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徐海峰" 14條結果
  • 單側急性特發(fā)性黃斑病變一例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4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曲安奈德對人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細胞活性與 屏障功能的影響

    目的觀察曲安奈德 (TA)對人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RPE)細胞活性與屏障功能的影響。方法用ARPE-19細胞,96孔板中培養(yǎng)至4周,加入不同濃度的TA(0.02、0.05 mg/ml),繼續(xù)培養(yǎng)3 d或7 d,四甲基偶氮唑鹽比色法(MTT)檢測細胞活性;將細胞培養(yǎng)在多聚酯濾膜上,4周時記錄跨上皮電阻(TER),然后分別在培養(yǎng)液中加入0.02、0.05 mg/ml TA繼續(xù)培養(yǎng)1周,再次測量TER,并以辣根過氧化物酶(HRP)作示蹤劑、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評價不同濃度TA組ARPE-19細胞的通透性。結果在含0.02 mg/ml TA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3 d或7 d,細胞平均存活率分別為93.70%和90.63%,其細胞活性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47,0.091);在含0.05 mg/ml TA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相同時間后,細胞活性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平均存活率為87.75%、88.98%;P=0.025,0.043);經(jīng)過1周培養(yǎng),2個處理組的TER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極顯著降低(P 均<0.001);兩個處理組HRP的通透性均顯著高于對照組(0.001<P<0.05)。結論TA可以使ARPE19細胞的活性降低,并破壞其屏障功能的完整性。(中華眼底病雜志,2005,21:237-239) 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5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玻璃體內(nèi)注射曲安奈德治療黃斑水腫

    目的 觀察玻璃體內(nèi)注射曲安奈德(TA)治療黃斑水腫的效果。 方法 經(jīng)檢眼鏡、光相干斷層掃描(OCT)或(和)視網(wǎng)膜厚度分析儀(RTA)及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檢查證實的糖尿病、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所致的彌漫性或(和)囊樣黃斑水腫患者33例37只眼,玻璃體內(nèi)注射40 mg/ml的TA 0.1 ml,隨訪1~9個月,觀察視力、眼壓、炎癥反應、晶狀體、眼底情況,OCT或RTA檢查視網(wǎng)膜厚度改變,F(xiàn)FA觀察毛細血管滲漏情況。 結果 治療后1、2、3個月視網(wǎng)膜厚度分別為(244.07±118.80)、(195.53±57.70)、(181.42±54.79) μm,與治療前的視網(wǎng)膜厚度(724.35±227.41) μm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10.72、12.84、13.90,P 值均lt;0.001)。視力分別為0.39±0.19、0.45±0.24、0.43±0.21,與治療前的視力0.20±0.16比較,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值分別為4.445、4.349、3.474,P值分別為lt;0.001、lt;0.001、0.03)。FFA顯示治療后熒光素滲漏明顯減少,增生性改變減輕。9例患者眼壓≥20 mm Hg(1 mm Hg =0.133 kPa),其中4例≥25 mm Hg。3例患者4只眼分別在治療后4、6個月黃斑水腫復發(fā)。未見晶狀體混濁加重,無感染發(fā)生。 結論 玻璃體內(nèi)注射TA可以有效治療糖尿病、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所致的黃斑水腫;但有部分患眼黃斑水腫復發(fā)、部分患眼出現(xiàn)眼壓升高。(中華眼底病雜志,2005,21:205-208)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5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玻璃體腔注射乳酸環(huán)丙沙星對視網(wǎng)膜 影響的研究

    目的探討玻璃體腔注射乳酸環(huán)丙沙星治療方法對視網(wǎng)膜組織的安全性。方法24只兔隨機分為4組,每組6只。玻璃體腔內(nèi)分別注入0.1 ml不同濃度的乳酸環(huán)丙沙星,濃度分別為:2 500 、5 000、10 000 μg/ml;對照組注射生理鹽水0.1 ml。手術后觀察眼底表現(xiàn),分別行光學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等組織學檢查和視網(wǎng)膜電圖(ERG)視網(wǎng)膜功能檢查。結果250、500 μg組光學顯微鏡檢查結果未見異常,超微結構大致正常;1 000 μg 組光學顯微鏡下可見視網(wǎng)膜內(nèi)外核層排列不規(guī)則,神經(jīng)節(jié)細胞水腫變性或脫失,透射電子顯微鏡下可見超微結構改變。視網(wǎng)膜功能檢查顯示,各組ERG的a~b波波幅注藥前后無明顯差別。結論玻璃體腔注射國產(chǎn)乳酸環(huán)丙沙星安全、抗菌譜廣,500 μg以下是較為安全的眼內(nèi)應用劑量。(中華眼底病雜志,2005,21:180-182)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5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的臨床表現(xiàn)及眼底血管造影

