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 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 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研究室(成都,610041);;
  • 2 四川省人民醫(yī)院輔助生殖中心;

目的 研究大鼠BMSCs 與小腸黏膜下層(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復合后,施加動態(tài)應變刺激能否使BMSCs 在體外分化為肌腱細胞(tenocytes,TCs)。 方法 取1 周齡SD 大鼠骨髓,采用貼壁培養(yǎng)法分離培養(yǎng)大鼠BMSCs,并用多向分化誘導法和流式細胞儀檢測進行鑒定。用生物力學試驗機行SIS 的拉伸破壞實驗,計算SIS 的彈性應變。將分離純化后的第2 代BMSCs 以2.5 × 105 個/cm2 細胞密度種植于3 cm × 1 cm 大小的SIS 上,形成BMSCs-SIS復合物,固定于應變培養(yǎng)裝置對其進行靜態(tài)培養(yǎng)2 d 后,施加應變刺激(拉伸頻率為0.02 Hz,作用時間為15 min/h、12 h/d,應變幅度為5%)動態(tài)培養(yǎng)5 d,作為實驗組;BMSCs-SIS 復合物持續(xù)靜態(tài)培養(yǎng)作為對照組;采用組織塊法分離培養(yǎng)SD 大鼠鼠尾TCs,用第2 代TCs 與SIS 復合,相同條件下靜態(tài)培養(yǎng)作為陽性對照組。掃描電鏡觀察應變培養(yǎng)后BMSCs 形態(tài)變化,ELISA 法檢測培養(yǎng)后細胞上清液中2 種TCs 標志蛋白Scleraxis 和Tenomodulin 的含量。 結(jié)果 分離培養(yǎng)的SD 大鼠BMSCs 經(jīng)多向分化誘導后,可以分化為成骨細胞和脂肪細胞,且流式細胞儀檢測示表面標志抗原CD34、CD45 為陰性,CD90 為陽性,符合BMSCs 生物學特性。SIS 拉伸破壞實驗結(jié)果顯示,SIS 平均彈性應變?yōu)?9.5%。掃描電鏡觀察示實驗組材料上細胞具有類TCs 形態(tài);ELISA 法檢測示,實驗組應變培養(yǎng)后細胞上清液中Scleraxis 和Tenomodulin 含量分別為(3.56 ± 0.91)μmol/L 和(4.27 ± 1.10)μmol/L,陽性對照組分別為(14.73 ± 2.30)μmol/L 和(10.65 ± 1.51)μmol/L,對照組分別為(0.23 ± 0.14)μmol/L 和(0.16 ± 0.10)μmol/L;3 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 結(jié)論 適當?shù)膽兇碳づ囵B(yǎng)可在體外誘導BMSCs 向TCs 方向分化,尚需進一步研究最佳的應變刺激誘導條件。

引用本文: 廖梅旭,寧良菊,陳曉禾,李秀群,羅靜聰,秦廷武. 應變誘導BMSCs 腱向分化的實驗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0, 24(7): 817-821. doi: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