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魏超, 陈阳美. 糖尿病相关癫痫发作的临床分析. 癫痫杂志, 2017, 3(2): 115-120. doi: 10.7507/2096-0247.20170016 复制
癫痫发作在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 患者中可以观察到,而且DM与癫痫有重要关联,癫痫发作是DM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癫痫发作可出现于低血糖、非酮症高渗状态、酮症酸中毒 (Diabetic keto-acidosis,DKA) 和严重电解质紊乱等状况下,但高血糖非酮症非高渗状态,即单纯糖尿病高血糖症 (Diabetes hyperglycemic,DH) 亦可引起癫痫发作,称为非酮症高血糖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NKH) 性癫痫发作[1]。有研究提出NKH引起癫痫发作的血糖水平标准:血糖>290 mg /d L (约16.1mmol/L),渗透压288 mOsm /kg[1]。另外,低血糖、DKA、高血糖高渗状态 (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us,HHS) 也可引起癫痫发作。在长期高血糖症的基础上,癫痫发作反复出现,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严重脑损害,甚至最终诊断为DM癫痫。这些患者出现癫痫发作时往往并未诊断DM,若不能及时明确两者之间的关联,可能会导致DM相关癫痫发作的治疗延迟。
许多研究发现,约25%的DM患者伴有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2]。DH伴癫痫发作在临床并不少见,DH相关癫痫发作多为部分性运动发作,15%以癫痫持续状态 (Status epilepticus,SE) 起病[2]。DH可以引起癫痫发作,但是,大多数研究依旧专注于血糖的水平或仅限于病例报道[1],没有针对癫痫发作严重性方面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13年10月-2015年3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老年科住院的成人2型DM患者 (18岁及以上) 中,收集DM相关癫痫发作 (并且诊断为DM癫痫) 的患者。
1.1.1 纳入标准
①成年患者 (18岁及以上);②急性起病,并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癫痫发作;③具有DM史5年以上;④癫痫发作时,立即测血糖,且出现血糖水平异常。
1.1.2 排除标准
儿童期或青少年期曾有癫痫发作史,或入院前已经明确诊断癫痫无误且服用抗癫痫药物 (AEDs)、或由脑卒中、电解质紊乱、严重的颅脑外伤及颅内手术、脑原发性或其他脏器转移肿瘤、缺血缺氧型脑病及脑水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尿毒症脑病、肝性脑病、药物引起的癫痫发作。住院期间有痫性发作表现,没有确诊癫痫的和糖尿病史5年以下的也予以排除。
1.2 诊断标准及临床评价
对所有入选患者的病史、癫痫发作分型、药物的应用进行评估。癫痫发作的严重性需要评估全面性发作及SE[4]。依据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 (ILAE) 推出的癫痫发作分类评估癫痫发作症状学及脑电图 (EEG),对癫痫进行分型[5]。另外对DM低血糖症、DKA或者HHS相关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高血糖定义为空腹血糖高于126 mg/dL (>7.0mmol/L) 或随机血糖高于200 mg/dL (11.1 mmol/L)[6]。DM患者低血糖症的评定标准为低于3.9 mmol/L。
1.3 研究方法
对所有入选患者的癫痫发作分型、发作严重性、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 (Hemoglobin A1c,HbA1c),血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血浆渗透压,血图、血尿素氮、血肌酐、ALT、AST、酮体、甲状腺激素、肿瘤标志物、心电图 (ECG)、EEG、核磁共振 (MRI) 等数据进行分析。并且,我们评估了患者的用药情况,避免药物引起或诱发癫痫发作。
若血糖升高或降低,则立即采取干预措施,若癫痫发作还未控制,加用AEDs (卡马西平、丙戊酸钠);降糖方案采用短效胰岛素静脉滴注降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分析数据处理。变量不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反映样本特征。针对定性变量采用非参数的Mann-Whitney U检验、针对有序名义变量 (性别、癫痫发作类型、EEG等) 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值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收集病例44例。依据DM相关代谢条件 (即高血糖、DKA或者HHS、低血糖) 将患者分为三组 (表 1)。三组患者病例数如下:共确诊DH相关癫痫发作 (并且确诊为DM癫痫)28例,DKA或者HHS相关癫痫发作7例,DM低血糖症相关癫痫发作9例。