    目的 觀察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pol ypio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的臨床表現(xiàn)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方法 回顧分析6例PCV患者7只眼的臨床資料及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與吲哚青綠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 檢查資料。 結果 PCV患者早期眼底僅可見橘紅色病變,隨病情進展出現(xiàn)出血 、滲出、水腫、漿液性和(或)出血性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 脫離,病程長者可出現(xiàn)視網(wǎng)膜、脈絡膜萎縮。FFA檢查1只眼病變處脈絡膜血管網(wǎng)擴張,6只眼見密度不均的斑點狀強熒光,造影過程中熒光滲漏,晚期呈強度不均的強熒光片;ICGA檢查5只眼早期顯示分支狀脈絡膜血管網(wǎng),末端擴張呈息肉狀,晚期脈絡膜血管結構不清,息肉狀擴張仍然可辨,7只眼均有形態(tài)獨特的孤立或簇狀分布的息肉狀強熒光點,晚期仍有染料存留。 結論 PCV患者眼底可見橘紅色病變及出血、滲出和RPE脫離,F(xiàn)FA及ICG檢查可見分支狀脈絡膜血管網(wǎng)及末端息肉狀擴張。 (中華眼底病雜志,2003,19:269-332)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6: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Stargardt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及眼底熒光素與吲哚青綠血管造影

    目的 研究Stragardt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及吲哚青綠血管造(indocyanine freen angiography,ICGA)在該病研究中的價值。 方法 對25例Stragardt病患者進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fund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ICGA檢查。 結果 Stargardt病患者90.0%的視力在0.1以下,眼底均有萎縮性黃斑病變,多為青灰色橫橢圓形,橫徑為0.3-3.2PD。84.0%的眼底有黃色斑點。FFA檢查全部黃斑部病變均為強透見熒光,典型者呈ldquo;牛眼rdquo;狀,91.7%的眼底呈現(xiàn)暗脈絡膜背景熒光。ICGA早期,黃斑部可見弱熒光區(qū),以后顯露不同層次的脈絡膜血管形態(tài);眼底黃色斑點為弱熒光。 結論 ICGA與FFA結合使用對Stragardt病的臨床特征與病理機制研究有幫助。 (中華眼底病雜志,1998,14:72-75)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6:1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左眼球脫位致右眼遠達性視網(wǎng)膜病變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6:1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雙眼原發(fā)性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合并視乳頭玻璃疣一例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6:2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Benson病的B型超聲圖像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6:2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反復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藥物治療對滲出型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玻璃體黃斑界面的影響

    目的觀察反復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藥物對滲出型老年性黃斑變性(AMD)患者玻璃體黃斑界面(VMI)的影響。方法回顧性研究。臨床確診為滲出型AMD并接受玻璃體腔抗VEGF藥物治療的34例患者納入研究。其中,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2.8±8.35)歲。取其1年隨訪期間最少抗VEGF藥物治療6次的眼為研究眼,未接受抗VEGF藥物治療的對側眼為對照眼。治療前采用光相干斷層掃描(OCT)檢查觀察雙眼VMI狀態(tài)。將存在玻璃體黃斑粘連(VMA)、黃斑前膜(MEM)、完全性玻璃體后脫離(C-PVD)定義為VMI異常。根據(jù)OCT圖像上玻璃體與黃斑部粘附的直徑大小將VMA分為局灶型(≤1500 μm)和廣泛型(>1500 μm)。治療前研究眼中存在VMI異常12只眼,包括廣泛型VMA 8只眼、局灶型VMA 3只眼、MEM 1只眼;對照眼中存在VMI異常12只眼,包括廣泛型VMA 7只眼、局灶型VMA 2只眼、C-PVD 2只眼、MEM 1只眼。治療后平均隨訪時間16.4個月。隨訪期間每月用隨訪模式進行雙眼OCT檢查。對比分析患者雙眼治療前后VMI的變化情況。使用χ2檢驗比較研究眼及對照眼治療前及末次隨訪時VMI的差異,由于樣本數(shù)<40,進行Fisher確切概率法進行分析。結果末次隨訪時,研究眼中VMI異常12只眼,包括廣泛型VMA 5只眼、局灶型VMA 2只眼、C-PVD 3只眼、MEM 2只眼;與治療前比較,共有6只眼VMI發(fā)生變化。對照眼中VMI異常13只眼,包括廣泛型VMA 5只眼、C-PVD 7只眼、MEM 1只眼。與治療前比較,共有6只眼VMI發(fā)生變化。末次隨訪時,研究眼及其相應對照眼VMI變化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所有研究眼及對照眼中共有4只眼在末次隨訪時由局灶型VMA變?yōu)镃-PVD,占總局灶型VMA的80.0%;共有3只眼由廣泛型VMA變?yōu)镃-PVD,占總廣泛型VMA的21.4%。結論反復抗VEGF藥物治療對滲出型AMD患者VMI無明顯影響。無論是否反復抗VEGF藥物治療,局灶型VMA較廣泛型VMA更容易發(fā)生C-PVD。

    發(fā)表時間:2018-05-18 06:3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