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腕部" 12條結果
  • 腕部掌側橈動脈掌淺支橫行微型皮瓣游離移植修復手指皮膚缺損

    目的探討以橈動脈掌淺支為蒂的腕部掌側橫行微型皮瓣游離移植修復手指皮膚缺損的療效。 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手指皮膚缺損26例(26指)。男20例,女6例;年齡20~56歲,平均31.5歲。致傷原因:切割傷20例,擠壓傷6例。受傷至入院時間為1~5 h,平均2 h。損傷指別:拇指6例,示指6例,中指6例,環(huán)指4例,小指4例。損傷部位:指背側6例,指側方6例,指端掌側14例;手指近節(jié)4例,中節(jié)8例,末節(jié)14例。創(chuàng)面范圍為2.0 cm × 1.5 cm~4.0 cm × 2.0 cm。采用大小為2.5 cm × 2.0 cm~4.5 cm × 2.5 cm以橈動脈掌淺支為蒂的腕部掌側橫行微型皮瓣游離移植修復。供區(qū)直接拉攏縫合。 結果術后1例皮瓣遠端部分壞死,經換藥治療后創(chuàng)面瘢痕愈合;余25例皮瓣全部成活,創(chuàng)面Ⅰ期愈合。供區(qū)切口均Ⅰ期愈合。26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12個月,平均10個月。皮瓣外形滿意,質地柔軟。術后6個月皮瓣兩點辨別覺為5~8 mm,平均6.8 mm。供區(qū)無瘢痕攣縮,腕關節(jié)屈、伸活動無明顯受限。 結論以橈動脈掌淺支為蒂的腕部掌側橫行微型皮瓣游離移植修復手指皮膚缺損,具有供區(qū)隱蔽、皮瓣與手指皮膚相似度高、可攜帶神經及肌腱、手術在同一術野完成等優(yōu)點。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10:5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腕部掌側橈動脈掌淺支橫行微型皮瓣的解剖學研究

    目的對腕部掌側橈動脈掌淺支橫行微型皮瓣進行解剖觀測,為臨床采用該皮瓣游離移植修復手指皮膚缺損提供解剖學依據。 方法新鮮成人上肢標本38只,男22只,女16只;年齡26~72歲,平均36歲。左側19只,右側19只。各取2只標本分別制備動脈鑄型標本及紅色乳膠灌注標本,觀察橈動脈掌淺支及其分支情況,為在龍膽紫灌注標本上顯微解剖橈動脈掌淺支提供依據。34只標本于橈動脈掌淺支灌注1%龍膽紫溶液,并于腕部掌側以遠側腕橫紋為軸心線,設計一橫行橢圓形皮瓣,解剖觀測橈動脈掌淺支分支情況及皮膚皮下組織染色情況。 結果34只標本均存在腕部橈動脈掌淺支,距離橈骨莖突近端1.09~3.60 cm處自橈動脈主干橈側發(fā)出后,斜向舟骨結節(jié)尺側緣走行,其間發(fā)出2~5支皮支營養(yǎng)腕部掌側皮膚。橈動脈掌淺支起始處直徑為1.00~3.00 mm,舟骨結節(jié)處直徑為1.00~2.90 mm。皮瓣靜脈回流有橈動脈掌淺支伴行靜脈及真皮下淺靜脈2套系統(tǒng),神經支配以正中神經掌皮支為主,皮瓣可切取范圍為4 cm × 2 cm~6 cm × 2 cm。 結論橈動脈掌淺支起始與走行恒定,直徑與指動脈直徑相似,可設計以橈動脈掌淺支為蒂、帶正中神經掌皮支及掌長肌腱的腕部掌側橫行復合組織瓣游離移植修復手指皮膚及肌腱缺損。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4:0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前臂骨間背串聯(lián)皮瓣重建重度虎口及腕部攣縮畸形

