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林冰" 14條結果
  • 高度近視周邊視網膜變性的預防性激光治療

    目的 觀察高度近視眼的周邊視網膜變性和/或裂孔進行預防性光凝的療效。 方法 散瞳檢查高度近視眼眼底,發(fā)現(xiàn)周邊視網膜變性和/或裂孔206只眼,予以預防激光治療。 結果 實行視網膜變性預防性光凝的患者,接受LASIK手術后,隨訪一年無一例發(fā)生視網膜脫離,矯正視力沒有變化。 結論 視網膜變性激光預防性光凝對預防視網膜脫離至少在角膜屈光手術后近期觀察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中華眼底病雜志, 1999, 15: 135-136)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6:0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眼部貓抓病一例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4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吲哚青綠血管造影聯(lián)合廣角接觸鏡觀察渦狀靜脈

    目的 應用吲哚青綠血管造影(ICGA)聯(lián)合Staurenghi 230廣角接觸鏡觀察和分析人眼渦狀靜脈的形態(tài)及其分布特征。 方法 對28例32只眼進行廣角接觸鏡聯(lián)合ICGA檢查。受檢者中女性16例19只眼,男性12例13只眼;年齡28~84歲,平均年齡71歲。根據(jù)受檢眼不同屈光度分為高度近視組和非高度近視組,前者15只眼,屈光度數(shù)ge;-6.0 D;后者17只眼,屈光度數(shù)<-6.0 D或正視。 結果 本組受檢者中,共發(fā)現(xiàn)166支渦狀靜脈,其中,漩渦狀118支,占71.1%;粗條紋狀34支,占20.5%;不規(guī)則狀14支,占8.4%。右眼發(fā)現(xiàn)渦狀靜脈71支,平均每一只眼有渦狀靜脈507支;左眼發(fā)現(xiàn)渦狀靜脈95支,平均每一只眼有渦狀靜脈5.28支。顳下、鼻下、顳上及鼻上象限發(fā)現(xiàn)的渦狀靜脈數(shù)分別為47、42、39、38支,平均每個象限1.34支,以顳下象限最多,每一只眼平均為1.在赤道部附近,距視盤約4~6 個視盤直徑(DD),占964%;6支渦狀靜脈出鞏膜點距離視盤較近約3~4 DD,占3.6%。123支渦狀靜脈可見明顯壺腹,占74.1%,壺腹方向以平行或垂直于眼底水平線者多見。高度近視組和非高度近視組在渦狀靜脈數(shù)目、形態(tài)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結論 人眼渦狀靜脈形態(tài)呈漩渦狀、粗條紋狀、不規(guī)則狀;高度近視眼與非高度近視眼渦狀靜脈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均以顳下象限最多,出鞏膜點多在距視盤約4~6 DD處,多數(shù)可見明顯壺腹。廣角接觸鏡下ICGA檢查視角廣,能在一個視野內同時觀察到幾乎全部的渦狀靜脈。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4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吲哚青綠和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目的 觀察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吲哚青綠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 方法 用共焦激光掃描眼底血管造影儀對70例CSC患者進行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與ICGA同步檢查。 結果 79只眼FFA檢查有視網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滲漏。ICGA檢查23只眼的脈絡膜血管充盈遲緩;79只患眼有脈絡膜血管擴張充血;78只眼的RPE滲漏處有脈絡膜血管的通透性增高;27只對側健眼有同樣的改變;19只患眼和6只健眼有RPE脫離;21只眼有RPE的色素脫失、萎縮和/或帶狀萎縮。 結論 脈絡膜血管異常是CSC的基本ICGA特征。 (中華眼底病雜志,2000,16:14-16)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6:0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正常眼黃斑無血管區(qū)的共焦激光掃描眼底血管造影測量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6:0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療白內障手術后黃斑囊樣水腫的短期療效觀察

