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方子妍, 吴逢春, 陈树达, 秦家明, 宁玉萍, 周列民. 维拉帕米对慢性颞叶内侧癫痫模型大鼠抗癫痫药物分布的影响. 癫痫杂志, 2019, 5(3): 165-169. doi: 10.7507/2096-0247.20190029 复制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目前其治疗仍以抗癫痫药物(AEDs)为主。尽管近二十余年来,先后有十余种新型 AEDs 上市,但临床上仍有约 1/3 的癫痫患者发作控制不佳,即耐药性癫痫[1-3]。耐药性癫痫的治疗困难、发作频繁、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影响极大。因此,寻找耐药性癫痫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近年来耐药性癫痫研究的关注点。临床上耐药性癫痫以 MTLE 尤为多见。
目前,耐药性癫痫产生的机制具有多种假说,其中涉及药代动力学理论的机制,即多药转运体的异常表达导致癫痫灶 AEDs 浓度降低产生癫痫发作控制效果不佳。近年来,多药转运体异常表达在癫痫领域的研究较为热门,并且在解释耐药性癫痫产生机制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由于临床常见的耐药性癫痫患者一般对多种 AEDs 均产生耐药现象[4],并且这些作用机制不尽相同的 AEDs 几乎都为多药转运体的底物[5, 6]。多药转运体异常表达始于对肿瘤治疗的研究,研究者发现在肿瘤化疗药物的临床治疗中,有些患者几乎对所有的化疗药物产生耐药,而多药转运体的异常表达在耐药产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P-糖蛋白是由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多药转运体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药物的外排泵,在脑中分布于血脑屏障上,正常情况下对脑起到屏障的保护作用。但在病理情况下(如癫痫),P-糖蛋白表达增多。已有动物及临床研究证实[7, 8],耐药性癫痫患者癫痫灶中 P-糖蛋白过表达,增加其对脑的屏障功能,从而降低其底物—AEDs 进入癫痫灶的量,从而导致癫痫发作控制不佳,最终产生耐药性癫痫。因此,如何抑制或逆转 P-糖蛋白过表达导致的耐药,使足够的 AEDs 进入脑中癫痫灶,可能是解决此类耐药性癫痫治疗的关键。
目前针对 P-糖蛋白拮抗剂的研发多局限于肿瘤领域,如 P-糖蛋白第一代拮抗剂维拉帕米(Verapamil,VPM),以及近年来开发的一些新药物,以 Tariquidar(TQD,XR9576)为代表。在Ⅲ期临床试验中,TQD 被证实能够提高伴有 P-糖蛋白过表达的肿瘤对一些化疗药物(P-糖蛋白作用底物)的敏感性[9]。在将 P-糖蛋白拮抗剂应用于癫痫治疗领域方面,即 P-糖蛋白抑制剂(VPM 及 TQD)联合 AEDs 使用,能够增加脑中药物浓度已经在正常大鼠上得到证实[10, 11],而在癫痫动物模型上,前期 Brandt 等和 Volk 等[12, 13]研究结果也证实苯巴比妥+TQD 可以显著地减少耐药癫痫模型大鼠的癫痫发作频次,并增加苯巴比妥在模型鼠脑中的浓度,证实了 TQD 对 AEDs 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影响。目前尚没有将第一代 P-糖蛋白抑制剂 VPM 联合 AEDs 应用于癫痫模型鼠的研究数据。因此,我们的研究拟观察 P-糖蛋白抑制剂 VPM 能否提高颞叶内侧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 MTLE)模型鼠脑中苯妥英钠(Phenytoin, PHT)浓度,为 P-糖蛋白抑制剂治疗癫痫耐药提供直接药代动力学证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健康雌性 SPF 级 Sprague-Dawley 大鼠(6~8 周龄,160~180 g),购于广东省实验动物研究所(许可证号:SCXK(粤)2008-0002)[14]。
1.1.2 实验试剂
主要试剂包括氯化锂、匹罗卡品、东莨菪碱、PHT、VPM、地西泮等,购于 Sigma-Aldrich 公司[14]。
1.1.3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完成微透析实验所需的微量进样泵、微量收集器等设备购自于美国 BASi 公司,微透析探针、微透析管路、微透析接头等材料购自于瑞士 CMA 公司[14]。
1.2 颞叶内侧癫痫模型大鼠的构建
1.2.1 构建颞叶内侧癫痫模型大鼠的实验步骤
