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骨折不愈合" 11條結果
  • 肱骨上段骨折不愈合的手術治療

    目的 探討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肱骨上段骨折不愈合的臨床療效。 方法 2001 年5 月- 2007 年9 月,收治43 例肱骨上段骨折不愈合患者。男31 例,女12 例;年齡20 ~ 57 歲,平均37 歲。致傷原因:車禍傷14 例,高處墜落傷11 例,跌傷7 例,重物砸傷6 例,機器傷4 例,病理性損傷1 例。經(jīng)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手術1 次者12 例,2 次者27 例,3 次者3 例,4 次者1 例。骨折至該次入院時間10 ~ 52 個月,平均23 個月。于切開復位后,分別采用植骨加鎖定加壓鋼板內(nèi)固定術(9 例)、肩胛骨瓣旋轉移位加鎖定加壓鋼板內(nèi)固定術(15 例)、肩胛骨瓣旋轉移位、鎖定加壓鋼板加脛骨骨板內(nèi)固定術(19 例)治療。 結果 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X 線片示骨折對位、對線良好,無感染及神經(jīng)損傷癥狀發(fā)生。43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 ~ 25 個月,平均18 個月。骨折均達骨性愈合,愈合時間3.0 ~ 7.5 個月,平均4.9 個月。根據(jù)X線片及肩、肘關節(jié)功能綜合評定標準:優(yōu)21 例,良15 例,可4 例,差3 例,優(yōu)良率83.7%。 結論 對于肱骨上段骨折不愈合,鎖定加壓鋼板可提供穩(wěn)定的固定;同時根據(jù)斷端情況選擇合適植骨方法,均能取得滿意效果。但對于多次手術或術后長期不愈合、斷端骨質(zhì)條件差者,切開復位、肩胛骨瓣旋轉移位、鎖定加壓鋼板加脛骨骨板內(nèi)固定術可取得較好療效。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橈動脈莖突返支為蒂橈骨莖突骨瓣植入術治療舟骨骨折不愈合

    目的 總結以橈動脈莖突返支為蒂的橈骨莖突骨瓣移位治療舟骨骨折不愈合的臨床效果。 方法 2000年3月~2005年6月,對18例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患者,以橈動脈莖突返支為蒂在橈骨莖突掀起1.5 cm×3.5 cm×0.5 cm 的骨瓣,植入沿舟骨縱軸跨越骨折線所鑿同等大小的骨槽內(nèi)進行治療。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齡18~39歲。舟骨腰部骨折11例,近側1/3骨折7例,其中5例舟骨近端骨折塊伴缺血壞死。腕關節(jié)活動疼痛,尤以背伸及橈偏時明顯,鼻煙窩處有壓痛,腕關節(jié)活動受限,X 線片示10例患者有骨折端硬化及囊性變,骨折線明顯加寬。 結果 術后18例舟骨骨折均愈合,其中5例合并缺血壞死的舟骨骨折塊重新成活,骨折平均愈合時間為4個月。術后獲隨訪1~5年,患者腕關節(jié)活動良好,腕背伸時無疼痛,日常生活和工作無影響。 結論 采用橈動脈莖突返支為蒂的橈骨莖突骨瓣移位治療舟骨骨折不愈合及近端骨折塊缺血壞死,操作簡便,治療有效,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2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吻合血管骨瓣移植修復骨折不愈合或大塊骨組織缺損

    目的 探討吻合血管的骨瓣移植的臨床應用。方法  1994年 11月~ 1997年 10月,應用吻合血管的腓骨或髂骨移植治療骨折不愈合或腫瘤切除引起的大塊骨缺損 17例,其中骨折不愈合 10例,腫瘤切除術后骨缺損 7例(良性 4例,惡性 3例 )。12例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移植腓骨長 12~ 2 9cm;5例采用吻合血管的髂骨移植,骨瓣范圍7cm× 3cm~ 9cm× 5 cm。結果 全部病例術后經(jīng) 10個月~ 5年隨訪,平均 3年 7個月,10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均達到臨床骨愈合 ;4例良性腫瘤及 1例惡性腫瘤引起的骨缺損愈合修復,另 2例惡性腫瘤患者分別于術后 10個月及 12個月死于肺部轉移。結論 吻合血管的骨移植是一種有效治療骨折不愈合或骨組織缺損的方法之一。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脛前動脈踝上支骨膜(骨)瓣移位術的應用解剖