    目的 總結前臂骨間背串聯(lián)皮瓣重建重度虎口及腕部攣縮畸形的療效。 方法 2005 年11 月-2010 年2 月,收治26 例虎口及腕部瘢痕攣縮患者。男18 例,女8 例;年齡12 ~ 45 歲,平均27 歲。致傷原因:熱水燙傷7 例,爆炸傷5 例,交通事故傷3 例,熱壓傷5 例,火焰燒傷6 例。左手11 例,右手15 例。發(fā)生瘢痕攣縮6 ~ 26 個月,平均11 個月。按顧玉東等的評定標準,均為重度虎口攣縮畸形;伴拇指內收畸形,拇指外展及對掌功能受限,腕掌關節(jié)屈曲畸形。行虎口及腕部瘢痕攣縮徹底松解后,缺損范圍為5.8 cm × 4.5 cm ~ 11.3 cm × 7.2 cm。采用大小為6.5 cm × 5.0 cm ~ 12.5 cm ×8.0 cm 的前臂骨間背串聯(lián)皮瓣移位修復。供區(qū)直接縫合或游離植皮修復。 結果 術后2 例皮瓣遠端出現水皰,表皮壞死,經換藥后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順利成活,創(chuàng)面均Ⅰ期愈合。供區(qū)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26 例術后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 ~ 24 個月,平均15 個月。術后拇指內收、對掌及對指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復。術后6 個月,根據Swanson 等拇指總活動度(AMA)系統(tǒng)評定拇指功能損害較術前顯著降低,按Jensen 等方法測量虎口角度及寬度均較術前顯著增加,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 結論 采用前臂骨間背串聯(lián)皮瓣重建重度虎口及腕部攣縮畸形可有效開大虎口,改善手腕功能。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骨間背側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腕部熱壓傷七例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2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腕部神經銳器傷的初期處理失誤探討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3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部分腕骨融合術治療腕部疾患進展

    目的 綜述近年來國內外有關部分腕骨融合治療腕部疾患及其實驗研究進展。方法 廣泛查閱相關文獻,對部分腕骨融合的臨床應用效果和實驗研究進行分析和綜合。結果 部分腕骨融合既能解除腕關節(jié)疼痛,又能獲得穩(wěn)定和保留一定范圍活動度。結論 采用部分腕骨融合術治療腕部疾患,只要適應證和手術方法選擇合適,應當首選。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10:2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手腕部重度電燒傷創(chuàng)面的修復與功能重建

    目的 總結降低手腕部嚴重高壓電燒傷后肢體截肢率,并恢復手部分功能。方法 1987年~1999年收治手腕部重度高壓電燒傷44例55個肢體,早期充分減張,有血運障礙及時行血管重建手術。及時擴創(chuàng),應用胸、腹部或腹股溝部皮瓣形成單蒂、雙蒂或聯(lián)合皮瓣修復創(chuàng)面,同時行抗栓、抗凝及抗炎治療。創(chuàng)面修復后,進行手部感覺和運動功能重建,采用自體或異體肌腱移植修復肌腱缺損以及肌腱移位恢復手部功能;自體神經或胎兒神經移植修復神經缺損。結果 型截肢率為43.8%,自體肌腱移植按TAM標準均達良級,異體肌腱移植達可級。腓腸神經移植7例,胎兒神經移植1例,手指感覺恢復好,手內在肌功能部分恢復。結論 重建腕部血管通路,皮瓣修復創(chuàng)面,及時重建運動和感覺功能是減少手腕部重度電燒傷截肢率和恢復手部分功能的有效方法。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10:2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腕部廣泛損傷的修復與康復治療

    報道30例腕部損傷患者,傷情比較相同。其中12例采用傳統(tǒng)外科手術治療,不作或僅作不正規(guī)的理療;18例采用顯微外科技術治療,仔細修復各種組織結構,術后系統(tǒng)地進行康復治療。經隨訪3個月~2年,傳統(tǒng)方法治療組優(yōu)良率僅為8.3%;采用顯微外科技術及康復治療組優(yōu)良率達67%。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11:3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動靜脈造瘺在鼻煙壺及腕部的臨床研究

