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評價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PCAB)同期行左心室室壁瘤折疊術的臨床效果?!》椒ā∵x擇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間北京安貞醫(yī)院資料完整的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同期行室壁瘤手術患者114例進行對比研究,其中在體外循環(huán)心臟停搏下行 CABG加室壁瘤切除術76例(Ⅰ組),男57例、女19例,年齡(63.4±7.8)歲;在非體外循環(huán)心臟不停跳下行CABG加室壁瘤折疊術38例(Ⅱ組),男32例、女6例,年齡(60.6±8.9)歲。除Ⅰ組患者室壁瘤占左心室較Ⅱ組大外(42.2%±13.6% vs. 26.5%±12.3%, t=5.499,P=0.000),其余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效果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進行隨訪6個月?!〗Y果?、窠M中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術后惡性心律失常,1例死于肺部感染;Ⅱ組1例死于圍術期心肌梗死。兩組患者術后胸腔引流量、二次開胸止血、呼吸機輔助時間和放置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 例數(shù)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早期及術后6個月復查心臟超聲心動圖,左心室舒張期末內徑(LVEDD) 均較術前明顯減?。邰窠M: (54.0±7.8) mm amp;(56.0±8.1) mm vs. (59.6±6.6) mm,Ⅱ組: (52.0±7.2) mm amp; (53.6±5.3) mm vs. (57.9±5.4) mm];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 顯著增加(Ⅰ組:43.5%±3.2% amp; 55.7%±3.7% vs. 38.0%±7.4%,Ⅱ組:44.7%±2.8% amp; 57.0%±3.5% vs. 41.0%±6.6%),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Y論 非體外循環(huán)心臟不停跳CABG同期行室壁瘤折疊術安全有效,可能更適用于室壁瘤較小的患者。
目的 利用實時三維超聲(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評估左心室室壁瘤(LVA)外科治療后左心室局部收縮功能的改變。 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連續(xù)14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形成患者(LVA組)接受手術治療。LVA組患者術前和術后4個月隨訪期間均行二維超聲(2DE)、RT-3DE,通過Qlab軟件分析計算獲得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數(shù)(EF);同時測量12例正常人的左心室局部EF作為正常對照(對照組)。利用統(tǒng)計方法對比分析LVA組(術前、術后4個月)與對照組左心室局部EF。 結果 LVA組患者術前左心室局部EF呈心尖部至基底部遞增方向,與對照組方向相反;除下基底段、下側基底段和前側基底段外,其余14個節(jié)段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lt;0.05)。術后4個月左心室局部EF恢復從基底部至心尖部的方向遞增,前基底段和側壁節(jié)段的EF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其余節(jié)段的EF低于對照組(Plt;0.05)。 結論 RT-3DE是評估LVA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縮功能的有效檢查方法。LVA患者手術治療后早期左心室局部收縮功能恢復正常遞增方向,部分非室壁瘤節(jié)段收縮功能恢復。
目的評估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post-infarct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行左心室重建術和線性修補術的治療效果,總結室壁瘤的外科治療經驗。 方法2004年5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心血管外科共收治47例LVA患者;行左心室重建術25例(男21例、女4例),線性修補術18例(男14例、女4例),直接縫閉術4例(男3例、女1例)。同期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42例。術后通過電話及門診隨訪6~24個月,患者均行超聲心動圖復查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生活質量及活動能力。 結果左心室重建術組術后LVEF較術前明顯改善(49.2%±13.6% vs.32.5%±12.9%,P<0.05),線性修補術組術后LVEF同樣較術前改善(47.5%±11.6% vs.36.9%±11.6%,P<0.05);線性修補術組死亡1例,病死率5.5%;左心室重建術組死亡1例,病死率4.0%;直接縫閉術組無死亡;全組總病死率4.2%。 結論線性修補術或左心室重建術治療心臟室壁瘤均可取得滿意效果,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制訂合理方案,能夠最大程度恢復左心室功能,近遠期治療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