构建 MTLE 大鼠模型均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方式[14]。先注射氯化锂(腹腔注射,127.2 mg/kg,63.6 mg/mL),待 18~24 h 后注射东莨菪碱(1 mg/kg,0.5 mg/mL),之后 30 min,注射匹罗卡品(30 mg/kg,15 mg/mL),当大鼠出现 Racine Ⅳ/Ⅴ发作持续 90 min 注射地西泮注射液(10 mg/kg,5 mg/mL)终止其发作。之后继续饲养大鼠 8 周,至少 3 次以上出现慢性反复自发性发作的大鼠为成功构建的 MTLE 大鼠模型。
1.2.2 癫痫发作程度的评估标准
构建 MTLE 大鼠模型过程中,大鼠出现癫痫发作的严重程度采用 Racine 标准进行分级评估[14, 15]。
1.3 观察 P-糖蛋白抑制剂对颞叶内侧癫痫模型大鼠苯妥英钠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改变
1.3.1 活体微透析技术检测模型大鼠脑中苯妥英钠浓度
1.3.1.1 坐标位置
活体微透析探针的脑局部定位于前囟后 5.2 mm,左侧 5.0 mm,深度为前囟下 7.5 mm(即腹侧海马位置)[10, 14, 16]。
1.3.1.2 活体微透析的脑局部采样步骤
待探针置入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稳定 2 h 后,PHT 组(n=6)及 PHT+VPM 组(n=9)分别一次性给予 PHT 及 VPM+PHT(PHT 35 mg/kg 静脉给药;另 VPM 10 mg/kg 于 PHT 静脉给药前 30 min 腹腔注射,为避免 VPM 静脉给药的心脏毒性太大,模型鼠存活低)。分别于给药后 30、60、120 、180 、240 和 300 min 时间点取血。并收集相应时间段(0~30、30~60、60~120、120~180、180~240 和 240~300 min)的脑微透析液。并于 300 min 时间点立即处死模型鼠,生理盐水灌注后,取脑(检验微透析探针置入位置)、肝、肾组织(检测肝肾组织中的 PHT 浓度)[14, 17]。
1.3.2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苯妥英钠浓度
待测液(血、脑微透析液、肝肾匀浆液)中 PHT 的浓度检测方法参见前期工作[10]。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 SPSS 20.0 进行。实验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包括待测液的药物浓度、药物浓度分布比)采用 t 检验(或 Wilcoxon 秩和检验)分析,以 P 值<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PHT 组大鼠状态良好,完成给药后 300 min 标本收集;VPM+PHT 组大鼠给药后状态不佳,其中 4 只模型鼠于 PHT 给药后 30 min 内死亡,该组有 5 只模型鼠存活到完成给药后 300 min 标本收集。
2.1 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给药后血中抗癫痫药物浓度
两组大鼠模型在给药 30 min 时间点,AEDs 的浓度为 0~300 min 内 6 个时间点的最高浓度,并呈现出下降趋势(图 1)。尽管 VPM+PHT 组血中 AEDs 的浓度略高于 PHT 组,但两组在 30、60、120、180、240 和 300 min 的 6 个时间点,其外周血中 AEDs 的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 6 个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at 6 time points (
2.2 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给药后脑微透析液中抗癫痫药物浓度
两组大鼠模型在给药 60 min 时间点,AEDs 的浓度为 0~300 min 内 6 个时间点的最高浓度。PHT 组在 60 min 后一直呈一直下降的趋势,PHT+VPM 组在 60~180 min 内呈下降趋势,又于 180 min 开始上升,至 240 min 再次呈下降趋势(图 2)。VPM+PHT 组大鼠 30~180 min 脑中药物浓度略低于 PHT 组,但两组在 30~300 min 时间点其脑微透析液中药物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之间 6 个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at 6 time points (
2.3 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给药后脑中抗癫痫药物的分布情况