2.1 单纯高血糖症相关癫痫发作
DH相关癫痫发作共28例,平均发病年龄51.3岁;男17例,女11例。本组患者平均血糖为18.54 mmol/L;简单部分性发作,不伴继发全面性发作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12/28,42.8%),8例 (8/28,28.6%) 复杂部分发作,8例表现出 (8/28,28.6%) 没有明确局灶起源的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TCS)。
15例患者首诊HbA1c>9%,其中7例表现为全面性发作,4例简单部分发作,4例复杂部分发作。全面性发作在HbA1c>9%和≤9%两组之间进行比较。>9%的患者出现全面性发作 (46.7% vs. 7.7%,P < 0.05) 风险高。然而,简单部分性发作 (26.7% vs 61.5% vs. P>0.05) 和复杂部分性发作 (26.7% vs. 30.8%,P>0.05) 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表 2、图 1)。


13例 (13/28,46.4%) 脑MRI表现为脑萎缩、腔隙性梗死灶,6例 (6/28,21.4%) EEG异常 (4例有癫痫波)。血浆糖、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渗透压均在正常范围内。血图、血尿素氮、血肌酐、ALT、AST、甲状腺激素、肿瘤标志物、ECG均无明显异常。
典型病例:女70岁。因“发作性呼之不应4 d,再发伴四肢抽搐半天”入院。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头部右偏,呼之不应,持续时间约几秒钟后恢复如常,未予重视,否认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跌倒,事后可回忆发病过程。约14 h前家属再次发现头部右偏,双眼右翻,呼之不应,持续时间约2 min,且频繁发作,缓解后回家途中走错楼层。随后反复发作,且出现四肢抽搐,仍呼之不应,伴有口吐白沫,否认舌咬伤、大小便失禁及跌倒。既往DM 6年余,口服格列齐特降糖,最近3个月,血糖控制欠佳,检测指血糖,最近45 d余,1 d内2次以上>19 mmol/L。否认卒中史和高血压病史。内科查体无特殊,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入院后随机血糖16.0 mmol/L,空腹血糖10.13 mmol/L,空腹胰岛素15.26 mmol/L,尿酮阴性。HbA1c 7.4%,血钠离子、血浆渗透压水平正常,血图、肝功、甲功、肾功及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乙肝、丙肝、艾滋梅毒均阴性。腹部彩色超声检查正常。头部CT正常;脑MRI+DWI示双侧半球散在缺血灶,DWI未受限。EEG:轻度异常。入院后给予静脉补液、短效胰岛素降糖联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未再发作。
2.2 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状态相关癫痫发作
DKA及HHS相关癫痫发作共7例,平均年龄45.7岁;男6例,女1例。本组患者平均血糖为27.63 mmol/L; GTCS 2例 (2/7,28.6%),SE 2例 (2/7,28.6%),局部性运动发作2例 (2/7,28.6%),Jackson发作1例 (1/7,14.2%)。血图、血尿素氮、血肌酐、ALT、AST、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甲状腺激素、肿瘤标志物及ECG均无明显异常。1例 (1/7,14.2%) EEG异常 (无癫痫波),3例 (3/7,42.9%) 脑MRI异常 (散在缺血灶)。
2.3 糖尿病低血糖症相关癫痫发作
低血糖症相关癫痫发作共9例,平均发病年龄45.3岁;男7例,女2例。本组患者平均血糖为2.91 mmol/L;GTCS 5例 (5/9,55.6%),复杂部分发作3例 (3/9,33.3%),全身强直发作1例 (1/9,11.1%)。血图、血尿素氮、血肌酐、ALT、AST、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甲状腺激素、肿瘤标志物及ECG均无明显异常。2(2/9,22.2%) 例EEG异常 (无癫痫波),4例 (4/9,44.4%) 脑MRI异常 (散在缺血灶)。
2.4 高血糖、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对照
除了血糖、HbAc1以外,年龄、性别,血钠离子、渗透压水平及EEG、脑MRI异常均无统计学差异,全面性发作亦无差异。
3 讨论