    為帶血供脛骨下段外側骨膜(骨)瓣移位術提供解剖學基礎,在40側成人下肢標本上,解剖觀測了脛骨下段外側骨膜血管來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結果表明,脛前動脈踝上支是脛骨下段外側骨膜血供的主要血管,于踝間連線上方(3.1±0.8)cm始于脛前動脈,緊貼骨面前行至脛骨前緣分出升支和降支。升支沿脛骨前緣上行,達踝間連線上(6.3±1.3)cm處與脛前動脈肌骨膜支吻合;降支下行與內(nèi)踝前動脈吻合。踝上支長(2.2±0.7)cm,外徑(1.1±0.2)mm,伴行靜脈兩條。以踝上支或踝上支與肌骨膜支的吻合關系,可在脛骨下段外側設計8cm~10cm×4cm~5cm骨膜瓣,為修復脛骨中下段骨不連、距骨骨折、踝關節(jié)融合等提供了一種新的骨膜(骨)瓣供區(qū)。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11:0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交鎖髓內(nèi)釘延遲動力化固定治療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目的分析延遲動力化固定治療交鎖髓內(nèi)釘固定后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療效和適應證。 方法2006年3月-2012年6月,采用延遲動力化固定治療交鎖髓內(nèi)釘固定后股骨干骨折不愈合26例。男19例,女7例;年齡22~46歲,平均38歲。骨折后均行切開復位、順行交鎖髓內(nèi)釘固定術,術后10~29個月,平均16個月。確診為骨折不愈合。按Papakostidis等對骨折不愈合的分型標準:穩(wěn)定/增生型7例,穩(wěn)定/萎縮型3例,不穩(wěn)定/增生型12例,不穩(wěn)定 /萎縮型4例。 結果患者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6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0~28個月,平均14個月。16例(61.5%)于動力化固定后4~11個月骨折愈合,其中7例穩(wěn)定/增生型,9例不穩(wěn)定/增生型;余10 例(38.5%)治療失敗。延遲動力化固定后穩(wěn)定/增生型骨折不愈合的愈合率為100%(7/7),不穩(wěn)定/增生型為75%(9/12),穩(wěn)定/萎縮型和不穩(wěn)定/萎縮型均為0。 結論延遲動力化固定是治療交鎖髓內(nèi)釘固定后股骨干增生型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不適用于股骨干萎縮型骨折不愈合的治療。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P75 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受體研究進展及骨折不愈合治療新思路

    目的 綜述 P75 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受體(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研究進展,明確其作用機制,探討其與骨折不愈合的關系,為骨折不愈合的治療提供新思路。 方法 廣泛查閱近年國內(nèi)外與 P75NTR 相關的文獻,分析總結其作用機制及骨折不愈合形成的病理因素。 結果 P75NTR 在骨折不愈合組織中表達,且能導致纖維蛋白降解缺陷、抑制血管生成,而后兩者在骨折不愈合的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 結論 在骨折不愈合的治療中,是否可通過阻斷 P75NTR 的上述作用達到治療目的,尚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發(fā)表時間:2017-02-15 09:2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陳舊性跟骨骨折的治療進展

