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曾赟" 1條結果
  • 固定平臺型與活動平臺型膝關節(jié)假體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膝前痛的比較研究

    目的 比較采用固定平臺型與活動平臺型膝關節(jié)假體行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發(fā)生膝前痛的差異。 方法 2008 年1 月- 10 月收治72 例骨性關節(jié)炎患者,其中37 例采用固定平臺型膝關節(jié)假體置換(固定平臺組),35 例采用活動平臺型膝關節(jié)假體置換(活動平臺組)。固定平臺組:男8 例,女29 例;年齡57 ~ 76 歲,平均69.6 歲。左膝20 例,右膝17 例。體重55 ~ 92 kg,平均66.7 kg。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為17.6 ~ 37.3,平均26.2。病程3 ~ 22 年。根據膝關節(jié)學會評分系統(tǒng)(KSS)標準評定膝評分(29.4 ± 15.3)分,功能評分(33.4 ± 16.8)分。髕骨評分(7.2 ± 2.5)分,疼痛評分(2.5 ± 2.2)分。Insall-Salvat(i I-S)指數為1.6 ± 0.3?;顒悠脚_組:男9 例,女26 例;年齡58 ~ 73 歲,平均68.2 歲。左膝30 例,右膝5 例。體重50 ~ 86 kg,平均67.9 kg。BMI 為18.4 ~ 34.4,平均25.6。病程6 ~ 18 年。KSS膝評分(30.9 ± 14.7)分,功能評分(31.4 ± 14.4)分。髕骨評分(6.8 ± 3.1)分,疼痛評分(2.0 ± 2.3)分。I-S 指數為1.6 ± 0.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具有可比性。 結 果 兩組患者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發(fā)生。患者術后均獲隨訪,隨訪時間為12 ~ 16 個月。術后活動平臺組發(fā)生膝關節(jié)感染1 例,膝關節(jié)脫位1 例,膝關節(jié)彈響3 例;固定平臺組發(fā)生膝關節(jié)彈響1 例。兩組末次隨訪時KSS 膝評分及功能評分、疼痛評分及髕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兩組以上指標分別與術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末次隨訪時兩組適合角、外側髕骨角、髕骨傾斜角、髕骨外移距離、髕骨移位距離及I-S 指數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術后1 ~ 5 個月固定平臺組7 例(18.9%)、活動平臺組5 例(14.3%)出現膝前痛。兩組膝前痛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27,P =0.634)。術后出現膝前痛患者KSS 膝評分、功能評分、髕骨評分及I-S 指數與未出現膝前痛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其余各指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 結論 采用固定平臺型與活動平臺型膝關節(jié)假體行TKA 術后膝前痛發(fā)生率及術后近期療效無明顯差異。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