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孔凡民" 7條結果
  • 急性假性結腸梗阻的診治分析(附24例報告)

    【摘要】 目的 探討急性假性結腸梗阻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法 回顧性分析24例急性假性結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24例患者均有機械性腸梗阻的臨床表現(xiàn)。12例經(jīng)保守治療治愈; 6例經(jīng)結腸鏡結合中西醫(yī)藥物治療治愈; 6例行手術治療,其中4例因誤診為器質(zhì)性結腸梗阻而手術,2例死亡。結論 要提高對急性假性結腸梗阻的認識,多數(shù)急性假性結腸梗阻可通過非手術方法治愈,在采取積極保守治療的同時,通過臨床仔細分析可與器質(zhì)性結腸梗阻相鑒別,要嚴密觀察患者腹部體征,防止腸穿孔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4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治療胰頭部良性病變14例分析

    目的探討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在治療胰頭部良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回顧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于筆者所在醫(yī)院行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的14例胰頭部良性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對該術式的手術效果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評價。 結果14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無手術死亡。手術時間4.0~6.5 h,平均5.2 h;術中失血100~1 000 mL,平均450 mL;術后3例(21.4%)發(fā)生并發(fā)癥,其中胰瘺2例,膽汁漏1例,均經(jīng)非手術治療治愈;住院時間12~62 d,平均17 d,無住院期間死亡病例。術后獲訪13例,隨訪時間為6個月~2年,中位數(shù)為13.5個月。隨訪期間均無復發(fā),均無糖尿病、胃排空障礙等遠期并發(fā)癥發(fā)生。 結論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是治療胰頭部良性病變安全而有效的術式。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肝內(nèi)膽管囊腺瘤診治分析(附12例報道)

    目的探討肝內(nèi)膽管囊腺瘤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和治療方法。 方法回顧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筆者所在醫(yī)院診治的12例肝內(nèi)膽管囊腺瘤患者的臨床資料。 結果女10例,男2例;平均年齡49.0歲(16~77歲);病程為1個月~3年,平均病程7個月。臨床表現(xiàn)為右上腹飽脹感伴隱痛6例、右上腹腫塊1例、黃疸1例,無癥狀體檢發(fā)現(xiàn)4例。增強CT檢查示腫瘤包膜完整、內(nèi)有分隔者11例,分隔之間密度不一致;增強后內(nèi)容物無強化,但囊壁及分隔可見輕度強化者9例。12例均行手術治療,并完整切除腫瘤。僅有1例腺瘤惡變者于術后2年復發(fā),另11例均無復發(fā)。 結論肝內(nèi)膽管囊腺瘤好發(fā)于中年女性,主要臨床癥狀為上腹飽脹感伴隱痛、右上腹腫塊、黃疸等;增強CT是其主要的術前診斷方法。手術完整切除腫物是最佳的治療方案,可以有效防止其復發(fā)。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多原發(fā)結直腸癌的臨床特征及預后

    目的 總結多原發(fā)結直腸癌(MPCC)的臨床病理學特點、診斷、治療及預后。方法 回顧性分析1993年8月至2009年3月期間于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和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診治的41例MPCC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41例MPCC患者占同期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的1.8% (41/2 340)。同時性MPCC (SCC)患者29例,其中經(jīng)術前纖維結腸鏡檢查確診者15例(51.7%),經(jīng)術前纖維結腸鏡、腹部CT及鋇灌腸檢查確診者9例(31.0%),經(jīng)術中探查及術中纖維結腸鏡檢查確診者5例(17.2%);異時性MPCC (MCC)患者12例,次原發(fā)癌均經(jīng)纖維結腸鏡檢查和CT檢查確診。41例MPCC患者合并腺瘤性息肉者19例,其中息肉惡變10例次;SCC患者的腫瘤部位傾向于從近端盲腸到遠端直腸,而MCC患者的腫瘤部位恰好相反;病理組織學類型主要為管狀或乳頭狀腺癌,占77.4% (65/84),以高中分化腺癌為主,占66.7% (56/84);TNM分期以Ⅱ或Ⅲ期為主,占85.7%(72/84)。37例行根治性手術,4例行姑息性手術,術后均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術后隨訪3~5年, 平均3.6年,3年總生存率為48.8% (20/41),其中SCC為48.3% (14/29),MCC為50.0% (6/12);5年總生存率為34.1% (14/41),其中SCC為31.0% (9/29),MCC為41.7% (5/12)。結論 MPCC病因不清,但其發(fā)生可能與腺瘤性息肉有關。SCC患者應重視纖維結腸鏡、腹部CT及鋇灌腸檢查相結合,必要時術中行纖維結腸鏡檢查;MCC患者應加強術后纖維結腸鏡的隨訪。治療上應爭取早期行根治性切除術。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表皮生長因子促進胰腺癌細胞侵襲和轉(zhuǎn)移的實驗研究

