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Stanford A 型" 17條結果
  • “改良”次全弓置換加支架象鼻手術治療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

    目的總結和評價“改良”次全弓置換加支架象鼻手術治療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2009年 12月至 2011年 1月,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接收 47例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行“改良”次全弓置換加支架象鼻手術,其中男 35例,女 12例;年齡 29~86(57.9±16.0)歲?;颊呔罁?jù)術前主動脈計算機斷層掃描動脈成像診斷分型,在深低溫停循環(huán)選擇性腦灌注下施行手術;近心端采用升主動脈置換術 29例,Bentall手術 11例,Wheat手術 4例, David手術 3例;同期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5例。結果體外循環(huán)時間(136±32)min,主動脈阻斷時間(97±28)min,深低溫停循環(huán)選擇性腦灌注時間(27±11)min。47例患者中住院期間死亡 2例(4.25%,2/47),術后一過性精神障礙 2例(4.25%,2/47),術后出現(xiàn)截癱 1例(2.12%,1/47),二次開胸止血 4例。生存的 45例患者均于出院前及術后 6個月行主動脈 3維 CT血管造影(3D CTA)檢查顯示,降主動脈內(nèi)支架血管膨脹良好,氣管隆突及腹腔干平面真腔較術前明顯擴大( P<0.05);術后隨訪 1~13個月,無因夾層進展需二次手術及動脈瘤破裂患者。結論“改良”次全弓置換術加支架象鼻手術是治療弓部三分支血管無破口的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安全、有效的方法,改良之處在于簡化手術,縮短了手術時間、體外循環(huán)和深低溫停循環(huán)時間,減少了手術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近期效果良好。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5:4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術后死亡和嚴重并發(fā)癥的危險因素

    目的 探討單中心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TAAD)患者術后死亡及嚴重并發(fā)癥的獨立危險因素。 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12 年 5 月至 2015 年 5 月阜外醫(yī)院行手術治療 341 例 TAAD 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 246 例、女 95 例,平均年齡 29~73(47.42±11.54)歲。根據(jù)術后有無出現(xiàn)死亡或嚴重并發(fā)癥將患者分為兩組:并發(fā)癥組(87 例)和無并發(fā)癥組(254 例)。比較分析兩組患者圍術期資料。 結果 并發(fā)癥組患者平均年齡顯著高于無并發(fā)癥組患者 [(49.91±11.22)歲vs.(46.57±11.54)歲,P=0.019]。并發(fā)癥組患者術前出現(xiàn)器官缺血性損傷比例顯著高于無并發(fā)癥組患者:腦缺血(18.4%vs. 5.9%,P=0.001)、脊髓損傷(16.1%vs. 4.7%,P=0.001)、急性腎損傷(31.0%vs. 10.6%,P=0.000)。夾層累及動脈分支血管比例顯著高于無并發(fā)癥組患者:冠狀動脈受累(52.9%vs.17.1%,P=0.000)、弓上動脈受累(73.6%vs.53.9%,P=0.001)、腹腔干動脈受累(37.9%vs. 22.0%,P=0.003)、腸系膜上動脈受累(18.4%vs. 9.8%,P=0.030)、單側或雙側腎動脈受累(27.6%vs. 9.8%,P=0.000)。并發(fā)癥組體外循環(huán)時間、主動脈阻斷時間、深低溫停循環(huán)時間均顯著長于無并發(fā)癥組[(205.05±63.65)minvs.(167.67±50.24)min,(108.11±34.79)minvs.(90.75±27.33)min,(22.55±8.09)minvs.(18.76±9.56)min,P<0.05]。年齡、術前合并腦缺血性損傷、術前合并急性腎損傷、術前肢體感覺和(或)運動功能障礙、夾層累及冠狀動脈、體外循環(huán)時間均為 TAAD 患者術后死亡和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對于夾層累及冠狀動脈患者而言,積極同期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可顯著降低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風險,是 TAAD 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獨立保護性因素 [OR=0.167(0.060,0.467),P=0.001]。 結論 探尋 TAAD 患者術后各種并發(fā)癥的高危因素,可為術前識別手術高危人群及術后更加積極預防各種并發(fā)癥提供重要的臨床依據(jù)。

    發(fā)表時間:2017-03-24 03:4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亞低溫治療對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圍術期炎癥反應及預后影響的隨機對照試驗

    目的 探討亞低溫治療對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圍術期炎癥反應、器官功能及預后的影響。方法 納入 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2 月我科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 56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試驗組,每組各 28 例。對照組:男 20 例、女 8 例,年齡(51.5±8.7)歲;患者在術中經(jīng)歷深低溫停循環(huán)后,將體溫復溫至 36~37℃,并延續(xù)至術后 24 h。試驗組,男 24 例、女 4 例,年齡(53.3±11.2)歲;患者體溫復溫至 34~35℃,余同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預后。結果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對照組相比,在術后第 24 h,試驗組外周血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MMPs)水平更低(P=0.008)。試驗組患者術后蘇醒時間更短(P=0.008),血流感染的發(fā)生率更低(P=0.019),但兩組患者的譫妄發(fā)生率、急性腎損傷(AKI)發(fā)生率、肝功能不全發(fā)生率、機械通氣時間、住 ICU 時間及病死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術后 24 h 內(nèi)的胸腔引流量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且均未發(fā)生寒戰(zhàn)。結論 亞低溫治療能夠縮短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的蘇醒時間,降低血流感染的發(fā)生率,且不會引起胸腔引流量增多或寒戰(zhàn)。