两组模型鼠的脑/血 PHT 时间药物浓度曲线 AUC 比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37,P=0.025),即 AEDs 在脑内的分布为 PHT 组(0.21±0.02)高于 VPM+PHT 组(0.11±0.06),见图 3。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
2.4 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给药 300 min 后肝肾组织中抗癫痫药物的分布情况
两组模型鼠于给药后 300 min,PHT 在肝中的分布,PHT 组(1.12±0.37),PHT+VPM 组(0.99±0.27),两组浓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90,P=0.624),见图 4。

组间 PHT 浓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
两组模型鼠于给药后 300 min,PHT 在肾中的分布,PHT 组(0.74±0.16),PHT+VPM 组(0.49±0.26),两组浓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2,P=0.103),见图 5。

组间 PHT 浓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
3 讨论
PHT 为传统的 AEDs,主要用于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对癫痫治疗疗效显著,但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副作用也较明显。除了具有肝酶诱导作用影响合并用药外,应用一定剂量后人体的肝代谢(羟化)能力达到饱和,此时即使增加很小剂量,血药浓度非线性急剧增加,有中毒危险,需要监测血药浓度。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明,新型 AEDs 在疗效上与传统 AEDs 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如果能够影响 PHT 的分布,如增加进入癫痫病灶的量,同时减少在肝脏的代谢,在较低血药浓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其在脑组织的中分布,则可明显提高其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或许可为传统 AEDs 的研发开辟一个新的方向。因此,我们的研究探讨了 VPM 对 PHT 治疗 MTLE 模型大鼠的影响。
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通过微透析局部探针 VPM 给药能够增加 PHT 在脑中的分布[10]。尽管局部给药可以避免药物的外周循环的药物不良反应,但是临床上对多数患者采用局部给药并不可行。很多患者可能不止一个癫痫病灶,这也限制了 VPM 的局部给药途径的使用。因此,本研究及前期研究均采用系统给药的方式。前期研究证实予正常大鼠腹腔注射 20 mg/kg 剂量的 VPM 后均于 30 min 内死亡,因此 VPM 10 mg/kg 为筛选后最佳的给药剂量[17]。在正常大鼠中,VPM 治疗能够轻度增加 PHT 在脑/血血药浓度的曲线下面积约 7.2%,但相对于传统 PHT 给药组,VPM 给药还会明显增加 PHT 在肝脏(18.9%)及肾脏(21.9%)的分布[10]。然而,本研究的结果却发现在 MTLE 模型大鼠中,VPM 治疗不仅不会增加 AEDs 在脑中的分布,反而相较于传统 PHT 治疗,能够降低约 47.6% 药物在脑中的分布。尽管在该研究中,VPM 的给药剂量是局部给药剂量 5 mg/kg 的两倍,但是 PHT 在脑中分布更低或降低,该现象表明 10 mg/kg VPM 腹腔给药后微透析探针周围的实际含量比直接 5 mg/kg 局部给药方式低很多。理论上,系统给高剂量 VPM,脑中的药物浓度分布更高,同时伴有外周脏器如肝肾组织中药物的蓄积也相应增加。而在该研究中,9 只予以 VPM 治疗的 MTLE 模型大鼠中 4 只在给药后 30 min 内死亡。推测水合氯醛麻醉状态的 MTLE 模型大鼠,在固定于立体定位仪后,探针置入 2 h 后给予腹腔注射 10 mg/kg 剂量的 VPM 治疗对其毒性太大,并且该药物毒性作用与 VPM 对心脏的毒性有关。因此,VPM 作为 P-糖蛋白的第一代抑制剂,其外周的心脏毒性而限制了其在 P-糖蛋白抑制方面的使用[18]。给予第一代 P-糖蛋白抑制剂 VPM 作为逆转过表达 P-糖蛋白的癫痫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癫痫耐药的治疗方法,尽管其可以增加 AEDs 在正常大鼠脑中的药物浓度。