    【摘要】 目的 評價在鼻煙壺及腕部行動靜脈造瘺術的療效?!》椒ā?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56例腎功能衰竭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在鼻煙壺及腕部行動靜脈造瘺術,術后經彩色超聲隨訪其吻合口通暢情況,臨床觀察瘺管使用時間及其并發(fā)癥?!〗Y果 術后隨訪2年,鼻煙壺處行動靜脈造瘺術的患者,瘺管術后1年初級通暢率及累積次級通暢率分別為76.9%、92.1%;術后2年初級通暢率及累積次級通暢率分別為57.9%、78.9%。而腕部組瘺管1年初級通暢率及累積次級通暢率分別為64.1%、81.3%;術后2年初級通暢率及累積次級通暢率分別為56.0%、76.0%。兩組在術后1年初級通暢率及累積次級通暢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1),術后2年初級通暢率及累積次級通暢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Y論 鼻煙壺處行動靜脈造瘺術的瘺管在短期內通暢率較腕部高,長期并無顯著性差異?!続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rtifici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between tabatiere anatomique and wrist. Methods From June 2007 to June 2009, 156 cases of renal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underwent artifici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on tabatiere anatomique or wrist, respectively. The patency of the anastomotic stoma was observed via B ultrasonography.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two years postoperative.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primary patency was 76.9% at the first year and 57.9% at the second year in tabatiere anatomique group; cumulative secondary patency was 92.1% at the first year and 78.9% at the second in tabatiere anatomique group; primary patency was 64.1% at the first year and 56.0% at the second in wrist group; cumulative secondary patency was 81.3% at the first year and 76.0% at the second year in wrist group. The primary patency and cumulative secondary patenc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abatiere anatomique group and wrist group at the first year postoperatively (Plt;0.01) and not significant at the second year postoperatively (Pgt;0.05). Conclusion Prophase patency of tabatiere anatomiqu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wris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n a long term.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09:2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前臂骨間背側動脈穿支分葉皮瓣修復手背部或腕部兩處創(chuàng)面療效觀察

    目的探討采用前臂骨間背側動脈穿支分葉皮瓣修復手背部或腕部兩處創(chuàng)面的療效。 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12例手背部或腕部兩處創(chuàng)面患者。機器絞榨傷致拇指Ⅳ度缺損伴手背及虎口皮膚軟組織缺損、骨外露4例,交通事故傷致手背及虎口皮膚軟組織缺損伴肌腱及骨外露3例,重物壓傷致手背部兩處皮膚軟組織缺損伴肌腱缺損3例;受傷至入院時間為3~12 h,平均6 h。腫瘤切除術后腕部兩處創(chuàng)面伴肌腱外露2例。4例合并掌骨骨折。較大創(chuàng)面缺損范圍為4.0 cm×3.5 cm~5.0 cm×3.0 cm,較小創(chuàng)面為2.5 cm×2.0 cm~4.0 cm×3.0 cm。采用前臂骨間背側動脈穿支分葉皮瓣修復,較大皮瓣切取范圍為6 cm×4 cm~8 cm×3 cm,較小皮瓣為3.0 cm×2.5 cm ~5.0 cm×3.0 cm。供區(qū)直接拉攏縫合或游離植皮修復。 結果術后皮瓣及供區(qū)植皮均成活,創(chuàng)面Ⅰ期愈合?;颊呔@隨訪,隨訪時間6~36個月,平均20個月。皮瓣色澤、質地好;其中3例因皮瓣外形稍臃腫二期行皮瓣修薄術,其余皮瓣外形良好。末次隨訪時皮瓣兩點辨別覺為10~14 mm,平均12 mm。末次隨訪時,根據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評定:獲優(yōu)10例,良2例。 結論前臂骨間背側動脈穿支分葉皮瓣可一期修復手背部或腕部兩處創(chuàng)面,具有手術操作簡便、供區(qū)損傷小、血供可靠等優(yōu)點。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