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郭永章" 8條結果
  • 急性胰腺炎大鼠內(nèi)皮素-3基因表達的逆轉錄檢測

    目的 研究內(nèi)皮素-3(endothelin-3,ET-3)mRNA的表達水平與急性胰腺炎時胰腺炎癥程度的關系。方法 將54只SD大鼠編號后隨機分為4組,其中假手術組9只,胰腺炎組、動脈給藥組和靜脈給藥組〔多巴胺: 5 μg/(kg·min)〕各15只,按Aho法用4.5%?;悄懰徕c膽胰管逆行注射制作急性胰腺炎模型,分別在1、6及24 h取胰腺組織,采用半定量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ET-3基因的轉錄水平,并觀察各組胰腺組織病理變化,確定ET-3 mRNA的表達水平與胰腺炎炎癥程度的關系。結果  模型制作后1、6及24 h均可見到ET-3 mRNA表達,各組(除假手術組外)均以6 h時ET-3 mRNA表達最強。除1 h外,動脈給藥組ET-3 mRNA表達量明顯低于靜脈給藥組及胰腺炎組(P<0.05,P<0.01); 而假手術組在任何時相均明顯低于另外3組(P<0.05,P<0.01)。各組胰腺組織病理學評分按假手術組→動脈給藥組→靜脈給藥組→胰腺炎組的順序逐漸升高。結論 ET-3 mRNA的表達與胰腺炎炎癥程度有一定關系,ET-3 mRNA表達量隨胰腺炎嚴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急性胰腺炎中,多巴胺動脈給藥比靜脈給藥有效。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0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神經(jīng)遞質(zhì)對肝細胞增殖的影響△

    目的探討自主神經(jīng)控制對人肝細胞增殖的影響及其機理,并對增殖相關受體定位。方法用去甲腎上腺素(NE)及其拮抗劑及激動劑和乙酰膽堿(Ach)及其阻滯劑作用于人傳代正常肝L02細胞及肝癌Bel7402細胞,分別于4 h、24 h、48 h及72 h用改良MTT法檢測上述藥物對細胞增殖的影響;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對肝L02細胞的腎上腺素受體(α1BAR及β2AR)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定位。結果NE對人正常肝細胞及肝癌細胞具有促增殖作用,且隨濃度增加其促增殖作用也增加,4 h的增殖率較其它時間點顯著增高(P<0.05); NE+心得安組的作用與NE組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二羥苯基異丙氨基乙醇的作用不明顯; Ach對人正常肝細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隨濃度增加其抑制作用也增加,加用阿托品在24 h及48 h與Ach比抑制率顯著降低(P<0.05); 琥珀膽堿組在24 h、48 h及72 h對細胞的增殖也具有抑制作用(P<0.05,P<0.01)。所有人肝L02細胞都呈α1BAR、β2AR及EGFR免疫反應陽性,主要定位于胞膜及胞漿。結論血清存在下,交感神經(jīng)遞質(zhì)NE早期對人正常肝細胞L02及人肝癌細胞Bel7402具有促增殖作用,其作用是通過激動αAR實現(xiàn)的, βAR對人肝細胞增殖無影響。副交感神經(jīng)遞質(zhì)Ach對人正常肝細胞L02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是通過激動M及N型膽堿受體實現(xiàn)的。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5:1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三七總皂苷對大鼠肝臟低溫保存作用的實驗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三七總皂苷(PNGS)對大鼠肝臟低溫保存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方法采用大鼠離體肝臟再灌注模型(IPRL),用Fura-2法測定DMEM液中加入不同濃度的PNGS置低溫保存2 h后肝細胞內(nèi)鈣離子濃度; 將含有不同濃度PNGS的乳酸林格氏液(LR)低溫保存24 h的肝臟再灌注30 min后檢測肝臟功能、氧自由基代謝產(chǎn)物、能量物質(zhì)和膽汁流量并進行形態(tài)學觀察。 結果大鼠肝細胞內(nèi)鈣離子濃度、MDA、AST、ALT及LDH濃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而SOD、ATP、TAN、EC含量及膽汁引流量則高于對照組(P<0.01),PNGS對大鼠肝臟的保護作用顯示出劑量依賴性,在200~600 mg范圍內(nèi)隨劑量增加保護作用隨之增強(P<0.01),在800~1 000 mg范圍內(nèi)雖有增強,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gt;0.05)。結論PNGS可通過抑制鈣超載、抗氧自由基損傷、促進能量物質(zhì)代謝等多種機理減輕大鼠肝臟在低溫保存時的損傷。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5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鼠肝大部切除術后腸粘膜細胞免疫功能的變化及其與腸道細菌移位的關系

