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癫痫中心远程会诊中心三级诊疗服务体系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互联网医疗在癫痫患儿诊治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利用癫痫与脑电远程会诊云平台为核心,上联三级癫痫中心,下联基层医疗机构,促进对各级癫痫中心脑电图检查项目技术操作及报告的同质化管理,实现跨区域脑电诊断中心专家资源的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输出,有助于患者得到更快速、准确的诊疗,通过互动交流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性提高癫痫诊治能力。
引用本文: 徐雷, 王琳, 罗俊霞, 陈叶红, 侯广舜, 郭玉洁, 张洪伟, 刘勇, 高在芬. 互联网医疗在癫痫患儿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癫痫杂志, 2023, 9(6): 475-477. doi: 10.7507/2096-0247.202309007 复制
目前我国优质的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地区发展不均衡导致医疗水平差距的问题尚存在[1]。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就诊模式已进入数字化时代[2]。利用互联网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大大提升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高效地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象,让各地百姓都可享受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同时远程诊疗模式还可以不断提升基层、中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惠及更多的民众,互联网医疗在促进优质资源均衡方面大有可为。
近几年医疗数据资源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将与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大数据等紧密融合而形成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新的网络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的更新迭代,只有真正运用到现实环境中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3]。自2021年2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率先组建山东省首个“互联网+癫痫与脑电图远程会诊平台”,本中心充分发挥核心能级作用,上联三级癫痫中心,解决疑难复杂病例以及术前诊疗;下联基层医疗机构,解决基层癫痫与脑电图诊断困难的问题,形成临床、教学、质控、科研齐帮扶的“专科联盟”模式,建设癫痫与脑电图的三级诊疗体系。现对目前平台建设与实践工作如下论述。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为两大部分:① 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自2021年2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构建的省内首个“癫痫与脑电图远程会诊平台”,现已与17家省内外基层医院顺利开展远程会诊服务,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癫痫与脑电图会诊病例640 例,解决了基层脑电图监测单元诊断能力不足而无法提供脑电图检查的弊端,为基层群众就医提供了方便;② 上联三级癫痫中心,借助本中心远程会诊平台,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等国内三级癫痫中心为上级合作指导医院,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及疑难脑电图病例81例,规范化指导本中心疑难病例的诊疗,以及准确评估致痫灶,进一步提高本中心难治性癫痫的手术质量及水平。
1.2 方法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所属的远程会诊联盟单位的视频脑电图采集仪器型号不限,癫痫患儿的脑电图数据、影像资料、详细病史等资料,均可借助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癫痫与脑电的远程诊疗平台脱敏上传至云空间。该软件通过网络终端设备接入各个远程会诊单位的脑电诊断系统,运用网页访问的形式即可完成操作,具有操作简便、运行速度快、占用内存小、兼容性强等优势。
远程会诊数据上传成功后,本中心远程会诊工作小组对上传的视频脑电图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应用中国抗癫痫协会统一使用的的电子报告系统,由两名有中级及以上资质的神经电生理医师审核后出具诊断报告并回传至云平台,相对应的远程会诊机构终端可查看,并可下载打印脑电诊断报告。同时神经电生理医师在阅图过程中会对各机构的脑电图操作技术进行标准化质量控制,实时反馈图像质量。借助远程平台,简捷高效地完成了区域化脑电图的技术质量控制,并定期召开区域癫痫与脑电图远程会诊中心质量控制会议,保障了患儿诊疗过程的准确性及客观性,以及山东省内脑电图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对于疑难患儿,本中心专家组(含神经内科组、功能神经外科组、神经电生理组)对所传输的资料进行专题讨论,实时远程视频连线患者家属进一步了解患儿情况,指导远程会诊单位医生进行详细的神经专科查体,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讨论,给出诊断及治疗建议。
2 远程会诊平台三级诊疗模式运行成效分析
2.1 积极建成高质量的脑电诊断中心