1965年NKH引起癫痫发作首次报道,认为NKH可引起局灶性癫痫发作,并且强调了局灶性癫痫发作可能是DM的症状之一。癫痫发作是DM重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然而DM相关癫痫发作有其自身临床特点。
我们收集的病例在DH相关癫痫发作有以下临床特点:①常见于中年人,平均年龄为51.3岁,且各年龄段均可发病;②部分性发作是最常见的类型,其中简单部分性发作较多;③发作时血浆葡萄糖水平高,平均18.54 mmol/L,但是个体出现癫痫发作时血糖水平不一致;④患者EEG见局灶性癫痫波,脑MRI无对应局灶病变;⑤降糖选用短效胰岛素静脉注射,部分患者需要加用AEDs。在AEDs选用上,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可选用;因苯妥英钠使血糖升高,地西泮、苯巴比妥可加重意识障碍,不建议使用。
HbA1c>9%时,我们认为长期血糖控制极差[7],且容易出现DM相关并发症。因此,HbA1c>9%作为血糖控制欠佳的指标。HbA1c是测定慢性高血糖症的金标准,HbA1c水平增高提示血糖控制欠佳周期较长 (>1个月)。癫痫发作与长期高血糖相关,特别是与长期高血糖管控欠佳相关。本研究发现HbA1c (长期的血糖管控不佳) 是DH患者癫痫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与癫痫发作严重性直接相关。因此对于DM相关癫痫的患者,长期血糖管理尤其重要。
DKA或HHS相关癫痫发作临床类型较常见为GTCS、SE、局部性运动发作,另外也可出现Jackson发作,以上发作类型均有文献报道,随着血糖降至或接近正常水平未发作,未加用AEDs[8]。
DM低血糖症患者临床类型最常见为全面性发作,本组纳入的DM低血糖症相关癫痫发作的患者,因病例数少产生偏倚,与既往研究不一致[9],另外也有SE及复杂部分发作;低血糖性癫痫发作随着血糖水平的升至4.0 mmol/L以上,癫痫发作也会停止,往往不需要加用AEDs。
DM相关癫痫发作的机制至今未阐明,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本组患者临床资料,DM的各种代谢问题 (即低血糖、高血糖、酮症、高渗状态) 及自身抗体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9]:①高血糖致血-脑脊液屏障渗透性增高引起血-脑脊液屏障渗漏,可发生在癫痫起病及慢性期的癫痫进展中,表明血-脑脊液屏障破坏与NKH相关癫痫发作相关[10];②低血糖通过神经递质影响三羧酸循环,损失高能基质,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兴奋性氨基酸大量释放导致兴奋性毒性[11];③细胞内酸中毒提升γ氨基丁酸 (γ-aminobutyric acid,GABA) 水平通过增加谷氨酸脱羧酶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 的活性,从而导致相应的癫痫发作阈值增高[12];④ GAD是合成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限速酶,最初在僵人综合症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被发现,常常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与1型DM) 关系密切[13]。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Anti-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ies,AGAD-Ab) 是DM的重要标志物,与颞叶癫痫和难治性癫痫有重要关联。胰岛β细胞和分泌GABA的神经元均可以产生AGAD-Ab,这为DM和癫痫的关联奠定了细胞学基础。AGAD-Ab抑制GAD的活动,会引起免疫介导的GABA能障碍;AGAD-Ab通过与热休克蛋白70发生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的方式等引起运动皮层GABA水平下降,使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递质失衡,引起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癫痫发作[14]。
DM相关癫痫发作包括DH、低血糖及DKA或者HHS状态相关癫痫发作,在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DH患者癫痫发作最常见为部分性运动发作,而低血糖、DKA最常见者为全面性发作。HbA1C水平升高是DH症相关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而且与全面性发作有直接关联。因此可以认为长期的血糖 (>1个月) 控制不佳是DH患者癫痫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研究纳入病例数少,且为单中心医疗机构收集病例,尚不能完全表现出总体特征。关于癫痫发作严重性方面的研究,三组之间无差异;本研究只观察到全面性发作 (HHS及低血糖相关癫痫发作观察到癫痫持续),没有观察到SE;另外,也未涉及癫痫复发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
