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饮食是一种脂肪高比例, 碳水化合物低比例, 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合适的配方饮食。不仅治疗癫痫, 近来治疗其他疾病也在探索中。生酮饮食的前身是断食治疗, 断食不是完全断绝食物和水, 只是减少热卡, 维持饮水。为了更长时间维持断食的疗效, 1921年美国梅奥诊所出现了生酮饮食疗法。现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领导着全球的生酮饮食治疗。2004年我国大陆生酮饮食疗法临床开始于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国古老的辟谷疗法, 目前主要用于西医医院以外的养生保健, 操作和西方的断食疗法非常类似, 辟谷大约在2 500多年前就开始存在了。
引用本文: 廖建湘, 方科伟, LanXiong. 生酮饮食疗法历史浅谈. 癫痫杂志, 2016, 2(5): 418-421. doi: 10.7507/2096-0247.20160074 复制
生酮饮食是一种脂肪高比例,碳水化合物低比例,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合适的配方饮食[1-3]。现代首先用于治疗癫痫,其他疾病的治疗如肿瘤、自闭症、遗传代谢病和脑脊髓损伤,老年痴呆等也在不断探索中。
1 生酮饮食疗法的前身是断食
生酮饮食的前身,是断食(fasting)[4-6],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断食用来治疗疾病已有2 000多年,古希腊和古印度的医生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关于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0年)文集中“On the Sacred Disease”论述了癫痫、糖尿病等治疗的饮食疗法,其中在“时疫,Epidemics”章节中记载有断食治愈癫痫的案例。研究认为至少在公元前500年,断食和饮食调节就在治疗癫痫了。公元前200多年,希腊帝国(Hellenistic Greece)著名皇家医生Erasistratus (公元前304~250年)正式要求:对于有癫痫的人,应该毫不溺爱给与禁食,减少食物供给。著名医学家盖伦相信减少食物量可以治愈轻的病例,而且对其他病例有益。
断食现代记载用于治疗癫痫见于1911年法国[7],20例成年患者采用低热卡素食,间断断食清肠。方法是先断食不断水4 d,然后给半量素食4 d,接着再断食-半量素食。此后到19世纪30年代,医生们观察了很多癫痫病例。Bernarr Macfadden, 美国身体文化(Physical culture)的倡导者,他推广通过断食来恢复健康的方法。他的门徒整骨医生Hugh Conklin用断食不断水18~25 d来治疗癫痫,断食期间用少量素食,他称为饮水治疗(Water diet), 儿童病例治愈90%,成人治愈50%,治疗效果为20%无发作,50%有改善。他用断食不断水的方法治疗的癫痫病例数以百计。Conklin的断食疗法很快被神经内科医生采纳,成为主流医学的治疗措施。1916年,Mc Murray医生向纽约医学杂志报告了他从1912年开始就成功地治愈的癫痫,其方法为先断食,后来给予少量无淀粉、无糖的饮食。著名内分泌专科医生H. Rawle Geyelin见证了Conklin的治疗,他在美国医学会大会上报告,他也给36例癫痫患者进行了断食治疗,取得类似效果。19世纪20年代的研究表明,停止断食,癫痫发作会复发。饥饿治疗法的第一笔研究基金来自Conklin治疗成功的患者家长Charles Howland,他捐赠5 000美元给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工作的兄弟John Howland,由此资助神经内科Stanley Cobb医生和他的助手William G. Lennox医生对生酮饮食进行研究。所以,最早的生酮饮食,就是在不断水的情况下,禁食3~4周,期间减少食物。这时,病人体重会减轻、消瘦,该方法过于剧烈,虽然可以治疗疾病,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承受,所以,以后的各种生酮饮食疗法,都要兼顾疗效和安全性。对于体重超重、体质较好的人,较长时间禁食,减轻体重,在无感染等并发症前提下,倒是一举两得。
2 生酮饮食疗法曾用于糖尿病等其他疾病
Rollin Woodyatt在1921年复习饮食与糖尿病的研究时,发现了酮体(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统称为酮体),正常人饥饿或进食高脂低碳水化合物食物时,酮体升高。降低碳水化合物比例、增加脂肪类比例,可以调控酮体的量[8]。
