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綜述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中股骨遠端旋轉力線定位標志的研究進展。 方法廣泛查閱近年國內外股骨遠端旋轉力線相關文獻,并對其進行綜合分析。 結果若假體旋轉力線對位不良將導致諸如髕骨脫位、彈響、磨損、髕前疼痛等多種髕股關節(jié)并發(fā)癥。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中確定股骨假體旋轉力線的方法較多,常用方法包括股骨上髁軸線、前后軸線、股骨后髁線、屈曲間隙平衡技術、計算機導航技術等。正確選擇旋轉力線,對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和降低假體翻修率均至關重要。目前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中選擇合適的參照軸以保證股骨假體旋轉力線對位的準確性仍有爭議。 結 論股骨假體旋轉力線是影響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預后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確定股骨假體旋轉力線的方法有待進一步改進。
目的總結膝關節(jié)三維數字化模型的應用及相關研究進展。 方法查閱近年國內外膝關節(jié)三維數字化模型臨床應用和基礎研究的相關文獻,并進行綜合分析。 結果膝關節(jié)三維數字化模型可較好地模擬膝關節(jié)復雜解剖結構,并利用此優(yōu)勢開發(fā)出了許多新軟件和新技術,其臨床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結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和相關軟件的開發(fā),傳統(tǒng)膝關節(jié)修復重建手術方式不斷改變,手術操作將更簡便,精確性將進一步提高。
目的 探討 CT 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在肺部腫塊診斷中的意義及并發(fā)癥防治措施,分析產生并發(fā)癥的原因及主要影響因素,以提高 CT 引導下經皮穿刺肺活檢術穿刺成功率。 方法 對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6 月住院且臨床難以確診的肺部腫物患者 438 例行 CT 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并通過病理學確診。 結果 438 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 100.0%,一次穿刺陽性率 94.9%,二次穿刺陽性率 100.0%。438 例病理診斷為惡性病變 379 例(86.5%),良性病變 37 例,不確定 22 例。經皮穿刺活檢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率分別為 97.9%(376/384)、94.4%(51/54)、97.4%(427/438)。一次穿刺出現氣胸 33 例(7.5%),痰中帶血 62 例(14.2%),胸膜反應 7 例(1.6%),針道滲血 6 例(1.4%),未見針道種植。15 例患者第二次穿刺出現氣胸 7 例(46.6%),痰中帶血 11 例(73.3%)。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ê喎Q慢阻肺)、肺部病灶<3 cm 或穿刺深度≥5 cm的患者氣胸和痰中帶血發(fā)生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CT 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對肺部腫塊具有良好的臨床診斷價值,穿刺進針深、病灶小、有慢阻肺的患者穿刺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越高。CT 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是一種創(chuàng)傷相對小、確診率高、安全性較好的方法。
目的 觀察COPD 大鼠氣道平滑肌細胞( ASMCs) 的鈣激活性鉀通道( KCa ) 的活性變化, 以及11, 12-表氧化二十碳三烯酸( 11, 12-EETs) 對氣道平滑肌細胞KCa 的作用。方法 40 只雄性SD 大鼠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和COPD 組, 每組20 只。在相對密閉艙內吸入紙煙建立COPD 動物模型, 采用急性酶分離法分離大鼠ASMCs, 應用膜片鉗技術, 分離出KCa 電流, 測定KCa 開放概率( Po) 、平均開放時間( To) 和平均關閉時間( Tc) 。比較COPD 組和正常對照組KCa上述活性指標的變化, 以及應用3 μmol / L 的11, 12-EETs 對COPD 組ASMCs 細胞進行灌流后KCa活性的變化。結果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 COPD 組ASMCs 的KCa 通道Po 明顯降低( 0. 084 ±0. 