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王康" 22條結果
  • 胃平滑肌腫瘤47例診斷分析

    發(fā)表時間:2016-08-29 03:1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上期臨床病例討論結果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第1例—間歇性上腹脹痛5年,加重1年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超廣角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視網(wǎng)膜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的研究現(xiàn)狀

    超廣角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A)是近年新發(fā)展的眼底影像學檢查技術。具有超廣角視野、操作簡便快捷、易于檢查、安全可靠等優(yōu)越性;單次成像即可觀測200°范圍眼底,可以完整地呈現(xiàn)傳統(tǒng)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觀察不到的周邊眼底,并且可以比傳統(tǒng)FFA更早期發(fā)現(xiàn)視網(wǎng)膜周邊病變。UWFA對于累及周邊部視網(wǎng)膜的疾病如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老年性黃斑變性、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葡萄膜炎等疾病的篩查、診斷、指導治療和隨訪有重要意義。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監(jiān)測結直腸癌患者血清糖鏈抗原CA50的臨床意義

    為探討CA50在結直腸癌的診斷和術后監(jiān)測方面的臨床應用價值,應用免疫放射測定法(IRMA)對30例健康人、66例結直腸癌及27例結直腸良性病患者血清CA50水平進行了檢測。結果:結直腸惡性腫瘤患者血清CA50值顯著高于良性病患者及健康人(P<0.01);結直腸癌行根治手術后其血清CA50含量較術前明顯降低(P<0.01),術后復發(fā)者又再升高,而行姑息手術后其變化不顯著(P>0.05)。提示檢測血清CA50含量在結直腸癌的診斷和術后隨訪監(jiān)測中具有一定的臨床實用價值。

    發(fā)表時間:2016-08-29 09:1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胃腫瘤中增殖細胞核抗原表達的臨床研究

    為了解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在胃腫瘤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應用免疫組化技術(ABC法),對胃腫瘤(胃腺瘤性息肉10例,胃癌94例)組織切片中PCNA含量進行半定量檢測。結果:①胃粘膜不同病理狀態(tài)下PCNA指數(shù)差異有極顯著性意義(Plt;0.01);②PCNA指數(shù)與患者的性別和年齡無關(Pgt;0.05),而與腫瘤的生長方式、組織類型、漿膜層受侵與否、淋巴結轉(zhuǎn)移與否和臨床分期關系密切(Plt;0.05);③PCNA指數(shù)與胃癌的預后密切相關(Plt;0.05),弱級(Ⅰ~Ⅱ級)表達的患者預后好。由此表明,PCNA檢測可作為判斷胃癌生物學行為和預后的良好指標之一。

    發(fā)表時間:2016-08-29 09:2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萎縮型老年性黃斑變性患眼地圖樣萎縮面積的多模態(tài)成像定量分析

    目的 觀察萎縮型老年性黃斑變性(AMD)患眼地圖樣萎縮(GA)面積的多模態(tài)成像定量分析結果。 方法 臨床確診為萎縮型AMD GA的27例患者32只眼納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7只眼,女性13例15只眼。年齡64~83歲,平均年齡(74.4±7.6)歲。所有患眼均行眼底彩色照相(CFP)、眼底自身熒光(FAF)、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頻域光相干斷層掃描(OCT)檢查。由兩名眼科醫(yī)師在相互獨立、互不干擾的情況下分別對上述多模態(tài)成像圖像進行精準定量分析。應用Image J 1.49b版軟件分別描繪CFP、FAF、FFA圖像GA病灶輪廓并計算病灶面積。當FAF絕對弱熒光病灶周圍伴有強熒光或斑駁樣熒光難以確定病灶邊界或難以判斷黃斑中心凹是否受累時,用頻域OCT輔助確定病灶邊界及黃斑區(qū)受累情況。兩名眼科醫(yī)師之間多模態(tài)成像結果的一致性檢驗采用Bland-Altman分析。 結果 Bland-Altman分析結果顯示,兩名眼科醫(yī)師之間多模態(tài)成像結果的一致性較高,其變異范圍為FFA<FAF<CFP。CFP、FAF、FFA檢查測得患眼平均GA面積分別為(19.81±13.03)、(21.50±13.61)、(23.10±14.29)mm2。CFP、FAF、FFA檢查測得平均GA面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0.466,P=0.629)。 結論 FFA測得GA面積最大,F(xiàn)AF次之,CFP最??;但三者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發(fā)表時間:2017-11-20 02:2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急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wǎng)膜病變患者脈絡膜血管指數(shù)及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測量分析