    目的 對陳舊性跟骨骨折的治療及進展進行綜述。 方法 廣泛查閱近年國內(nèi)外陳舊性跟骨骨折治療的相關文獻,從病理解剖、分型、手術方法等方面進行總結分析。 結果 陳舊性跟骨骨折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其解剖改變是多方面的,因此其手術治療方法呈多樣性。除經(jīng)典的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關節(jié)融合及截骨矯形術式外,微創(chuàng)技術、外固定支架、3-D 打印等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陳舊性跟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療也得到越來越多關注。 結論 陳舊性跟骨骨折的最佳治療策略尚無定論,但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發(fā)展。個體化治療仍值得更深入研究,對于早期陳舊性跟骨骨折以及陳舊性跟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療也需要進一步探討。

    發(fā)表時間:2017-10-10 03:5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目的基因治療骨折不愈合的研究進展

    臨床上,骨折不愈合常導致患者遭受疼痛的困擾甚至殘疾,而且往往需要額外的手術治療來恢復骨骼肌肉功能,因此骨折不愈合的治療一直是骨科領域的難點。近些年,隨著基因工程的發(fā)展,利用基因治療骨折不愈合的技術得以廣泛研究。大量實驗證實,將編碼骨折愈合相關生長因子的目的基因通過體內(nèi)或體外不同的傳遞方式導入至靶細胞,從而表達出特定的生長因子,可以促進骨折修復,這為治療骨折不愈合提供了新途徑。該文將討論成骨基因不同傳遞方式的研究現(xiàn)狀,以及各自的優(yōu)缺點,旨在為目的基因治療骨折不愈合提供理論基礎。

    發(fā)表時間:2020-02-24 05:0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應用“菱形理念”治療股骨干骨折髓內(nèi)固定術后不愈合

    目的探討在“菱形理念”指導下治療股骨干骨折髓內(nèi)釘固定術后不愈合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分析 2014 年 1 月—2016 年 12 月應用“菱形理念”,采取輔助鋼板固定聯(lián)合自體髂骨植骨、自體骨髓濃集液及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 rich plasma,PRP)凝膠治療的 21 例股骨干骨折髓內(nèi)釘固定術后不愈合患者資料。其中男 13 例,女 8 例;年齡 17~48 歲,平均 32.5 歲。均為閉合性股骨干骨折,4 例首次鋼板內(nèi)固定不愈合后更換為髓內(nèi)釘固定仍不愈合,余 17 例首次采取髓內(nèi)釘固定。骨折不愈合分型:肥大性骨不連 4 例,萎縮性骨不連 17 例;骨折端骨缺損長度 1~3 mm;末次治療至該次治療時間 10~23 個月,平均 14.3 個月。記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開始完全負重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記錄患者術前及末次隨訪時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四肢骨折愈合影像系統(tǒng)評分(RUST)評價骨折愈合程度;末次隨訪時根據(jù) Schatzker-Lambert 療效評分標準評價患肢功能。結果手術時間 105~160 min,平均 125.6 min;術中出血量 160~580 mL,平均 370.5 mL。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無血管、神經(jīng)損傷。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22~46 個月,平均 26.5 個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時間 3~7 個月,平均 4.8 個月。隨訪期間無感染、內(nèi)固定物松動、斷裂及再骨折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末次隨訪時,VAS 評分為(0.8±0.3)分,較術前(5.2±3.7)分明顯下降(t=7.235,P=0.000);RUST 評分為(3.4±0.3)分,較術前(1.5±0.7)分顯著提高(t=8.336,P=0.000);按 Schatzker-Lambert 療效評分標準評價患肢功能,優(yōu) 16 例,良 4 例,可 1 例,優(yōu)良率 95.42%。結論按照“菱形理念”采取輔助鋼板聯(lián)合自體髂骨、自體骨髓濃集液及 PRP 凝膠治療股骨干骨折髓內(nèi)釘固定術后不愈合,既可以恢復骨折端的穩(wěn)定性,又改善了骨折端的生物學環(huán)境,提高了骨折愈合率。

    發(fā)表時間:2020-08-19 03:5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天璣骨科機器人輔助四角融合經(jīng)皮螺釘內(nèi)固定技術介紹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