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周焯家" 2條結果
  • 一期前路植骨融合固定重建相鄰多椎體結核脊柱穩(wěn)定性

    目的? 觀察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單釘棒內固定重建相鄰多椎體結核脊柱穩(wěn)定性的臨床療效。? 方法 2007 年 3 月- 2009 年 9 月,收治 8 例胸腰椎相鄰多椎體結核患者。其中男 6 例,女 2 例;年齡 20 ~ 42 歲,平均 32 歲。病程 8 ~ 14 個月,平均 10.2 個月。病變累及 5 個椎體 4 例,6 個椎體 3 例,8 個椎體 1 例;胸椎 35 個,腰椎11 個。脊髓功能 Frankel 分級為 C 級 2 例,D 級 4 例,E 級 2 例。術前后凸 Cobb 角為(25.1 ± 6.6)°。術前強化抗結核治療4~6 周,術中徹底清除病灶,同時行自體髂骨、肋骨及腓骨植骨及椎體側前方單釘棒固定重建脊柱穩(wěn)定性,術后抗結核治療 18 個月。? 結果 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8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18 ~ 48 個月,平均 29 個月。參照金大地的脊柱結核治愈標準,7 例 1 次治愈; 1 例于術后 3 個月復發(fā)伴竇道形成,經再次病灶清除后治愈。術后 7 d 及末次隨訪時融合節(jié)段后凸 Cobb 角分別為(19.5 ± 4.2)° 和(22.3 ± 3.6)°,與術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術后 7 d 及末次隨 訪時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術后12個月神經功能Frankel分級均為E級。采用Lee等植骨融合標準,術后6~? 8 個月均達骨性融合。隨訪期間未發(fā)生植骨塊或內固定物松動、移位。? 結論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單釘棒內 固定能有效矯正后凸畸形并重建脊柱穩(wěn)定性,為相鄰多椎體結核的外科治療提供了選擇。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一期后路經單側骶棘肌髂骨瓣入路治療腰骶椎結核

    目的探討一期后路經單側骶棘肌髂骨瓣入路手術治療腰骶椎結核的安全性和療效。方法2011 年 8 月—2014 年 10 月,收治 13 例腰骶椎結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保留后方韌帶復合體,經單側骶棘肌髂骨瓣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內固定治療。其中男 8 例,女 5 例;年齡 22~57 歲,平均 35 歲。病程 2~19 個月,平均 6.7 個月。術前美國脊髓損傷協(xié)會(ASIA)分級為 B 級 2 例、C 級 4 例、D 級 5 例、E 級 2 例;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為(36.4±5.7)分;腰骶角為(20.7±0.7)°;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為(63.4±8.4)mm/1 h,C 反應蛋白為(38.8±5.2)mmol/L。記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末次隨訪時 ODI、ASIA 分級、腰骶角及 ESR;采用 Bridwell 標準判斷椎間植骨融合情況。結果手術時間 150~240 min,平均 190 min;術中出血量 420~850 mL,平均 610 mL。術中未出現(xiàn)大血管、硬膜囊、神經根及腰骶叢損傷。3 例切口延遲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 Ⅰ 期愈合;未見切口感染及竇道形成。13 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1.5~6.1 年,平均 2.8 年。隨訪期間無結核中毒癥狀,無腦脊液漏、內固定物松動斷裂;8 例男性患者均未出現(xiàn)逆行射精、勃起障礙等并發(fā)癥?;颊咦甸g植骨均融合,融合時間 4.2~9.9 個月,平均 6.4 個月;髂骨瓣均骨性愈合。末次隨訪時,ODI 為(7.2±3.5)分,腰骶角為(31.2±0.5)°,ESR 為(9.8±2.5)mm/1 h,均較術前顯著改善(P<0.05);ASIA 分級為 D 級 2 例、E 級 11 例,較術前顯著改善(Z=–3.168,P=0.002)。結論一期后路經單側骶棘肌髂骨瓣入路手術治療腰骶椎結核安全、有效。

    發(fā)表時間:2019-03-11 10:2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