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以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的脑功能失调综合征。睡眠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睡眠是健康的先决条件。癫痫对睡眠的影响错综复杂,与癫痫发作的类型、发作时间、发作部位及所服用的抗痫药物密切相关,且癫痫患者常常合并失眠、白日过度嗜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异态睡眠等睡眠问题。正确认识癫痫对睡眠的影响,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针对癫痫对睡眠的影响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李鸽, 张羽康, 刘燕, 陈双, 陈永敏, 李其富. 癫痫对睡眠影响的研究. 癫痫杂志, 2020, 6(4): 337-340. doi: 10.7507/2096-0247.20200054 复制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脑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以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的脑功能失调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睡眠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睡眠是健康的先决条件。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健康,以及预防某些疾病和事故的能力,均取决于睡眠的质量和时间[1]。依据睡眠过程中脑电图(EEG)表现、眼球运动情况和肌张力变化等,睡眠状态可分为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EM)和非快速眼球运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两种不同的睡眠时相,二者交替进行。其中 NREM 又可分为Ⅰ、Ⅱ、Ⅲ、IV 期,NREMⅢ、IV 期合称为慢波睡眠,REM 睡眠又称为快波睡眠。睡眠是从 NREM、REM 循环交替进行。
癫痫对睡眠的影响密切且复杂,主要取决于癫痫的类型、发作部位、发作时间及患者所服用的抗癫痫药物(AEDs)等多种因素。且癫痫患者常常合并失眠、白日过度嗜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LS)、异态睡眠等睡眠问题。现就癫痫对睡眠的影响进行综述。
1 癫痫对睡眠参数和睡眠结构的影响
1.1 癫痫患者多导睡眠检测
多导睡眠检测(Polysomnography,PSG)显示:浅睡期(NREM Ⅰ、Ⅱ期)所占时间比例延长,深睡期(NREM Ⅲ、IV 期)和 REM 期所占时间均缩短[2],REM 潜伏期延长。若癫痫患者在前半夜痫性发作,则这些改变更加明显。除此之外,癫痫患者夜间觉醒时间增加[3]、总睡眠时间减少[4]、睡眠效率降低[5]、睡眠周期转换频率明显增加[6]、睡眠片段现象出现,以及睡眠纺锤波密度减少。
1.2 癫痫发作对睡眠影响的机制
在 NREMⅠ期,正常 EEG 表现为 α 节律,即 8~13 Hz 的连续正弦曲线活动,在安静闭眼状态下,主要出现在颅枕区。癫痫样放电(Epileptic discharge,EDs)的出现影响了正常的脑电背景,引起癫痫患者睡眠结构的改变,甚至导致患者直接觉醒。在 NREM Ⅱ期,正常的 EEG 表现为对称纺锤波,频率为 11~16 Hz,睡眠纺锤波作为一种维护睡眠稳定性、抑制 EDs 的重要因素而存在。部分癫痫患者出现了不对称纺锤波[7],睡眠纺锤波会因皮质对丘脑的抑制而受影响,且与尖波形成有关,弥漫性皮质神经细胞过度活动导致丘脑产生强烈的应答反应,从而出现以 EDs 代替纺锤波的现象,进而影响患者的睡眠结构[8]。而在 NREM Ⅲ期,由于脑电同步化受到抑制,故较少出现 EDs[9],对该期睡眠影响较小。癫痫患者的睡眠参数、睡眠结构以及正常生物节律比较容易被 EDs 影响,清醒及睡眠期的 EDs 均可改变癫痫患者的睡眠参数及结构,使患者产生睡眠相关性疾病,表现为失眠、白天过度嗜睡、异态睡眠[7]、RLS、OSA 等,此外,睡眠结构的改变也会相应影响 EDs 的出现频率,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1.3 不同发作类型对睡眠参数和睡眠结构影响的特征
1.3.1 特发性局灶型癫痫
