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年涛, 徐梦, 王越, 李洁韵, 李秀霞. 循证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3, 23(2): 203-210. doi: 10.7507/1672-2531.202203087 复制
1992年Gordon Guyatt等人在JAMA发表《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一文,标志着循证医学的正式诞生[1]。其以独特的视角、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和跨学科、跨地域合作的创新模式,迅速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领域和医学教育领域,而且带动起了循证理念、思想和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循证管理科学、循证教育科学、循证社会工作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新兴循证社会科学体系[2]。循证社会科学的发展得益于循证理念和方法的科学性,即针对社会科学各领域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当前可得的最佳证据,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价值意愿、具体客观条件及环境因素,进行科学决策和实践[3-5]。
目前,循证理念在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不断延伸,促进了循证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本文通过系统检索社会科学领域较具代表性的数据库收录的循证社会科学相关研究文献,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其发展趋势和特点,探讨循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领域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展望循证社会科学发展趋势,以期为循证理念和方法在更多领域的实践和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以中文或英文全文发表的循证社会科学相关研究,研究涉及教育、社会工作、管理、法律、经济、图书馆、公共健康等领域,且利用了循证方法或原理,文献发表类型为二次研究或原始研究,排除会议摘要、新闻报道、资讯、消息及信息不全影响分析的研究。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搜集循证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9月。采用主题检索的方式,中文检索词包括:循证社会科学、循证社科、循证科学、循证教育、循证法学、法循证、循证社会工作、循证经济、循证图书馆、循证心理、循证环境、循证民族、循证治理、循证管理、循证决策、循证政策、循证公共卫生、知证社会科学、知证社科、知证科学、知证教育、知证法学、法知证、知证社会工作、知证经济、知证图书馆、知证心理、知证环境、知证民族、知证治理、知证管理、知证决策、知证政策、知证公共卫生等;英文检索词包括:evidence based social science、evidence based science、evidence based pedagogy、evidence based law、method evidence based、evidence based social work、evidence based economic、evidence based library、evidence based psychology、evidence based environment、evidence based nation、evidence informed social science、evidence informed science、evidence informed pedagogy、evidence informed law、method evidence informed、evidence informed social work、evidence informed economic、evidence informed library、evidence informed psychology、evidence informed environment、evidence informed nation、evidence based management、evidence based governance、evidence informed management、evidence informed governance、evidence based public health、evidence informed public health、evidence based policy、evidence informed policy、evidence based decision、evidence informed decision等。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咨询第三方协助判断,缺乏的资料尽量与作者联系予以补充。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最终是否纳入。资料提取内容主要包括:发文时间、国家及地区、机构、作者和关键词。
1.4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 2019设计资料提取表对中英文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对发表时间进行趋势分析,采用VOSviewer 1.6.17.0软件绘制作者和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图谱[6]。在作者的聚类分析图中,每个圆点代表一个作者,圆点的大小体现该作者的发文数量,圆点的颜色相同表示作者来自同一团体,作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代表两者之间的关系,连线次数越多表明作者之间联系越紧密;在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图中,每个圆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圆点的大小体现该主题的研究数量,相同颜色的圆点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研究领域,主题与主题之间的距离代表两者之间的关系,越近则表明两者之间关系越密切,连线次数越多表明主题之间的共引次数越多[7-8]。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出相关文献8 229篇,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6 969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其中中文文献195篇。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所检索的数据库及检出文献数具体如下:Web of Science(
2.2 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1995—2021年循证社会科学文献总发文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前十年增幅较缓,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文章发表增加量在50篇左右,至2020年达到峰值741篇。最早一篇文献发表于1995年,是关于循证管理的研究。英文发文量增长幅度和总发文量基本一致。中文研究从2003年开始发表,每年发文量较少(低于20篇),文献发表数量不稳定,起伏较大,至2014年达到峰值(19篇),总体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图2)。