本院癫痫中心专家组搭建了远程癫痫与脑电诊断系统开展日常会诊工作:① 远程会诊联盟单位上传图像报告的诊断及审核:利用5G网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远程会诊任务,运行期间共完成近640份脑电图报告,并实现线上双审核、双签字;② 报告时效:所有上传下载成功后病例出具报告均要求完成时效性,保障联盟单位及时获得诊断报告;③ 对于疑难病例及特殊病例会诊讨论:所属远程会诊单位可提出会诊申请,本院癫痫中心组织专家开展远程会诊,期间开展远程会诊50例。经过近两年运行时间,目前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癫痫中心现已与17家基层医院顺利开展远程会诊服务,涉及山东省、河北省及广东省等多个省市,各联盟单位上传的病例每月都在逐渐增加,目前已成为区域脑电远程会诊中心。
2.2 稳固打造首家山东省脑电质控中心
本院癫痫中心在中国抗癫痫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最新脑电图技术标准指南采集、读取数据[4-5],采用中国华科精准电子报告系统出具报告,短时间内远程会诊单位脑电数据质量及报告诊断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效避免远程会诊单位在疾病诊断中的误诊、漏诊,全方位保障医疗安全,完成脑电诊断中心质量、采集质量同质化管理,达到了区域脑电质量控制中心的要求。
2.3 积极推进脑电技术培训体系成立
本中心紧跟时代发展局势,充分利用现代化5G网络优势,借助癫痫与脑电诊断中心平台,对所属中心的各联盟单位进行:① 建立专门的远程诊疗中心工作微信群,便于中心与远程会诊单位实时联系,不断挖掘平台远程教育培训功能,还对所属远程会诊单位神经电生理人员提供各类管理、技术指导和培训教育;② 建立定期线上学术交流、疑难病例讨论会议,定期对远程会诊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各种相关的教育、培训,集体参加远程会诊的疑难病例解读和讨论分析;③ 本院还多次委派多位诊断经验丰富的副高级以上年资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电生理等专业组专家到远程会诊单位进行现场培训教学和指导。近2 年间举办十余期学术讲座,并进行现场手把手技术教学培训,除此之外,我们借助互联网优势开通了直播间,进行网络线上教学培训和指导,打造精品课程;平均每月举办 3~4次疑难病例的远程会诊讨论;在 2 年多时间内本科室接收所属远程会诊单位 17名学员进修学习培训,协助3家基层医疗机构开设癫痫专业门诊和脑电图监测单元,帮扶3家基层医疗机构申请中国抗癫痫协会一、二级癫痫中心。通过以上多种举措,实现远程会诊单位在癫痫领域的诊疗水平、脑电报告诊断水平及操作技术水平趋于规范化、同质化,部分解决在基层医院癫痫专业医生缺乏或诊疗能力不足的问题。
2.4 承上启下,开展癫痫与神经电生理专业的三级诊疗新模式
本癫痫中心充分发挥核心能级作用,一方面向下可辐射山东省内外的基层医疗机构,助力基层规范化建设脑电图监测单元,促进神经电生理专业的规范化、普及化发展,这不仅提高了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诊疗,更能促进基层患者平等就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再分配,使医疗发展成果供人民所共享。另一方面,本中心在多家三级癫痫中心支持下,将复杂疑难病例及术前评估病例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得到高效、规范的诊疗指导意见,给予药物添加、生酮饮食、外科手术等精准治疗。通过此种模式,充分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保障“基础疾病在基层,急危重症转上级”的医疗就诊理念,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贺功建等[6]认为远程医疗会诊模式在国民医疗与健康体系中是行之有效的应用,能够使基层患者享受更优质、更便捷的诊疗服务,避免因医疗资源不均衡而导致的就医不便[7]。
目前在中国抗癫痫协会的组织领导下,国内的神经电生理事业发展如火如荼,全国三级癫痫中心网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其中三级癫痫中心39家、二级中心98家、一级中心64家,遍布各省市地区。本癫痫中心借助搭建的远程会诊平台工作模式,把癫痫与脑电图的三级诊疗体系与临床工作融为一体,与CAAE极力推动国内癫痫与脑电图专业发展——“三级帮扶二级、二级协助一级”的组织理念遥相呼应。
2.5 促进科研发展及脑科学研究
远程会诊平台的搭建,必然产生海量数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脑电图数据及影像数据等资料可以通过脱敏纳入人工智能脑电研究数据库,为癫痫多中心研究及脑电人工智能的研发和临床医用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本中心通过远程会诊平台的充分利用,已成功申请相关课题立项及学术论文发表,极大促进了科研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2年多的时间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成功搭建了远程癫痫与脑电诊断平台管理机构,实现了医联体内外的脑电操作技术和诊断报告的同质化管理,形成了“五个共享”(医疗、教学、科研、专家、技术5个方面)的良好局势,使得所属远程会诊单位的脑电技术和癫痫疾病诊疗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最终达到医疗机构癫痫患者诊疗的规范性和一致性。通过不断提升与改进,完成建设脑电与癫痫疾病的诊断、质量控制与技术培训的三大中心目标。
3 小结与展望
癫痫属于慢性疾病,长期规范化的治疗和随访管理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8],因此需要定期进行脑电监测,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检查空间广泛。而且“互联网+智慧医疗”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超声领域、病理学诊断、部分外科诊疗等领域[9-11]。但目前“互联网远程诊疗”在癫痫诊疗专业一对多的模式鲜有报道。