    目的探討鼠肝大部切除術后空、回腸粘膜固有層細胞免疫功能的變化及其與腸道細菌移位的關系。方法將48只SD大鼠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假手術組,每組24只。實驗組切除70%肝臟,假手術組除不切除肝臟外,其余手術步驟同實驗組。分別于術后6、12、24和72 h取兩組大鼠(n=6)空、回腸粘膜冰凍切片,而后行免疫組化染色,觀察不同時相腸粘膜固有層CD3+、CD4+、CD8+ T淋巴細胞的數(shù)量及肝臟功能的變化。結果實驗組術后24 h和72 h,其腸粘膜固有層CD3+、CD4+和CD8+T淋巴細胞的數(shù)量較假手術組明顯下降(P<0.05),而兩組大鼠術后不同時相的ALT及AST變化,實驗組明顯高于假手術組(Plt;0.05)。結論鼠肝大部切除(70%)術后24 h,腸粘膜固有層CD3+、CD4+和CD8+ T淋巴細胞數(shù)量明顯降低。這種細胞免疫功能降低所導致的腸粘膜屏障功能受損,可能是造成腸道細菌移位的原因之一。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4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S-腺苷蛋氨酸在肝硬變大鼠行部分肝葉切除后對肝功能的保護作用觀察

    目的探討S腺苷蛋氨酸在肝硬變大鼠行部分肝葉切除后對肝細胞的再生及肝功能的影響。方法用40%四氯化碳誘導Wistar大 鼠肝硬變模型,而后將成模大鼠隨機分為肝硬變組(n=20)、治療1組〔S腺苷蛋氨酸10 mg/(kg·d),n=16〕及治療2組〔S腺 苷蛋氨酸20 mg/(kg·d),n=16〕,另設正常對照組(n=16)。4組大鼠均行30%左右肝葉切除。自手術當天起,治療1、2組分別肌 注S腺苷蛋氨酸10 mg/(kg·d)和20 mg/(kg·d),對照組肌注生理鹽水5 ml/d,共15 d。4組大鼠分別于術后15 d和30 d處死一 半,取血檢測Alb、ALT、TB、TBA及TNFα,同時在光鏡及電鏡下觀察肝組織的病理改變及超微結構變化。結果肝硬變組術后15 d和 30 d的TB、TBA、ALT及TNFα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 Alb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P<0.01); 治療1、2組術后 15 d的上述4項指標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但明顯低于肝硬變組(P<0.01),Alb水平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卻明顯高 于肝硬變組(P<0.01); 治療1、2組術后30 d上述各指標均接近正常對照組水平。TNFα和TB、TBA、ALT呈顯著正相關(r值分別 為 0.99、0.97、0.93, P<0.01),與Alb呈顯著負相關(r值為-0.88,P<0.01)。治療組光鏡觀察見肝小葉結構基本完整,有較 多的雙核肝細胞以及少量淋巴細胞浸潤,電鏡觀察見粗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及糖原增生,線粒體豐富。結論S腺苷蛋氨酸能促進肝葉切除術后 肝細胞的再生,可改善肝功能。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4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T細胞疫苗誘導免疫耐受與外周血T細胞凋亡的關系探討