*总发文量和英文发文量为主坐标轴(左),中文发文量为次坐标轴(右)。
2.3 国家、地区和机构分布
共有163个国家发表了英文循证社会科学研究文献,美国发表文章最多,发文量为2 613篇,其次是英国(1 503篇)和澳大利亚(992篇);国外机构发文量最多的是麦克马斯特大学(187篇),排名第二的是多伦多大学(173篇),悉尼大学排名第三(155篇)。发表的中文文献中,循证社会科学研究相关文献涉及15个省级行政区域,四川省发文量最多(67篇);发文机构中,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均为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发表相关研究排名前三位的是四川大学(54篇)、北京大学(18篇)和兰州大学(15篇)。详见表1。

2.4 作者及其合作情况
2.4.1 英文发文作者
循证社会科学相关研究的作者在全球整体分布较多且分散,共计24 464位作者参与了相关文献的撰写和发表,作者发文的频次为1~63次,只参与1次相关研究的作者居多,达到22 368名,占比为91.43%。发文量前三位的作者分别是Brownson(61篇)、Dobbins(35篇)和Lavis(29篇)。利用VOSviewer对发文量≥5篇作者绘制聚类分析图,结果显示发文作者形成不同合作团体,143位作者形成12个合作团体,其中最大的是以Brownson为核心的19人组成的合作关系网,最小的团体有3位作者。团队内部成员间合作相对紧密,但不同研究团队之间联系相对较少(图3)。

2.4.2 中文发文作者
国内共计714位作者参与了循证社会科学相关文献的撰写与发表,作者出现频次为1~26次,只参与1次相关研究的作者居多,达到621名,占比86.97%。发文量前三位的作者分别是李幼平、杨克虎和詹思延教授,其中李幼平教授开始研究的时间较早、发文量最多(25篇)。对发文量≥2篇的作者绘制聚类分析图,结果显示作者之间形成的合作关系网较少,76名作者形成了9个关系网,其中较大研究团队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和南京理工大学循证社会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等合作关系网。而其他研究团队发文量较少,作者之间关系稀疏(图4)。

2.5 研究主题及其聚类分析
2.5.1 英文文献主题
选择出现频次≥20次的106个关键词,绘制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图,分析各类关键词之间的协同关系,结果显示在循证社会科学不同领域形成6种聚类:聚类一:卫生政策制定、制定初级卫生保健措施和公共政策的实施等;聚类二:公共健康、循证实践和循证决策等;聚类三:卫生技术评估、成本-效益、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学评价等;聚类四:循证医学、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的应用等;聚类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险因素、管理和指南等;聚类六:气候变化、大数据、气候变化相关的健康政策及气候变化检测等。其中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关键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健康、气候变化和大数据等(图5)。

2.5.2 中文文献主题
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5个关键词主要形成了5种聚类:聚类一:循证医学理念在循证社科领域的应用,包括在循证决策、循证实践和循证科学的应用;聚类二:循证决策、决策支持和卫生政策的实施等;聚类三:循证实践、循证管理、研究证据、循证心理治疗及证据评估等;聚类四:循证指南、知证决策和临床研究与评估工具等领域系统评价方法的应用等;聚类五:系统评价再评价、Meta分析、GRADE分级、临床决策、针灸和脑卒中等。近几年出现的热点词有科技决策、循证护理、系统评价再评价和GRADE分级等(图6)。

