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胃肠外科病房(成都 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究肌少症与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炎性和营养指标的关系及肌少症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的174例胃癌患者。根据CT图像计算患者第三腰椎层面骨骼肌指数(男性<52.4 cm2/m2和女性<38.5 cm2/m2),分为肌少症和非肌少症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对比和预后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74例胃癌患者,其中73例(41.95%)被诊断为肌少症。与非肌少症患者相比,肌少症患者年龄更大且BMI更低,男性肌少症患者的比例更高。此外,肌少症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非肌少症患者,且住院时间更长。两组患者在2型糖尿病患病率、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白介素-6水平、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和生存分析表明非肌少症患者总体生存期更长。结论  胃癌伴肌少症患者具有炎性因子水平更高,营养状况更差及总体生存期更短的特点。因此,临床应注意早期识别胃癌伴肌少症患者,及时给予营养支持。

引用本文: 蒲琳, 印义琼, 文曰, 赖黎, 陈亿, 颜宥彤. 肌少症与胃癌患者外周血炎性和营养指标及预后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3, 23(1): 2-6. doi: 10.7507/1672-2531.202204053 复制

  • 上一篇

    老年人对环保工作的评价在居住地区自然环境状况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 下一篇

    中药治疗药物监测研究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