    目的觀察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TA)治療白內障手術后黃斑囊樣水腫(CME)的短期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臨床研究。2013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于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yī)院檢查確診的白內障手術后CME患者21例21只眼納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BCVA、眼壓、頻域OCT檢查。采用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行BCVA檢查,記錄時換算為logMAR視力。采用頻域OCT儀測量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CRT)。21例21只眼中,男性9例9只眼,女性12例12只眼;平均年齡(66.38±10.88)歲。其平均logMAR BCVA 0.46±0.23;平均CRT(519.90±131.59)μm;平均眼壓(11.01±3.97)mmHg(1 mmHg=0.133 kPa)。所有患眼均接受后Tenon囊下注射100 mg/m1的TA懸浮液0.4 ml(含TA 40 mg)的單次治療。治療后平均隨訪時間(32.86±20.2)d。對比觀察患眼治療前及治療后1個月的BCVA、CRT、眼壓變化,并行配對t檢驗。結果治療后1個月,患眼平均logMAR BCVA、CRT、眼壓分別為0.29±0.22、(307.71±35.82)μm、(14.19±6.30)mmHg;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252、8.166、4.128,P=0.000、0.000、0.001)。21只眼中,黃斑區(qū)視網膜層間囊腔完全消退13只眼(61.90%);視網膜層間仍可見囊腔8只眼(38.1%)。出現(xiàn)眼壓>21 mmHg者3只眼,給予降眼壓藥物治療后恢復正常。結論后Tenon囊下注射TA治療白內障手術后CME短期內可降低CRT,提高視力。

    發(fā)表時間:2020-09-22 04:0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急性區(qū)域性隱匿性外層視網膜病變的臨床表現(xiàn)及頻域光相干斷層掃描圖像特征

    目的 觀察急性區(qū)域性外層視網膜病變(AZOOR)的臨床特點以及頻域光相干斷層掃描(SD-OCT)的圖像特征,探討OCT在評估AZOOR發(fā)生、發(fā)展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臨床檢查確診的AZOOR患者52例66只眼納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10只眼,女性44例56只眼;年齡15~65歲。均以視力下降、閃光感、暗點及眼前遮擋感為主述就診。根據(jù)眼底有無改變將患者分為Ⅰ、Ⅱ型AZOOR,分別為28、38只眼。Ⅱ型AZOOR 38只眼中,多發(fā)性一過性白點綜合征(MEWDS)9只眼、點狀內層脈絡膜病變(PIC)25只眼、多灶性脈絡膜炎(MC)4只眼。所有患者均行視力、裂隙燈顯微鏡、眼底彩色照相、SD-OCT檢查。行視野檢查37只眼;視網膜電圖(ERG)檢查32只眼,其中Ⅰ型AZOOR 28只眼,Ⅱ型AZOOR MEWDS 4只眼;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檢查48只眼,其中聯(lián)合吲哚青綠血管造影(ICGA)檢查22只眼。隨訪15 d~2年?;仡櫡治龌颊叩呐R床資料和OCT圖像特征。結果Ⅱ型AZOOR 38只眼中,MEWDS 9只眼就診時眼底均可見后極部或中周部白點。PIC 25只眼眼底均可見后極部散在黃白色、邊界清楚,周圍有色素的點狀萎縮病灶,其中并發(fā)脈絡膜新生血管(CNV)13只眼。MC 4只眼玻璃體腔均可見少量炎性細胞,眼底后極部可見散在分布的多處圓形或橢圓形黃白色病灶。視野檢查結果顯示,Ⅰ型AZOOR 28只眼中,中心和旁中心暗點15只眼;生理盲點擴大或與生理盲點相連的局部視野損害9只眼;非特異性視野改變,散在暗點4只眼。Ⅱ型AZOOR MEWDS 9只眼主要表現(xiàn)為暗點和局部多處視野缺損。ERG檢查結果顯示,Ⅰ型AZOOR 28只眼中,眼暗視及明視ERG振幅均較對側眼降低,暗視ERG振幅下降更明顯12只眼;僅表現(xiàn)為暗視ERG振幅下降9只眼;無明顯改變7只眼。Ⅱ型AZOOR MEWDS 4只眼均可見暗視及明視ERG振幅下降,潛伏期輕度延長。FFA和(或)ICGA檢查結果顯示,Ⅱ型AZOOR 26只眼中,MEWDS 9只眼FFA檢查可見后極部或中周部視網膜外層或視網膜色素上皮(RPE)層強熒光灶,晚期熒光略增強但無滲漏,其中ICGA檢查可見后極部或中周部圓點狀弱熒光灶3只眼。PIC 13只眼可見血管弓附近點狀病灶呈透見熒光改變及黃斑區(qū)活動性CNV病灶。MC 4只眼FFA可見早期中周部點狀病灶呈弱熒光,晚期熒光增強,輕度滲漏。OCT檢查結果顯示,Ⅰ型AZOOR 28只眼主要表現(xiàn)為后極部光感受器內外節(jié)連接(IS/OS)層紊亂,局部缺失;COST(cone outer segment tip)帶反射減弱。Ⅱ型 AZOOR MEWDS 9只眼表現(xiàn)為與眼底點狀病灶相對應的視網膜外層IS/OS帶局部反射減弱,COST帶不可見;PIC患者中并發(fā)CNV者黃斑區(qū)神經視網膜下可見強反射團塊突破RPE層。末次隨訪時,Ⅰ型AZOOR 28只眼中,IS/OS層連續(xù)性恢復22只眼;未恢復6只眼。Ⅱ型 AZOOR 38只眼中,MEWDS 9只眼均在患病后1~2個月IS/OS層隨病情好轉而逐漸恢復;PIC 25只眼IS/OS層連續(xù)性無改變;MC 4只眼IS/OS層連續(xù)性恢復。結論AZOOR急性期發(fā)病隱匿;SD-OCT可動態(tài)監(jiān)測IS/OS層的改變,反映AZOOR的發(fā)生、發(fā)展的不同程度。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2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急慢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自身熒光和頻域光相干斷層掃描圖像特征