3 讨论
随着循证医学理念、思想和方法在医学领域逐渐被认可和应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也受到循证医学的启迪,开始借鉴和应用循证理念和方法,并逐渐发展出循证社会科学这一交叉学科[9-10]。循证社会科学相关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1995年,是关于循证管理的研究。随着Cochrane和Campbell两个循证相关协作网先后成立,标志着国际上正式将循证理念和方法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相关的学者开始不断探索循证理念和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应用的可行性[11-12]。同时,每年发表的研究数量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近十年间每年的文献发表增长量在50篇左右。虽然相较英文研究,国内研究的发文量较少且不稳定,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可能与循证理念传入国内时间较短,从事循证社会科学相关研究人员较少有关[5]。
从发表国家方面看,美国的发文作者、机构和论文被引次数均处于领先位置,这可能和美国的社会经济水平高、在该领域的启蒙更早密切相关[13-14]。随着循证理念的传播和各高校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相继成立,中国逐渐开展了循证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15]。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全国首个成立循证医学研究中心的四川大学[16],排名第二的是兰州大学,北京大学排名第三,可以看出,发文较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机构多为985、211高校。提示学科建设绩效水平和师资队伍建设,充足优质的教学资源及广大师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有一定关系[17-18]。同时,没有成立循证社会科研研究中心的高校发文量也比较低,说明成立相应的科研团队对学科的发展同样十分重要。根据作者聚类分析图,英文文献作者Brownson发文量最多,以他为代表的19人组成最大的合作关系网,团队内部成员间合作相对紧密,但与其他研究团队之间联系相对较少,仅通过个别学者建立联系。提示循证社会科学领域大多是以团体为单位进行学术研究,但各团体间学者交流与合作较少。对于国内发文作者,李幼平教授发文最多,形成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为合作作者最多的研究团体。此外,李幼平、杨克虎、拜争刚三位作者各自形成的团体在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联系紧密,是该领域科研的领军人物。但其他团体或个人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大多是同单位合作,无法有效形成作者的合作关系网。目前结果显示,中、英文作者分布相较类似,都是以一位作者为核心形成研究团体,团体内部联系紧密,团体之间比较松散,并不利于循证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
文献中的关键词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的精炼表达,通过对关键词分析可以探测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和热点[19-20]。在英文聚类分析图中,关键词“循证政策”形成的聚类中心性,发文量和突显强度均最高,提示有很多作者利用循证理念和方法在证据的基础上制定政策,比如此聚类中的卫生政策制定、公共政策的实施,制定初级卫生保健措施等,这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提供大量实用证据,同时也丰富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此外,卫生技术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循证管理及气候监测等领域也在循证理念的影响下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是以上各领域广泛应用的方法[21-23]。由此可见,科学的方法对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十分重要,也体现出不同领域在发展过程中研究方法的协同作用[24]。同样,中文研究循证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向与英文相类似,集中在政策、管理和决策的实施领域,提示它们是循证社会科学的重点研究。同时,循证社会科学和循证医学领域的交叉性也十分显著,例如医学指南在政策的应用,指南涉及的流行病在社会层面的管理,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之后,该领域成为近几年的热门研究领域。在使用方法上,中文研究除了使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不少研究还使用GRADE证据分级,开始注重对研究结局指标质量的评估及指南制订中的使用[25-26]。在近几年的热点研究中,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英文研究更多关注疫情下的社会管理,并应用大数据作为证据支撑。除此之外,心理健康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但中文研究目前更多的是方法学研究,应用的领域比较局限,研究集中在政策和指南制订上。虽然循证社会科学和实践结合紧密,并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但可能这些领域的研究人员较少,还未广泛地将循证理念应用起来,这对未来各领域研究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 作者、关键词阈值选取上存在主观性;② 研究合并了多个数据库中的文献信息,对部分作者重名或机构名称不统一的情况进行了逐一检查,但因获取信息有限,可能仍有少量重复;③ 仅选用Web of Scienc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3个数据库的文献,数据搜集可能不全面,导致分析存在偏倚;④ 受所选检索词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但并不影响对宏观情况的揭示。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取文献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对数据提取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循证社会科学相关研究的现状和热点。通过比较中英文的发文趋势、国家和机构、作者及研究热点,发现循证社会科学分支领域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存在密切联系。此外,循证社会科学研究和循证医学研究具有多层次,多领域的交叉,两者的协同发展关系尤为显著。目前,国内循证社会科学尚处于萌芽阶段,在领域建设,方法学和高质量证据上才刚刚起步,大多领域在研究内容和人员上比较稀缺。所以,明确循证社会科学定义,完善循证社会科学方法体系,丰富循证社会科学研究内容,拓展研究主题,产出高质量证据,不仅可以填补各领域的证据空白,还极大推动了循证社会科学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1992年Gordon Guyatt等人在JAMA发表《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一文,标志着循证医学的正式诞生[1]。