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余霄" 3條結果
  • 糖尿病足截肢技術進展

    目的 總結各種糖尿病足截肢技術的研究進展。 方法 查閱近年關于糖尿病足截肢技術的文獻,進行綜合分析。 結果 根據(jù)截肢平面的不同,糖尿病足的截肢技術可分為小范圍截肢術和大范圍截肢術兩種,并衍生出多種截肢方法,截肢方式與方法的選擇需要綜合各種因素考慮。 結論 對于糖尿病足截肢,應在保證截肢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截肢平面。患者的身體狀況、糖尿病足累及的部位、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局部組織對感染的易感性、創(chuàng)口的愈合能力等是影響選擇糖尿病足截肢方式和方法的重要因素。截肢后仍要重視糖尿病的綜合治療,防止截肢平面的進一步上升。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骨盆后環(huán)骨折脫位不同內(nèi)固定的生物力學研究

    目的 比較采用改良Galveston(improved Galveston,IG)、重建鋼板(reconstruction plate,RP)、骶骨拉力釘(iliosacral screw,LS)3 種內(nèi)固定方式固定骨盆后環(huán)骨折脫位的生物力學差異,為臨床選擇恰當?shù)膬?nèi)固定方式提供實驗依據(jù)。 方法 取自愿捐獻成年男性新鮮尸體完整骨盆標本6 個,平均年齡45 歲。采用MTS855 型Mini-Blonix 生物力學測定儀分別進行正常骨盆垂直壓力(壓力800 N)與左、右方向扭轉(扭矩8 N·m)的生物力學測試。之后骨盆標本模擬Denis Ⅰ型骨盆左側后環(huán)骨折,分別行IG、RP、LS 固定骨盆后環(huán),對固定后的骨盆同法行生物力學測試。 結 果 施加垂直壓力及左、右方向扭轉力時,骨折兩端位移從小到大均依次為正常骨盆、LS、IG 及RP,LS 與正常骨盆間差異無統(tǒng) 計學意義(P gt; 0.05),其余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 結論 LS 固定骨盆后環(huán)骨折脫位較IG 及RP穩(wěn)定。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跟骨載距突螺釘導向器的研制與臨床應用

    目的探討自行研制的跟骨載距突螺釘導向器輔助固定跟骨載距突的臨床效果。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47足)跟骨關節(jié)內(nèi)骨折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25~68歲,平均46歲。跟骨骨折根據(jù)Sanders分型:Ⅱ型17足,Ⅲ型20足,Ⅳ型10足。傷后至入院時間1~12 h,平均6.02 h。應用自行研制的跟骨載距突螺釘導向器輔助固定跟骨載距突。記錄術中透視次數(shù);測量手術前后跟骨B?hler角和Gissane角;按照Maryland足部評分系統(tǒng)評價術后功能恢復情況。 結果術中透視2~4次,平均2.85次。共植入47枚螺釘,其中1枚穿過載距突前下,l枚進入載距突前方,余45枚均準確通過后關節(jié)面下方骨塊,精確率達95.7%。40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8~18個月,平均12個月。術后3例發(fā)生腓腸神經(jīng)損傷,2例皮緣切口壞死及感染?;颊吒枪钦劬?,愈合時間9~18周,平均12.72周。末次隨訪時患者B?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別為(29.40±4.65)°和(130.84±5.08)°,與術前的(6.48±3.67)°和(99.30±5.85)°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1.38,P=0.00;t=—28.32,P=0.00)。末次隨訪時按Maryland足部評分系統(tǒng)評價為65~98分,平均90.66分;其中優(yōu)41足,良3足,可3足,優(yōu)良率93.6%。 結論采用跟骨載距突螺釘導向器輔助固定跟骨載距突,能明顯提高螺釘固定載距突的準確性,減少術中透視對人體傷害。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