癫痫发作在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 患者中可以观察到,而且DM与癫痫有重要关联,癫痫发作是DM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癫痫发作可出现于低血糖、非酮症高渗状态、酮症酸中毒 (Diabetic keto-acidosis,DKA) 和严重电解质紊乱等状况下,但高血糖非酮症非高渗状态,即单纯糖尿病高血糖症 (Diabetes hyperglycemic,DH) 亦可引起癫痫发作,称为非酮症高血糖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NKH) 性癫痫发作[1]。有研究提出NKH引起癫痫发作的血糖水平标准:血糖>290 mg /d L (约16.1mmol/L),渗透压288 mOsm /kg[1]。另外,低血糖、DKA、高血糖高渗状态 (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us,HHS) 也可引起癫痫发作。在长期高血糖症的基础上,癫痫发作反复出现,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严重脑损害,甚至最终诊断为DM癫痫。这些患者出现癫痫发作时往往并未诊断DM,若不能及时明确两者之间的关联,可能会导致DM相关癫痫发作的治疗延迟。
许多研究发现,约25%的DM患者伴有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2]。DH伴癫痫发作在临床并不少见,DH相关癫痫发作多为部分性运动发作,15%以癫痫持续状态 (Status epilepticus,SE) 起病[2]。DH可以引起癫痫发作,但是,大多数研究依旧专注于血糖的水平或仅限于病例报道[1],没有针对癫痫发作严重性方面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13年10月-2015年3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老年科住院的成人2型DM患者 (18岁及以上) 中,收集DM相关癫痫发作 (并且诊断为DM癫痫) 的患者。
1.1.1 纳入标准
①成年患者 (18岁及以上);②急性起病,并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癫痫发作;③具有DM史5年以上;④癫痫发作时,立即测血糖,且出现血糖水平异常。
1.1.2 排除标准
儿童期或青少年期曾有癫痫发作史,或入院前已经明确诊断癫痫无误且服用抗癫痫药物 (AEDs)、或由脑卒中、电解质紊乱、严重的颅脑外伤及颅内手术、脑原发性或其他脏器转移肿瘤、缺血缺氧型脑病及脑水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尿毒症脑病、肝性脑病、药物引起的癫痫发作。住院期间有痫性发作表现,没有确诊癫痫的和糖尿病史5年以下的也予以排除。
1.2 诊断标准及临床评价
对所有入选患者的病史、癫痫发作分型、药物的应用进行评估。癫痫发作的严重性需要评估全面性发作及SE[4]。依据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 (ILAE) 推出的癫痫发作分类评估癫痫发作症状学及脑电图 (EEG),对癫痫进行分型[5]。另外对DM低血糖症、DKA或者HHS相关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高血糖定义为空腹血糖高于126 mg/dL (>7.0mmol/L) 或随机血糖高于200 mg/dL (11.1 mmol/L)[6]。DM患者低血糖症的评定标准为低于3.9 mmol/L。
1.3 研究方法
对所有入选患者的癫痫发作分型、发作严重性、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 (Hemoglobin A1c,HbA1c),血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血浆渗透压,血图、血尿素氮、血肌酐、ALT、AST、酮体、甲状腺激素、肿瘤标志物、心电图 (ECG)、EEG、核磁共振 (MRI) 等数据进行分析。并且,我们评估了患者的用药情况,避免药物引起或诱发癫痫发作。
若血糖升高或降低,则立即采取干预措施,若癫痫发作还未控制,加用AEDs (卡马西平、丙戊酸钠);降糖方案采用短效胰岛素静脉滴注降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分析数据处理。变量不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反映样本特征。针对定性变量采用非参数的Mann-Whitney U检验、针对有序名义变量 (性别、癫痫发作类型、EEG等) 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值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收集病例44例。依据DM相关代谢条件 (即高血糖、DKA或者HHS、低血糖) 将患者分为三组 (表 1)。三组患者病例数如下:共确诊DH相关癫痫发作 (并且确诊为DM癫痫)28例,DKA或者HHS相关癫痫发作7例,DM低血糖症相关癫痫发作9例。

