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見正文
目的 總結一次性復合上瞼提肌切除手術矯正小瞼裂綜合征(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BPES)畸形的臨床療效。 方法 2001 年5 月- 2007 年5 月,收治12 例24 眼BPES 畸形。男6 例,女6 例;年齡4 ~ 15 歲,平均7 歲。均有典型雙上瞼下垂、反向內眥贅皮、小瞼裂及內眥間距增寬四聯(lián)征。瞼裂長(19.8 ±4.7) mm,瞼裂寬(2.8 ± 1.8)mm,內眥間距寬(41.6 ± 6.5)mm。上瞼提肌肌力檢測示,4 例肌力缺乏,8 例上提眼瞼(2.0 ±0.6) mm。均伴有不同程度視功能先天性發(fā)育缺陷,3 例伴有散光。術中采用內眥韌帶縮短固定術、瞼板和上瞼提肌切除術、皮膚成形術治療。 結果 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成功矯正上瞼下垂和內眥贅皮。12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 ~ 48個月,平均30 個月。雙重瞼線勻稱自然,瞼緣弧度符合生理性,未出現(xiàn)角膜并發(fā)癥。術后1、6、12、24 個月時測量相關數(shù)據(jù)均得到較大程度恢復。10 例患者術后18 個月測量瞼裂寬(9.0 ± 2.1)mm,瞼裂長(26.5 ± 3.5)mm,內眥間距寬(30.2 ± 2.7) mm, 上瞼提肌肌力較術前增加(5.6 ± 1.9)mm,與術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 結論 一次性復合上瞼提肌切除手術矯正BPES 畸形可獲得較好的美容效果和功能;BPES 患者應盡早手術治療。
目的調查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新生先天畸形兒父母的心理狀況及其影響因素。 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資料問卷及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2013年6月1日-11月29日入住ICU新生先天畸形兒的父母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共收回有效問卷152份,包括102例患兒的共152名父母,焦慮評分粗分為(39.45±8.53)分,抑郁評分粗分為(43.28±10.76)分。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有家族史及農村居住的父母焦慮程度更高,而漢族、家庭收入低、有家族史的父母抑郁程度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居住地及家族史為焦慮的影響因素(P<0.05),民族、家庭收入及家族史為抑郁的影響因素(P<0.05)。 結論ICU新生先天畸形兒的父母焦慮與抑郁的評分較高,民族、家庭收入、家族史及居住為其影響因素。
目的探討小兒指間關節(jié)融合型復拇畸形的診斷及治療方法。方法2013 年 1 月—2017 年 5 月,收治 7 例小兒指間關節(jié)融合型復拇畸形。男 5 例,女 2 例;年齡 10 個月~11 歲,平均 3.1 歲。左側 4 例,右側 3 例?;純壕?jīng) MRI 檢查確診,可見橈側多指基底與近節(jié)指骨關節(jié)面以軟骨相連。行橈側多指切除、側副韌帶止點重建、近節(jié)指骨截骨矯形內固定。結果手術均順利完成,術后無感染、皮瓣壞死等早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純壕@隨訪,隨訪時間 6~23 個月,平均 14.1 個月。末次隨訪時,指體無偏斜、瘢痕攣縮等情況發(fā)生,指間關節(jié)背伸活動無受限,屈曲活動度為 20~75°,平均 56.7°。采用日本手外科協(xié)會(JSSH)評分評價重建拇指的外觀及功能,獲優(yōu) 3 例、良 4 例,優(yōu)良率 100%。結論小兒指間關節(jié)融合型復拇畸形可結合臨床表現(xiàn)、X 線片及 MRI 檢查確診,通過側副韌帶止點重建結合截骨內固定治療可獲得滿意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