鉴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我们将进一步更换新一代的 P-糖蛋白抑制剂(如 Tariquidar),或采用绕过 P-糖蛋白外排作用机制的方法(如纳米载药系统),以提高 AEDs 在脑中的分布,为临床治疗耐药性癫痫提出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目前其治疗仍以抗癫痫药物(AEDs)为主。尽管近二十余年来,先后有十余种新型 AEDs 上市,但临床上仍有约 1/3 的癫痫患者发作控制不佳,即耐药性癫痫[1-3]。耐药性癫痫的治疗困难、发作频繁、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影响极大。因此,寻找耐药性癫痫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近年来耐药性癫痫研究的关注点。临床上耐药性癫痫以 MTLE 尤为多见。
目前,耐药性癫痫产生的机制具有多种假说,其中涉及药代动力学理论的机制,即多药转运体的异常表达导致癫痫灶 AEDs 浓度降低产生癫痫发作控制效果不佳。近年来,多药转运体异常表达在癫痫领域的研究较为热门,并且在解释耐药性癫痫产生机制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由于临床常见的耐药性癫痫患者一般对多种 AEDs 均产生耐药现象[4],并且这些作用机制不尽相同的 AEDs 几乎都为多药转运体的底物[5, 6]。多药转运体异常表达始于对肿瘤治疗的研究,研究者发现在肿瘤化疗药物的临床治疗中,有些患者几乎对所有的化疗药物产生耐药,而多药转运体的异常表达在耐药产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P-糖蛋白是由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多药转运体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药物的外排泵,在脑中分布于血脑屏障上,正常情况下对脑起到屏障的保护作用。但在病理情况下(如癫痫),P-糖蛋白表达增多。已有动物及临床研究证实[7, 8],耐药性癫痫患者癫痫灶中 P-糖蛋白过表达,增加其对脑的屏障功能,从而降低其底物—AEDs 进入癫痫灶的量,从而导致癫痫发作控制不佳,最终产生耐药性癫痫。因此,如何抑制或逆转 P-糖蛋白过表达导致的耐药,使足够的 AEDs 进入脑中癫痫灶,可能是解决此类耐药性癫痫治疗的关键。
目前针对 P-糖蛋白拮抗剂的研发多局限于肿瘤领域,如 P-糖蛋白第一代拮抗剂维拉帕米(Verapamil,VPM),以及近年来开发的一些新药物,以 Tariquidar(TQD,XR9576)为代表。在Ⅲ期临床试验中,TQD 被证实能够提高伴有 P-糖蛋白过表达的肿瘤对一些化疗药物(P-糖蛋白作用底物)的敏感性[9]。在将 P-糖蛋白拮抗剂应用于癫痫治疗领域方面,即 P-糖蛋白抑制剂(VPM 及 TQD)联合 AEDs 使用,能够增加脑中药物浓度已经在正常大鼠上得到证实[10, 11],而在癫痫动物模型上,前期 Brandt 等和 Volk 等[12, 13]研究结果也证实苯巴比妥+TQD 可以显著地减少耐药癫痫模型大鼠的癫痫发作频次,并增加苯巴比妥在模型鼠脑中的浓度,证实了 TQD 对 AEDs 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影响。目前尚没有将第一代 P-糖蛋白抑制剂 VPM 联合 AEDs 应用于癫痫模型鼠的研究数据。因此,我们的研究拟观察 P-糖蛋白抑制剂 VPM 能否提高颞叶内侧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 MTLE)模型鼠脑中苯妥英钠(Phenytoin, PHT)浓度,为 P-糖蛋白抑制剂治疗癫痫耐药提供直接药代动力学证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健康雌性 SPF 级 Sprague-Dawley 大鼠(6~8 周龄,160~180 g),购于广东省实验动物研究所(许可证号:SCXK(粤)2008-0002)[14]。
1.1.2 实验试剂
主要试剂包括氯化锂、匹罗卡品、东莨菪碱、PHT、VPM、地西泮等,购于 Sigma-Aldrich 公司[14]。
1.1.3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完成微透析实验所需的微量进样泵、微量收集器等设备购自于美国 BASi 公司,微透析探针、微透析管路、微透析接头等材料购自于瑞士 CMA 公司[14]。
1.2 颞叶内侧癫痫模型大鼠的构建
1.2.1 构建颞叶内侧癫痫模型大鼠的实验步骤
构建 MTLE 大鼠模型均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方式[14]。先注射氯化锂(腹腔注射,127.2 mg/kg,63.6 mg/mL),待 18~24 h 后注射东莨菪碱(1 mg/kg,0.5 mg/mL),之后 30 min,注射匹罗卡品(30 mg/kg,15 mg/mL),当大鼠出现 Racine Ⅳ/Ⅴ发作持续 90 min 注射地西泮注射液(10 mg/kg,5 mg/mL)终止其发作。之后继续饲养大鼠 8 周,至少 3 次以上出现慢性反复自发性发作的大鼠为成功构建的 MTLE 大鼠模型。