    目的探討T細胞疫苗誘導特異性免疫耐受與外周血T細胞凋亡的關系。方法制備針對Wistar大鼠的SD大鼠T細胞疫苗,然后用該疫苗免疫健康SD大鼠,每周1次, 連續(xù)3周,作為實驗組(n=6)。對照組(n=6)用RPMI 1640培養(yǎng)液替代T細胞疫苗。以被免疫的SD大鼠的脾細胞作為反應細胞,以Wistar大鼠的脾細胞作為刺激細胞(經(jīng)絲裂霉素處理),于接種前和每次接種后第5天進行單向混合淋巴細胞反應(3HTDR摻入法),測定其cpm值; 用流式細胞儀對外周血T細胞凋亡情況進行檢測。結果混合淋巴細胞反應結果顯示,實驗組SD大鼠脾細胞免疫應答能力于接種后受到顯著抑制,其cpm值較接種前顯著降低 (P<0.01); 對照組接種前后各時點比較,其差異無顯著性(Pgt;0.05); 接種后相同時點的cpm值組間比較, 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 與接種前比較,接種后實驗組外周血T細胞凋亡率顯著增高(Plt;0.01),且隨著疫苗接種次數(shù)的增加而升高,而對照組接種后各時點T細胞凋亡率與接種前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gt;0.05)。結論T細胞疫苗可以誘導同種特異性免疫耐受,其機理可能是通過誘導外周血T細胞凋亡,清除抗原特異性反應性T細胞克隆來實現(xiàn)的。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4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血管生長抑素基因聯(lián)合生長抑素治療人胰腺癌的體外研究

    目的 探討血管生長抑素基因聯(lián)合生長抑素在體外對人胰腺癌細胞BXPC-3和血管內(nèi)皮細胞ECV-304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重組pcDNA3/angio質(zhì)粒轉染人胰腺癌細胞BXPC-3,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檢測其表達及分泌血管生長抑素的情況; MTT法和流式細胞儀檢測生長抑素和血管生長抑素對BXPC-3和ECV-304細胞增殖的影響。結果 轉染后的BXPC-3細胞表達并分泌血管生長抑素。一定濃度(≥10 μg/ml)的生長抑素對BXPC-3細胞的增殖有明顯抑制作用(P<0.01),并在一定濃度范圍內(nèi)呈劑量依賴性,同時能誘導BXPC-3細胞凋亡(P<0.01); 但其對ECV-304細胞的增殖無明顯影響(Pgt;0.05)。血管生長抑素對ECV-304細胞的增殖有明顯抑制作用(P<0.01),并能誘導其凋亡(P<0.01); 但對BXPC-3細胞的增殖無明顯影響(Pgt;0.05)。血管生長抑素聯(lián)合生長抑素對BXPC-3及ECV-304細胞的增殖均有明顯抑制作用(P<0.01),也可誘導其凋亡(P<0.01),但無協(xié)同增強效應。結論 ①生長抑素主要通過直接抑制胰腺癌細胞增殖、促進其凋亡而發(fā)揮抗胰腺癌作用; 在體外其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無抑制作用。②血管生長抑素主要通過特異性地抑制胰腺癌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增殖并誘導其凋亡,從而抑制新生毛細血管的生成,致胰腺癌細胞壞死和腫瘤消退。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0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肝移植術后他克莫司血藥濃度與尿α1微球蛋白及微量白蛋白的相關性研究

    目的選擇能夠早期反映同種異體原位肝移植術后他克莫司(FK506)對患者腎功能損傷的靈敏指標。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5年5月的15例腎功能正常的肝移植患者的臨床資料,重點分析其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微量白蛋白(mAlb)以及血肌肝(Cr)和尿素氮(BUN)與FK506血藥濃度之間的關系。結果15例肝臟移植患者,尿α1MG及mAlb含量與FK506血藥濃度呈正相關(r=0.939,P<0.005; r=0.893, P<0.05), 血Cr及BUN與FK506血藥濃度無相關性(r=0.490,Pgt;0.05; r=0.382,Pgt;0.05)。結論尿α1MG和mAlb可作為反映腎功能損傷的早期的靈敏指標,有利于監(jiān)測肝移植術后FK506的理想全血濃度,能夠為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腎功能損傷提供參考指標。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5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