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軍醫(yī)大學長征醫(yī)院骨科 (上海,200003);

目的 比較3種不同植入物的頸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間融合術(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頸椎前柱高度和Cobb角的情況。方法 1998年1月~2003年1月,隨機選擇行ACDF的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和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齡36~68 歲,平均57歲。病程1~36個月,平均6.2個月。按植入物類型分為自體骨(A組)、自體骨+交鎖鋼板內固定(B組)及Syncage-C(C組)各20例。術前,術后7 d、3個月及最后1次隨訪(2年以上)攝X線片,評估3組患者融合節(jié)段的頸椎前柱高度、Cobb角及功能恢復情況。結果 術后患者均獲隨訪2~7年。未保留終板的A、B組,較保留終板的C組,其融合節(jié)段的頸椎前柱高度和Cobb角丟失更明顯。術后12例植骨塊塌陷、3例植骨塊移位和10例頸椎姿勢異常,主要發(fā)生在A、B組。A、B及C組骨性融合分別為17、19及20例,功能評估示A、B、C組的優(yōu)良率分別為75%、85%及90%。結論 為更好維持頸椎前柱高度和生理曲度,須強調保留椎體終板、重視植骨技術、術前仔細評估患者的骨質疏松程度和必要時選用頸前路交鎖鋼板固定和/或Syncage-C融合。

引用本文: 譚俊銘,葉曉健,袁文,史建剛,何海龍,嚴望軍,李家順,賈連順. 三種頸前路融合術后頸椎前柱高度和Cobb角比較.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6, 20(4): 367-371. doi: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