    目的觀察測量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wǎng)膜病變(CSC)患者脈絡膜血管指數(shù)(CVI)及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SFCT),分析兩者的穩(wěn)定性與一致性。方法回顧性研究。2016年11月1日至2018年3月18日首次就診于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眼科的單眼急性CSC患者31例納入研究。同時納入年齡與CSC患者匹配的正常健康者31名作為對照。CSC患眼及其對側眼、正常健康眼均接受OCT深度增強成像經(jīng)黃斑中心凹單線掃描,測量其SFCT;對圖像進行二值化處理,再計算中心凹下方1500 μm范圍的CVI,即血管(或管腔)面積與脈絡膜總面積的比值。CSC患眼、對側眼及正常健康眼之間CVI、SFCT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ICC)、Bland-Altman曲線及變異系數(shù)(CV)分析CVI、SFCT的可重復性、一致性及穩(wěn)定性;采用Medcalc18.2.1軟件繪制Bland-Altman曲線,觀察兩種測量方法的一致性。結果CSC患眼、對側眼、正常健康眼三者之間CVI、SFCT兩兩比較,CSC患眼與對側眼(t=3.470、2.844,P=0.001、0.006)、CSC患眼與正常健康眼(t=6.977、6.277,P<0.001、<0.001)、對側眼與正常健康眼(t=3.508、3.433,P=0.001、0.001)之間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CVI、SFCT相對一致性分析結果顯示,CVI單一測量、平均測量的ICC分別為0.967、0.983;SFCT單一測量、平均測量的ICC分別為0.937、0.967。CVI、SFCT的一致性均非常好,CVI的ICC數(shù)值略高于SFCT。CVI、SFCT可重復性分析結果顯示,兩次測量CVI的差值幅度較小,SFCT的差值幅度較大。CVI、SFCT穩(wěn)定性分析結果顯示,CVI、SFCT的CV分別為10.5%、25.3%;CVI的CV較SFCT更小。結論與正常健康眼比較,CSC患眼及對側眼CVI增高,SFCT增厚。與SFCT比較,CVI一致性、可重復性及穩(wěn)定性更佳。

    發(fā)表時間:2019-07-16 05:3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頻域光相干斷層掃描不同測量范圍對正常健康眼脈絡膜血管指數(shù)的影響

    目的觀察頻域OCT不同測量范圍對正常健康眼脈絡膜血管指數(shù)(CVI)的影響。方法回顧性臨床研究。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友誼醫(yī)院眼科就診且經(jīng)檢查未發(fā)現(xiàn)眼部異常的87名健康者174只眼納入研究。均接受頻域OCT深度增強成像技術經(jīng)黃斑中心凹單線掃描,對采集的脈絡膜圖像經(jīng)二值化處理后,計算以黃斑中心凹為中心半徑750、1500、3000、4500 μm范圍的CVI,并據(jù)此分組。組間CVI比較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750 μm組、1500 μm組、3000 μm組、4500 μm組CVI平均值分別為0.681±0.003、0.678±0.002、0.677±0.002、0.676±0.002。兩兩比較,750 μm組和4500 μm組差值為0.005±0.00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9);其余兩兩比較結果,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正常健康眼距黃斑中心凹距離不同,CVI不同。

    發(fā)表時間:2020-06-23 07:4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動態(tài)對比增強磁共振成像定量參數(shù)及表觀擴散系數(shù)值評估直腸癌分化程度和 T 分期的應用價值研究

    目的探討動態(tài)對比增強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參數(shù)及表觀擴散系數(shù)(ADC)值評估直腸癌分化程度及 T 分期的應用價值。方法搜集 2017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期間就診于四川省人民醫(yī)院的直腸癌患者,測量其腫瘤的 DCE-MRI 定量參數(shù),包括對比劑容量轉(zhuǎn)換常數(shù)(Ktrans)、對比劑回流速率常數(shù)(Kep)、血管外細胞外容積分數(shù)(Ve)及 ADC 值,比較腫瘤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 T 分期直腸癌患者各參數(shù)值的差異,同時繪制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結果本研究共納入符合條件的患者 53 例,其中術后病理結果顯示高分化 13 例,中分化 30 例,低分化 10 例;T1 期 5 例,T2 期 8 例,T3 期 24 例,T4 期 16 例。① 不同分化程度直腸癌患者的 Ktrans值和 ADC 值總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4;P<0.001),而 Kep、Ve 值總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0)。Ktrans值隨著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P<0.050),ADC 值隨著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0)。② 不同 T 分期直腸癌患者的 Ktrans和 ADC 值總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2;P=0.007),而 Kep、Ve 值總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0)。Ktrans值和 ADC 值在 T2 與 T3 期直腸癌患者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9;P=0.013)。③ Ktrans值和 ADC 值區(qū)分高、中分化直腸癌的 AUC 值分別為 0.677 和 0.763,其相應的最佳閾值分別為 0.180/min 和 1.179 mm2/s;Ktrans值和 ADC 值區(qū)分中、低分化直腸癌的 AUC 值分別為 0.693 和 0.967,其相應的最佳閾值分別為 0.281/min 和 0.906 mm2/s。Ktrans值和 ADC 值區(qū)分 T2、T3 期直腸癌患者的 AUC 值分別為 0.862 和 0.742,其相應的最佳閾值分別為 0.204/min 和 1.579 mm2/s。結論DCE-MRI 定量參數(shù)及 ADC 值術前判斷直腸癌分化程度和 T 分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通過統(tǒng)計學分析可以得到區(qū)分不同分化程度及 T2–T3 期的最佳 Ktrans和 ADC 閾值。

    發(fā)表時間:2020-07-26 02:3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3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