研究发现,特发性局灶型癫痫使患者总清醒时间延长、睡眠效率降低,其中易在觉醒期发作的癫痫患儿睡眠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而易在睡眠中发作的癫痫患儿以浅睡眠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为主。如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al-temporal spikes,BECTs):睡眠潜伏期延长,NREM I 期睡眠比例增加,NREM II 期睡眠及 REM 期缩短。觉醒次数增加,睡眠效率降低。睡眠中循环交替模式(Cyclic alternating pattern,CAP)转换率下降,以 NREM II 期最为明显,临床上痫样放电频率与睡眠结构失调呈正相关,且 NREM 期棘波数量增多可导致患儿记忆功能的减退[10]。
1.3.2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
据研究,该类型患者浅睡期延长,REM 缩短。易在觉醒期发作的患儿以浅睡眠延长为主;而易在睡眠中发作的患儿以 REM 缩短、睡眠效率降低为主,如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1.3.3 症状性局灶性癫痫
额叶癫痫对睡眠的影响:Herman 等[11]报道,约 35%~60% 患者主要于夜间发作。Parrino 等[12]对尚未治疗的 40 例夜间额叶癫痫患者进行 PSG 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夜间入睡后 REM 期睡眠减少,再清醒时间(Wake after sleep,WASO)、慢波睡眠期及 REM 睡眠潜伏期延长,同时伴有睡眠微结构的改变:CAP 转换率增加、循环次数增多及时间延长。
颞叶癫痫对睡眠影响的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夜间发作时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明显降低,NREM II 和 IV 期睡眠减少,NREM I 期睡眠增加,REM 潜伏期延长,且存在睡眠片段化、总睡眠转换次数增加、REM 期减少、总觉醒次数增加及 WASO 延长情况,日间嗜睡是癫痫患者提出频率最高的主观感受。颞叶癫痫患者合并 OSA 的明显高于非颞叶癫痫患者[13],日间嗜睡是癫痫患者提出频率最高的主观感受[14]。
1.3.4 难治性癫痫对睡眠的影响
难治性癫痫可导致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Zanmera 等[5]对 20 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与 20 例控制良好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难治性癫痫患者睡眠潜伏期及 REM 潜伏期均延长,NREM II 期睡眠比例减少,深睡眠比例增加,REM 期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下降,转换率下降,觉醒次数增多,且合并 OSA 的患病率高于控制良好的患者。部分患者 MOS-SS 睡眠障碍指数显著高于健康人群[15]。
1.4 不同时间癫痫发作对睡眠参数和睡眠结构影响的特征
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若发生在 REM 期内,脑电波的产生与传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在 REM 期发生的痫样放电对睡眠无明显影响[16]。而在 NREM 期,丘脑皮质传入冲动介导大脑皮质弥散性同步化,故此期容易诱发痫样发作[17],同样,癫痫发作可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觉醒次数增多等睡眠参数的改变。
1.5 发作间期不同部位癫痫放电对睡眠参数和睡眠结构的影响
额叶与颞叶是最常见的局灶样放电部位。相对于颞叶癫痫,额叶癫痫更倾向于夜间发作,但颞叶癫痫比非颞叶癫痫对睡眠的影响更大(具体影响见上文)。研究显示,左侧颞叶癫痫的 REM 期所占睡眠比例明显短于右侧颞叶癫痫[18]。
2 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睡眠的影响
2.1 苯巴比妥
有人报道,苯巴比妥可延长 NREM II 期睡眠时间,减少 REM 期睡眠时间,但对 NREM III 期睡眠影响较小,且可增加觉醒次数[19]。
2.2 苯妥英钠
据研究,苯妥英钠可延长 NREM I 期和 II 期睡眠时间,缩短 REM 期睡眠、慢波睡眠及潜伏期时间,增加觉醒次数,降低睡眠效率[20]。
2.3 卡马西平
