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江汕" 4條結果
  • 雪旺細胞對BMSCs來源內皮細胞分泌一氧化氮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雪旺細胞(Schwann cells,SCs)對BMSCs來源內皮細胞分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功能的影響,為進一步探究組織工程骨成骨過程中神經因素對血管因素的作用奠定實驗基礎。 方法取1日齡SD乳鼠坐骨神經及臂叢神經,體外分離獲取SCs,采用S-100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鑒定;取2周齡SD大鼠脛骨及股骨骨髓,體外分離獲取BMSCs,誘導分化成為內皮細胞,采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與CD31免疫熒光染色鑒定。采用Transwell共培養(yǎng)板對SCs與BMSCs來源內皮細胞進行非接觸共培養(yǎng)作為實驗組,單純培養(yǎng)BMSCs來源內皮細胞作為對照組,分別于1、3、5、7 d檢測培養(yǎng)液中NO濃度,1、3、7、10 d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檢測一氧化氮合酶2(nitric oxide synthetase 2,NOS2)、NOS3 mRNA表達。 結果分離及誘導分化的細胞通過形態(tài)學及免疫組織化學和免疫熒光染色鑒定為SCs和內皮細胞。實驗組及對照組內各時間點間釋放NO濃度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除3 d外,其余各時間點實驗組釋放NO濃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RT-qPCR檢測結果示,培養(yǎng)各時間點實驗組NOS2 mRNA相對表達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內各時間點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除10 d外,其余各時間點實驗組NOS3 mRNA相對表達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內各時間點間NOS3 mRNA相對表達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F=6.673,P=0.062),對照組內各時間點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36.581,P=0.000)。 結論SCs可促進BMSCs來源內皮細胞釋放NO,可能與SCs促進NOS活性有關。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熒光微球體外標記大鼠BMSCs 的初步研究

    目的 通過檢測熒光微球655(quantum dot 655,QD655)標記SD 大鼠BMSCs 的體外細胞毒性、細胞增殖、細胞貼附性以及標記率,探討QD655 標記BMSCs 及其示蹤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2 周齡健康SD 大鼠股骨和脛骨骨髓,貼壁培養(yǎng)BMSCs。取第3 代BMSCs 采用QD655 標記作為實驗組,以未標記BMSCs 作為對照組,采用錐蟲藍拒染法檢測細胞存活率,MTT 法觀察QD655 對細胞增殖性的影響;取實驗組BMSCs 向成骨誘導分化培養(yǎng)2 周,采用茜素紅、ALP 染色定性鑒定細胞成骨分化能力,實時熒光定量PCR 鑒定標記對細胞成骨分化的影響;分別在標記后即刻、1、2、4、6 周采用熒光顯微鏡動態(tài)檢測實驗組BMSCs 陽性標記率;掃描電鏡觀察實驗組細胞在膠原/ 生物活性玻璃復合材料上的貼附性。 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細胞存活率均gt;9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培養(yǎng)1、3、5、7、9 d,兩組細胞增殖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實驗組BMSCs 經成骨誘導分化2 周后,茜素紅及ALP 染色均呈陽性,實時熒光定量PCR 檢測實驗組BMSCs 的骨橋蛋白、骨鈣素、Ⅰ型膠原、ALP、BMP-2 mRNA 較對照組成倍數高表達。實驗組BMSCs 標記后即刻陽性標記率達96.50% ± 1.59%,隨著標記時間延長標記率下降,標記后1、2、4、6 周標記率分別為93.30% ± 1.51%、72.40% ± 2.90%、40.10% ± 3.60%、10.00% ± 1.70%,對照組各時間點陽性標記率均為0。掃描電鏡觀察示實驗組標記后細胞和材料貼附良好。 結論 QD655 對大鼠BMSCs 標記時間長,標記率及安全性高,是一種良好標記 物。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植入感覺神經束和血管束的組織工程骨修復兔股骨缺損對神經激肽1受體和血管活性腸肽受體1表達的影響