无论是禁食或不禁食,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国际上都要求在受过生酮饮食疗法专门训练的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进行。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开展生酮饮食初期,经验不够多,主要是和患者沟通不够,个别患者家长自行其是,自以为能独立做好生酮饮食疗法,不按要求复诊,到患者出现危险状态才重新联系医院,我们不希望这种情况再发生,一定要和医院生酮饮食疗法团队保持密切联系。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也有这种情况发生,甚至发生病人死亡的情况,所以,国际上规定,生酮饮食疗法一定要保证安全,在内行医生和营养师指导下进行。
此外,格林医生(Dr. Geyelin)还是首次记载了断食能够改善认知功能。
3 生酮饮食疗法的名称
有鉴于生酮饮食对于癫痫、糖尿病等疾病的效果,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Russel Wilder医生,提出了生酮饮食的概念,希望能够描述这种治疗方法的特征,并促使患者能长期使用断食疗法。他在1921年的试验成为第一个用生酮饮食治疗癫痫的报道。Conklin断食疗法研究的成功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迅速传播,到1941年,刊载到蒙特利尔神经病所Penfield和Erickson有关癫痫的教科书中。19世纪20年代早期,Cobb和Lennox医生开始研究饥饿对癫痫的影响,他们首先发现饥饿疗法在癫痫发作2~3 d后有效。梅奥诊所的Peterman医生[9]随后报告了生酮饮食的计算方法,和今天的方法类似:儿童1 kg体重对应1 g蛋白质,每日10~15 g碳水化合物,其余热卡由脂肪供给。新疗法传播很快,1941年-1980年几乎所有的综合性教科书,关于儿童癫痫治疗都用整章篇幅介绍生酮饮食,如何计算、如何启动。19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生酮饮食使用广泛,1972年的教科书中[10],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Livingston报告超过1 000例癫痫患者使用饮食治疗,结果52 %癫痫发作控制,27%发作显著改善。
为了改善经典生酮饮食的口味,芝加哥大学的Peter Huttenlocher于1971年发明了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MCT)生酮饮食[11, 12]。后来出现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如改良的阿特金斯饮食(Modified atkins diet,MAD)[13, 14]、低血糖生成指数治疗(Low glycemic index treatment, LGIT)[15, 16]等,都是模拟饥饿的体内过程,只不过保健、治疗疾病的目的不同,比以往更注重在长期使用中监护患者的安全性。
1938年苯妥因钠的问世,医生和研究者的重点从研究生酮饮食机制转向新的抗癫痫药物(AEDs)。AEDs治疗的新纪元开始了,生酮饮食疗法因此受到冷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John Freeman和Millicent Kelley始终坚持生酮饮食疗法,因而成为当前生酮饮食疗法全球的领头者[17-19]。新的AEDs和治疗方法不断问世,但难治性癫痫的比例没有改变。1993年,吉姆.亚伯拉罕为了让人们重新认识生酮饮食疗法,让更多人受益,拍摄了影片《首先,不要伤害(First Do no Harm)》, 由好莱坞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公益出演母亲, 吉姆的儿子查理患有癫痫,在多种药物、手术治疗和草药治疗失败后,自行找到雪藏已久的生酮饮食疗法,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进行了生酮饮食,后来癫痫得到了良好控制。吉姆还成立了查理基金(www.charliefoundation.org),用来在全球推广生酮饮食疗法。
2013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专门成立了饮食治疗专家组,由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现任饮食治疗中心主任Eric Kossoff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www.ilae.org/ketogenic)。此后,全球认识、使用、研究生酮饮食疗法的人越来越多,生酮饮食疗法治疗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其他疾病包括遗传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自闭症、脑脊髓损伤、肿瘤等疾病[20-26],都在探索中。查理基金主导召开了4次国际生酮饮食大会,全球对它的热情又开始高涨。