    目的 觀察急慢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SC)的自身熒光(AF)和頻域光相干斷層掃描(OCT)圖像特征。方法 經裂隙燈顯微鏡、彩色眼底照相、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綠血管造影檢查確診為CSC的67例患者73只眼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同時行AF及頻域OCT檢查。根據(jù)患者臨床及FFA表現(xiàn),將其分為急性、慢性CSC 2種類型,分別為37例37只眼、30例36只眼。根據(jù)黃斑區(qū)神經上皮脫離區(qū)的AF表現(xiàn)將其分為單純減弱型、單純增強型及混合改變型3種類型。根據(jù)頻域OCT檢查顯示的神經上皮脫離區(qū)內外節(jié)的表現(xiàn)將其分為外節(jié)保存完整型、外節(jié)保存不全型及外節(jié)萎縮型3種類型。觀察急慢性CSC患者的AF及OCT圖像特征。結果 AF檢查發(fā)現(xiàn),急性CSC 37只眼中,單純減弱型AF 19只眼,占51.35%;單純增強型AF 18只眼,占48.65%。慢性CSC 36只眼中,單純減弱型AF 2只眼,占5.56%;單純增強型AF 16只眼,占44.44%;混合改變型AF 18只眼,占50.00%。急慢性CSC患者3種AF表現(xiàn)的眼數(sh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chi;2=31.872,P=0.000)。頻域OCT檢查發(fā)現(xiàn),急性CSC 37只眼中,外節(jié)保存完整型15只眼,占40.54%;外節(jié)保存不全型18只眼,占48.65%;外節(jié)萎縮型4只眼,占10.81%。慢性CSC 36只眼中,外節(jié)保存完整型5只眼,占13.89%;外節(jié)保存不全型17只眼,占47.22%;外節(jié)萎縮型14只眼,占38.89%。急慢性CSC患者3種OCT表現(xiàn)的眼數(sh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chi;2=10.572,P=0.005)。結論 急性CSC的AF表現(xiàn)以單純減弱型為主,慢性CSC的AF表現(xiàn)以混合改變型為主。急性CSC的OCT表現(xiàn)以外節(jié)保存不全型和外節(jié)保存完整型為主,慢性CSC的OCT表現(xiàn)以外節(jié)保存不全型和外節(jié)萎縮型為主。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2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不同病程Stargardt病的頻域光相干斷層掃描表現(xiàn)特征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4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矯正視力異常的正常眼底青少年患者視覺電生理檢查結果分析

    發(fā)表時間:2016-09-02 05:4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