1.2.2 癫痫发作程度的评估标准
构建 MTLE 大鼠模型过程中,大鼠出现癫痫发作的严重程度采用 Racine 标准进行分级评估[14, 15]。
1.3 观察 P-糖蛋白抑制剂对颞叶内侧癫痫模型大鼠苯妥英钠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改变
1.3.1 活体微透析技术检测模型大鼠脑中苯妥英钠浓度
1.3.1.1 坐标位置
活体微透析探针的脑局部定位于前囟后 5.2 mm,左侧 5.0 mm,深度为前囟下 7.5 mm(即腹侧海马位置)[10, 14, 16]。
1.3.1.2 活体微透析的脑局部采样步骤
待探针置入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稳定 2 h 后,PHT 组(n=6)及 PHT+VPM 组(n=9)分别一次性给予 PHT 及 VPM+PHT(PHT 35 mg/kg 静脉给药;另 VPM 10 mg/kg 于 PHT 静脉给药前 30 min 腹腔注射,为避免 VPM 静脉给药的心脏毒性太大,模型鼠存活低)。分别于给药后 30、60、120 、180 、240 和 300 min 时间点取血。并收集相应时间段(0~30、30~60、60~120、120~180、180~240 和 240~300 min)的脑微透析液。并于 300 min 时间点立即处死模型鼠,生理盐水灌注后,取脑(检验微透析探针置入位置)、肝、肾组织(检测肝肾组织中的 PHT 浓度)[14, 17]。
1.3.2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苯妥英钠浓度
待测液(血、脑微透析液、肝肾匀浆液)中 PHT 的浓度检测方法参见前期工作[10]。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 SPSS 20.0 进行。实验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包括待测液的药物浓度、药物浓度分布比)采用 t 检验(或 Wilcoxon 秩和检验)分析,以 P 值<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PHT 组大鼠状态良好,完成给药后 300 min 标本收集;VPM+PHT 组大鼠给药后状态不佳,其中 4 只模型鼠于 PHT 给药后 30 min 内死亡,该组有 5 只模型鼠存活到完成给药后 300 min 标本收集。
2.1 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给药后血中抗癫痫药物浓度
两组大鼠模型在给药 30 min 时间点,AEDs 的浓度为 0~300 min 内 6 个时间点的最高浓度,并呈现出下降趋势(图 1)。尽管 VPM+PHT 组血中 AEDs 的浓度略高于 PHT 组,但两组在 30、60、120、180、240 和 300 min 的 6 个时间点,其外周血中 AEDs 的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 6 个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at 6 time points (
2.2 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给药后脑微透析液中抗癫痫药物浓度
两组大鼠模型在给药 60 min 时间点,AEDs 的浓度为 0~300 min 内 6 个时间点的最高浓度。PHT 组在 60 min 后一直呈一直下降的趋势,PHT+VPM 组在 60~180 min 内呈下降趋势,又于 180 min 开始上升,至 240 min 再次呈下降趋势(图 2)。VPM+PHT 组大鼠 30~180 min 脑中药物浓度略低于 PHT 组,但两组在 30~300 min 时间点其脑微透析液中药物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之间 6 个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at 6 time points (
2.3 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给药后脑中抗癫痫药物的分布情况
两组模型鼠的脑/血 PHT 时间药物浓度曲线 AUC 比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37,P=0.025),即 AEDs 在脑内的分布为 PHT 组(0.21±0.02)高于 VPM+PHT 组(0.11±0.06),见图 3。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