4 中国的辟谷和断食非常类似
在我国民间有“辟谷”疗法,用于养生和治疗各种疾病,比如癌症、肥胖等。辟谷又叫却谷、却粒、绝谷、去谷、断谷。为此道教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辟谷,也有解释为开辟谷道,开通经络通道的意思。凡行辟谷,一是要坚持食气,二是仍得食用谷麦饭食以外的食物或药物[27, 28]。
辟谷术起于先秦,我国秦朝以前,即公元前221年以前时代。上古时代、三代(即夏、商、周)都是先秦时期历史的一部分,大约与行气术同时。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29, 30]3号汉墓出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文物--《却谷食气篇》,是记载辟谷食气具体方法的帛书,是我国第一部辟谷疗法专著。据考证,帛书是汉初的写本,大约在公元前206年~188年(高祖惠帝时期)。研究其内容,可能是先秦时流传下来的古逸书。
4.1 辟谷的主要方案
服气辟谷法。辟谷食气主要是采用绵长柔细的呼吸方法。气的概念除了中医有外,西方也有,在科学尚不发达,研究方法有限时,希波克拉底也用气“pneuma”这个概念。现在看来,气包括呼吸系统进行的交换气体,包括溶解在体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还包括作为信号传递途径的一氧化氮及硫化氢等,参与在生命活动中动态存在的气体都包含在内。在“血液循环”发现前,人们就推测出体内运行着气这种东西,现在发现血红蛋白携带氧气,肺呼出二氧化碳;发现一氧化氮作为生物信号调节的方式之一,作者还获得诺贝尔奖。气在人体内循环不止,不可或缺。气的运行包含着人体最深奥的秘密。在辟谷之前首先练习“服气”,不仅能抵御断食带来的饥饿与虚弱,还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4.2 服药辟谷法
辟谷在食气的同时,还需进食杂食和药饵[31, 32]。关于所服的药物,是食物或中草药,各家各流派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杂食是芝麻、黑大豆、红枣、栗子、胡桃肉、蜂蜜及酒类。至于药物有地黄、黄精、何首乌、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菊花、茯苓、白术、松子、柏子、苡仁、山药、杏仁、白芍、菖蒲、泽泻、石韦等。还有一些辟谷人士只是提倡少食,在辟谷过程中仍进少量主食,这与节食其实并无二致。此类辟谷手法,其实质均是限制热量摄入。在修习中所服下的“药物”,有些是以脂肪为主,有些则以糖类为主,但其所含热量均远低于正常三餐。
科学研究发现,从低等生物真菌、果蝇到哺乳动物的小鼠和犬类,限制能量摄入均能起到延长生物寿命的作用,即“饥饿”的动物不但活得更久,并且活得更健康。研究显示,饥饿能启动干细胞再生[24],激活体内“清道夫”系统(自噬功能),清除体内多余的代谢产物和衰老无用的物质。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与衰老密切相关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通路在食物的刺激下活化程度也更高。不过,节食同样需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只是长期进行所谓的“服药辟谷”,不注意安全性监护,轻则摄入的营养素难免失衡,重者有生命危险。正确的辟谷不仅对人体机能无损害,而且还能提高人体的某些机能,民间在减肥、健美、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方面都有尝试。在减低主食和热卡摄入的同时增加体力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以2型糖尿病、某些心血管疾病、痛风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代谢相关疾病[27, 28, 33]。
我国医学界也开始进行研究,体验,但多是短期养生,也有动物实验研究辟谷对癌症、血糖和体重的影响[34-36]。尚未见长期辟谷,以及和生酮饮食联系起来的研究报道。
