月。同时检索临床试验注册网站(http://www.Clinical Trial.gov 和 http://www.chictr.org.cn)及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检索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进行。中文检索词包括:太极拳、平衡、跌倒、随机对照试验等;英文检索词包括:Tai Chi、balance、postural balance、musculoskeletal equilibrium、fall、accidental falls、RCT 等。以 PubMed 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由 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与第三方协商解决。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摘要和全文以确定是否纳入。如有需要,通过邮件、电话联系原始研究作者获取未确定但对本研究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料提取内容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研究题目、第一作者、发表杂志等;② 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和干预措施;③ 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④ 所关注的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 2 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交叉核对结果。偏倚风险评价采用 Cochrane 手册 5.1.0 推荐的 RCT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
1.5 统计分析
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为效应分析统计量,二分类变量采用风险比(risk ratio,RR)为效应分析统计量,各效应量均提供其 95%CI。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 χ2 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 α=0.1),同时结合 I2 定量判断异质性大小。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Meta 分析的水准设为 α=0.05。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或只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章 823 篇,经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 20 个 RCT[20-39],包括 3 842 例中老年人。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所检索数据库及检出文献数具体如下:PubMed(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3 Meta 分析结果
2.3.1 跌倒率
共纳入 12 个 RCT[22, 26-28, 30-33, 35-37, 39],包括 2 790 例中老年人。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太极组跌倒率低于对照组[RR=0.82,95%CI(0.75,0.90),P<0.000 1](图 2)。

2.3.2 SLS
共纳入 8 个 RCT[20-23, 29, 32, 34, 35],包括 858 例中老年人。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太极组 SLS 时间更持久[MD=5.76,95%CI(0.62,10.90),P=0.03](表 3)。

2.3.3 BBS
共纳入 4 个 RCT[30-32, 35],包括 627 例中老年人。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太极组 Berg 得分较高[MD=1.04,95%CI(0.23,1.85),P=0.01](表 3)。
2.3.4 TUG
共纳入 5 个 RCT[22, 23, 27, 29, 35, 38],包括 643 例中老年人。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表明,受试者平衡功能有较好改善[MD=−0.71,95%CI(−0.88,−0.54),P<0.000 01](表 3)。
2.3.5 椅子站立测试
共纳入 4 个 RCT[23, 31, 37, 38],包括 393 例中老年人。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提示,太极组在干预结束时椅子站立测试结果优于对照组[MD=0.87,95%CI(0.05,1.70),P=0.04](表 3)。
2.3.6 亚组分析
对报告了跌倒率的 12 个 RCT[22, 26-28, 30-33, 35-37, 39]按受试者类型及太极拳干预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① 健康中老年人[RR=0.73,95%CI(0.59,0.91),P=0.005]、虚弱或处于虚弱过渡期中老年人[RR=0.82,95%CI(0.74,0.92),P=0.000 3]中,太极拳组的跌倒率均较低(图 3);② 太极拳组无论干预时间小于 6 个月[RR=0.88,95%CI(0.78,1.00),P=0.04]和大于 6 个月[RR=0.74,95%CI(0.65,0.85),P<0.000 1],其跌倒率均更低(图 4)。


2.4 发表偏倚结果检验
对跌倒率这一结局指标绘制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点左右分布基本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图 5)。

3 讨论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预计到 2022 年老年人口数量将从 1.31 亿增至 2.68 亿,人口老龄化水平从 10.3% 升至 18.5%[40]。史无前例的老龄化规模将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负担。除积极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之外,充分发挥传统医学在应对老龄化中的特殊作用,也是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结合中医治未病手段形成一种“医养结合、全程健康照护”的新模式,可能成为我国老年医学新的研究方向[41]。属于有氧运动的太极拳作为传统功法之一,对锻炼者自身体能要求不高,在锻炼过程中既可“外炼筋骨,内炼五脏”,又能够改善锻炼者的平衡及协调功能,对于易跌倒、平衡协调能力存在一定问题的中老年人来说,是较为理想的运动方式之一。积极普及太极拳这一传统功法,符合中医“医养结合”理念,对于预防中老年人群跌倒及其进一步损伤有重要意义。
2013 年赵媛等[42]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传统功法太极拳在改善受试者平衡功能、预防跌倒方面效果较好,但未包括 45~60 岁的中年人,且之后近 6 年发表的 RCT 未被纳入。此后国外发表的系统评价[16, 17]未检索中文数据库且方法学质量不高,影响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研究严格按照 AMSTAR 2.0 条目进行系统评价,并按照 PRISMA 要求进行报告,为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跌倒及平衡影响提供了更高方法学质量、更严谨报告质量的证据。
跌倒发生是评估太极拳对平衡及跌倒影响的终点指标,故本研究以其为主要结局指标,跌倒率越低表明受试者平衡性越好,越不易跌倒。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太极组跌倒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亚组分析结果一致。结合 SLS、BBS、TUG 和椅子站立测试等次要结局指标结果,提示太极拳能有效改善患者平衡能力,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
本研究局限性:① 纳入研究评估平衡功能及跌倒的指标不尽相同,无法分析更多的共有指标;② 未对其他语言文献进行检索,可能存在一定的语言偏倚;③ 未限制中老年人的居住地、基础疾病等,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④ 跌倒及平衡能力受年龄增龄影响很大,但由于研究数量不足以及纳入研究受试者年龄范围大等因素,未能以年龄进行亚组分析,可能导致太极拳在偏低年龄人群的效用被夸大。
综上所述,当前证据表明,太极拳可改善中老年人平衡功能,降低跌倒率,对跌倒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声明:本研究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