通过癫痫脑电远程会诊平台的建设,既拓展了医患空间,又改变了医患互动的模式,是多维度、跨学科的合作,不但实现了患源重构、还重构了价值链、重塑了利益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有效推动分级诊疗服务建设,使医生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使基层医院患者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无利益冲突。
目前我国优质的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地区发展不均衡导致医疗水平差距的问题尚存在[1]。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就诊模式已进入数字化时代[2]。利用互联网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大大提升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高效地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象,让各地百姓都可享受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同时远程诊疗模式还可以不断提升基层、中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惠及更多的民众,互联网医疗在促进优质资源均衡方面大有可为。
近几年医疗数据资源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将与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大数据等紧密融合而形成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新的网络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的更新迭代,只有真正运用到现实环境中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3]。自2021年2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率先组建山东省首个“互联网+癫痫与脑电图远程会诊平台”,本中心充分发挥核心能级作用,上联三级癫痫中心,解决疑难复杂病例以及术前诊疗;下联基层医疗机构,解决基层癫痫与脑电图诊断困难的问题,形成临床、教学、质控、科研齐帮扶的“专科联盟”模式,建设癫痫与脑电图的三级诊疗体系。现对目前平台建设与实践工作如下论述。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为两大部分:① 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自2021年2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构建的省内首个“癫痫与脑电图远程会诊平台”,现已与17家省内外基层医院顺利开展远程会诊服务,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癫痫与脑电图会诊病例640 例,解决了基层脑电图监测单元诊断能力不足而无法提供脑电图检查的弊端,为基层群众就医提供了方便;② 上联三级癫痫中心,借助本中心远程会诊平台,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等国内三级癫痫中心为上级合作指导医院,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及疑难脑电图病例81例,规范化指导本中心疑难病例的诊疗,以及准确评估致痫灶,进一步提高本中心难治性癫痫的手术质量及水平。
1.2 方法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所属的远程会诊联盟单位的视频脑电图采集仪器型号不限,癫痫患儿的脑电图数据、影像资料、详细病史等资料,均可借助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癫痫与脑电的远程诊疗平台脱敏上传至云空间。该软件通过网络终端设备接入各个远程会诊单位的脑电诊断系统,运用网页访问的形式即可完成操作,具有操作简便、运行速度快、占用内存小、兼容性强等优势。
远程会诊数据上传成功后,本中心远程会诊工作小组对上传的视频脑电图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应用中国抗癫痫协会统一使用的的电子报告系统,由两名有中级及以上资质的神经电生理医师审核后出具诊断报告并回传至云平台,相对应的远程会诊机构终端可查看,并可下载打印脑电诊断报告。同时神经电生理医师在阅图过程中会对各机构的脑电图操作技术进行标准化质量控制,实时反馈图像质量。借助远程平台,简捷高效地完成了区域化脑电图的技术质量控制,并定期召开区域癫痫与脑电图远程会诊中心质量控制会议,保障了患儿诊疗过程的准确性及客观性,以及山东省内脑电图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对于疑难患儿,本中心专家组(含神经内科组、功能神经外科组、神经电生理组)对所传输的资料进行专题讨论,实时远程视频连线患者家属进一步了解患儿情况,指导远程会诊单位医生进行详细的神经专科查体,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讨论,给出诊断及治疗建议。
2 远程会诊平台三级诊疗模式运行成效分析
2.1 积极建成高质量的脑电诊断中心
本院癫痫中心专家组搭建了远程癫痫与脑电诊断系统开展日常会诊工作:① 远程会诊联盟单位上传图像报告的诊断及审核:利用5G网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远程会诊任务,运行期间共完成近640份脑电图报告,并实现线上双审核、双签字;② 报告时效:所有上传下载成功后病例出具报告均要求完成时效性,保障联盟单位及时获得诊断报告;③ 对于疑难病例及特殊病例会诊讨论:所属远程会诊单位可提出会诊申请,本院癫痫中心组织专家开展远程会诊,期间开展远程会诊50例。经过近两年运行时间,目前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癫痫中心现已与17家基层医院顺利开展远程会诊服务,涉及山东省、河北省及广东省等多个省市,各联盟单位上传的病例每月都在逐渐增加,目前已成为区域脑电远程会诊中心。