    目的 研究植入了感覺神經束和血管束的組織工程骨修復兔股骨缺損對神經激肽1 受體(neurokinin 1 receptor,NK1R)和血管活性腸肽受體1(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type 1 receptor,VIPR1)表達的影響。 方 法 5 月齡健康新西蘭大白兔54 只,抽取髂骨紅骨髓,全骨髓貼壁篩選法分離、培養(yǎng)BMSCs。取第3 代BMSCs 成骨誘導培養(yǎng)7 d后,與β 磷酸三鈣支架復合培養(yǎng)制備組織工程骨。將54 只兔制備單側股骨1.5 cm 缺損模型,隨機分成3 組(n=18),分別在修復缺損的組織工程骨側槽中植入感覺神經束(A 組)、股血管束(B 組),以及空白對照(C 組)。術后4、8、12 周各組分別處死6 只兔,對修復骨段進行大體觀察、X 線片檢查成骨情況,提取總RNA 行實時熒光定量PCR 檢測NK1R mRNA 和VIPR1 mRNA 的表達情況,并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測NK1R 和VIPR1 的表達情況。 結果 大體觀察和X 線片檢查均顯示A、B 組成骨情況優(yōu)于C 組。各組X 線片評分隨時間延長逐漸升高。術后4 周B 組X 線片評分高于A、C 組(P lt; 0.05),A、C 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術后8、12 周A、B 組X 線片評分高于C 組(P lt; 0.05);A、B 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實時熒光定量PCR 檢測示各組NK1R mRNA 和VIPR1 mRNA 的表達量均于術后8 周達峰值,各時間點間表達量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各時間點A、B 組NK1R mRNA 和VIPR1 mRNA 表達均高于C 組(P lt; 0.05), B 組高于A 組(P lt; 0.05)。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顯示,各組NK1R 和VIPR1 的陽性表達均在術后8 周最強,且A、B 組的表達強于C 組。 結論 血管束植入法可以替代感覺神經束植入法構建血管、神經化組織工程骨,并能促進神經肽受體的表達,避免因感覺神經束植入導致支配區(qū)的感覺缺失,是一種較理想的復合組織工程骨構建方法。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增強型生物活性玻璃/ 膠原復合材料的促血管化作用

    目的 骨組織工程所使用的支架材料能否快速、有效地血管化是骨修復的關鍵。研究增強型生物活性玻璃/ 膠原復合材料對血管化的協同和促進作用,為構建血管化組織工程骨修復骨缺損尋找適宜的支架材料。 方法 體外分離獲取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并通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與CD34 抗原鑒定,取第1 代細胞用于實驗。將細胞接種于增強型生物活性玻璃/ 膠原復合材料上,掃描電鏡觀察細胞黏附情況。取細胞接種于增強型生物活性玻璃/ 膠原復合材料作為實驗組,等量細胞直接接種于培養(yǎng)板常規(guī)培養(yǎng)作為對照組,采用alarmarBlue 法動態(tài)檢測細胞增殖率,實時熒光定量PCR 檢測內皮細胞相關基因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1(fms-related tyrosine kinase 1,Flt-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的mRNA 表達。取SD 大鼠6 只,將支架材料包埋于大鼠股內側皮下,實驗組采用增強型生物活性玻璃/ 膠原復合材料、中央軸向植入血管束,對照組采用非增強型生物活性玻璃/ 膠原復合材料,分別于植入5、10 d 取出,行冰凍切片并HE 染色動態(tài)觀察支架材料內部的血管化狀態(tài)。 結果 分離的細胞通過形態(tài)學及vWF、CD34 免疫熒光鑒定為HU VECs。掃描電鏡示HUVECs 在支架材料上黏附較好。HUVECs 在實驗組支架材料上增殖明顯,在第3 天后細胞增殖率開始高于對照組,11 d 達到增殖平臺期時細胞數仍多于對照組(P lt; 0.05)。實時熒光定量PCR 檢測示,培養(yǎng)3 d 實驗組VEGF、Flt-1、Kdr 的mRNA 表達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lt; 0.05)。包埋大鼠皮下實驗可見,實驗組5、10 d 時植入的血管仍通暢,其周圍新生血管隨時間延長而增多,材料周緣可見宿主血管浸潤生長,但新生血管稀疏;對照組僅有纖維組織生長,10 d 時材料已大部分降解,組織難以長入。 結論 增強型生物活性玻璃/ 膠原復合材料在大鼠體內外可促進血管化,可能適于作為構建血管化組織工程骨的支架材料。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