2.1 单纯高血糖症相关癫痫发作
DH相关癫痫发作共28例,平均发病年龄51.3岁;男17例,女11例。本组患者平均血糖为18.54 mmol/L;简单部分性发作,不伴继发全面性发作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12/28,42.8%),8例 (8/28,28.6%) 复杂部分发作,8例表现出 (8/28,28.6%) 没有明确局灶起源的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TCS)。
15例患者首诊HbA1c>9%,其中7例表现为全面性发作,4例简单部分发作,4例复杂部分发作。全面性发作在HbA1c>9%和≤9%两组之间进行比较。>9%的患者出现全面性发作 (46.7% vs. 7.7%,P < 0.05) 风险高。然而,简单部分性发作 (26.7% vs 61.5% vs. P>0.05) 和复杂部分性发作 (26.7% vs. 30.8%,P>0.05) 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表 2、图 1)。


13例 (13/28,46.4%) 脑MRI表现为脑萎缩、腔隙性梗死灶,6例 (6/28,21.4%) EEG异常 (4例有癫痫波)。血浆糖、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渗透压均在正常范围内。血图、血尿素氮、血肌酐、ALT、AST、甲状腺激素、肿瘤标志物、ECG均无明显异常。
典型病例:女70岁。因“发作性呼之不应4 d,再发伴四肢抽搐半天”入院。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头部右偏,呼之不应,持续时间约几秒钟后恢复如常,未予重视,否认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跌倒,事后可回忆发病过程。约14 h前家属再次发现头部右偏,双眼右翻,呼之不应,持续时间约2 min,且频繁发作,缓解后回家途中走错楼层。随后反复发作,且出现四肢抽搐,仍呼之不应,伴有口吐白沫,否认舌咬伤、大小便失禁及跌倒。既往DM 6年余,口服格列齐特降糖,最近3个月,血糖控制欠佳,检测指血糖,最近45 d余,1 d内2次以上>19 mmol/L。否认卒中史和高血压病史。内科查体无特殊,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入院后随机血糖16.0 mmol/L,空腹血糖10.13 mmol/L,空腹胰岛素15.26 mmol/L,尿酮阴性。HbA1c 7.4%,血钠离子、血浆渗透压水平正常,血图、肝功、甲功、肾功及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乙肝、丙肝、艾滋梅毒均阴性。腹部彩色超声检查正常。头部CT正常;脑MRI+DWI示双侧半球散在缺血灶,DWI未受限。EEG:轻度异常。入院后给予静脉补液、短效胰岛素降糖联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未再发作。
2.2 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状态相关癫痫发作
DKA及HHS相关癫痫发作共7例,平均年龄45.7岁;男6例,女1例。本组患者平均血糖为27.63 mmol/L; GTCS 2例 (2/7,28.6%),SE 2例 (2/7,28.6%),局部性运动发作2例 (2/7,28.6%),Jackson发作1例 (1/7,14.2%)。血图、血尿素氮、血肌酐、ALT、AST、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甲状腺激素、肿瘤标志物及ECG均无明显异常。1例 (1/7,14.2%) EEG异常 (无癫痫波),3例 (3/7,42.9%) 脑MRI异常 (散在缺血灶)。
2.3 糖尿病低血糖症相关癫痫发作
低血糖症相关癫痫发作共9例,平均发病年龄45.3岁;男7例,女2例。本组患者平均血糖为2.91 mmol/L;GTCS 5例 (5/9,55.6%),复杂部分发作3例 (3/9,33.3%),全身强直发作1例 (1/9,11.1%)。血图、血尿素氮、血肌酐、ALT、AST、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甲状腺激素、肿瘤标志物及ECG均无明显异常。2(2/9,22.2%) 例EEG异常 (无癫痫波),4例 (4/9,44.4%) 脑MRI异常 (散在缺血灶)。
2.4 高血糖、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对照
除了血糖、HbAc1以外,年龄、性别,血钠离子、渗透压水平及EEG、脑MRI异常均无统计学差异,全面性发作亦无差异。
3 讨论
1965年NKH引起癫痫发作首次报道,认为NKH可引起局灶性癫痫发作,并且强调了局灶性癫痫发作可能是DM的症状之一。癫痫发作是DM重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然而DM相关癫痫发作有其自身临床特点。