其以独特的视角、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和跨学科、跨地域合作的创新模式,迅速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领域和医学教育领域,而且带动起了循证理念、思想和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循证管理科学、循证教育科学、循证社会工作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新兴循证社会科学体系[2]。循证社会科学的发展得益于循证理念和方法的科学性,即针对社会科学各领域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当前可得的最佳证据,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价值意愿、具体客观条件及环境因素,进行科学决策和实践[3-5]。
目前,循证理念在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不断延伸,促进了循证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本文通过系统检索社会科学领域较具代表性的数据库收录的循证社会科学相关研究文献,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其发展趋势和特点,探讨循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领域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展望循证社会科学发展趋势,以期为循证理念和方法在更多领域的实践和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以中文或英文全文发表的循证社会科学相关研究,研究涉及教育、社会工作、管理、法律、经济、图书馆、公共健康等领域,且利用了循证方法或原理,文献发表类型为二次研究或原始研究,排除会议摘要、新闻报道、资讯、消息及信息不全影响分析的研究。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搜集循证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9月。采用主题检索的方式,中文检索词包括:循证社会科学、循证社科、循证科学、循证教育、循证法学、法循证、循证社会工作、循证经济、循证图书馆、循证心理、循证环境、循证民族、循证治理、循证管理、循证决策、循证政策、循证公共卫生、知证社会科学、知证社科、知证科学、知证教育、知证法学、法知证、知证社会工作、知证经济、知证图书馆、知证心理、知证环境、知证民族、知证治理、知证管理、知证决策、知证政策、知证公共卫生等;英文检索词包括:evidence based social science、evidence based science、evidence based pedagogy、evidence based law、method evidence based、evidence based social work、evidence based economic、evidence based library、evidence based psychology、evidence based environment、evidence based nation、evidence informed social science、evidence informed science、evidence informed pedagogy、evidence informed law、method evidence informed、evidence informed social work、evidence informed economic、evidence informed library、evidence informed psychology、evidence informed environment、evidence informed nation、evidence based management、evidence based governance、evidence informed management、evidence informed governance、evidence based public health、evidence informed public health、evidence based policy、evidence informed policy、evidence based decision、evidence informed decision等。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咨询第三方协助判断,缺乏的资料尽量与作者联系予以补充。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最终是否纳入。资料提取内容主要包括:发文时间、国家及地区、机构、作者和关键词。
1.4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 2019设计资料提取表对中英文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对发表时间进行趋势分析,采用VOSviewer 1.6.17.0软件绘制作者和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图谱[6]。在作者的聚类分析图中,每个圆点代表一个作者,圆点的大小体现该作者的发文数量,圆点的颜色相同表示作者来自同一团体,作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代表两者之间的关系,连线次数越多表明作者之间联系越紧密;在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图中,每个圆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圆点的大小体现该主题的研究数量,相同颜色的圆点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研究领域,主题与主题之间的距离代表两者之间的关系,越近则表明两者之间关系越密切,连线次数越多表明主题之间的共引次数越多[7-8]。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出相关文献8 229篇,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6 969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其中中文文献195篇。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所检索的数据库及检出文献数具体如下:Web of Science(
2.2 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1995—2021年循证社会科学文献总发文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前十年增幅较缓,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文章发表增加量在50篇左右,至2020年达到峰值741篇。最早一篇文献发表于1995年,是关于循证管理的研究。英文发文量增长幅度和总发文量基本一致。中文研究从2003年开始发表,每年发文量较少(低于20篇),文献发表数量不稳定,起伏较大,至2014年达到峰值(19篇),总体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图2)。