    【摘要】目的 探討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促進胰腺癌細胞侵襲和轉(zhuǎn)移的分子機理。方法EGF對胰腺癌細胞系NOR-P1的增殖、黏附及侵襲能力的影響分別用WST-1細胞增殖實驗、細胞黏附實驗和Transwell體外侵襲實驗檢測;MMP-9和MMP-2的活性及表達分別用明膠酶譜分析和Western 印跡、RT-PCR檢測;NF-κB 活性用凝膠電泳遷移實驗檢測。結果EGF能夠明顯促進胰腺癌細胞的侵襲能力,但對胰腺癌細胞的黏附力及增殖并無明顯影響;EGF明顯上調(diào)胰腺癌細胞的NF-κB和MMP-9的活性及表達,但對MMP-2活性及表達無影響;NF-κB抑制物四氫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鹽(PDTC)能夠明顯抑制EGF所誘導的NF-κB活性,同時也抑制EGF所誘導的MMP-9表達及胰腺癌細胞的侵襲力。結論EGF通過活化NF-κB促進胰腺癌細胞的MMP-9的表達和侵襲力,采用NF-κB抑制劑PDTC阻斷NF-κB通路能夠降低胰腺癌細胞的侵襲力。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4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胰腺血管活性腸肽瘤3例報道

    目的總結胰腺血管活性腸肽瘤(VIPoma)的臨床特點并探討其診治方法。 方法回顧性分析1991年11月至2010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例VIPoma患者的臨床資料。 結果3例均有周期性發(fā)作水樣瀉、低鉀血癥和低或無胃酸。有2例血漿血管活性腸肽值顯著升高。B超及CT發(fā)現(xiàn)3例腫瘤均位于胰腺內(nèi),其中1例肝轉(zhuǎn)移,1例懷疑肝轉(zhuǎn)移。3例均行手術治療。1例腫瘤位于胰頭部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隨訪3年無腫瘤復發(fā);1例腫瘤位于胰頭頸部及肝臟多發(fā)轉(zhuǎn)移灶,行胰腺頭頸部切除及肝臟轉(zhuǎn)移結節(jié)摘除術,術后4個月腹瀉癥狀復發(fā),證實肝臟多發(fā)轉(zhuǎn)移灶,又先后3次手術,于第1次手術后3.5年死于電解質(zhì)紊亂;另1例術中發(fā)現(xiàn)腫瘤位于胰頭部無法切除,肝臟多發(fā)轉(zhuǎn)移灶,摘除1枚肝臟結節(jié)病理確認為轉(zhuǎn)移癌,術后間斷應用奧曲肽,術后2.5年仍在隨訪中。 結論VIPoma首選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腫瘤。惡性腫瘤即使無法根治手術,也應該姑息性切除和間斷應用奧曲肽,以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膽囊膽固醇結石與肝細胞膽管膜上轉(zhuǎn)運子BSEP、MRP2和MDR3關系的研究

    目的探討肝細胞膽管膜上轉(zhuǎn)運子BSEP、MRP2和MDR3與膽囊膽固醇結石形成的關系。方法收集膽囊膽固醇結石患者的肝組織標本20例,正常肝組織標本10例。應用逆轉(zhuǎn)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技術和Western blot技術檢測BSEP、MRP2及MDR3 mRNA和蛋白的表達。結果膽囊膽固醇結石患者肝組織中BSEP、MRP2和MDR3 的mRNA及蛋白表達均顯著低于正常肝組織(P<0.01)。結論 BSEP、MRP2和MDR3的表達降低可能與膽囊膽固醇結石的形成有關。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5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