我们收集的病例在DH相关癫痫发作有以下临床特点:①常见于中年人,平均年龄为51.3岁,且各年龄段均可发病;②部分性发作是最常见的类型,其中简单部分性发作较多;③发作时血浆葡萄糖水平高,平均18.54 mmol/L,但是个体出现癫痫发作时血糖水平不一致;④患者EEG见局灶性癫痫波,脑MRI无对应局灶病变;⑤降糖选用短效胰岛素静脉注射,部分患者需要加用AEDs。在AEDs选用上,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可选用;因苯妥英钠使血糖升高,地西泮、苯巴比妥可加重意识障碍,不建议使用。
HbA1c>9%时,我们认为长期血糖控制极差[7],且容易出现DM相关并发症。因此,HbA1c>9%作为血糖控制欠佳的指标。HbA1c是测定慢性高血糖症的金标准,HbA1c水平增高提示血糖控制欠佳周期较长 (>1个月)。癫痫发作与长期高血糖相关,特别是与长期高血糖管控欠佳相关。本研究发现HbA1c (长期的血糖管控不佳) 是DH患者癫痫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与癫痫发作严重性直接相关。因此对于DM相关癫痫的患者,长期血糖管理尤其重要。
DKA或HHS相关癫痫发作临床类型较常见为GTCS、SE、局部性运动发作,另外也可出现Jackson发作,以上发作类型均有文献报道,随着血糖降至或接近正常水平未发作,未加用AEDs[8]。
DM低血糖症患者临床类型最常见为全面性发作,本组纳入的DM低血糖症相关癫痫发作的患者,因病例数少产生偏倚,与既往研究不一致[9],另外也有SE及复杂部分发作;低血糖性癫痫发作随着血糖水平的升至4.0 mmol/L以上,癫痫发作也会停止,往往不需要加用AEDs。
DM相关癫痫发作的机制至今未阐明,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本组患者临床资料,DM的各种代谢问题 (即低血糖、高血糖、酮症、高渗状态) 及自身抗体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9]:①高血糖致血-脑脊液屏障渗透性增高引起血-脑脊液屏障渗漏,可发生在癫痫起病及慢性期的癫痫进展中,表明血-脑脊液屏障破坏与NKH相关癫痫发作相关[10];②低血糖通过神经递质影响三羧酸循环,损失高能基质,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兴奋性氨基酸大量释放导致兴奋性毒性[11];③细胞内酸中毒提升γ氨基丁酸 (γ-aminobutyric acid,GABA) 水平通过增加谷氨酸脱羧酶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 的活性,从而导致相应的癫痫发作阈值增高[12];④ GAD是合成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限速酶,最初在僵人综合症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被发现,常常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与1型DM) 关系密切[13]。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Anti-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ies,AGAD-Ab) 是DM的重要标志物,与颞叶癫痫和难治性癫痫有重要关联。胰岛β细胞和分泌GABA的神经元均可以产生AGAD-Ab,这为DM和癫痫的关联奠定了细胞学基础。AGAD-Ab抑制GAD的活动,会引起免疫介导的GABA能障碍;AGAD-Ab通过与热休克蛋白70发生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的方式等引起运动皮层GABA水平下降,使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递质失衡,引起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癫痫发作[14]。
DM相关癫痫发作包括DH、低血糖及DKA或者HHS状态相关癫痫发作,在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DH患者癫痫发作最常见为部分性运动发作,而低血糖、DKA最常见者为全面性发作。HbA1C水平升高是DH症相关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而且与全面性发作有直接关联。因此可以认为长期的血糖 (>1个月) 控制不佳是DH患者癫痫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研究纳入病例数少,且为单中心医疗机构收集病例,尚不能完全表现出总体特征。关于癫痫发作严重性方面的研究,三组之间无差异;本研究只观察到全面性发作 (HHS及低血糖相关癫痫发作观察到癫痫持续),没有观察到SE;另外,也未涉及癫痫复发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