据报道,卡马西平可缩短 REM 期睡眠及睡眠潜伏期,延长慢波睡眠时间,增加觉醒次数[20]。此外,有研究推测卡马西平对甲状腺功能有一定影响,可能与癫痫患者 RLS 有关。
2.4 丙戊酸钠
研究表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的睡眠结构几乎无影响,但大剂量使用可导致患儿嗜睡[21]。另外,丙戊酸钠的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是导致肥胖癫痫患者合并睡眠障碍性危险因素之一[22]。
2.5 乙琥胺
据研究,乙琥胺可延长癫痫患者 REM 期及 NREM I 期睡眠时间,缩短慢波睡眠时间[23]。
2.6 拉莫三嗪
拉莫三嗪可增加患者 REM 期睡眠时间,缩短慢波睡眠时间,减少转入 REM 的次数与睡眠期转换次数[24],但该药较其他旧的 AEDs 可更好的减少睡眠中断的发生。另有研究表明,该药在控制伴有痫性电持续状态(Electrical status epilepticus during sleep,ESES)的 BECT 患儿中,在临床疗效及脑电改善方面均有一定疗效[25]。
2.7 左乙拉西坦
可使健康人群和癫痫患者的 NREMII 期睡眠增加,缩短深睡眠时间,使 WASO 减少和睡眠效率增加[23]。
2.8 加巴喷丁
可使患者 REM 期与慢波睡眠比例明显增加,减少觉醒次数与缩短 NREMI 期睡眠。
2.9 托吡酯及氨己烯酸
据目前报道二者对癫痫患者的睡眠结构暂无明显影响[23]。
2.10 普瑞巴林
可延长癫痫患者慢波睡眠时间,缩短 REM 期睡眠时间,增加患者睡眠质量,减少觉醒次数[23]。
3 癫痫患者容易引起临床常见的几种睡眠障碍
3.1 癫痫与失眠
癫痫患者常伴有失眠主诉,在成人患者中,根据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统计,失眠患病率为 28.9%~51%;根据 DSM-IV-TR 或 ICSD-2,失眠患病率为 36%~74.4%。患儿失眠患病率:根据儿童睡眠障碍量表为 13.1%~31.5%,ISCD-2 诊断标准为 11%。在多项研究中,失眠与女性性别、癫痫控制不良和抗癫痫药物(AEDs)有关。在患儿中,失眠与发育迟缓、局灶性癫痫和癫痫控制不良有关[26]。
3.2 癫痫与白日过度嗜睡
约有 17%~30% 的癫痫患者发生白日过度嗜睡,可能与癫痫发作、睡眠中异常行为所致的睡眠剥夺、AEDs 的使用、OSA 及癫痫控制不佳所致抑郁心境等有关。
3.3 癫痫患者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癫痫伴 OSA 较常见,有研究对 63 例癫痫患儿的 PSG 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78% 有 OSA,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 AEDs 剂量的增加,患 OSA 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癫痫是导 OSA 的危险因素,同时,OSA 可能会导致或加剧难治性癫痫[27]。
3.4 不宁腿综合症
癫痫患者中,经常出现中到重度 RLS。Geyer 等[28]报道,癫痫患者 RLS 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且右侧颞叶癫痫患者发生 RLS 的几率是左侧颞叶癫痫患者的 4.60 倍,右侧颞叶癫痫患者伴发 RLS 较左侧颞叶癫痫患者伴发 RLS 更常见,且较其更加严重。
3.5 癫痫与异态睡眠
异态睡眠是指入睡时、觉醒过程中或睡眠中以异常动作或情感体验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它是在睡眠中出现的异常发作性事件;根据发作出现在 REM 期或 NREM 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据报道,夜发性额叶癫痫(Nocturnal frontal lobe epilepsy,NFLE)患者及其亲属发生异态睡眠的概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儿童期有异态睡眠病史者更易发生 NFLE,NFLE 与异态睡眠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
4 结语
癫痫患者睡眠障碍问题并非罕见,但往往被人们忽略,发现并明确癫痫患者睡眠问题,可以帮助患者合理的治疗、缓解睡眠障碍,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延缓部分患者因睡眠问题所衍生出的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的出现。因此,正视癫痫患者的睡眠障碍并提前干预,对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都至关重要。