生酮饮食和中国古老的辟谷有什么联系?西方医学从断食,到生酮饮食的发展过程,与中国古老的辟谷,实际都是很相似的,可以看出辟谷和断食疗法非常类似。希波克拉底“Let food be your medicine, and medicine be your food (将食物作为药物,将药物作为食物)”和我国古人“医食同源”的说法如出一辙。只不过西方现代医学更早把它作为医疗措施在医院来加以研究推广,而我国没有大规模进入医院,特别是西医医院,没有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推广辟谷方法。今后应该更多关注我国古代就有的辟谷等类似的保健和治疗方法,得更科学、安全和规范,让更多人受益。
生酮饮食是一种脂肪高比例,碳水化合物低比例,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合适的配方饮食[1-3]。现代首先用于治疗癫痫,其他疾病的治疗如肿瘤、自闭症、遗传代谢病和脑脊髓损伤,老年痴呆等也在不断探索中。
1 生酮饮食疗法的前身是断食
生酮饮食的前身,是断食(fasting)[4-6],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断食用来治疗疾病已有2 000多年,古希腊和古印度的医生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关于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0年)文集中“On the Sacred Disease”论述了癫痫、糖尿病等治疗的饮食疗法,其中在“时疫,Epidemics”章节中记载有断食治愈癫痫的案例。研究认为至少在公元前500年,断食和饮食调节就在治疗癫痫了。公元前200多年,希腊帝国(Hellenistic Greece)著名皇家医生Erasistratus (公元前304~250年)正式要求:对于有癫痫的人,应该毫不溺爱给与禁食,减少食物供给。著名医学家盖伦相信减少食物量可以治愈轻的病例,而且对其他病例有益。
断食现代记载用于治疗癫痫见于1911年法国[7],20例成年患者采用低热卡素食,间断断食清肠。方法是先断食不断水4 d,然后给半量素食4 d,接着再断食-半量素食。此后到19世纪30年代,医生们观察了很多癫痫病例。Bernarr Macfadden, 美国身体文化(Physical culture)的倡导者,他推广通过断食来恢复健康的方法。他的门徒整骨医生Hugh Conklin用断食不断水18~25 d来治疗癫痫,断食期间用少量素食,他称为饮水治疗(Water diet), 儿童病例治愈90%,成人治愈50%,治疗效果为20%无发作,50%有改善。他用断食不断水的方法治疗的癫痫病例数以百计。Conklin的断食疗法很快被神经内科医生采纳,成为主流医学的治疗措施。1916年,Mc Murray医生向纽约医学杂志报告了他从1912年开始就成功地治愈的癫痫,其方法为先断食,后来给予少量无淀粉、无糖的饮食。著名内分泌专科医生H. Rawle Geyelin见证了Conklin的治疗,他在美国医学会大会上报告,他也给36例癫痫患者进行了断食治疗,取得类似效果。19世纪20年代的研究表明,停止断食,癫痫发作会复发。饥饿治疗法的第一笔研究基金来自Conklin治疗成功的患者家长Charles Howland,他捐赠5 000美元给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工作的兄弟John Howland,由此资助神经内科Stanley Cobb医生和他的助手William G. Lennox医生对生酮饮食进行研究。所以,最早的生酮饮食,就是在不断水的情况下,禁食3~4周,期间减少食物。这时,病人体重会减轻、消瘦,该方法过于剧烈,虽然可以治疗疾病,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承受,所以,以后的各种生酮饮食疗法,都要兼顾疗效和安全性。对于体重超重、体质较好的人,较长时间禁食,减轻体重,在无感染等并发症前提下,倒是一举两得。
2 生酮饮食疗法曾用于糖尿病等其他疾病
Rollin Woodyatt在1921年复习饮食与糖尿病的研究时,发现了酮体(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统称为酮体),正常人饥饿或进食高脂低碳水化合物食物时,酮体升高。降低碳水化合物比例、增加脂肪类比例,可以调控酮体的量[8]。
无论是禁食或不禁食,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国际上都要求在受过生酮饮食疗法专门训练的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进行。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开展生酮饮食初期,经验不够多,主要是和患者沟通不够,个别患者家长自行其是,自以为能独立做好生酮饮食疗法,不按要求复诊,到患者出现危险状态才重新联系医院,我们不希望这种情况再发生,一定要和医院生酮饮食疗法团队保持密切联系。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也有这种情况发生,甚至发生病人死亡的情况,所以,国际上规定,生酮饮食疗法一定要保证安全,在内行医生和营养师指导下进行。