    發(fā)表時間:2019-03-01 05: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限制性裸支架在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中的應用

    目的觀察限制性裸支架釋放于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支架象鼻遠端的應用效果。 方法回顧性分析 2016 年 11 月至 2018 年 2 月我院大血管中心對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需行主動脈弓置換+支架象鼻手術同期行限制性裸支架置入 22 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 19 例、女 3 例,平均年齡 34~68(49.72±8.05)歲。先將裸支架釋放于胸降主動脈內(nèi),再將支架象鼻置于裸支架內(nèi),出院前復查主動脈血管 CT 造影,觀察支架位置及并發(fā)癥情況。 結果1 例患者裸支架置入時阻力較大,自行脫出而放棄置入;余 21 例患者成功完成限制性裸支架置入。術后 1 例患者住院期間因大面積腦梗死而死亡,1 例截癱。生存并成功置入裸支架的 20 例患者均定期隨訪 4~21(13.00±6.14)個月,隨訪期內(nèi)無卒中、死亡。計算機體層掃描血管成像檢查示支架形態(tài)、位置良好,無移位及Ⅲ型內(nèi)漏發(fā)生,未見支架遠端新發(fā)破口。 結論作為支架象鼻手術的輔助治療手段,限制性裸支架的使用能減少支架源性新發(fā)破口的發(fā)生且可以明顯擴張支架象鼻遠端血管真腔口徑,主動脈重塑效果良好。

    發(fā)表時間:2019-07-17 04:2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Cabrol 手術治療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的療效評價

    目的探討應用 Cabrol 手術治療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的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 2013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接收確診為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臨床資料,40 例患者行 Cabrol 手術,其中男 31 例、女 9 例,年齡 26~75(48.8±3.3)歲。對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進行評價,主要包括手術前后主動脈指標、患者心功能變化及術后隨訪情況。結果40 例手術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后患者升主動脈直徑、主動脈竇部直徑均比術前要?。≒<0.05);術后患者左心射血分數(shù)、心輸出量均升高,中心靜脈壓下降,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縮小,心功能指標同術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死亡 2 例,術后隨訪患者出現(xiàn) 7 例并發(fā)癥,其中 1 例支架內(nèi)漏、3 例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3 例急性腎功能衰竭。結論應用 Cabrol 手術治療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的療效顯著,簡化冠狀動脈開口的吻合,減少手術出血,可明顯改善患者心功能。

    發(fā)表時間:2019-06-18 10:2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Stanford B 型主動脈夾層腔內(nèi)修復術后并發(fā) A 型夾層的外科治療

    目的總結 Stanford B 型主動脈夾層胸主動脈腔內(nèi)修復術(TEVAR)后并發(fā) A 型夾層的臨床特點及外科治療經(jīng)驗。方法自 2013 年 11 月至 2018 年 3 月,南京鼓樓醫(yī)院外科治療 Stanford B 型主動脈夾層 TEVAR 術后并發(fā)的 A 型夾層患者 14 例,其中男 13 例 、女 1 例,年齡 24~66(52±3)歲,合并高血壓 13 例,糖尿病 2 例,馬方綜合征 1 例。所有患者在深低溫停循環(huán)選擇性腦灌注下施行手術,近心端 13 例行升主動脈置換術,1 例行 Bentall 術。共實施全弓置換加象鼻手術 13 例,弓部開窗支架植入術 1 例。結果全組無死亡,1 例術后右上肢單癱,1 例術后血行感染,1 例出現(xiàn)右側偏癱及腎功能不全行腎臟替代治療。隨訪 6~45 個月,隨訪期間 1 例患者術后 1 個月因原介入支架遠端胸降主動脈發(fā)生新的夾層再次行 TEVAR,其余患者 CT 血管造影檢查未見吻合口造影劑滲漏及人工血管扭曲。結論B 型主動脈夾層 TEVAR 術后并發(fā) A 型夾層及時給予外科手術治療可取得良好療效。

    發(fā)表時間:2019-07-17 04:2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三分支覆膜支架行主動脈弓重建治療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效果的臨床隨訪

    目的通過長期隨訪采用三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動脈弓治療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評價三分支覆膜支架行主動脈弓重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納入 2009 年 3 月至 2014 年 6 月我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應用三分支覆膜支架治療的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 17 例,其中男 11 例、女 6 例,年齡 35~72 歲。觀察其臨床療效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術后 CT 隨訪結果。結果三分支主動脈弓覆膜支架治療組患者隨訪期間死亡 1 例。術后不同隨訪時間 64 排 CT 血管造影結果顯示支架血管位置滿意,支架打開完全,無扭曲及內(nèi)漏發(fā)生。主動脈各分支血管血流通暢,無狹窄及閉塞。3 個月后隨訪觀察到有 8 例假腔血栓形成閉塞,6 個月后隨訪觀察到所有患者假腔全部血栓閉塞。3 年后隨訪觀察到支架穩(wěn)定,未發(fā)生支架扭曲、變形或者斷裂情況,假腔消失。結論三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動脈弓治療 A 型主動脈夾層臨床效果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發(fā)表時間:2019-08-12 03:0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腎動脈受累分型與腎功能關系的臨床研究