癫痫分类具有多样性,目前研究睡眠相关性癫痫远远不足,如枕叶癫痫对睡眠的影响尚未有明确报道。同时,患者尚存在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以及如何鉴别癫痫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后的所引起的睡眠障碍与痫样发作本身所导致的睡眠障碍,目前相关研究仍较少。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脑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以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的脑功能失调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睡眠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睡眠是健康的先决条件。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健康,以及预防某些疾病和事故的能力,均取决于睡眠的质量和时间[1]。依据睡眠过程中脑电图(EEG)表现、眼球运动情况和肌张力变化等,睡眠状态可分为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EM)和非快速眼球运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两种不同的睡眠时相,二者交替进行。其中 NREM 又可分为Ⅰ、Ⅱ、Ⅲ、IV 期,NREMⅢ、IV 期合称为慢波睡眠,REM 睡眠又称为快波睡眠。睡眠是从 NREM、REM 循环交替进行。
癫痫对睡眠的影响密切且复杂,主要取决于癫痫的类型、发作部位、发作时间及患者所服用的抗癫痫药物(AEDs)等多种因素。且癫痫患者常常合并失眠、白日过度嗜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LS)、异态睡眠等睡眠问题。现就癫痫对睡眠的影响进行综述。
1 癫痫对睡眠参数和睡眠结构的影响
1.1 癫痫患者多导睡眠检测
多导睡眠检测(Polysomnography,PSG)显示:浅睡期(NREM Ⅰ、Ⅱ期)所占时间比例延长,深睡期(NREM Ⅲ、IV 期)和 REM 期所占时间均缩短[2],REM 潜伏期延长。若癫痫患者在前半夜痫性发作,则这些改变更加明显。除此之外,癫痫患者夜间觉醒时间增加[3]、总睡眠时间减少[4]、睡眠效率降低[5]、睡眠周期转换频率明显增加[6]、睡眠片段现象出现,以及睡眠纺锤波密度减少。
1.2 癫痫发作对睡眠影响的机制
在 NREMⅠ期,正常 EEG 表现为 α 节律,即 8~13 Hz 的连续正弦曲线活动,在安静闭眼状态下,主要出现在颅枕区。癫痫样放电(Epileptic discharge,EDs)的出现影响了正常的脑电背景,引起癫痫患者睡眠结构的改变,甚至导致患者直接觉醒。在 NREM Ⅱ期,正常的 EEG 表现为对称纺锤波,频率为 11~16 Hz,睡眠纺锤波作为一种维护睡眠稳定性、抑制 EDs 的重要因素而存在。部分癫痫患者出现了不对称纺锤波[7],睡眠纺锤波会因皮质对丘脑的抑制而受影响,且与尖波形成有关,弥漫性皮质神经细胞过度活动导致丘脑产生强烈的应答反应,从而出现以 EDs 代替纺锤波的现象,进而影响患者的睡眠结构[8]。而在 NREM Ⅲ期,由于脑电同步化受到抑制,故较少出现 EDs[9],对该期睡眠影响较小。癫痫患者的睡眠参数、睡眠结构以及正常生物节律比较容易被 EDs 影响,清醒及睡眠期的 EDs 均可改变癫痫患者的睡眠参数及结构,使患者产生睡眠相关性疾病,表现为失眠、白天过度嗜睡、异态睡眠[7]、RLS、OSA 等,此外,睡眠结构的改变也会相应影响 EDs 的出现频率,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1.3 不同发作类型对睡眠参数和睡眠结构影响的特征
1.3.1 特发性局灶型癫痫
研究发现,特发性局灶型癫痫使患者总清醒时间延长、睡眠效率降低,其中易在觉醒期发作的癫痫患儿睡眠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而易在睡眠中发作的癫痫患儿以浅睡眠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为主。如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al-temporal spikes,BECTs):睡眠潜伏期延长,NREM I 期睡眠比例增加,NREM II 期睡眠及 REM 期缩短。觉醒次数增加,睡眠效率降低。睡眠中循环交替模式(Cyclic alternating pattern,CAP)转换率下降,以 NREM II 期最为明显,临床上痫样放电频率与睡眠结构失调呈正相关,且 NREM 期棘波数量增多可导致患儿记忆功能的减退[10]。