此外,格林医生(Dr. Geyelin)还是首次记载了断食能够改善认知功能。
3 生酮饮食疗法的名称
有鉴于生酮饮食对于癫痫、糖尿病等疾病的效果,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Russel Wilder医生,提出了生酮饮食的概念,希望能够描述这种治疗方法的特征,并促使患者能长期使用断食疗法。他在1921年的试验成为第一个用生酮饮食治疗癫痫的报道。Conklin断食疗法研究的成功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迅速传播,到1941年,刊载到蒙特利尔神经病所Penfield和Erickson有关癫痫的教科书中。19世纪20年代早期,Cobb和Lennox医生开始研究饥饿对癫痫的影响,他们首先发现饥饿疗法在癫痫发作2~3 d后有效。梅奥诊所的Peterman医生[9]随后报告了生酮饮食的计算方法,和今天的方法类似:儿童1 kg体重对应1 g蛋白质,每日10~15 g碳水化合物,其余热卡由脂肪供给。新疗法传播很快,1941年-1980年几乎所有的综合性教科书,关于儿童癫痫治疗都用整章篇幅介绍生酮饮食,如何计算、如何启动。19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生酮饮食使用广泛,1972年的教科书中[10],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Livingston报告超过1 000例癫痫患者使用饮食治疗,结果52 %癫痫发作控制,27%发作显著改善。
为了改善经典生酮饮食的口味,芝加哥大学的Peter Huttenlocher于1971年发明了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MCT)生酮饮食[11, 12]。后来出现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如改良的阿特金斯饮食(Modified atkins diet,MAD)[13, 14]、低血糖生成指数治疗(Low glycemic index treatment, LGIT)[15, 16]等,都是模拟饥饿的体内过程,只不过保健、治疗疾病的目的不同,比以往更注重在长期使用中监护患者的安全性。
1938年苯妥因钠的问世,医生和研究者的重点从研究生酮饮食机制转向新的抗癫痫药物(AEDs)。AEDs治疗的新纪元开始了,生酮饮食疗法因此受到冷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John Freeman和Millicent Kelley始终坚持生酮饮食疗法,因而成为当前生酮饮食疗法全球的领头者[17-19]。新的AEDs和治疗方法不断问世,但难治性癫痫的比例没有改变。1993年,吉姆.亚伯拉罕为了让人们重新认识生酮饮食疗法,让更多人受益,拍摄了影片《首先,不要伤害(First Do no Harm)》, 由好莱坞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公益出演母亲, 吉姆的儿子查理患有癫痫,在多种药物、手术治疗和草药治疗失败后,自行找到雪藏已久的生酮饮食疗法,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进行了生酮饮食,后来癫痫得到了良好控制。吉姆还成立了查理基金(www.charliefoundation.org),用来在全球推广生酮饮食疗法。
2013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专门成立了饮食治疗专家组,由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现任饮食治疗中心主任Eric Kossoff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www.ilae.org/ketogenic)。此后,全球认识、使用、研究生酮饮食疗法的人越来越多,生酮饮食疗法治疗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其他疾病包括遗传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自闭症、脑脊髓损伤、肿瘤等疾病[20-26],都在探索中。查理基金主导召开了4次国际生酮饮食大会,全球对它的热情又开始高涨。
4 中国的辟谷和断食非常类似