*总发文量和英文发文量为主坐标轴(左),中文发文量为次坐标轴(右)。
2.3 国家、地区和机构分布
共有163个国家发表了英文循证社会科学研究文献,美国发表文章最多,发文量为2 613篇,其次是英国(1 503篇)和澳大利亚(992篇);国外机构发文量最多的是麦克马斯特大学(187篇),排名第二的是多伦多大学(173篇),悉尼大学排名第三(155篇)。发表的中文文献中,循证社会科学研究相关文献涉及15个省级行政区域,四川省发文量最多(67篇);发文机构中,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均为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发表相关研究排名前三位的是四川大学(54篇)、北京大学(18篇)和兰州大学(15篇)。详见表1。

2.4 作者及其合作情况
2.4.1 英文发文作者
循证社会科学相关研究的作者在全球整体分布较多且分散,共计24 464位作者参与了相关文献的撰写和发表,作者发文的频次为1~63次,只参与1次相关研究的作者居多,达到22 368名,占比为91.43%。发文量前三位的作者分别是Brownson(61篇)、Dobbins(35篇)和Lavis(29篇)。利用VOSviewer对发文量≥5篇作者绘制聚类分析图,结果显示发文作者形成不同合作团体,143位作者形成12个合作团体,其中最大的是以Brownson为核心的19人组成的合作关系网,最小的团体有3位作者。团队内部成员间合作相对紧密,但不同研究团队之间联系相对较少(图3)。

2.4.2 中文发文作者
国内共计714位作者参与了循证社会科学相关文献的撰写与发表,作者出现频次为1~26次,只参与1次相关研究的作者居多,达到621名,占比86.97%。发文量前三位的作者分别是李幼平、杨克虎和詹思延教授,其中李幼平教授开始研究的时间较早、发文量最多(25篇)。对发文量≥2篇的作者绘制聚类分析图,结果显示作者之间形成的合作关系网较少,76名作者形成了9个关系网,其中较大研究团队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和南京理工大学循证社会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等合作关系网。而其他研究团队发文量较少,作者之间关系稀疏(图4)。

2.5 研究主题及其聚类分析
2.5.1 英文文献主题
选择出现频次≥20次的106个关键词,绘制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图,分析各类关键词之间的协同关系,结果显示在循证社会科学不同领域形成6种聚类:聚类一:卫生政策制定、制定初级卫生保健措施和公共政策的实施等;聚类二:公共健康、循证实践和循证决策等;聚类三:卫生技术评估、成本-效益、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学评价等;聚类四:循证医学、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的应用等;聚类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险因素、管理和指南等;聚类六:气候变化、大数据、气候变化相关的健康政策及气候变化检测等。其中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关键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健康、气候变化和大数据等(图5)。

2.5.2 中文文献主题
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5个关键词主要形成了5种聚类:聚类一:循证医学理念在循证社科领域的应用,包括在循证决策、循证实践和循证科学的应用;聚类二:循证决策、决策支持和卫生政策的实施等;聚类三:循证实践、循证管理、研究证据、循证心理治疗及证据评估等;聚类四:循证指南、知证决策和临床研究与评估工具等领域系统评价方法的应用等;聚类五:系统评价再评价、Meta分析、GRADE分级、临床决策、针灸和脑卒中等。近几年出现的热点词有科技决策、循证护理、系统评价再评价和GRADE分级等(图6)。