1.3.2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
据研究,该类型患者浅睡期延长,REM 缩短。易在觉醒期发作的患儿以浅睡眠延长为主;而易在睡眠中发作的患儿以 REM 缩短、睡眠效率降低为主,如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1.3.3 症状性局灶性癫痫
额叶癫痫对睡眠的影响:Herman 等[11]报道,约 35%~60% 患者主要于夜间发作。Parrino 等[12]对尚未治疗的 40 例夜间额叶癫痫患者进行 PSG 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夜间入睡后 REM 期睡眠减少,再清醒时间(Wake after sleep,WASO)、慢波睡眠期及 REM 睡眠潜伏期延长,同时伴有睡眠微结构的改变:CAP 转换率增加、循环次数增多及时间延长。
颞叶癫痫对睡眠影响的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夜间发作时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明显降低,NREM II 和 IV 期睡眠减少,NREM I 期睡眠增加,REM 潜伏期延长,且存在睡眠片段化、总睡眠转换次数增加、REM 期减少、总觉醒次数增加及 WASO 延长情况,日间嗜睡是癫痫患者提出频率最高的主观感受。颞叶癫痫患者合并 OSA 的明显高于非颞叶癫痫患者[13],日间嗜睡是癫痫患者提出频率最高的主观感受[14]。
1.3.4 难治性癫痫对睡眠的影响
难治性癫痫可导致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Zanmera 等[5]对 20 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与 20 例控制良好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难治性癫痫患者睡眠潜伏期及 REM 潜伏期均延长,NREM II 期睡眠比例减少,深睡眠比例增加,REM 期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下降,转换率下降,觉醒次数增多,且合并 OSA 的患病率高于控制良好的患者。部分患者 MOS-SS 睡眠障碍指数显著高于健康人群[15]。
1.4 不同时间癫痫发作对睡眠参数和睡眠结构影响的特征
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若发生在 REM 期内,脑电波的产生与传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在 REM 期发生的痫样放电对睡眠无明显影响[16]。而在 NREM 期,丘脑皮质传入冲动介导大脑皮质弥散性同步化,故此期容易诱发痫样发作[17],同样,癫痫发作可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觉醒次数增多等睡眠参数的改变。
1.5 发作间期不同部位癫痫放电对睡眠参数和睡眠结构的影响
额叶与颞叶是最常见的局灶样放电部位。相对于颞叶癫痫,额叶癫痫更倾向于夜间发作,但颞叶癫痫比非颞叶癫痫对睡眠的影响更大(具体影响见上文)。研究显示,左侧颞叶癫痫的 REM 期所占睡眠比例明显短于右侧颞叶癫痫[18]。
2 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睡眠的影响
2.1 苯巴比妥
有人报道,苯巴比妥可延长 NREM II 期睡眠时间,减少 REM 期睡眠时间,但对 NREM III 期睡眠影响较小,且可增加觉醒次数[19]。
2.2 苯妥英钠
据研究,苯妥英钠可延长 NREM I 期和 II 期睡眠时间,缩短 REM 期睡眠、慢波睡眠及潜伏期时间,增加觉醒次数,降低睡眠效率[20]。
2.3 卡马西平
据报道,卡马西平可缩短 REM 期睡眠及睡眠潜伏期,延长慢波睡眠时间,增加觉醒次数[20]。此外,有研究推测卡马西平对甲状腺功能有一定影响,可能与癫痫患者 RLS 有关。
2.4 丙戊酸钠
研究表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的睡眠结构几乎无影响,但大剂量使用可导致患儿嗜睡[21]。另外,丙戊酸钠的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是导致肥胖癫痫患者合并睡眠障碍性危险因素之一[22]。
2.5 乙琥胺
据研究,乙琥胺可延长癫痫患者 REM 期及 NREM I 期睡眠时间,缩短慢波睡眠时间[23]。
