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傅冷西" 2條結果
  • T 細胞共刺激分子及其亞群在胃癌和大腸癌組織中表達的意義

    目的 探討T細胞共刺激分子及其亞群在胃癌、大腸癌發(fā)生及預后中的作用.方法 應用流式細胞術檢測38例胃癌、42例大腸癌患者和21例健康人(對照組)外周血T細胞亞群及其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達.結果 T細胞共刺激分子CD28(CD28+CD3+)表達: 胃癌組為(25.80±10.56)%,大腸癌組為(28.95±9.29)%,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0.82±0.98)%,P<0.01; 總T細胞(CD3+)表達: 胃癌組為(53.61±13.84)%,大腸癌組為(55.96±10.68)%,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2.07±7.83)%,P<0.01; CD4+ T細胞(CD4+CD3+)表達: 胃癌組為(29.84±9.71)%,大腸癌組為(33.75±9.04)%,也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8.79±5.08)%,P<0.01, P<0.05; 細胞毒T細胞(CTL,CD8+CD28+CD3+)表達: 胃癌組為(1.57±1.99)%,大腸癌組為(1.93±2.61)%,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0.02±0.04)%,P<0.01; 胃癌組CD8+抑制性T細胞(CD8+CD28-CD3+)和CD4/CD8比值明顯低于對照組[(16.06±6.94)% vs (20.56±6.54)%,P<0.05; (1.10±0.51)% vs (1.36±0.31)%,P<0.05]; 大腸癌組調節(jié)性T細胞(CD4+CD25+CD3+)明顯高于對照組[(19.74±6.89)% vs (13.72±3.08)%, P<0.01].胃癌組和大腸癌組患者手術前和手術后1周外周血T細胞亞群(除外胃癌組的CD3+細胞和CD28+CD3-細胞)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胃癌和大腸癌患者T細胞數量明顯減少,T細胞共刺激分子CD28表達增高.胃癌患者CD4+T細胞顯著減少; 大腸癌患者調節(jié)性T細胞顯著增加.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非接觸性共培養(yǎng)BMSCs和髓核細胞時間差異性的實驗研究

    目的 探討在非接觸性共培養(yǎng)環(huán)境下,BMSCs定向分化為類髓核細胞在共培養(yǎng)時間上的差異性,尋找適合體內移植的最佳時間。 方法取6只8周齡健康新西蘭大白兔(體重1.5~2.0 kg)骨髓及椎間盤髓核,分離、培養(yǎng)BMSCs和髓核細胞并進行免疫細胞化學鑒定。取原代髓核細胞和第2代生長良好的BMSCs體外建立非接觸性共培養(yǎng)模型。觀察共培養(yǎng)后第1、3、5代BMSCs的形態(tài)學變化并繪制生長曲線;RT-PCR檢測共培養(yǎng)5、10、15 d BMSCsⅡ型膠原和蛋白聚糖mRNA表達;Western blot檢測共培養(yǎng)5、10、15、20、25、30 d BMSCs Ⅱ型膠原和蛋白聚糖蛋白的表達。 結果BMSCs相對特異性標記物CD44、CD90表達陽性,造血細胞表面標記物CD34、CD45表達陰性。髓核細胞Ⅱ型膠原、蛋白聚糖表達陽性。共培養(yǎng)后2周BMSCs形態(tài)發(fā)生明顯變化,呈多角形、不規(guī)則形;共培養(yǎng)后3代內,BMSCs生長速度無明顯差異,隨著傳代次數增加,細胞增殖明顯減慢。RT-PCR檢測示共培養(yǎng)后10、15 d BMSCs蛋白聚糖和Ⅱ型膠原mRNA表達明顯高于5 d時(P lt; 0.05),而10 d與15 d時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Western blot檢測示共培養(yǎng)后隨時間延長細胞表達Ⅱ型膠原和蛋白聚糖蛋白逐漸增加,5、10、15 d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15 d后各時間點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 結論在非接觸性共培養(yǎng)環(huán)境下,BMSCs在髓核細胞誘導下可向類髓核細胞分化,表達Ⅱ型膠原和蛋白聚糖,在共培養(yǎng)15 d時達到相對穩(wěn)定,此時較適合進行體內移植。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4:2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