3 讨论
随着循证医学理念、思想和方法在医学领域逐渐被认可和应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也受到循证医学的启迪,开始借鉴和应用循证理念和方法,并逐渐发展出循证社会科学这一交叉学科[9-10]。循证社会科学相关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1995年,是关于循证管理的研究。随着Cochrane和Campbell两个循证相关协作网先后成立,标志着国际上正式将循证理念和方法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相关的学者开始不断探索循证理念和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应用的可行性[11-12]。同时,每年发表的研究数量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近十年间每年的文献发表增长量在50篇左右。虽然相较英文研究,国内研究的发文量较少且不稳定,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可能与循证理念传入国内时间较短,从事循证社会科学相关研究人员较少有关[5]。
从发表国家方面看,美国的发文作者、机构和论文被引次数均处于领先位置,这可能和美国的社会经济水平高、在该领域的启蒙更早密切相关[13-14]。随着循证理念的传播和各高校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相继成立,中国逐渐开展了循证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15]。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全国首个成立循证医学研究中心的四川大学[16],排名第二的是兰州大学,北京大学排名第三,可以看出,发文较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机构多为985、211高校。提示学科建设绩效水平和师资队伍建设,充足优质的教学资源及广大师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有一定关系[17-18]。同时,没有成立循证社会科研研究中心的高校发文量也比较低,说明成立相应的科研团队对学科的发展同样十分重要。根据作者聚类分析图,英文文献作者Brownson发文量最多,以他为代表的19人组成最大的合作关系网,团队内部成员间合作相对紧密,但与其他研究团队之间联系相对较少,仅通过个别学者建立联系。提示循证社会科学领域大多是以团体为单位进行学术研究,但各团体间学者交流与合作较少。对于国内发文作者,李幼平教授发文最多,形成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为合作作者最多的研究团体。此外,李幼平、杨克虎、拜争刚三位作者各自形成的团体在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中联系紧密,是该领域科研的领军人物。但其他团体或个人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大多是同单位合作,无法有效形成作者的合作关系网。目前结果显示,中、英文作者分布相较类似,都是以一位作者为核心形成研究团体,团体内部联系紧密,团体之间比较松散,并不利于循证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
文献中的关键词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的精炼表达,通过对关键词分析可以探测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和热点[19-20]。在英文聚类分析图中,关键词“循证政策”形成的聚类中心性,发文量和突显强度均最高,提示有很多作者利用循证理念和方法在证据的基础上制定政策,比如此聚类中的卫生政策制定、公共政策的实施,制定初级卫生保健措施等,这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提供大量实用证据,同时也丰富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此外,卫生技术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循证管理及气候监测等领域也在循证理念的影响下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是以上各领域广泛应用的方法[21-23]。由此可见,科学的方法对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十分重要,也体现出不同领域在发展过程中研究方法的协同作用[24]。同样,中文研究循证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向与英文相类似,集中在政策、管理和决策的实施领域,提示它们是循证社会科学的重点研究。同时,循证社会科学和循证医学领域的交叉性也十分显著,例如医学指南在政策的应用,指南涉及的流行病在社会层面的管理,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之后,该领域成为近几年的热门研究领域。在使用方法上,中文研究除了使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不少研究还使用GRADE证据分级,开始注重对研究结局指标质量的评估及指南制订中的使用[25-26]。在近几年的热点研究中,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英文研究更多关注疫情下的社会管理,并应用大数据作为证据支撑。除此之外,心理健康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但中文研究目前更多的是方法学研究,应用的领域比较局限,研究集中在政策和指南制订上。虽然循证社会科学和实践结合紧密,并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但可能这些领域的研究人员较少,还未广泛地将循证理念应用起来,这对未来各领域研究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 作者、关键词阈值选取上存在主观性;② 研究合并了多个数据库中的文献信息,对部分作者重名或机构名称不统一的情况进行了逐一检查,但因获取信息有限,可能仍有少量重复;③ 仅选用Web of Scienc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3个数据库的文献,数据搜集可能不全面,导致分析存在偏倚;④ 受所选检索词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但并不影响对宏观情况的揭示。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取文献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对数据提取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循证社会科学相关研究的现状和热点。通过比较中英文的发文趋势、国家和机构、作者及研究热点,发现循证社会科学分支领域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存在密切联系。此外,循证社会科学研究和循证医学研究具有多层次,多领域的交叉,两者的协同发展关系尤为显著。目前,国内循证社会科学尚处于萌芽阶段,在领域建设,方法学和高质量证据上才刚刚起步,大多领域在研究内容和人员上比较稀缺。所以,明确循证社会科学定义,完善循证社会科学方法体系,丰富循证社会科学研究内容,拓展研究主题,产出高质量证据,不仅可以填补各领域的证据空白,还极大推动了循证社会科学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