2.6 拉莫三嗪
拉莫三嗪可增加患者 REM 期睡眠时间,缩短慢波睡眠时间,减少转入 REM 的次数与睡眠期转换次数[24],但该药较其他旧的 AEDs 可更好的减少睡眠中断的发生。另有研究表明,该药在控制伴有痫性电持续状态(Electrical status epilepticus during sleep,ESES)的 BECT 患儿中,在临床疗效及脑电改善方面均有一定疗效[25]。
2.7 左乙拉西坦
可使健康人群和癫痫患者的 NREMII 期睡眠增加,缩短深睡眠时间,使 WASO 减少和睡眠效率增加[23]。
2.8 加巴喷丁
可使患者 REM 期与慢波睡眠比例明显增加,减少觉醒次数与缩短 NREMI 期睡眠。
2.9 托吡酯及氨己烯酸
据目前报道二者对癫痫患者的睡眠结构暂无明显影响[23]。
2.10 普瑞巴林
可延长癫痫患者慢波睡眠时间,缩短 REM 期睡眠时间,增加患者睡眠质量,减少觉醒次数[23]。
3 癫痫患者容易引起临床常见的几种睡眠障碍
3.1 癫痫与失眠
癫痫患者常伴有失眠主诉,在成人患者中,根据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统计,失眠患病率为 28.9%~51%;根据 DSM-IV-TR 或 ICSD-2,失眠患病率为 36%~74.4%。患儿失眠患病率:根据儿童睡眠障碍量表为 13.1%~31.5%,ISCD-2 诊断标准为 11%。在多项研究中,失眠与女性性别、癫痫控制不良和抗癫痫药物(AEDs)有关。在患儿中,失眠与发育迟缓、局灶性癫痫和癫痫控制不良有关[26]。
3.2 癫痫与白日过度嗜睡
约有 17%~30% 的癫痫患者发生白日过度嗜睡,可能与癫痫发作、睡眠中异常行为所致的睡眠剥夺、AEDs 的使用、OSA 及癫痫控制不佳所致抑郁心境等有关。
3.3 癫痫患者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癫痫伴 OSA 较常见,有研究对 63 例癫痫患儿的 PSG 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78% 有 OSA,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 AEDs 剂量的增加,患 OSA 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癫痫是导 OSA 的危险因素,同时,OSA 可能会导致或加剧难治性癫痫[27]。
3.4 不宁腿综合症
癫痫患者中,经常出现中到重度 RLS。Geyer 等[28]报道,癫痫患者 RLS 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且右侧颞叶癫痫患者发生 RLS 的几率是左侧颞叶癫痫患者的 4.60 倍,右侧颞叶癫痫患者伴发 RLS 较左侧颞叶癫痫患者伴发 RLS 更常见,且较其更加严重。
3.5 癫痫与异态睡眠
异态睡眠是指入睡时、觉醒过程中或睡眠中以异常动作或情感体验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它是在睡眠中出现的异常发作性事件;根据发作出现在 REM 期或 NREM 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据报道,夜发性额叶癫痫(Nocturnal frontal lobe epilepsy,NFLE)患者及其亲属发生异态睡眠的概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儿童期有异态睡眠病史者更易发生 NFLE,NFLE 与异态睡眠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
4 结语
癫痫患者睡眠障碍问题并非罕见,但往往被人们忽略,发现并明确癫痫患者睡眠问题,可以帮助患者合理的治疗、缓解睡眠障碍,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延缓部分患者因睡眠问题所衍生出的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的出现。因此,正视癫痫患者的睡眠障碍并提前干预,对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都至关重要。
癫痫分类具有多样性,目前研究睡眠相关性癫痫远远不足,如枕叶癫痫对睡眠的影响尚未有明确报道。同时,患者尚存在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以及如何鉴别癫痫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后的所引起的睡眠障碍与痫样发作本身所导致的睡眠障碍,目前相关研究仍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