2.2 稳固打造首家山东省脑电质控中心
本院癫痫中心在中国抗癫痫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最新脑电图技术标准指南采集、读取数据[4-5],采用中国华科精准电子报告系统出具报告,短时间内远程会诊单位脑电数据质量及报告诊断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效避免远程会诊单位在疾病诊断中的误诊、漏诊,全方位保障医疗安全,完成脑电诊断中心质量、采集质量同质化管理,达到了区域脑电质量控制中心的要求。
2.3 积极推进脑电技术培训体系成立
本中心紧跟时代发展局势,充分利用现代化5G网络优势,借助癫痫与脑电诊断中心平台,对所属中心的各联盟单位进行:① 建立专门的远程诊疗中心工作微信群,便于中心与远程会诊单位实时联系,不断挖掘平台远程教育培训功能,还对所属远程会诊单位神经电生理人员提供各类管理、技术指导和培训教育;② 建立定期线上学术交流、疑难病例讨论会议,定期对远程会诊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各种相关的教育、培训,集体参加远程会诊的疑难病例解读和讨论分析;③ 本院还多次委派多位诊断经验丰富的副高级以上年资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电生理等专业组专家到远程会诊单位进行现场培训教学和指导。近2 年间举办十余期学术讲座,并进行现场手把手技术教学培训,除此之外,我们借助互联网优势开通了直播间,进行网络线上教学培训和指导,打造精品课程;平均每月举办 3~4次疑难病例的远程会诊讨论;在 2 年多时间内本科室接收所属远程会诊单位 17名学员进修学习培训,协助3家基层医疗机构开设癫痫专业门诊和脑电图监测单元,帮扶3家基层医疗机构申请中国抗癫痫协会一、二级癫痫中心。通过以上多种举措,实现远程会诊单位在癫痫领域的诊疗水平、脑电报告诊断水平及操作技术水平趋于规范化、同质化,部分解决在基层医院癫痫专业医生缺乏或诊疗能力不足的问题。
2.4 承上启下,开展癫痫与神经电生理专业的三级诊疗新模式
本癫痫中心充分发挥核心能级作用,一方面向下可辐射山东省内外的基层医疗机构,助力基层规范化建设脑电图监测单元,促进神经电生理专业的规范化、普及化发展,这不仅提高了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诊疗,更能促进基层患者平等就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再分配,使医疗发展成果供人民所共享。另一方面,本中心在多家三级癫痫中心支持下,将复杂疑难病例及术前评估病例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得到高效、规范的诊疗指导意见,给予药物添加、生酮饮食、外科手术等精准治疗。通过此种模式,充分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保障“基础疾病在基层,急危重症转上级”的医疗就诊理念,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贺功建等[6]认为远程医疗会诊模式在国民医疗与健康体系中是行之有效的应用,能够使基层患者享受更优质、更便捷的诊疗服务,避免因医疗资源不均衡而导致的就医不便[7]。
目前在中国抗癫痫协会的组织领导下,国内的神经电生理事业发展如火如荼,全国三级癫痫中心网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其中三级癫痫中心39家、二级中心98家、一级中心64家,遍布各省市地区。本癫痫中心借助搭建的远程会诊平台工作模式,把癫痫与脑电图的三级诊疗体系与临床工作融为一体,与CAAE极力推动国内癫痫与脑电图专业发展——“三级帮扶二级、二级协助一级”的组织理念遥相呼应。
2.5 促进科研发展及脑科学研究
远程会诊平台的搭建,必然产生海量数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脑电图数据及影像数据等资料可以通过脱敏纳入人工智能脑电研究数据库,为癫痫多中心研究及脑电人工智能的研发和临床医用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本中心通过远程会诊平台的充分利用,已成功申请相关课题立项及学术论文发表,极大促进了科研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2年多的时间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成功搭建了远程癫痫与脑电诊断平台管理机构,实现了医联体内外的脑电操作技术和诊断报告的同质化管理,形成了“五个共享”(医疗、教学、科研、专家、技术5个方面)的良好局势,使得所属远程会诊单位的脑电技术和癫痫疾病诊疗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最终达到医疗机构癫痫患者诊疗的规范性和一致性。通过不断提升与改进,完成建设脑电与癫痫疾病的诊断、质量控制与技术培训的三大中心目标。
3 小结与展望
癫痫属于慢性疾病,长期规范化的治疗和随访管理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8],因此需要定期进行脑电监测,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检查空间广泛。而且“互联网+智慧医疗”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超声领域、病理学诊断、部分外科诊疗等领域[9-11]。但目前“互联网远程诊疗”在癫痫诊疗专业一对多的模式鲜有报道。
通过癫痫脑电远程会诊平台的建设,既拓展了医患空间,又改变了医患互动的模式,是多维度、跨学科的合作,不但实现了患源重构、还重构了价值链、重塑了利益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有效推动分级诊疗服务建设,使医生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使基层医院患者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