    目的通過主動脈 CTA 觀察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腎動脈受累情況,并分析不同的腎動脈受累分型患者的腎臟功能是否存在差異。方法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1 月,納入151 例腎動脈受累的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其中男 118 例、女 33 例,平均年齡(47.93±10.53)歲。根據(jù)主動脈血管造影將一側腎動脈受累情況分為4型:A型,腎動脈開口附近內(nèi)膜片大破口,辨別腎動脈起自真腔或者假腔困難;B 型,腎動脈完全起自假腔;C 型,腎動脈完全起自真腔;D 型,腎動脈本身受夾層累及,腎動脈內(nèi)可見內(nèi)膜片。分析并比較不同雙側腎動脈受累分型患者的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結果One-way ANOVA 分析結果顯示,各組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患者年齡、性別、高血壓病史比例及發(fā)病時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Standford A型主動脈夾層腎動脈受累最常見的三種類型依次為雙腎動脈一側起自真腔一側起自假腔(BC 型),雙腎動脈均起自真腔(CC 型),雙腎動脈一側腎動脈附近內(nèi)膜大破口而另外一側起自真腔(AC 型)。腎動脈受累的程度不影響腎臟功能。

    發(fā)表時間:2019-08-12 03:0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尿 NGAL 對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手術后急性腎損傷的早期診斷價值

    目的 探討尿液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zhì)轉運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對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術后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早期診斷價值。方法 以 2018 年 1 ~ 12 月在南京市第一醫(yī)院診斷為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 50 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是否發(fā)生AKI分為兩組:AKI組共27例患者,非AKI組共23例患者。收集術前以及術后 2 h 尿液標本,進行尿 NGAL 濃度監(jiān)測,AKI 的診斷采用全球改善腎臟疾病預后(KDIGO) 分級診斷標準,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估尿 NGAL 的診斷價值。結果 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術后 AKI 的發(fā)生率達到 54.0%(27/50),兩組患者術前血肌酐濃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 2 h 血肌酐濃度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尿 NGAL 濃度在術前監(jiān)測點差異即顯示出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尿 NGAL 的濃度診斷 AKI 的 ROC 曲線下面積為 0.626,當 cut-off 值為 43 ng/mL,敏感性 40.7%,特異性 95.7%,而術后 2 h 尿 NGAL 濃度的 ROC 曲線下面積為 0.655,cut-off 值為 46.95 ng/mL 時,敏感性是 63.0%,特異性為 78.3%。結論 術前以及術后 2 h 尿 NGAL 水平可以預測術后 AKI 的發(fā)生,但其早期診斷價值有限。

    發(fā)表時間:2019-10-12 01:3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覆膜支架介入治療逆撕型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及壁間血腫的系統(tǒng)評價與 Meta 分析

    目的通過單臂 Meta 分析評價覆膜支架介入治療逆撕型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及壁間血腫的預后情況。方法計算機檢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萬方、維普、中國知網(wǎng)和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中有關覆膜支架介入治療逆撕型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和壁間血腫的相關文獻,檢索時限從建庫至 2020 年 1 月。由研究員逐步篩選文獻,并對納入文獻進行質(zhì)量評價,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采用 R3.6.3 軟件進行單臂 Meta 分析。結果共納入英文文獻 12 篇,中文文獻 5 篇。納入文獻均為病例系列研究,文獻整體質(zhì)量經(jīng)紐卡斯爾-渥太華量表(NOS)評價后較一般。通過對 260 例患者的臨床預后分析,發(fā)現(xiàn)覆膜支架介入治療術后 30 d 死亡率 6% [95%CI(0.04,0.11),P=0.97]、術后晚期死亡率 8% [95%CI(0.05,0.14),P=0.78]、術后內(nèi)漏發(fā)生率 21% [95%CI(0.16,0.29),P=0.06]、腦卒中發(fā)生率 5% [95%CI(0.03,0.09),P=0.99]、新發(fā)夾層發(fā)生率 7% [95%CI(0.04,0.11),P=0.96]、夾層進展發(fā)生率 10% [95%CI(0.07,0.16),P=0.24]、壁間血腫吸收率 84% [95%CI(0.37,1.00),P<0.01]。結論覆膜支架介入治療逆撕型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及壁間血腫對于部分患者可以獲得較好的早期治療效果,并且可以作為此類高齡、高危、無法耐受外科手術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內(nèi)漏、腦卒中及逆撕形成新發(fā)夾層是該技術早期主要嚴重并發(fā)癥。

    發(fā)表時間:2020-09-22 02:5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