028 比0. 198 ±0. 029, P lt;0. 01) , To 顯著縮短[ ( 0.732 ±0. 058) ms 比( 1. 648 ±0. 152) ms, P lt; 0. 01] , Tc 顯著延長[ ( 12. 259 ±2. 612) ms 比( 6. 753 ±1. 237) ms, P lt; 0. 01] 。而用11, 12-EETs 灌流ASMCs 細胞后可明顯激活KCa活性, Po 增加( 0.227 ±0. 059 比0. 084 ±0. 028, P lt; 0. 01) , To 延長[ ( 2.068 ±0. 064) ms 比( 0. 732 ±0. 058) ms, P lt;0. 01] , Tc 縮短[ ( 4. 273 ±0. 978) ms 比( 12. 259 ±2. 612) ms, P lt; 0. 01] 。結論 COPD大鼠ASMCs 細胞KCa通道活性降低可能在COPD 發(fā)病機制中起著一定作用, 11, 12-EETs 可以直接激活COPD大鼠ASMCs 細胞KCa活性, 提高膜電位穩(wěn)定性, 從而松弛COPD大鼠氣道平滑肌。
目的 研究電壓門控性鉀通道亞型( Kv1. 5) 在高原低壓低氧性肺動脈高壓中的作用,觀察二氯醋酸鈉( DCA) 對高原低壓低氧性肺動脈高壓大鼠肺小動脈平滑肌細胞( PASMCs) 電壓門控性鉀通道Kv1. 5 亞型基因表達的影響和肺動脈高壓的降壓作用。方法 24 只雄性SD 大鼠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 N組, 8 只) 、高原低壓低氧組( HA 組, 8 只) 及DCA 干預組( DCA 組, 8 只) 。N組置于平原處室內喂養(yǎng), HA 組和DCA 組均同時置于模擬的海拔5000 m高原環(huán)境, DCA 組大鼠予以DCA70 mg·kg- 1·d- 1灌胃。21 d 后測量三組大鼠平均肺動脈壓( mPAP) 、肺小動脈平滑肌和心臟壁厚度, 用熒光定量PCR 法檢測三組大鼠PASMCs Kv1. 5 mRNA, 免疫組織化學和免疫印跡法觀察大鼠PASMCs Kv1. 5 蛋白的表達。結果 模擬高原5000 m21 d 后, HA 組大鼠mPAP 明顯高于N組( P lt;0. 01) , 其肺小動脈管壁增厚, 管腔狹窄, 表現為管壁厚度占外徑的百分比( WT%) 、管壁面積占總面積的百分比( WA%) 和右心室與左心室加室間隔之比( RV/LV +S) 較N組明顯升高( P 均lt;0. 01) 。與HA 組相比, DCA組mPAP 則明顯降低( P lt; 0. 01) , 表現血管重構減弱, WT%和WA% 明顯下降( P lt; 0. 01) , RV/LV + S下降( P lt; 0. 01) 。HA 組Kv1. 5 mRNA 明顯低于N組( P lt;0. 01) , DCA 組Kv1. 5mRNA 則明顯恢復表達( P lt; 0. 01) 。HA 組肺小動脈壁Kv1. 5 平均光密度低于N組( P lt;0. 01) , DCA 組則明顯高于HA 組( P lt;0. 01) 。蛋白表達呈現相似結果。結論 高原低壓低氧性大鼠PASMCs Kv1. 5表達明顯受到抑制, DCA 具有恢復Kv1. 5 表達、阻止肺小動脈重塑及降低肺動脈壓的作用。
目的通過MRI二維影像對股骨髁間窩進行三維重建及測量,探討虛擬股骨髁間窩成形術的可行性。 方法2009年9月-12月募集健康志愿者30名,男、女各15名,年齡20~30歲,身高150~185 cm,體重45~74 kg。排除膝關節(jié)疾病和手術史。根據性別不同將研究對象分為男性組和女性組,并將同性別的膝關節(jié)分為左膝及右膝2個亞組。對30名志愿者行雙膝關節(jié)MRI掃描,將MRI二維圖像導入交互式醫(yī)學影像控制系統(tǒng)Mimics10.01,并對膝關節(jié)進行三維重建,通過三維圖像測量獲取髁間窩相關解剖學數據:髁間窩寬度(notch width,NW),內、外股骨髁寬度(condylar width,CW),髁間窩指數(notch width index,NWI)。收集2010年1月-3月收治的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損傷患者膝關節(jié)三維圖像,篩選出4例髁間窩狹窄(NWI≤0.2)的患者,在患者膝關節(jié)三維圖像上虛擬髁間窩成形術,計算截骨厚度,并在ACL重建術中實施,評估移植物與髁間窩的撞擊情況。 結果男性組與女性組雙側股骨髁間窩三維模型的NW、CW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NW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男性組內及女性組內左、右膝股骨髁間窩三維模型的NW、CW、NWI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在ACL重建術中,根據術前測量結果行髁間窩成形術后患者的NWI達正常值(NWI gt; 0.22),韌帶重建后關節(jié)鏡觀察以及術后3個月隨訪時行基于MRI二維圖像的數字化三維重建膝關節(jié)模型并測量發(fā)現重建韌帶與髁間窩無撞擊。 結論計算機三維重建模型與實體的髁間窩形態(tài)有較高相似度,NWI可較好地反映髁間窩狹窄程度;計算機虛擬髁間窩成形術可為ACL重建提供術前參考,以避免術后移植物與髁間窩的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