2.4 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给药 300 min 后肝肾组织中抗癫痫药物的分布情况
两组模型鼠于给药后 300 min,PHT 在肝中的分布,PHT 组(1.12±0.37),PHT+VPM 组(0.99±0.27),两组浓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90,P=0.624),见图 4。

组间 PHT 浓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
两组模型鼠于给药后 300 min,PHT 在肾中的分布,PHT 组(0.74±0.16),PHT+VPM 组(0.49±0.26),两组浓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2,P=0.103),见图 5。

组间 PHT 浓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
3 讨论
PHT 为传统的 AEDs,主要用于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对癫痫治疗疗效显著,但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副作用也较明显。除了具有肝酶诱导作用影响合并用药外,应用一定剂量后人体的肝代谢(羟化)能力达到饱和,此时即使增加很小剂量,血药浓度非线性急剧增加,有中毒危险,需要监测血药浓度。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明,新型 AEDs 在疗效上与传统 AEDs 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如果能够影响 PHT 的分布,如增加进入癫痫病灶的量,同时减少在肝脏的代谢,在较低血药浓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其在脑组织的中分布,则可明显提高其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或许可为传统 AEDs 的研发开辟一个新的方向。因此,我们的研究探讨了 VPM 对 PHT 治疗 MTLE 模型大鼠的影响。
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通过微透析局部探针 VPM 给药能够增加 PHT 在脑中的分布[10]。尽管局部给药可以避免药物的外周循环的药物不良反应,但是临床上对多数患者采用局部给药并不可行。很多患者可能不止一个癫痫病灶,这也限制了 VPM 的局部给药途径的使用。因此,本研究及前期研究均采用系统给药的方式。前期研究证实予正常大鼠腹腔注射 20 mg/kg 剂量的 VPM 后均于 30 min 内死亡,因此 VPM 10 mg/kg 为筛选后最佳的给药剂量[17]。在正常大鼠中,VPM 治疗能够轻度增加 PHT 在脑/血血药浓度的曲线下面积约 7.2%,但相对于传统 PHT 给药组,VPM 给药还会明显增加 PHT 在肝脏(18.9%)及肾脏(21.9%)的分布[10]。然而,本研究的结果却发现在 MTLE 模型大鼠中,VPM 治疗不仅不会增加 AEDs 在脑中的分布,反而相较于传统 PHT 治疗,能够降低约 47.6% 药物在脑中的分布。尽管在该研究中,VPM 的给药剂量是局部给药剂量 5 mg/kg 的两倍,但是 PHT 在脑中分布更低或降低,该现象表明 10 mg/kg VPM 腹腔给药后微透析探针周围的实际含量比直接 5 mg/kg 局部给药方式低很多。理论上,系统给高剂量 VPM,脑中的药物浓度分布更高,同时伴有外周脏器如肝肾组织中药物的蓄积也相应增加。而在该研究中,9 只予以 VPM 治疗的 MTLE 模型大鼠中 4 只在给药后 30 min 内死亡。推测水合氯醛麻醉状态的 MTLE 模型大鼠,在固定于立体定位仪后,探针置入 2 h 后给予腹腔注射 10 mg/kg 剂量的 VPM 治疗对其毒性太大,并且该药物毒性作用与 VPM 对心脏的毒性有关。因此,VPM 作为 P-糖蛋白的第一代抑制剂,其外周的心脏毒性而限制了其在 P-糖蛋白抑制方面的使用[18]。给予第一代 P-糖蛋白抑制剂 VPM 作为逆转过表达 P-糖蛋白的癫痫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癫痫耐药的治疗方法,尽管其可以增加 AEDs 在正常大鼠脑中的药物浓度。
鉴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我们将进一步更换新一代的 P-糖蛋白抑制剂(如 Tariquidar),或采用绕过 P-糖蛋白外排作用机制的方法(如纳米载药系统),以提高 AEDs 在脑中的分布,为临床治疗耐药性癫痫提出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