在我国民间有“辟谷”疗法,用于养生和治疗各种疾病,比如癌症、肥胖等。辟谷又叫却谷、却粒、绝谷、去谷、断谷。为此道教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辟谷,也有解释为开辟谷道,开通经络通道的意思。凡行辟谷,一是要坚持食气,二是仍得食用谷麦饭食以外的食物或药物[27, 28]。
辟谷术起于先秦,我国秦朝以前,即公元前221年以前时代。上古时代、三代(即夏、商、周)都是先秦时期历史的一部分,大约与行气术同时。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29, 30]3号汉墓出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文物--《却谷食气篇》,是记载辟谷食气具体方法的帛书,是我国第一部辟谷疗法专著。据考证,帛书是汉初的写本,大约在公元前206年~188年(高祖惠帝时期)。研究其内容,可能是先秦时流传下来的古逸书。
4.1 辟谷的主要方案
服气辟谷法。辟谷食气主要是采用绵长柔细的呼吸方法。气的概念除了中医有外,西方也有,在科学尚不发达,研究方法有限时,希波克拉底也用气“pneuma”这个概念。现在看来,气包括呼吸系统进行的交换气体,包括溶解在体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还包括作为信号传递途径的一氧化氮及硫化氢等,参与在生命活动中动态存在的气体都包含在内。在“血液循环”发现前,人们就推测出体内运行着气这种东西,现在发现血红蛋白携带氧气,肺呼出二氧化碳;发现一氧化氮作为生物信号调节的方式之一,作者还获得诺贝尔奖。气在人体内循环不止,不可或缺。气的运行包含着人体最深奥的秘密。在辟谷之前首先练习“服气”,不仅能抵御断食带来的饥饿与虚弱,还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4.2 服药辟谷法
辟谷在食气的同时,还需进食杂食和药饵[31, 32]。关于所服的药物,是食物或中草药,各家各流派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杂食是芝麻、黑大豆、红枣、栗子、胡桃肉、蜂蜜及酒类。至于药物有地黄、黄精、何首乌、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菊花、茯苓、白术、松子、柏子、苡仁、山药、杏仁、白芍、菖蒲、泽泻、石韦等。还有一些辟谷人士只是提倡少食,在辟谷过程中仍进少量主食,这与节食其实并无二致。此类辟谷手法,其实质均是限制热量摄入。在修习中所服下的“药物”,有些是以脂肪为主,有些则以糖类为主,但其所含热量均远低于正常三餐。
科学研究发现,从低等生物真菌、果蝇到哺乳动物的小鼠和犬类,限制能量摄入均能起到延长生物寿命的作用,即“饥饿”的动物不但活得更久,并且活得更健康。研究显示,饥饿能启动干细胞再生[24],激活体内“清道夫”系统(自噬功能),清除体内多余的代谢产物和衰老无用的物质。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与衰老密切相关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通路在食物的刺激下活化程度也更高。不过,节食同样需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只是长期进行所谓的“服药辟谷”,不注意安全性监护,轻则摄入的营养素难免失衡,重者有生命危险。正确的辟谷不仅对人体机能无损害,而且还能提高人体的某些机能,民间在减肥、健美、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方面都有尝试。在减低主食和热卡摄入的同时增加体力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以2型糖尿病、某些心血管疾病、痛风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代谢相关疾病[27, 28, 33]。
我国医学界也开始进行研究,体验,但多是短期养生,也有动物实验研究辟谷对癌症、血糖和体重的影响[34-36]。尚未见长期辟谷,以及和生酮饮食联系起来的研究报道。
生酮饮食和中国古老的辟谷有什么联系?西方医学从断食,到生酮饮食的发展过程,与中国古老的辟谷,实际都是很相似的,可以看出辟谷和断食疗法非常类似。希波克拉底“Let food be your medicine, and medicine be your food (将食物作为药物,将药物作为食物)”和我国古人“医食同源”的说法如出一辙。只不过西方现代医学更早把它作为医疗措施在医院来加以研究推广,而我国没有大规模进入医院,特别是西医医院,没有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推广辟谷方法。今后应该更多关注我国古代就有的辟谷等类似的保健和治疗方法,得更科学、安全和规范,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